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佛基谈温胆汤杂证治验摭拾

 学中医书馆 2013-10-08

李佛基谈温胆汤杂证治验摭拾

温胆汤为《千金方》中的一首名方。是方以二陈汤加竹茹、枳实,主治胆虚痰热上扰,出现虚烦不得眠、惊悸、口苦呕涎等症。温胆者,实为清胆和胃。诚如《名医方论》所引罗东逸所云:“方中以竹茹清胃脘之阳,而臣以甘草、生姜,调胃以安其正,佐以二陈,下以枳实,除三焦之痰壅,以茯苓平渗,致中焦之清气,且以驱邪,且以养正,三焦平而少阳平,三焦正而少阳正,胆家有不清宁而和者乎?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后世广为拓展此方用途,屡建殊功。今摭拾临床运用此方治疗杂证数则,就正于同道。

  肝胃不和(胆囊炎、胆汁反流性胃炎)

  费某,男,70岁。上腹醋心,嗳气反酸,大便失常或秘或溏,口干,有慢性胆囊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病史。曾服半夏泻心汤,不料服后上吐下泻,再试服第2剂,甫入口即吐。刻下舌苔白腻,脉弦。此肝胃不和,木来乘土,枢机不利,升降失司。拟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以温胆汤合杨栗山升降散化裁以候消息。法半夏10g,姜竹茹15g, 陈皮10g,茯苓20g,枳实12g,炙甘草12g,僵蚕7g,蝉衣6g,姜黄10g,制川军5g,瓦楞子30g(先煎),姜3片,红枣3枚,2剂。

  二诊:药后感觉良好,不但未再作吐,且脘腹舒适。效不方,予初诊方原方,10剂。此后随访,诸症平复。

  左侧肢颤(脑萎缩)

  卞某,女,68岁。咳嗽咳痰1月,加重伴心慌3天。被诊为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用多种抗生素不效。舌青紫苔水滑,脉沉缓而涩。治以宣肺祛痰,温通心阳。二陈汤合真武汤化裁。

  二诊:咳嗽好转。舌暗苔薄黄而腻,板结紧贴舌面,脉沉涩。左侧肢体颤动,以左手为甚。头颅CT示“脑萎缩”。药随证转,遂予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化裁。法半夏12g,陈皮12g,姜竹茹12g,茯苓20g,生甘草15g,枳实12g,胆南星10g,怀牛膝20g,明天麻15g,浙贝母15g,前胡15g,杏仁12g,炒黄芩25g,制附片12g(先煎),生龙牡各20g(先煎),钩藤15g(后下),12剂。

  三诊:左侧肢体颤动明显好转。服中药前曾鼻衄,现亦平复。舌青紫苔浮黄如片状黄霉,脉沉涩尺伏。因动辄出汗,打嗝。二诊方药还剩6剂即提前复诊。板结黄苔虽化,气虚呃逆已显,予益气降逆之丁香3g,旋覆花10g(包),厚朴8g,炙黄芪15g,分别加入剩余方药中。

  四诊:仍咳嗽呃逆。舌青紫,苔略黄,舌颤。脉沉涩。风痰未靖,痰滞经络。予祛痰通络温中,仍用二诊方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法半夏12g,姜竹茹12g,北细辛3g,枳实10g,陈皮10g,生甘草10g,茯苓20g,前胡15g,鱼腥草20g,炒黄芩25g,南沙参25g,浙贝母12g,制附片12g(先煎),7剂。随访肢颤、舌颤不作,诸症悉平。

  顽固失眠(脑梗塞、脑供血不足)

  张某,女,63岁。被诊为高血压病、冠心病、脑供血不足。头颅CT示老年性脑萎缩。患“失眠症”3年。每晚只睡1~2小时左右。用安眠药无效。常无端心慌、手抖,面色无华,舌淡,满布黏滑薄灰白苔,脉左弦滑右虚滑。此痰浊蒙蔽清窍,郁遏清净之府。拟祛痰化浊,利脑清胆。予温胆汤参以血府逐瘀汤意化裁。姜竹茹15g,法半夏15g,茯神30g,枳实10g,酸枣仁30g,远志15g,赤芍20g,太子参20g,桃仁10g,当归12g,川芎12,桔梗8g,生甘草10g,白蒺藜20g,石决明30g(先煎),生龙牡各20g(先煎),制附片12g(先煎),7剂。

  二诊:睡眠逐渐转佳,心慌、手抖也明显改善。脉沉涩,舌淡,舌中见少许浮黄苔。痰浊松解之征。予上方增损,以化痰散结,解郁宁心。姜竹茹15g,法半夏15g,茯神30g,枳实10g,酸枣仁30g,远志15g,赤白芍各15g,太子参30g,桃仁10g,当归12g,川芎12g,郁金12g,葛根15g,生甘草10g,白蒺藜20g,鸡内金12g,生龙牡各20g(先煎),7剂。

  后仍予上方出入,调治月余,顽固失眠基本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