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记忆:长宁(1)

 关福 2013-10-07

老上海记忆:长宁(1)

老上海记忆:长宁(1)
老上海记忆:长宁(1)
长宁1:铁路长宁站建于1916年,三等站,位于今凯旋路265号沪杭铁路8.9公里处。因站址位于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南侧,建站初期称梵皇渡车站。民国24年称上海西站。1989年1月1日,铁道部批准上海真如车站改为上海西站,原上海西站改名长宁站。20世纪末建设上海轨道交通三号线时,长宁火车站被拆除。

老上海记忆:长宁(1)
长宁2: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简称市三女中)是由圣玛利亚女中和中西女中于1952年7月合并建立,校址为江苏路155号(原中西女中校址)。中西女中原校名为中西女塾。清光绪十八年,由基督教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受卫理公会委托创办。原校址在上海西藏中路汉口路,首任校长海淑德(Lanra Haygood)。后由中外人士捐款和学生义演募捐,购忆定盘路(今江苏路)占地89亩的经家花园建校,于民国6年(1917年)迁入。民国18年,中西女塾向国民政府立案,聘请杨锡珍为首任华人校长。翌年,校名改为中西女子中学。圣玛利亚女中原校名为圣玛利亚女书院,1881年,由圣约翰书院创办人施约瑟(Samnel l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将美国圣公会创办的文纪、裨文两所女校合并迁入圣约翰书院内,取校名圣玛利亚女书院,由华人黄素娥任校长。民国9年(1920年),在白利南路(今长宁路)购地建新校舍,民国12年迁入新址。

老上海记忆:长宁(1)
长宁3: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英国侨民在程家桥西堍购地19.5亩(1.3万平方米),开设“老裕泰”马房。翌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辟筑虹桥路,直通马房,马房经营得到发展。民国3年(1914年),马房业主病故,地产由太古、怡和、汇丰等8家洋行购得。遂将马场改建为“虹桥杓球俱乐部球场”,又名“高尔夫球场俱乐部”。2年后,球场扩大为10万平方米。民国19年,球场面积扩大至27.73万平方米,成为沪上洋行大班打球赌博、郊游度假的娱乐场所。1953年3月20日,球场收归国有。同年9月,将球场改建为公园。1954年5月25日,公园定名“西郊公园”。同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西郊公园由文化休闲性质转为以动物展出为主,征地改建为动物园。1959年,公园面积扩大到70.33万平方米。1964年,中山公园、复兴公园等附设的动物园全部迁并西郊公园。1980年1月,西郊公园改称为上海动物园。

老上海记忆:长宁(1)
长宁4:1860—1862年间,工部局越界修筑了极斯非尔路(今万航渡路)。当时,英国人锦士·霍格乘机低价买下路两旁的大片土地,在路南修建了一座占地70多亩的乡间别墅,习称兆丰花园。1914年租界公共娱乐场基金会买下花园,7月1日公园对外开放。公园因近邻梵皇渡,曾称梵皇渡公园。民国6年,园地向南扩展到白利南路(今长宁路)。翌年,公园大门改建在白利南路(今长宁路780号)。民国11年11月10日,上海山东路救火会大钟移至草坪区,铜钟高4英尺(1.22米),钟底直径6.3英尺(1.92米),重约2吨半,是上海最早的报火警钟。民国33年6月,改名中山公园。

老上海记忆:长宁(1)

长宁5:圣约翰大学前身为美国圣公会于清光绪五年创办的圣约翰书院,校址设在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1575号)。该院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而成,是民国时期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书院初期,设有国文、神学、医学、英文四个部,逐步发展为文理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和神学院。光绪三十二年,该院按照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大学条例在美国注册,正式称圣约翰大学。从此该校各科毕业学生皆有学位。美国多所名牌大学如耶鲁大学等,皆承认约大学生的学历,并给予直升其研究生院的优待。1950年12月,约大正式宣布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理科各系、教育系、中文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新闻系和部分文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圣约翰医学院与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圣约翰大学原校址给华东政法学院。

老上海记忆:长宁(1)
长宁6:区境内乡村别墅集中在虹桥路、淮阴路、哈密路一带。据1951年调查共有花园洋房、别墅250多幢,平式洋房53幢,附设草房和马房56间,业主为外籍领事、洋行、公司董事经理等,也有中国官僚和富商。英国式乡村别墅—沙逊别墅,位于虹桥路2419号,现为龙柏饭店一号楼。英籍犹太人沙逊在虹桥路2310号还建有罗别根园别墅,用作周末度假和炎夏避暑。除此之外,境内花园住宅称作别墅的,还有愚园路京兆别墅、公园别墅、沪西别墅;延安西路大西别墅、五柳别墅;江苏路绿杨别墅;新华路梅泉别墅;长宁路兆丰别墅等,都曾名噪一时。

老上海记忆:长宁(1)
长宁7:长宁路始筑时名白利南路,民国32年(1943年)改名长宁路。位于区境北边,东起曹家渡,西迄哈密路,接北翟路,交通比较繁忙。公共租界工部局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所筑的越界道路,初为泥路,后加铺煤屑,再做成碎石加沥青路面。民国9年前后,从忆定盘路(今江苏路)到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的路幅宽仅12.19米,中间道路8.53米,分车行道和马道。民国37年,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应工厂、企业的要求对沪杭铁路到周家桥路段拓宽和修理。解放后,全线做有计划的整修,还结合住宅建设作局部拓宽。

老上海记忆:长宁(1)
长宁8:五洲药厂位于淮海西路176号,1907年五洲药房创建合药间,生产人造自来血、月月红等成药。民国10年,购入固本肥皂厂,改名五洲固本皂药厂。民国22~23年,增设五洲第二、第三制药厂,生产甘油、淀粉酶、安痢生、黄连素等原料药。民国25年,改名五洲药厂,增加生产奎碘仿、红溴汞等药物。1954年,公私合营后成为专业生产合成药的企业。1956~1958年,5家小药厂先后并入,生产规模扩大,出口药品行销欧洲及亚、非国家。被国家列为出口产品免检单位。1966年11月,改名上海第五制药厂。1985年,恢复五洲药厂厂名。

老上海记忆:长宁(1)
长宁9:北新泾濒临吴淞江,水陆交通便捷,南宋时建镇。清代后期,镇上多为轧花、染布、榨油、酿酒、修船等以小手工业为主的作坊、工场或店铺,商业较繁荣。20世纪30年代,天原电化厂等大型工厂在镇附近陆续创办,带动商业发展。(图为水上集市)。

老上海记忆:长宁(1)
长宁10:人寿堂国药有限公司是境内一家大型零售国药号,位于江苏路565号,创办于1934年2月,至今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文革以来几易其名,1994年终于恢复“人寿堂”老字号招牌,重新对外营业。1995年人寿堂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