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敢于说话是成功的第一步

 龙之舞099 2013-10-03

人人都有弱点,不能成大事者总是固守自己的弱点,一生都不会发生重大转变;能成大事者总是善于从自己的弱点上开刀,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力超强的人。一个连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纠正的人,只能是个失败者。

1. 敢于表达自己,让别人更了解你

在美国费城的大街上,有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徘徊了很久。一天,他突然闯进了该城着名的商人鲍尔?吉勃斯先生的办公室,请求吉勃斯先生牺牲一分钟时间,允许他讲几句话。

吉勃斯先生对这位青年感到很惊奇,因为虽然他全身流露出一种极度穷困的窘态,但精神却非常饱满。出于好奇,吉勃斯先生同意了他的谈话请求。起初,他只打算与那个青年说一两句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结果呢?吉勃斯先生立即打电话给狄诺公司的费城经理泰勒先生,再由这位着名的金融家邀请这个青年共进午餐,并给了他一个极其重要的职务。

你感到奇怪吗?一个穷途末路的青年,竟然能在半天之内,改变自己的困境,走上阳光大道。这就在于他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为自己敲开成功的大门。因此,敢于表达自己,让别人充分地了解你的长处,你的优点才能被人赏识,你才有可能成功。

“人要有气魄,只要有气魄,天下无难事。丧失气魄的人,就没救了,有气魄者,地位、金钱,均可纷至沓来”。

我们说,下属能够取信于领导,能够为领导所重视和尊重,最重要的是不仅要有实力还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聪明的下属会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的才干和魄力,替领导解决问题,领导才不会忽视你。而不敢说话者靠的则是领导的怜悯,一旦他不再需要你时,你便会变的一无是处,而且,你的软弱表现还会助长他的侵害性行为。

不敢说话,会使你的才干被埋没,得不到领导的赏识。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敢提出反对意见,你的很好的想法也就不为人所知,你的才干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没有对你工作能力的欣赏,领导是绝不会看重你的。

不敢说话,会使领导对你的才干产生怀疑。不敢说话,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表现的是人的性格中不进取、不强大的一面。而许多工作的开展,则特别需要人的勇气、毅力、坚韧、果断、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创造性精神。显然,不敢说话者不会让领导感到放心,不敢把重担交付给你。一个下级,不能替领导做大事,又怎么能为领导所重视呢?一旦领导对你留下缺乏才干、没有气魄的印象,你将会失去很多宝贵的机遇。毕竟,每一个下级都是不想一辈子碌碌无为,永远停留在被领导的位置上的。

不敢说话,会使你创造不出使领导满意的工作实绩。不敢说话者有一个特征,就是比较依赖,不能够脱离开领导的直接指挥和明确指示而独立地开展工作,工作中也是谨小慎微,胆小怕事,不敢有所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试想,领导之所以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下级去做,是因他觉得自己的下属能很好地完成它,如果你仍旧需要事事得到上级的确切命令才能行事,这就等于把他分配给你的工作又踢了回去,他一定是不会高兴的。而且,事实上,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离不开人的勇气和口才的,许多工作还需要人的创造性,没有或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就难以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一个没有工作实绩,在领导眼中是无能之辈的下属,想获得领导的欣赏和重用,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很小。

如果你不幸是个不敢说话的人,那么从这一刻起你就改正吧!不敢说话的习惯就像生命之船上的蛀虫,有百害而无一益。记住:敢于说话是成功的第一步。

2. “谢谢”要大胆地说出口

有个笑话:七岁的小慧手里拿着一支雪糕兴冲冲地跑来,对爸爸说:“小张叔叔给我买的。”爸爸说:“你说‘谢谢’了吗?”小慧说:“没有呀。”爸爸说:“真没礼貌。快去!对张叔叔说声‘谢谢’。”过了不久,小慧回来了。爸爸问:“谢过了吗?”“谢了,但已经没用了。”小慧回答说。“为什么?”“张叔叔说不用谢。”

这则笑话是富有启示力的。在人际交往中,有许多人在不同程度上就是这个小慧。他们在这方面主要有两个缺陷:一是认为没有必要说“谢谢”;二是确实不会说“谢谢”;上述两种情况,前者是观念认识上的问题,后者是技术能力上的问题,但都会对人际交往造成不良后果,必须予以改变。

“谢谢”两字写来简单,但要说得恰到好处也并不容易,这就要等时机、看眼色、重语速,表达时还要真诚。

人们在接受别人的善意言行之后,一般都会产生一种感激之情,情动于衷,发乎言辞。一句“谢谢”,常常就是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现代社会中,感谢别人的好意帮助,是一种文明的标志,社会的规范。只有如此,一个人,才是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一个社会,才是一个文明的、和谐的社会。

人际关系学认为: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一方的善意行为必然引起另一方的“酬谢”,例如感谢。而这种“酬谢”又将进一步使对方产生好感,并做出新的善意行为。这样,就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达到融洽。

在待人处世中,有许多人不善于对别人表露情感,这种情形,在那些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中间非常普遍。满怀谢意,却不能大大方方地说出“谢谢你”,这样就绝对不能把自己的谢意传达给对方。为什么心里感谢对方嘴里却说不出来呢?究其原因,无非是不好意思,尚未猜透说话的玄机罢了。

其实,别人帮了你的忙,好好地表示谢意,是最基本的礼貌,倘若不懂得这一点,势必无法尊重对方。试想一下,人家辛辛苦苦地费劲帮了你的忙,连你一句“谢谢”都换不来,假若是你,心里会作何想?

有一位以乐于助人见称的董事长,一天有位职员向他报告自己要结婚的事,董事长听了之后非常高兴,马上热情地把自己一位从事房地产经营的朋友介绍给他,结果,那位职员不久便顺利地找到一幢价格不高,又特别合适的公寓作为新房。

那位职员在乔迁后的第二天,前往董事长的办公室想向他致谢。谁知,等见了董事长他却吭哧了半天,怎么也说不出“谢谢”两个字来,最后好不容易才勉强说出“前几天麻烦你,真是抱歉”之后,便急急忙忙地退出办公室。

董事长见到职员的这种表现,感到非常沮丧,甚至认为自己的这份热心有点多余。那位职员期期艾艾不敢吐露本意,说不出“谢谢”来,完全是因为面对董事长时过于紧张,脸皮儿太薄所致。

看来要想把“谢谢”说出口还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但你如果不将自己心中的谢意表达出来,对方就永远也不会知道。相反地,倘若你清楚地把谢意告诉对方,不但会使对方感到愉悦,同时也是在尊重对方。此外,在表示谢意时,还需要注意一点,如果周围有人,而你的道谢态度又过于客气,那将会适得其反,因为对方可能会感到不好意思。依真实情况如何,再来决定道谢的言辞,这才是真正的掌握了说话算计的精髓。

大部分的人,不仅说不出“谢谢”,甚至连一般事情都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说得严重一点,那些不能将事情清楚表达出来的人,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因为将事情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即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礼节。

把“谢谢”真诚地表达出来需要勇气,一旦能说出口,既能让别人愉悦,也能让自己获得有礼貌的好口碑。

3. 请不要把说话当成一种负担

“我总是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那会使我心跳加快,脑中一片空白……”有人坦然地承认自己害怕当众讲话,而且对此颇为苦恼。

在美国有人曾以“你最怕什么”为题询问了3000个人,调查人们究竟最怕什么,结论的第一点就是:人最怕的是在众人面前讲话。英国历史上有位叫狄斯瑞的首相就曾说过,他宁愿领一队骑兵去冲锋陷阵,也不愿在下院做一次演讲。

人人都有害怕当众讲话的心理,职业演说家也不例外;人人都会在说话时出现失败,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神。

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以幽默的演讲才能着称于世。可很少有人知道,他20岁初到伦敦时,却羞于见人,胆子非常小。若有人请他去做客,他总是先在人家门前忐忑不安地徘徊多时,而不敢直接去按门铃。有一次,一位朋友邀他参加学术者学会的辩论会。在会上他怀着一颗非常紧张的心站起来,做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演讲,当他讲完时,受到别人的讥笑,他觉得自己充当了一次十足的傻瓜,蒙受了莫大的耻辱。此后,他每星期都当众演说,人们在市场、教堂、学校、公园、码头……在挤满三四千听众的大厅或只有寥寥几人的地下室,都经常看到他慷慨陈词的身影。有人曾做过统计,在12年中,他的演讲竟达1000多次。

正像萧伯纳的第一次演讲一样,害怕当众讲话是一种普遍心理。许多大演说家的第一次讲演也并不是那样尽如人意,甚至还出现了十分难堪的场面。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蔡特金第一次演讲时,虽然早就做过细致准备,可一上台,要讲的话一下子从脑子里全溜掉了,大脑出现了空白。英迪拉?甘地夫人初次登台时,吓得连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讲了点什么自己也不清楚,只听一个听众在说:“她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尖叫。”她在一场哄堂大笑之中结束了讲话。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谈起他首次在公开场合演说时说,那时仿佛嘴里塞满了棉花,脉搏快得像争夺赛跑奖杯。英国政治家路易?乔治说,第一次试着做公开演说时,他的舌头抵在嘴的上膛,竟不能说出一个字。美国前总统福特初入政坛时,讲话结结巴巴,人们听起来很不舒服,有人戏称他为“哑巴运动员”。我国优秀的德育工作者李燕杰初次发言时,“怀里好像揣着一头小鹿,一颗心总是突突地跳个不停,脸上发热,嘴是不知该说什么,两手也不知所措”。着名演讲家曲啸小时候性格内向,说话口吃,越着急越结巴,有时脸涨得通红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上述这些演说家们正是战胜了失败之后方成为雄辩之才的。

不过,往往每一个害怕当众讲话的人都以为怯场的只是自己,以为别人并不怯场,总是在想:“为什么只有自己这样呢?”其实,这并非是某个人特有的现象,而是人人皆如此,只不过别人对于怯场状态不注意而已。

每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时,往往会被一些潇洒大方、表达自如的节目主持人所折服;每当我们拧开收音机时,也往往会被一些口若悬河、音色优美的播音员所倾倒。其实,他们也并非我们所想像的那样说话时无忧无虑,应付自如。他们也一样常常怯场。据闻,日本某演员临近自己拍片的时候就想上厕所,甚至一去就是5分钟。美国某播音员,起初每临播音,都要先到浴室去洗一次澡,不这样,播音时就不能镇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进行现场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达目的地,并在直播现场寻找浴室。

台湾某成名歌星这样说过:“每当面对观众,如果我不害怕,那时我做歌手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此话表明这位歌星对于每一次演唱都是全力以赴,认真以待。如果他马马虎虎地行事,觉得凑合唱完就行了,那他可能不会害怕。

既然人人都有可能出现害怕当众讲话的情况,那么,害怕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如果有不论在何种场合气色都毫无变化、心脏的跳动也完全没有变化的人,那才是异常。

4. 说话不要怕人笑

人与人之间本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而不应相互轻视,相互讥笑,甚至相互欺侮。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圈子里,往往有人总是在别人的言谈中找出他认为可笑的地方。你错,他固然要笑;你对,他仍然耍笑。无论你说得好说得坏,他都似乎执意跟你过意不去,要笑话你。正是由于这种“缺德”者的存在,往往使有些人因怕被讥笑而不敢说话,致使交际出现困难。

的确,在我们周围有些人,没开口便怕人笑,若与陌生人在一起更是闭口无策,结果是有话不敢说,甚至事事无成。

不敢说话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心理障碍,一定要有勇气和胆量坚决克服。这里首先要求说话者客观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产生说话胆怯心理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下面不妨介绍几种非常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之一,仔细回忆,把以前自己被人笑过的事实追忆出来。不敢说话的人也许在某个年龄段的时候,在什么人面前,因为什么事,受了某种刺激。如果他把那些以前笑过他的人,或使他人笑话的某些话,在回忆中找出来,让自己认识清楚怕羞的根源,挖出怕羞的根,这样就不觉得有什么可怕了。

方法之二,解剖事实,分析情理,寻求解决途径。说话怕羞的人可以这样想想:如果某一个人取笑了你说的话,不等于每一个人都取笑过你;如果你的话可笑,那并不是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令人取笑;如果你的话可笑,那别人笑的只是那句话,而不是你本人;而且,谁都笑过别人,谁也都被别人笑过,这是很平常的事。还有,如果那个笑你的人是一个以取笑别人为乐的人,那么大部分错则不在你身上,而在喜欢取笑人的那个人身上。要想摆脱这种处境,最好是以后尽量避免在这个人的面前说话。

方法之三,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特别是关于说话之类的事反复地想一想,认真地清理一下自己的头脑,正确冷静地对待一些是非问题。比如,自己可以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怕人笑呢?自己说的话真的值得被人取笑吗?怎样才能避免被人笑话呢?是不是自己说话本来就缺乏自信而致使别人笑话呢?究竟怎样才能克服自己的弊端,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呢?如果说话者能够真正地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了,查出了问题的症结,一切也就容易解决了。

取笑他人的人总想用压低别人的方法来抬高自己,总以打击别人的自尊心,摧毁别人的自信心为荣。这是一种十分卑劣的行径。如果我们因怕人取笑而不敢说话,那么不仅会给交际带来困难,而且还会使自己的性格和心理受到影响;如果我们不能克服这种怕被人笑的心理,那就更会有口难言,欲表不达。所以,一个有修养的人,一方面不要因为别人取笑就什么话都不敢说,另一方面千万要告诫自己不要沾染上随便取笑别人的恶习。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遇到那些因为怕羞而沉默寡言的人,我们应当体贴他们,同情他们,尊敬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大胆地开口,自由地说话。切忌以为他们不敢说话,便一无所知,其实在他们心中也不乏真知灼见,储藏着许多闪光的东西。

5. 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大凡人,都或多或少在说话方面有些不健康的心理,而恐惧便是这些不健康心理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影响人们进行正常说话和语言交流的明显障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可能在说话前后或说话过程中出现紧张、恐惧心理: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者如此;天性活泼、思想活跃者如此;即便演说专家、能言善辩者也不例外。

虽然人人都可能会有说话恐惧的心理,但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却又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有的人可以跟亲朋好友聊上一两个小时;有的人打起电话来一聊就是老半天,主题源源不断,越说越起劲;有些人经常能说出一些让人大笑或使人感兴趣的事,可谓是相当会说话,但是,真正到了正式场合,面对一大群人或是广播用的麦克风,他们就不知所措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学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造成这种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第一,不想献丑。

这些人的想法是,只要我不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别人也就不会知道我的缺点。但是一旦在众人面前说话,自己的粗浅根底、拙劣看法都会暴露出来了,那么从此以后,哪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说话更稳妥。

其实,只要你认真发挥全力,诚诚恳恳地把话说出来,不必踮高足尖来充内行,相信必会有不错的表现。

有些人过于追求完美,总觉得自己的表现达不到心中理想的状态,每次当众发言后总是不满意,甚至感到沮丧,久而久之,对当众讲话产生了恐惧心理,越来越不敢开口。有些人当众说话紧张是因为怕出错。这样的人大多有过类似的经历:曾经有一次讲话出了错,被大家笑话,使自己非常难堪。从此以后,特别怕说错话,当众说话时格外小心,造成紧张心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有些人是因为自卑,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总是躲在角落里,不敢面对大家讲话。

第二,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说话的内容,就像被硬拉到陌生的世界一样,所以会感到惊慌。

其实,只要我们看清造成自己恐惧心理的原因,科学地分析它,就会意外地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好怕的。

有的人怕自己才疏学浅被别人知道,于是就装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结果弄巧成拙,被人贻笑,其实根本没有必要。

试想,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和一个一流的演说家,同样在人前发表意见时,谁的压力比较大呢?

此外,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君子当“讷于言而敏于行”,认为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而“祸从口出”、“沉默是金”的观念又使许多人不敢或不愿开口。再有,与我国的应试教育有关。大家都学过语文,“文”是教学生如何“写”,“语”是教学生如何“说”。但我国的语文考试从来不考“说”,所以老师和学生都只重视“文”,写的能力不错,而说的能力却不行。应该说,许多人不敢当众讲话是因为不会讲,而不是没有勇气。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的结果都是当众不开口。而当众讲话是一种技能,技能必须通过训练才能掌握。总不练,偶然遇到当众讲话必须开口时,当然就会紧张。

当众讲话紧张困扰着许多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一个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年富力强的中层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突出,在群众中也很有威信,上级领导准备提拔他,可当众述职却成了他的拦路虎。述职的日期越临近,他的紧张心理越重。在述职当天,他紧绷的神经再也承受不了,晕倒在述职现场。大好前程就这样被断送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要展现自己的才能不能只靠埋头苦干,当你与别人干得一样出色,甚至比别人干得还好,而别人善于运用语言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但你不会说,赢得职位、得到提升的机会就很可能被别人抢去。有句话说得好: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又说又练才是真把式。

对一般人而言,在人前发表谈话,最好的态度就是:不要太高估自己,不要在乎别人,就算献丑,又何妨?如能这样大胆地放下包袱,放松自己,就一定能消除恐惧的不健康心理,大胆地说话。

6. 丢掉恐惧,让自己从羞怯中站出来

羞怯的心理是成功表现自己的强敌,只要你克服了这种心理,勇敢地向众人展示你自己,你就已经抬起了迈向成功的脚。

经常会有人自我解嘲地说:“我口才不好,不会说话。”这是因为羞怯与恐惧的缘故。其实,只要能克服障碍,每个人都能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

要使自己从羞怯中站出来,必须先遗忘恐惧,勇敢地面对问题。社会瞬息万变,生活的步调如此快速,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新的状况,难道要一辈子像只鸵鸟般地逃避现实吗?多给自己一些信心和勇气,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是很出色的。你要鼓励自己面对问题,克服羞怯,你并非孤单一人。担忧自己在讲台上的表现的大有人在。每个人几乎都曾经有在众人面前发表意见的经验,也可能怯场过。它困扰的不仅仅是“菜鸟”级人物,更包括了许多舞台经验丰富的老手:即使在舞台上活跃了50余年,海伦?赫斯依然担心自己临上场的那一刹那会忘记开场白的台词。瑞德?斯凯顿上台前则总要歇斯底里地大大发作一通。芭芭拉?史翠珊的舞台恐惧症在圈子里早已是“臭名昭着”,因此她多年来不敢在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每位成功的演说家都有他或她自己的避免恐惧的小诀窍。温斯顿?丘吉尔喜欢假装把每位听众都当成裸体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则会假设所有的人袜子上全都有破洞。卡罗?贝内特会认为他们全都坐在抽水马桶上。问题在于,即使开场前你的大脑仍然在高速运转,用各种各样的恐怖情形来恐吓你,你仍然可以通过丰富的想像力来玩一把游戏,从而使得自己感觉到自信心和对场面的掌控感。

制服恐惧,我们可以把听众当作朋友或客人。不论是谁,与亲密的朋友说话都不会怯场;初次见面,一想到不了解这个人,就会拘束。所以,说话者应视每一位陌生人为旧友故知。

日本有位当配角的滑稽演员,为了防止怯场,常在手心写一个“客”字,意为装作把观众不放在眼里,也就是说“不要把客人当回事就不怯场了”。

另一位日本歌手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怯场,就自言自语地念叨:“我是客人所喜欢的!客人都很喜欢我!”这样一来,抗衡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镇静自若。

我们还可以在脑子里想像一下成功的情景。

有的人一想起过去自己失败的情景,脑子里便闪现出“这一下又要失败啦!”“腿哆嗦起来了!”“话音异常啦!”等等信息,并导致说不出话来。所以,说话者最好多想像一下自己与初次见面的人侃侃而谈,在公众面前指点江山的潇洒英姿。

如果觉得自己有过成功的经历,心中就会升起“定能获得成功”的信心和胜利的希望,并产生说话的动力。如果说话之前想像到听众对自己热烈喝彩的情景,则会倍增自己说话的勇气。把向后看变成向前看,把回忆尴尬变成想像荣耀,从失败心情转为成功心理,则无疑对说话的成功,裨益无穷。

说话恐惧是一种非常正常而又极其普遍的情况,它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的任何一次与他人的交谈中,而绝非个别人的语言方面的缺陷。那些常因自己说话胆怯而烦恼的人,大可不必为此担心,而应该振作精神,努力克服这种困难。

另外,如果你随时随地都因为担心说错话而压抑自己,不敢与他人交谈,你将会无法享受谈话的乐趣。有一位朋友常常告诫自己要“谨言慎行”,避免和他人任意交谈,所以在朋友群中,他是最沉默的一个人。当别人指责他、要求他时,他从不辩解也不开口拒绝,于是朋友们都笑称他为“好好先生”。他的个性使他无法轻松与人交谈,即使觉得委屈、愤怒也不明确表示出来,渐渐地,他和朋友之间有了一层隔阂,不但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拓展,也造成了他和朋友之间的误解。

总之,请不要把说话看成一种负担,丢掉羞怯和恐惧的包袱,你也可以谈笑自如,娓娓道来。

所以,当我们感觉到勇敢时,我们就会真的变得很勇敢。用我们整个意志去达到目的,是用你的勇敢去代替恐惧的最好方法。不过,你必须先准备好一切动作,否则恐惧仍旧不易消失。假如你要讲一些话,在充分想了之后,就该立刻走出来,先做半分钟的深呼吸,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只要多吸一些氧气,就会使勇气增加,只有这样才能够自救。

7. 克服说话紧张症,让你更轻松

很多人在别人面前说话会紧张,在会议或公开场合需要发言时,勇气就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总是畏畏缩缩的。说话的时候,你可能会手心冒汗双手发抖,连声音都颤抖起来,然后整个脑袋一片空白,连自己在说什么都搞不清楚,中断好几次自然是少不了的状况。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紧张了。

有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由于自身的性格问题,在口头表达上总是有些欠缺。在一次单位的总结发言上,虽然他准备得极其充分,但一上台,由于过度紧张,大脑突然就一片空白,完全忘词了,因而丧失了一次升迁的大好机会。为此,他后悔不迭。

一个人有说话紧张的不健康心理,并不奇怪,也并不可怕,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种情况的出现。另外,我们应该花更大的精力和较大的工夫分析它,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

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也很有用。有些人紧张时爱默默对自己说:“别紧张,不用紧张。”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更紧张。原因是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正确的方法是对自己说:“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能说清楚。”或者干脆抱定“破罐破摔”的心理:“大不了就是说错,错了就错了,谁还能把我吃了?”另外,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只要能正确表达自己,而且发言符合当时的场合和自己的身份就可以了。

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当紧张心理袭来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认真听别人发言,不要总想着自己应如何在众人面前表现;发言时紧张,可以通过专注于自己讲话的内容来缓解。

有的人由听者的表情、动作及眼神中,自认为听者对自己的说话方式及内容感到不耐烦。所以说,会紧张的原因,就是因为你的意识与注意力,转移到了令你不安的对象身上。

当听者的表情及态度,和说者的预期有所差距,甚至是超出其想像之外时,说者的意识就已经离开了话题本身,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听者的身上。

比如说,说者本来预期这一席话可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可是放眼望去,听众却丝毫不为所动,而且还以冷漠的眼神望着他;或者是他期望大家能轻松点来听他说活,没想到大家的表情都很严肃,并且以锐利的眼光望着他。这些未能被预期到的状况,让说者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说话本身,因此产生紧张。

掌握讲话的技巧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上学时缺乏讲话训练,工作后也少有当众说话的机会,使许多人讲话没有章法,让人感觉言之无物,重点不突出,思路不清晰,逻辑性不强,说车轱辘话。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一些说话技巧而改善。当我们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时,就能找到自信,有了自信心,说话就不容易紧张了。事实证明,上述方法对克服紧张心理很有效。

当众讲话虽然有一定的技巧,但技巧知道得再多,不去实践照样不能灵活掌握。因此,多练习是成功的关键。多练一是便于技巧的掌握;二是使练习者习惯于在人多的场合说话。

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多找机会开口,强迫自己多开口,开始可能比较难做到,但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一次比一次说得好。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再加上多练,当众讲话紧张完全可以克服。

8. 敢说还要善说

口才,不少人的理解是说话的能力。因为他们常感到自己笨嘴拙舌,在人前不敢讲话,所以无比羡慕那些说起来滔滔不绝的人物。但依笔者看来,口才是指把握什么时候开口、什么时候闭口的能力,包括掌握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能力,重要的不在于“口”,而在于“才”。一个说话少的人也可能是很有口才的人,因为他的每句话都说得恰到好处;一个嘴时刻不闲着的人也可能是缺乏口才的人,因为他越说越让人厌烦。

精于口才者,最擅长察言观色。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但是,在这个时代,不巧言,不令色,并不能彰显你的仁德,有时反而突显你的不识时务。

说话,要懂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说了,还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才实料,如果没有真知灼见,从他嘴里吐出来的话也许能一时吸引人,却不能蒙蔽他人一世。

巧言令色的前提,是胸中有大志。

战国时期,楚王的宠臣安陵君能说善辩,很受楚王的器重。他并不是遇事便立即脱口而出,而是十分讲究说话的时机。

安陵君有一位朋友,叫江乙。一天,他突然问道:“安陵君,您没有一寸土地,也没有至亲骨肉,却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国人见到您,也无不整衣跪拜,等着接受您的号令,为您效劳,这是为什么呢?”

安陵君答道:“这是大王太过抬举我了,不然我哪能这样!”

江乙闻言,不无忧虑地说:“用钱财相交的人,一旦钱财用尽,交情也就断了,如同靠美色相交的人,美色衰老则会情移。因此美丽女子还没等到卧席被磨破,就已遭人遗弃;得宠的臣子也等不到车子被坐坏,便被驱逐。如今您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担心,觉得您的处境实在是太过危险了。”

安陵君一听,恍然大悟,立刻恭敬地拜问江乙:“既然如此,还望先生指点迷津。”

江乙说:“希望您一定要找个机会对大王说‘愿随大王一起死,以身为大王殉葬’。如果您这样说了,必能长久地保住权位。”

安陵君听后,立刻说:“谨依先生之言。”

但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安陵君依然没有对楚王说这番话。

江乙急忙去见安陵君,说道:“我对您说的那些话,您为何至今不对楚王说呢?既然您不用我的计谋,我就再也不管了。”

安陵君急忙回答:“我怎敢忘却先生的教诲,只是一时间没有合适的机会。”

又过了一段时间,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楚王到云梦泽打猎,一箭便射死了一头狂奔的野牛,百官和护卫无不欢声雷动,齐声称赞。楚王也高兴地仰天大笑,说道:“痛快啊!今天游猎,寡人何等快活!待寡人万岁千秋之后,你们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呢?”

此刻,安陵君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走上前去,泪流满面地说:“臣进宫后就与大王同共一席,为大王挡蝼蚁,那便是臣最大的荣幸了。”

楚王闻言,大受感动,随即正式设坛封他为安陵君,日后对他也更加宠信。

是否敢说又善言,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事业乃至闲暇娱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处处都受人喜爱和欢迎。他能使许多本不相识的陌路人走到一起,携手共进;能使许多志趣各异、性格有别的人互相了解,互相觉得彼此的需要;能够排难解纷,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与隔阂;能使愁苦烦闷、郁郁寡欢者得到安慰,使悲观厌世、不思进取者得到鼓励;能够使自己周围的人变得更快乐、更聪明、更美好、更振作有为。

在工作及事业上,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来说服他人,使工作顺利进行,左右逢源。可以说,说话的自信心与说话的魅力,是一个事业出色的成功人士的必备条件。

在闲暇娱乐中,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能随时随地给生活增添乐趣。无论是与朋友结伴,还是与家人相聚,他都可以使人快快活活,令大家感到比上电影院、歌舞厅还能得到更多的乐趣。

同时,我们也常看到许多不敢说话、不善言辞的人所遇到的难堪、尴尬情形。他们说的话不能准确、完全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让听者觉得十分吃力费神,更谈不上能使对方产生共鸣,或心悦诚服地接受其意见。这样就造成了交际上的种种困难,影响工作,影响生活,同时也给自己带来诸多苦恼。

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总是使人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的意图,而不敢说话又不善说话的人,则经常使人产生误解。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总可以很愉快地在各种场合取得成功,而不敢说话又不善说话的人,却不容易在谈话中使人信服,因而往往成为失败者。由此可见,敢说并善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