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预测地震的动物

 梦想教育 2013-10-05
地震是地壳剧烈运动产生的一种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当强烈地震发生时,往往会造成地面变形、山崩地裂、海啸等现象,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但很多动物在震前都有强烈的惊恐等异常行为和反应。如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震前许多动物出现了反常现象。据查实震前3个月内冬眠蛇出洞的现象达82起。当天日落时,一只黑母鸡飞到了树上,全村人看到鸡飞上树,认为快要地震了,果然过了0.5 h就发生了大震。1976年唐山地震前,深夜一点钟,有一家养的鸽子全部惊飞出窝。
  大震前出现异常行为的动物可达数十种,其中最常见的有鸡、猪、牛、马、狗、猫、鼠、鱼、蛇、鸽等。大多是“惊恐性”反应,表现为极度紧张、惊惶不安。如鸡飞上树、牛马不进圈、冬眠动物会不适时地爬出洞穴等。这些现象大多出现在临震前些日子,但前一天内出现的异常现象最多。按出现异常现象先后次序来看,大体上为:蛇鼠等穴居动物→鸡、猫、狗等小家畜→猪、牛、马等大家畜。
  那么,为什么地震前动物会有这些异常表现呢?
  研究发现,地震前的声波发射等机械刺激、地气味等化学刺激和震前电场、电磁波、地温、地下水和空气离子等因素都会发生各种变化,由于动物的某些感觉器官十分灵敏,可能与导致震前动物的异常行为有关。
  因动物的机体具有极其复杂而敏感的环境变化感知系统,如狗的嗅觉对某些气体的敏感程度比人高出100~10000倍,能优先于人探测到临震前由地下释放出来的某些气味;蟑螂的一对尾须上覆盖着2000根密密麻麻的丝状小毛,小毛的根部构成一个高度灵敏的微型“感震器”,不但能感觉振动的强度,而且能感觉出压力来自何方。
  临震前的某些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前兆因素,有可能为附近环境中的某些动物首先觉察而产生相应的异常反应,经试验将家鸽腿部的振动感受器切断,结果震前别的家鸽都出现惊飞现象,而作过手术的家鸽则很平静;有一种鲶鱼在地震前会翻身,原来鲶鱼对轻微震动的感觉十分灵敏,而地震前所引起的微弱电流变化,也能被鲶鱼特别灵敏的感受器感觉到。有些动物如猫、雉、鼠、蛇、鱼等可能是由于察觉到人所听不到的前兆地声而表现异常。蛇的低音波接收能力很强,这种类似春雷般的地声低频振动能将冬眠动物唤醒,使它们不适时令地爬出洞穴。不少鱼类在地震前会漂浮于水面,有的甚至会跃上岸来,原来鱼类具有相当灵敏的感觉振动的器官——内耳和侧线,内耳感觉高频率的振动,侧线感觉低频率的振动。另外,地震前地温增高和含硫地气的逸出也是促使冬眠蛇出洞的双重作用因素,地震前逸出的某些可溶性地气,如硫化氢等含硫地气和二氧化碳等又是引起震前所常见的淡水鱼类漂浮水面等异常行为的重要因素。
  再者,地震前静电场的变化及土壤和水中氡放射性含量的变化都会导致空气中正、负离子的含量的变化,而震前空气中正、负离子浓度的变化,也可能是激起某些动物震前异常反应的重要因素。
  但是动物的异常现象并非都与地震有关。有时天气的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其他生物的干扰、环境的污染、饲养条件的改变和机体本身生理机能的变化,如发情、怀孕、哺乳、疾病、恶习发作等,也会使动物引起异常反应。因此,对动物的异常现象不能都认为是地震预兆,必须结合其他震前预兆进行综合分析,以便识别真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