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十二人十一首

 灵魂出窍KKK 2013-10-05
转载者评论:
    这年头人心躁动,物欲横流,人们或忙于生计,或忙于享受,或忙于子女,或忙于上网,或忙于牌桌,或忙于琐事,或忧国忧民,或愤世嫉俗……有几人如此雅兴,聚而饮酒论诗、谈笑风生、一如古人?实令本人佩服羡慕之至,特将此文转而发之,以与众博友分享,也轻松雅致一回。
    我仔细盘点了下,十二人正好共点了十二首诗词,有两人点了同一首,但又有一人点了两首,列出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
    教我如何不想她
    雨霖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剪梅
    致橡树
    断章
    声声慢
    蒹葭
    满江红
    青玉案
    木兰花令
    不知博主的标题为什么叫“十二人十一首”?有什么玄机吗?
原文地址:十二人十一首作者:舒然_

    多少时候,我一个人倚窗而立,看清风明月,念烟波千里。时光白驹过隙,匆匆、太匆匆。忽然间,一声声极轻柔极飘渺的音乐盈盈而至。那是布列瑟农、是寂静之声……悠悠往事,急急流年,滔滔逝水。这不,中秋才去,国庆又来,不曾繁华不曾挥霍,唯有那些流过的泪萦回于心,那些细微的感动盘踞于心,不曾跌落不会远去。

因为一直喜欢忧伤的曲子和诗词,于是有人问我,你过得好吗?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觉得人到中年,是该做些减法的。不在意是否幸福,是否如意。重要的是当她们到来之前你是否觉察。当她们到来之后,你是否安享?

昨晚,一班人围桌而坐。我在四维先生身边,问他,你书中的文字浸透了儒家思想,而我接触的你却是性情中人,多有道家不以通达为荣,不以清贫为耻,重自我重自然的思想。何以如此?他说,其实我也写过不少有出世思想的文字,但没有贴出来更不会拿去发表。因为文字一旦成为公共阅读,就难免影响读者。我更愿意向读者出示我对社会的担当。毕竟这个社会需要更多从事具体工作的劳动者,而不是人人云游四方。若为人生,却需要道家。否则,你无以释怀现世的得失。先生这番话,我深感认同。是呀!张爱玲说过,短的是生命,长的是磨难。我们可以身在江湖而心远江湖,啸聚山水,悠然南山。避世也好,消极也罢,我倒觉得这才是生命真正的吁求。

之后,四维先生即兴朗诵李白的《将进酒》,众人击掌和之。至“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大家已酒过三巡。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愤慨又豪放,是李白的迷人之处。我们不禁自问,寻寻觅觅,蝇营狗苟之后,到底什么才我们最需要的?接着,先生领衔,大家齐诵《雨霖铃》,感受古人的深情之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种一往情深,百转千回,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是否杳然?总之,每读《雨霖铃》我都嘘唏不已。

我提议每人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或词,以之观照彼此。

按顺时针依次“做作业”,四维先生是第一个。他居然要我先猜猜看,我说首先排除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再猜。先生大笑,那就不用猜了,你完全错了。我最喜欢的正是这首。这时,大伙都乐了。不知道是因我猜的太离谱,还是我错得太有道理?我也很喜欢这首,爱一个人就死心塌地,不要有旁逸斜出,这样的爱堪比舍利,金贵完美。四维先生的夫人插话,说以前也曾喜欢这首,但现在不怎么喜欢了。觉得人应该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拥有的,不该作茧自缚,背负太多的东西,毕竟爱情并非人生的全部。

接下来是陈翠霞,她说怎么会没有人喜欢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我就最喜欢这首。“这蜜月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这首诗我也是熟悉的,我的感觉是,美则美矣,但余韵不足。

第三个,是初相识的美女,网名“月如水”,本名骆青梅,操一口略带湘音的国语。她最喜欢的是柳永的《雨霖铃》。因她人气太高,一颦一笑都有许多附和,我没太听清楚她喜欢的理由。我想,但凡美人,都有浩淼的心思。可也都信奉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面对习习秋风、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难免秋心拆两半。

轮到四维先生的夫人刘甫梅了。她单刀直入,说自己喜欢具有忧患意识、勇于担当的诗人和诗歌。因此,最喜欢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她要传递正能量。

第五个,平常婉约今夜豪爽的川妹子张小玲。看见她连喝好几杯,感觉她会念出一首自己写的诗,稍稍流露心事。她当然没有这样做,但也不是太意外。她最喜欢的是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陈朝促先生因事迟到,被罚酒,也不知道真罚还是假罚,我关心的是他心中的诗。他说只选一首,实在难于取舍。准许我说出两首吧,一是舒婷的《致橡树》,另是卞之琳的《断章》。这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我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卞之琳为我们开创了新的审美角度。陈朝促先生心中的诗,或多或少唤醒了我们的审美意识。

第七个,也是迟到了的陈长莲老师。她最喜欢的是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是诗人晚年之作,表达的是孤苦无依的生存困境以及空寂落寞的精神痛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是在座中我最熟悉的一个,好生奇怪呀,怎么会喜欢这首?

紧挨着的是廖锦晖,她声音比较细嫩,若不是身边的聂老师重复她,我断然听不明白。她喜欢的是《诗经》那首著名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苍苍,白茫茫一片,那玲珑晶莹的白霜,仿佛美人的眼底流觞。萧瑟的秋风,吹的不是芦苇荡,而是心底的千千结。

第九个“出场“的是我少时的老师陈至明,他是省作协会员,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乃本地最具实力的作家。与陈长莲一样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我觉得有些诧异,一个大男人,不会这么九曲回肠吧?有人说,陈老师口齿稍钝,却是心内极精细极丰富的。

该是聂云忠了。他最是喜欢岳飞的《满江红》。哎呀呀,我也蛮喜欢的,就冲“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古往今来,可能没有那首诗写得如此气壮山河了!难怪诗评家陈廷焯说:“千载之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第十一个 “亮相”的是叶才凤。有人叫她红拂,我想,应该是个奇异女子吧。她最喜欢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人考证说辛弃疾是“高富帅”,这个我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个金戈铁马的军人,同时也以文采傲世。在这首词里,我们看到了他的侠骨柔情。试想,而今有谁愿意为一个人等待十年?不,哪怕三年、一年。又有谁还能在N年后,回首,并且还能看到那个人?我们所见所闻的,唯有灯火阑珊,人去楼空。没有惆怅,只有一个字:靠!

最后一个,是我。我最喜欢哪首?临时想想,还是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其实,我没有最喜欢的,只有很喜欢的,而且还时常变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唉,说什么呢?都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了,离永恒之爱只一字之遥:死。只有死才能戛然而止。所以,当命运之手抚摸你,你注定是无能为力了。即便你只爱一时,也必须以终生去忘记。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

杯盘狼藉之后,我们一行又到四维家喝茶,围坐青花圆桌,桂花香里话当年。直到灯火阑珊,我们方握手道别。

2013-1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