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见倪海厦医生(6)--纪念倪海厦系列文章

 悟道修行慧能 2013-10-04

去见倪海厦医生(6)

作者:建萍

 

中医之困境

 

前段时间看到两年前关于取消中医的讨论,令人气愤异常。如果当时倪医生可以参与辩论,必能将方舟子等之言论批驳得体无完肤,令人感觉痛快淋漓!

 

现在假定我们所有人都明白中医是生命的真谛,假定西医很知趣地退出医疗舞台,无能中医也不再行医,但是好的中医生在哪儿呢?大家有病怎么办呢?我们知道倪医生,倪医生的学生,李可老中医,还有其他几个知名中医,但是全中国病人千千万,远水岂能止渴?李可老中医痛心指出中医院毕业出来的人95%都治不了病,而能治病的一些民间中医又无法获得行医执照。即使医生可以遥诊,卖药的质量控制怎么办?回到现实,无论是什么医生,只要这个职业是他维持生活的来源,他一定不会退出舞台。难怪李可老中医疾呼,发展中医中央领导必须痛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体制的问题。借用卢崇汉教授的话,中医生命将绝,扶阳为先。

 

由于近来对中医的痴迷,深感学习中医之艰难。其难并不难在临床经验的积累,也不难在对知识的掌握,因为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时间的积累而成。其难在于判别与寻找什么是正确的知识。老中医们都指出《黄帝内经》、《伤寒论》是经典,但是古书文字难懂,不同专家竟然有不同解释,你该听谁的?有些治疗方法说得隐晦,要你前前后后揣摩,慢慢悟出来,还要经过临床总结。哪里有准确、没有歧意的现代中医宝典呢?倪医生的书和DVD可能是,但是价格昂贵是绝大部分人难以支付的。感叹于倪医生大无私的开放心态,欢迎大家跟珍。我定有所行动。

 

中医的发展资金是一个很具有争议的问题。倪医生说中医生是良心事业。国内李可老中医80多高龄每天还接诊十多位病人;卢崇汉教授常常工作到凌晨方休;北京的“双桥老奶奶”105岁高龄还坐班。倪医生为一院之长,依然每日坐诊,用夜晚的时间写书、传播正确医疗理念。他们的生活都极其简单,甚至简陋。双桥老奶奶神奇地瞬间接骨万人,却一直住在医院的一间平房里。109 岁高龄去世。我得知此消息时,心里很是悲哀。有一位一直用针灸进行自疗的老同志在一次与全国针灸专家座谈会之后发出感慨:“他们都比我的针述高明,为无数病患解除了痛苦,但是没有一个有我如此好的气色,原因是他们工作操劳,只给别人治病,忘了自疗。”这些有限的中医资源都在严重地超负荷地工作着,还要一边培养后人。

 

如同企业一样,资金是中医发展的必要手段。中医需要资金监督中草药的质量,中医需要资金付给杰出的中医生,中医需要资金培养后人,中医需要资金教育大众,中医需要资金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中医需要资金建立医疗保险网络。中医治病获取利润是公平合理的。中医更需要财团和善心人的捐赠。

 

中医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中医生认证体系。虽然中医生应该是全科,但是绝大部分医生是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疗效,这些应该告诉病人,以免耽误病情。

 

中医治病的价格到底贵不贵呢?贵也不贵。

 

首先从医生和医效方面讲,价格是极其便宜的。西医将身体治坏,收费还比中医贵,这个性能价格比是没法比较的。中医生挽救了生命,更应该比西医生有好的生活来源,这才是社会正常运作的机制。“不能让雷锋吃亏”----华为文化应该传播到全世界。

 

但是从病人方面来讲,尤其在美国,中医费用是昂贵的,因为中医没有保险,而看中医的同时,他们并不停止西医的保险,毕竟西医是他们随处可得的医疗措施。中医就成了额外的费用。对Lisa这样的家庭,就难以维系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无金钱故,不知怎么好。”

 

中医如此宝贵远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我每天在想,我能为中医做什么呢?

 

我的亲朋好友,你能为中医做什么呢?

 

 

建萍

2/28/2009

 

2009年32日补:今天早上Dan踮着脚尖走到Lisa办公桌前,Lisa“惊奇”地说:“Dan,你的个子真长高了!” Dan得意地踮着脚尖走了。上午有一个会议,Dan以从未有过的状态在会上滔滔不绝。众人惊诧。会后Dan意犹未尽,到我的办公室继续喋喋不休。

 

晚上,Dan打电话报告,说今天的感觉好极了。Kate吃药后4天大便2次,第5天大便2次。感觉就一个字:爽!以前她大约要两、三个星期才一次。俩口子都开心得不得了。

 

Lisa说昨天也开始用药了。我们即将见证另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