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提醒】【2013注册会计师】会计知识汇总之免抵退税(要持续关注啊~~)

 乐宝贝706 2013-10-04
2013注册会计师免抵退税知识汇总
1.免抵退税例题:
东大股份公司主要生产电器,同时内销并自营出口。2011年5月内销产品收入2000万元,外销产品5万台,离岸价格为每台100美元,外汇人民币牌价为1美元:6.8元人民币;上期留抵税额10万元,本期进项税额100万元,另有一批上月购买的原材料100万元,增值税税额当时计入了进项税额,本月用作改建厂房之用。该企业的电器产品出口退税率为15%。该企业按《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申报数进行会计处理,申报数和税务机关审批数一致。
问题:
计算当期“免、抵、退”应纳增值税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1)出口自产货物销售收入=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50000?100?6.8=34000000(元)
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34 0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 34 000 000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34000000?(17%-15%)-0=680000(元)
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68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80 000
(3)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购入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的进项税额=20000000?17%-(1000000-680000-1000000?17%)-100000=3150000(元)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应纳税额为正数,反映企业出口货物给予退税的进项税额,已全部在内销货物应纳税额中抵减完毕,不需退税。
(4)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34000000?15%=5100000(元)
应退税额=0(元)
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5100000(元)
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5 1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 100 000
(5)月末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余额转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中。
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3 150 00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3 150 000
下月初上交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3 150 000
贷:银行存款 3 150 000
2.免抵退税计算方法:
出口货物增值税的“免抵退”计算方法是增值税一章的难点,很多同学不理解教材中复杂的公式,我们(大家网)可以先以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大家明白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了这些原理就可以更轻松的记忆并应用这种退税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抵退税计算
1.“免抵退”含义
原理:出口货物零税率:免销项税并退进项税
如企业同时存在内销外销情况,则按下列方法计税:
外销:销项免征  进项退税
内销:应纳税额=销项-进项-留抵>0 时纳税
可能存在内销需纳税,外销又需要退税的情况,为简化征管手续,可以用退税抵减应纳税,不足抵的部分在实际退还纳税人。
“免抵税”办法:
“免”税,是指免征出口销售的销项税,
“抵”税,是外销应退税额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退”税,是指外销应退进项税超过内销应纳税部分
2.计算公式推导
“剔、抵、比、退”
四步骤
由于退税率征税率,所以外销负担的进项税不一定全退。
1.征退之差=外销额ⅹ(征税率-退税率)
外销应退税额=外销进项-征退之差
内销应纳税额=内销销项-内销进项-留抵
内外销综合考虑(外销应退抵减内销应纳)
2.应纳税额=内销销项-(全部进项-征退之差)-留抵
如应纳税额>0,则交税
全部应退税额均已免抵
免抵=理论退税额
留抵=0
应纳税额<0,由于内销进项大于销项或退税额大于内销纳税额形成
内销进项大于销项,则留抵。退税额大于内销应纳税额,则退税。
应退税
但不一定全退(退税或留抵)
应纳税额为负数时才有退税可能性
3.退税限额=外销额ⅹ退税率
4.比较应纳税额绝对数和退税限额,退较小者
如应纳税额绝对数>退税限额 应退税额=退税限额
免抵=0 留抵=应纳绝对数-退税限额
应纳税额绝对数≤退税限额 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绝对数 免抵=退税限额-应纳绝对数
留抵=0
3.教材公式
“免、抵、退”的计算:
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离岸价格?外汇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2、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3、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的退税率
4、比较确定应退税额,确定免抵税额
4.修正公式
如有免税料件情况(国内购进免税料件或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要在外销额中剔除其组价。
计算公式为
1.征退之差=(外销额-免税料件组价)ⅹ(征税率-退税率)
2.应纳税额=内销销项-(全部进项-征退之差)-留抵
3.(理论退税额)退税限额=(外销额-免税料件组价)ⅹ退税率
3.生产企业免抵退税 步骤:
第一步: 剔税(相当于进项税额转出,即: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第二步: 抵税(即: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 当期内销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第三步: 算尺度(即: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牌价 * 出口退税率
第四步: 确定应退税额
若第二步中当期应纳税额为 正值,则本期没有应退税额,即 退税额为0
若当期应纳税额为负值,则比较 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和 免抵退税额的大小,选择 较小者 为 应退税额。
第五步: 确定免抵税额
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 - 应退税额
总结上五步:1. 剔税  2. 抵税  3. 算尺度  4. 确定应退税额  5. 确定免抵税额
4.免抵退税 的会计处理:
(1)货物出口,实现销售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 - 外销
(2)月末,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 外销成本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转出
(3)月末,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算出的“应退税额”:
     借: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
(4)月末,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算出的“免抵税额”:
     借:应缴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抵减内销的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
(5)次月,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
或者:把(3)(4)合并:
     借: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抵减内销的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
5.例题: 甲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2010年2月相关经营业务如下:本月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300万元,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51万元已通过认证,上月末留抵税额为5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取得117万元存入银行,内销货物成本为60万元,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400Zi-元,出口货物成本为240万元。请对以上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1)出口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 400 * (17%-13%) =  16
(2)应纳税额 = 17 - (51-16)-5  = -23
(3)免抵退税额 = 400 * 13% = 52
(4)应退税额 = 23
(5)免抵税额 = 52-23 = 29
出口时的账务处理:
(1)借:应收账款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40
         贷:库存商品          240
(2)内销时:
     借:银行存款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 内销   100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      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
         贷:库存商品         60
(3)计算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转出
(4)计算当期应退税额时:
     借: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    23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抵减内销的应纳税额   29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   52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23
         贷: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    23
假若,免抵退税额 <  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则:免抵税额 = 0  (当期免抵税额全部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