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季漫谈】灿星的“体制改革”与止战之殇

 好好爱我吧 2013-10-07
佛陀镇楼

百度贴吧的内陆明星目录,点开会出现一个序列,是如今人气最高的内陆明星的排名(不代表热度和地位)。那里曾很多年被最火热的超女占据。里面有很多人只在荧屏上出现过一次,有些则顽强的不断出现在我们眼前。


楼主自去年为好声音写了几万字的长帖,有点体会到王朔说的那种“把自己写残了”的感觉,基本上把这些年关注选秀的热情都消耗光了。今年本不打算关注好声音。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路媒体上呈现出的一派复苏迹象,到今夏的选秀扎堆,乱象丛生,让人觉得是不是又一拨泡沫来袭。


中国内陆流行音乐的历史,如果从83年春晚上李谷一演唱《乡恋》开始,已经30年,即便从93年李春波、杨钰莹、毛宁开启新民歌时代,也已20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的《我为歌狂》简直是华语乐坛二十周年大阅兵。尽管近十年的选秀时代伴随着非议和争议,但总体而言,唱片业衰败的今天离开了选秀,我们还真不知道听什么。

综艺选秀类节目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娱乐,2、欣赏,3、传递价值观。近十年来,成功传递价值观的只有三个节目:2005超女,2012中国好声音,2013蛇年春晚。

在回顾了第一届好声音的全程后,我越发相信一点:去年整个好声音的制作班底,一定感到被一股不可思议的正能量在驱使着,推动着。这使他们亢奋的同时也在惶恐。

因此这一届我们看到了一种小心翼翼的控制。这届好声音上,曲风的多元化、摇滚来势汹汹、港台/海外选手的增加,并没有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反而看到的是各自为战,沟壑分明。本来那英+阿妹,明面上是港台风占优,加上汪夫子的摇滚,再加上一个瞎胡闹的哈林,港台风,摇滚风,黑人风,明争暗斗。从四强上也是萱萱+李琦:张恒远:金润吉,港台:摇滚:黑人,2:1:1。港台的卷土重来,堪称自去年后新一轮的“拨乱反正”。这里面变数在金润吉,他往左偏一偏就是摇滚,往右偏一偏就是港台,日生火山心里打着什么主意?


四进一最后一首歌是《白月光》。我把它看做是对上一届哈林改编《痒》的回应。孟楠这个原创者带着一股中世纪的气息,把“白月光”演绎成了“黑月光”。暗黑版的嫦娥似乎一路在诉说着音乐道路上的冤屈和不甘。但整体而言,她还是快乐的,很多人根本没有出第二声的机会。

窃以为张恒远的微博事件倒不是什么大事,问题青年从良了也还是好孩子。他的问题在于一开始就摆出了农民进城的架势,后面的一路铺垫就不太好操作,恐怕到巅峰之夜来不及转圜。子曰的《咿呦》还可圈可点,终极PK的《青春》就有点像白水。这首歌是汪峰早期的作品,情绪上还是一种个人主义的诉说,尚没有后来的那样单凭歌词就把中都市青年的脉。


这些年,从主流到地下,从青年到中年,都很待见汪峰。且不说N年前就演唱过非原创的主旋律《忠诚》和商业电影主题曲《回忆之前忘记之后》,从神六上天,奥运会,到赈灾,汪峰基本做到通吃。这次好声音两位女导师早早回归了流行节奏,也只有哈林能一较短长。
除此外,汪峰的作品也一再成为影视剧的宠儿。别的不说,两部打着“青春”招牌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和《北京青年》都先后采用了他的作品。楼主准备改天好好说说这两部电视剧。还是先讲音乐。

去年末今年初的时候,几大卫视不约而同的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烧钱竞赛。其中江苏卫视祭出了“F4重聚首”的怀旧青春牌。那时候在微博上盛传这么一句话:“虽然我所有的少女情怀都用在了XXX一个人的身上,可还是觉得,只有这四个人站在一起,才是我光芒万丈的青春。”

楼主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有点蛋疼。你一群平均年龄不过二十五上下的小孩们,说起“缅怀青春”来仿佛饱经沧桑似的,这让三十往上的大老爷们娘们儿情何以堪?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也释然了,中国人骨子里仍是个尊卑有序的民族。缅怀青春这事儿,背后透着的仍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年青一代向老一辈要话语权。再说到上半年火热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赵姑娘为什么要拍这片子,不过是为了两个字:上位。这么多年演艺事业下来,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她最初的角色“小燕子”,这对一个演员来说是种悲哀。而一个三十多岁的导演,能拿得出来讲的也只有“青春”这俩字。再提起前年那部一样火爆的“那些年”。对于这部同样火的有点莫名其妙的台湾电影,那英在盲选一句话道破天机:“唱(道)出了我们这代人青春有悔。”哦,原来我们当年也是“很好很好的”,大龄文艺青年都有些许不堪回首的心路历程。

所以,今年港台风回潮是一不小心的文艺腔放纵,还算不上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物语。

快男决赛上,李宇春搂着周笔畅说:八年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长大了。让人潸然泪下。

今年好声音的梦想导师,普遍比去年年轻一轮以上,而李宇春和尚雯婕也在快男坐上了评委席。新老交替,是个回避不掉的话题。

内陆的造星机制若干年来一直有些让人看不懂,相比港台一年年不断推新人的节奏,内陆似乎是小心翼翼的,隔几年放几个,隔几年放几个,做的都是长线。

其实内陆不是没有过批量制造,曾经风光的“94新生代”就是一例。不过自那以后,造星工厂们就谨慎了很多。

因此,这也造就了老将的生命力格外顽强。如果我们对比内陆和港台,就会发现大众给他们留下的配额本就是不平等的。我们可以面对港台千篇一律的流水型艺人,依靠一点点商业个性做出“辨识”,但对内陆艺人的容忍度要相对低得多。

这种情况直到选秀时代来临才有所改变。应该说,延续若干年的湖南模式虽然在造星上并没有如它最初所标榜的那样,打破港台的“垄断”,但至少也捅了个窟窿。最起码,曾经的四小天后的命运确实因此改变了。

对于选秀的冲击,台湾市场似乎更为后知后觉。直到07年才做出了“超星”回应。这几年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但一年两季,对台湾这个弹丸之地来讲,透支太过厉害。很快超星模式也继续不下去了。而湖南自05-07的不可一世后,被广电总局的连番敲打,以及其他同类型节目的挤压,也失去了原来的锐气。最要紧的是,年年办,除了几个话题人物外,捧不出新人。这么多年还是05三强如标杆一样矗立在那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