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关福 2013-10-07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121:四明公所,又称宁波会馆,旧址在南市区民国路(今人民路、淮海东路和云南南路三路围成的三角区域),创办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是旅沪宁波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行会组织。《指南》图九上门牌标461号,而据两旁的门牌号推断应为双数号,且是700多号。《行号路图录》编者序言:“......下册测绘既费时间,调查尤为困难。如路名之更改未定,门牌之尚无编制。所以图样几经修改,调查多次复对,方敢确定修正付印。”先人用心用力可见一斑,我们再编时稍加用心,即可弥补其缺憾。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122:地名学上“十六铺”的首现,是在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为防御太平军进攻,当时上海县将城厢内外的商号建立了一种联保联防的“铺”,总数为十六。“十六铺”后成为小东门外近沿江地带的习称地名延续至今。十六铺码头,又称宁绍码头。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123:中山南路,又称里马路,北起东门路接中山东二路,南到西藏南路接中山南一路。1905年,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修筑此路,长2.6公里,宽17米,为南市区主要交通干道。由于位于外马路的内侧,故名为里马路。抗战结束后更名为中山南路。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124:城墙东门外有二条路:陆路叫小东门大街(今方浜东路);水路(水门在陆门南面,即方浜)经填浜筑路后,路名东门路。所以,坊间有句老话:“方浜不在方浜路上,小东门外不是东门路。”参考来源:http://www./1897079/1339924011083967.shtml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125:清光绪三年(1877),招商局收购旗昌轮船码头,又并入金姓四个码头,统称金利源码头。1949年划归上海港客运总站,到上世纪80年代,拥有3000吨级客运泊位5个,3000吨级货运泊位1个,候客厅4个,可容6000人,主要经营上海至浙闽沿海等线客运班船。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126:1908年,“新开河”填平筑路,故路名为“新开河路”。1911年,马路中央建有新开河救火会和自来水塔,并将这条小路一分为二,分别名为“新开河北路”和“新开河南路”。救火会大门开在民国路上(292号)。记得过去公交26路电车终点站就设在新开河路。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127:上海开埠前已有60余条街道大多为石板和泥土路面,路宽仅2-3米。1846年英租界开始筑近代马路,老城厢也不敢示弱,在南市黄浦江边由中国人自己筑了第一条新式马路,取名外马路。外马路的修筑从动议到完工花了10年时间,于1897年竣工。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128:1912年1月13日,沪军都督府同意拆城筑路之议,并成立城壕事务所来负责此项议题的执行。当月19日,拆城筑路工程正式启动,同时为纪念中华民国的成立,拟定新筑道路的名字分别为中华路和民国路。1913年6月,城墙北段拆除筑路,正式命名为民国路(今人民路)。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129:据《上海港史话》记载:“上海港区当时主要在大、小东门和大、小南门外沿黄浦江一带,亦即南起南码头,北到十六铺一段。特别是大东门外船舶最多,是港内最繁忙的区域。”外马路曾经辉煌一时,“沙船云集”,王家码头街、新码头街、盐码头街等聚于此地。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130:中华路是一条呈半圆形道路,与民国路(今人民路)形成环状,系民国初年拆城填濠所筑道路。中华路路段为城墙从小东门经大东门、小南门、大南门、小西门到老西门的南半段,较民国路稍晚建成(1913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