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2】

 沩江学者 2013-10-07

微博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2】

邹 理

2013年08月24日09:03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微博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微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带来的挑战

  虽然微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能够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它本身的传播特性,即消除了传者与受者的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发表信息与自己的观点,这种传播机制让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在微博中无处藏身,这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微博的诞生体现了人类的网络社会正由新闻载体向全民意见过渡,这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表现。然而,微博的自由性与开放性也使得它成为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等斗争的重要阵地。由于缺乏“把关人”的监管,微博上的信息多元复杂,真假难辨。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运用微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将很难受到传播者的控制。

  其次,运用微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传播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播者不仅要会用微博还要善用微博。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不是把微博当作政府“发号施令”的一个传声筒,就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因此了解微博、正视微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再次,微博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传播的信息庞杂,这些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微博的这种特性同时也为其他思潮或意识形态提供了发酵的温床。微博使得各种社会性事件的触发点增多,突发性增强且复杂性也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能不能经受得住其他思潮的冲击,当面对冲突与矛盾时,能不能有效应对,等等,这些都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运用微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第一,尊重接受者,以开放的态度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既可以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吸引力,同时也能适应和有效引导微博环境下的人们的接受心理。在微博环境下,传播者与接受者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而不必考虑双方的身份、地位与学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工作者来说,必须摆正心态,放低姿态,以一种平等的心态来对待接受者,切忌将微博当作政府“发号施令”的一个传声筒。

  第二,要加强微博平台建设。微博利用其先进的技术给大众创造了一个自由表达、平等交流的话语空间。但拥有平等的话语机会不等于拥有话语权,微博上的传播必须有“粉丝”才有存在的意义,“粉丝”们有回应才能形成交流。要想在微博环境下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起相当数量、有一定规模、信息量大的微博传播系统,建立一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务微博或个人微博。借微博传播手段用生动、活泼、平实和生活化的语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

  第三,要培养一批“权威”的微博意见领袖来引导微博舆论,引领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意见领袖”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由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一般指在群体中学识渊博、有着较高威望的人。他们掌握着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并且他们对新闻事件的见解可以影响到许多人的看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通过微博进入普通民众的心灵和思想世界,借助“意见领袖”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全国劳模代表郭明义于2011年初开通微博,现已拥有“粉丝”860万人,影响网民8000万人。他的微博已经成为传播真善美的平台,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热力源。

  微博有着不可预测的发展前景和影响力,如何运用和管理好微博,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至关重要。研究和探索微博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工作必须解放思想,采取新的思路和举措,实现适应微博的新媒体环境与有效传播的有机结合。(作者单位:中南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