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凉膈散治疗小儿脾胃积热证口疮36例

 刘曦谦 2013-10-07

口疮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口腔疾患,以两颊、舌体、上腭、齿龈等处发生黄白色溃疡为特征,如发于口腔两侧者,称为燕口疮;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为口糜[1]。临床多表现为哭闹、拒乳、口唇干或樱红,年长儿可述口腔内疼痛,可伴口臭、发热,大便干,舌红,苔黄,或舌红少苔。临床多用抗生素、西瓜霜喷剂或锡类散外涂治疗[2]。抗生素副作用大,外用药物外涂疼痛明显,患儿多不能接受。笔者应用凉膈散加减口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门诊口疮患儿64例,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周围红赤,疼痛拒食,哭闹不安,口臭涎多,或伴发热,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诊断均符合《中医儿科学》[3]中口疮,风热乘脾证相关标准。发病年龄5个月至12岁。分为两组治疗组36人,男性20例,女性16例。对照组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西瓜霜喷剂外用。治疗组采用中药凉膈散加减:连翘8~20g,黄芩8~15g,栀子3~8g,薄荷10~15g,大黄1.5~3g,芒硝1.5~3g,竹叶3g,石膏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