分享

重庆, 最“不中国”的大陆城市

 联合参谋学院 2013-10-03
凤凰资讯:重庆, 最“不中国”的大陆城市  
    最“不中国”的大陆城市  
  中国西部的重庆似乎是个例外,它一开始也学习过上海,不过由于当时薄弱的经济实力,大大削弱了这次学习的实践,它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建设了大量实验建筑和大片试验城区。重庆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事实上从直辖后第五年开始,后发优势的它更可能看到前人的根本缺陷,它的学习对象从上海转为香港,某些领域甚至直接到纽约。重庆由此避免了中国先期发展城市所走的弯路。
  
  近代以来,重庆浸淫在长达百年的工业化之中,而工业化追求的就是秩序、标准、高效和大规模生产,工业化过程中产生了工业审美,这一审美一部分反映在西方社会各种流派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重庆人由此染上了工业审美,这使得重庆对工业资本主义城市的学习变得容易起来。
  
  同纽约、悉尼、里约、香港一样,重庆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城市与壮美山川紧密结合的城市之一,一出生,重庆人(主流)就受到壮美山川的无形陶冶,其审美被潜移默化,并逐渐固化下来。主流重庆人的审美如此,建筑师更能被重庆的山河壮阔所影响,使得重庆城市叙事宏大,并且强调与自然的结合。比如由于自然地貌,重庆的跨江大桥,往往引桥很短甚至没有引桥,两端是大型立交,然后是隧道。桥梁系统与自然紧密结合,过渡流畅。具有浓郁地域特征的“魔幻山群”、国泰剧院、朝天门大桥、菜园坝大桥、鹅公岩大桥这些规模庞大的市政建筑,正在这座城市崛起。另外,“魔幻山群”、重庆大剧院、朝天门大桥、江北航空港这些庞然大物,以及数座两三百米的摩天大楼,因其强烈的工业气质、未来感,更加“资本主义”。 另外近年来重建的红崖洞,一方面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另一方面具有西方的魔幻特质。
  
  同中国传统城市布局截然不同,因其自然地貌,重庆在走“多中心组团式结构”的城市化道路,这无意识地引入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机制,一个组团(都市簇群)就是一个“城邦”,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都市生态,“城邦”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重庆观音桥、沙坪坝、杨家坪、南坪等组团的崛起,使得重庆城市内部竞争愈演愈烈,而竞争的结果无疑是共同进步。正是因为这种多中心组团结构及其下的城市生态,重庆是大陆城市中最具后现代主义的,当然不能说它就是一座后现代城市,重庆也有明显的功能分区,中心没有被彻底解构。这样表述比较确切——至少在城市建设上,重庆是一座现代-后现代城市。
  欧美的绝大多数重要城市和一般城市,其市中心(次中心)广场都矗立着这座城市在最具历史性、纪念性的建筑,这些建筑往往象征着城市精神甚至是国家精神。巴黎、伦敦、柏林、罗马、法兰克福、费城等等都如此。这一点上,北京、重庆无疑是中国做得最好的,重庆的解放碑、观音桥、三角碑步行街这几个中心广场,都有历史性纪念性的建筑,它们悄无声息地吸引城市动物,汇聚旗下,而解放碑更是重庆的城市精神。
  
  街道狭窄是以伦敦、巴黎、纽约带代表的欧美城市的一个特点,尽管有其历史原因。这些城市不少街区,汽车停下来不出汽车就能购物,这样快捷方便。另外,狭窄街道有利于强化街区联系并形成街区文化,这也是后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思想,后现代主义反对宽阔马路。重庆今天狭窄的街道,在交通软件升级后的明天,它将会变成这座城市的优势。
  
  而与城市繁华一步相邻的下半城贫民区,它复杂了城市生态,具有后现代美学。城市生态越复杂,社会矛盾越剧烈,蕴藏的城市机会就越多,可能性就越多,而生产无数机会和可能,是城市存在的终极意义。
  
  今天,重庆的某些街区,其建筑设计,其整体风格,身入其中,恍惚纽约时报描述的那样——《孤独的星球》推崇的这座魔幻般的奇迹之城,商业中心区摩天大厦密集,不得不让人想到曼哈顿下城,七八家超级百货公司在这里聚集,汉斯百货不知是否已经找到理想物业。步行街区人流如织,女士们穿戴时尚,表情冷漠,垂直升降机里经纪人进进出出,完全呈现出一派后期资本主义时代的都市景象。
  
  城市建设上,重庆无疑是大陆最“不中国”的城市。

d2.JPG??-.jpg43.jpg60.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