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再婚的风险更大 许多人将再婚看作是一个和他们从一开始就应该选择的伴侣过上幸福生活的崭新契机。然而研究数据表明再婚或晚婚更有可能以离婚告终。缘何如此呢?
首先,再婚夫妇常常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彼此相爱,却无法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即再婚只是替代了之前由于离婚、背弃和死亡等原因而失去的伴侣,却无法使家庭恢复到初婚时的状态。再婚反而会带来一系列他们不曾料到的问题,诸如亲子关系的倾向性,未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以及不同家庭文化的重组等等。
心理学家帕特里夏.帕布诺曾在其著名的再婚体系结构模型中提到再婚的5大核心挑战,以上只是其中的三个方面。再婚家庭的本质任务是抛开过去对于一个真正的家庭——即传统的初婚家庭应该如何经营的设想,转而自觉地制定规划、设计并建立一个全然不同的新型家庭体系,从而满足他们的特别需求。
其次,夫妻双方的互动交流对于再婚夫妇来说也同样重要。当碰到男性十分关注有关孩子行为举止的敏感问题时,这一点尤为关键。夫妻双方对于另一方曾经历过重大变化和离别的孩子能否给予尊重和关爱?抑或继父母面对孩子明显的敌意会采取愤怒以及殴打的方式吗? 例如,作为一个继母,应该对丈夫说“你女儿来我们家做客的时候从不向我问好,更不正眼看我,这让我感到很受伤”,而不是说“每次你那些讨厌的女儿过来就当我是空气似的,直接从我面前走过,她们这么没教养,你却只是站在那儿!”前者传递的是一种“我”的信息,能够开启一段有效的关于如何处理问题的讨论;而后者所传递的“你”的信息一味指责对方的不是,很容易引起争执。 再婚问题最棘手之处常常在于对孩子的训导,大量研究提供了清晰的解决之道。继父母的角色和保姆、阿姨差不多,这些人熟悉家里的规矩,例如:作业没做完就不能看电视。她/他监管孩子的行为并上报给其父母,但只有其父母能惩罚孩子(惩罚的方式也应当遵循规矩)。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继父母都认为要想得到继子女的尊重,就应该亲自对其进行惩罚。 再婚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隐疾”。只有对其中特殊的挑战畅所欲言,才能降低这些再婚家庭的离婚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