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意见领袖的言论边界【2】

 沩江学者 2013-10-07
原标题:微博意见领袖的言论边界

第三,知识的边界。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无知,每一个人都掌握着相关的分立的知识。知识的限度也是理性的限度,超越知识的限度也就是超越理性的限度,会导致知识与理性的狂妄和自负。有知识的人要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限度、理性的限度,否则容易成为知识的破坏者甚至毁灭者,意见领袖会成为煽动家。每一个意见领袖都不是通才,都是专业人才。在专业领域发微博,既能把知识运用自如,也能把社会问题说得清楚。如果意见领袖不承认自己的无知,在专业之外发表意见,将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受到相关专业网民的质疑和批评,其智慧与普通网民没有太大区别,也会因此失去意见领袖的魅力。

第四,思想的边界。微博是思想多元化的聚集地、集散地。意见领袖是微博上传播和阐述各种主义、各种思想、各种价值观的主导性力量。在阐述和与网民互动的过程中,各种不同思想由一而生多、由多而合一的情况不断出现,不同的碎片化亚种主义、亚种思想、亚种价值观不断衍生。

在政治伦理多元冲突和深刻分化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证网络长治久安、和平共处?这同样一方面需要网络意见领袖表达思想的清晰性,另一方面需要他们寻找出独立于各种不同主义和思潮的政治概念,拓展公共理性空间,提供罗尔斯所说的“公共质询”指南。微博意见领袖特别需要“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宽容性精神品质。

第五,社会心理承受力的边界。社会心理承受力的边界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决定的,也是由网络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的。微博意见领袖的观点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充分考虑到不同价值观所共存的底线和边界,这个底线和边界就是不能发表反人类公平正义的思想和观点,不能突破人类的基本正义感。

一般而言,微博意见领袖大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有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出的结论一般来说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即便如此,也应该充分考虑到网民的社会心理承受力,言论要具有社会可接受性和耐受性。如果意见领袖的观点过于强烈,就可能骤然打破人们的心理平衡,引起网民过强的反感,会对意见领袖形成阻抗、拒斥心态。其表现就是,凡是微博意见领袖说的,不管对错与否,都要反对。网民还对意见领袖的观点、个人、群体进行污化处理,比如把专家污化为“砖家”,把教授污化为“叫兽”,把公共知识分子污化为“公知”等。

网络意见领袖也有剑走偏锋、非理性失控、结论失公允、打破边界的时候,比如,最近清华一名教授称“强奸陪酒女比良家女危害小”、贵州某官员微博称“不爱国者”为“败类、人渣”等强烈刺激网民耳目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在网民们看来,前者挑战了法律的道德底线,后者挑战了政治的道德底线,破坏了社会可以承受的边界。

综上所述,微博意见领袖要有充分的边界意识,捍卫边界意识,唯其如此,才能发挥意见领袖的正能量,防止、淡化、削弱其负能量,从而推动和加强道德文明、法治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