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摩私情隐康桥

 凹凸甲乙 2013-10-04

        徐志摩一生风流倜傥,文学造诣影响深远。这是不可否认的。他与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三人间的情感纠葛,如果你是爱好文学的或者是爱码文字的,都是有所知晓的。他的师傅梁启超在徐志摩离了张幼仪与徐志摩的朋友王庚之妻陆小曼的结婚典礼上霍然站起来,发表了掷地有声的证婚词。梁启超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我们就从他师傅在徐志摩的隆重的婚礼上的证婚词来看,对徐志摩的“用情不专”或者“放荡不羁”的个人问题,应该有一个肯定性的认识了。我想,如何用最少的东西来了解这个人呢?于是,我把徐志摩的个人生活戏谑在《再别康桥》里,注意,是戏谑后,再对比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再别康桥》,嘿嘿,我发现很有意思——不论名家如何精准的赏析文学版《再别康桥》,我也始终不渝的认为文学版《再别康桥》中有作者个人生活版那样的底色。
 
 

徐志摩的个人生活版:  徐志摩的文学地位版: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幽会的青睐。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媚柳                   那河畔的金柳,
是灯光中的新娘,               是夕阳中的新娘,
灯光里的艳影,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似的呓语,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里招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爱河的柔波里,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永远不走了!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爱巢上的一潭,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被褥间,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幽处更幽处漫溯,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床星辉,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放歌!唯有您能知晓,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灯光也为我沉默,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鹊桥!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我挥一挥衣袖,
盼带走您的情怀               不带走一片云彩。

 

    至今,还没有谁敢肯定地排除徐志摩在写《再别康桥》时心中那股子曾经用情不专的情愫,这也是诗歌的魅力适宜了徐志摩,只有他能把那些用情不专的所谓的人性的多情的呼唤隐藏得如此经典。以至于成了懵懵懂懂的高一的学生们的必学的诗歌范文(戴望舒的《雨巷》也是)。当然,作为中国式的教育,是不可能触及本非敏感的敏感话题。
        ——尽管说《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有多种版本。像我这种另类的戏谑的版本,我没见过。不必较真,就算民间茶余饭后的谈资吧。我女儿读高一,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给她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戴望舒的《雨巷》必须背熟并会赏析,这是两位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她回答,老师说的,读熟就行了,可以不背。整得我哭笑不得。我不明白女儿的语文老师为什么不按诗文后面的要求,要求同学背诵。是否是也有另类的想法?不得而知。

       我们知道,《再别康桥》是唯一一首可以从中窥见徐志摩“全貌”的作品。完全可以算作是徐志摩诗文方面的总结性的经典之作。这个全貌,通常我们是从诗歌艺术方面来解读赏析的。从教育工作方面来说,似乎也只能这么解读。可是,这是徐志摩的全貌么?显然不是。但,我们要把《再别康桥》讲透彻,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作者,你不讲徐志摩和那三个女人,能行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情观里,用西方爱情观比如美国的来说,是不好说。徐志摩其他的比如与林徽因等人的情爱过程我们不说,就说他与他要好的朋友王庚的妻子陆小曼那段经历,我们是值得对他诟病的,王庚让他与妻子陆小曼交往,可他俩才拥抱到一起了。然后美其名曰:与前爱不复存在了。而王庚抛弃夺妻之恨,非常友好的参加了徐与陆小曼的婚礼并祝贺他们白头偕老。可徐志摩结婚后却继续追林徽因。那一次上苍不作美了,飞机失事了……以至于把林徽因感动得含泪拾块飞机残骸悬挂在她与梁思成的卧室里显目处作永久纪念。
    我发现太自私的人,特别是个人感情自私的人似乎收场都不太好。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经历了恋爱的浪漫的花季,再步入了宽泛复杂的社会里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后,他所承担的事务应该不仅仅是关照自己,忠实自己的思维了,应该有很多责任、义务要完成,特别是自己儿女,双方家人,社会朋友等等的生活感受和诸多期许,那更是双方重之又重的重大问题。相对而言,对于个人的一些冠冕堂皇的人性问题的呼唤,就显得轻若尘埃了。徐志摩在这方面是有些轻视的。把师长、父母的劝阻,当成耳旁风,我行我素。这种率性而为的行为,一般的,总会让人生些遗憾和惋惜。徐志摩的英年早逝的确是有些惋惜。

    客观的,才是正确的。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思想已深入国民骨髓里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是不可能更改的。因此,也就形成了中国人在一定范围内的责任感要比西方比如美国人在这方面要重一些。比如:亲情的关爱、偏爱、溺爱等等就是一例。当然,这是普遍而言。所以,中国人在个人的某些方面,尤其是情感方面的顾已问题就不如美国了。这也是客观事实。徐志摩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在某些方面也有西化的影子。这是存在的。但他是中国人,且是回中国工作学习、生活、结婚并办了新月成了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中国人,那么,衡量他在用情方面的尺度,我也就同意梁启超的尺度了。

      《再别康桥》是永远影响中国文学的经典著作,这是不可置疑的。名诗,就名在这一点,它像多棱镜一样,能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不同的光辉来,且都是灿烂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