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池北偶

 红瓦屋图书馆 2013-10-03

说说池北偶


  □韩羽
  提到池北偶,想起白居易。白居易同情劳苦大众,写了不少讽喻诗。他的诗通俗浅显,老妪能解,已为人们所熟知。这表明白诗的特点,并不足以表明白诗艺术的高度。刘熙载在《诗概》中有句话:“香山用常得奇”,一语中的。就是说白居易能就最平常的语句酿出最不平常的奇句。
  说过白居易,再说池北偶。从池北偶的更口语化的高速诗的诗句里,不时迸溅出耀眼的火花,使人也想到那四个字:用常得奇。且引《广而告之》:
  卖药登广告,自称有特效,
  能够治百病,一服病就好。
  服了不管用,不要哇哇叫,
  非药不对症,是症不对药。
  张岱尝言:“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腐臭。”
  试看《广而告之》的“只此数字”。前六句,无可讳言,令人败意,无字不平庸,无字不低俗,庶几乎“腐臭”了。再往下,眼前一亮,本是山重水复,忽焉突现奇峰,川剧之“变脸”,不过如是。且是顺笔一辉,只把“药”字“症”字颠了个个儿,如吴刚修月,无斧凿痕。始悟诗人造玉器之妙,以前六句为铺垫,盖以平地显高山也。把平常语弄得如此不平常,不亦刘熙载之所谓“用常得奇”。
  “用常得奇”使之平中见奇,仅是其表,实则是更有助于深化内容。此诗以摹仿卖假药者的口吻,借以讽刺卖假药者。前六句,虽能现其丑,不足尽其丑。如欲尽其丑,则需语言夸饰以“饰穷其要”。“非药不对症,是症不对药”,一反一复间,传神阿堵,一个油嘴滑舌无理搅三分的无赖纤毫毕现。
  再看另诗的两句:
  圈圈圈圈圈圈圈,一个更比一个圆。
  七个“圈”字,规规矩矩、呆头呆脑,戳成一排,一瞅,就令人忍俊不禁。而“圆”字夹在其间尤其尴尬,有人对之捧腹大笑,有人对之怒火中烧。然而“圆”字不幸诗家幸,此“常”欤?“奇”欤?
  举此二例,尝鼎一脔。
  池北偶的讽刺诗多附有小注,或来自“报载”,或来自“传媒”,正应了一句古语:秉笔直书。再则其笔触涉及社会各个角落,直是一幅世态万象图。亦史亦诗,亦诗亦史。
  诗人以己之良知,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爱百姓之所爱,憎百姓之所憎。面对时弊歪风,一腔激愤,叹则气短,骂则恶声有限,转而为“打油”。笑唾丑类,冷嘲人渣,蛤蟆因之肚瘪,傀儡遽而断线,不亦快哉。
  诗人笑之于前,读者笑于后,同气而相求,同声而相应,此谓之可“兴”、可“观”、可“群”、可“怨”,不亦快哉。
  读者之于作者,虽然似钱锺书先生有言:只吃鸡蛋可也,何必问及下蛋的鸡。然而,比如兰陵笑笑生底系何人,时至而今仍不乏锐意穷搜乐此不疲者,何哉?爱屋及乌也。在下也未能免俗,一度猜测“池北偶”为本名抑或笔名,想及清人王士禛有《池北偶谈》。后有幸拜识,得知先生姓谭,恍然大悟,盖谭、谈同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