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扬祖德 敬宗睦族 造福社会

 昵称14124404 2013-10-08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云南省弘农景东杨氏祠堂全景)

 

    弘扬祖德  敬宗睦族 

         造福社会

     ——云南省弘农景东杨氏首届恳亲联谊大会、壬辰年

           祭祖大典、《弘农景东杨氏宗谱(第三版)》

           编审会纪实

 

 

              撰文、编辑、制作:杨昆(文华)

                               杨柳青

              摄影:杨正刚(署名之图片除外)

 

 

         春天里,春暖花开 ,春 光 灿 烂 。

         宗 亲 们 ,欢 聚 故乡,喜气洋洋。

         写 春 秋 ,功 德 无量,功德圆满!

 

     第一篇  杨震太尉  四知拒金  清白传家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图片来源:中华杨氏宗祠杨震公祠建设管理委员会)

 

  一、中华杨氏溯源黄帝发苗姬周

 

 

    炎黄二帝,是天下公认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对杨姓的起源,史学家称--“在皇为黄轩,在帝为喾,东汉为司徒,魏室为九卿,晋朝为八座......”简而论之,杨姓起根发苗在姬周。

      有祖才有国。祖与国密不可分,故称祖国。我们所说的热爱祖国,其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先祖生活并开拓了大好河山的热恋;二是指对祖先所创造的灿烂历史和文化的厚爱。

      经典历史故事回顾--“剪桐封弟”。周武王之长子姬誦即位为成王,封三弟姬虞(又名叔虞)封为唐国(今山西太原晋源镇一带)诸侯。唐国后来改国名为晋。至晋武公,长子诡诸,承袭晋君职位,即为晋献公,生二子。少子名伯侨(又名文实),传说他出生时,两掌相合,百日不开,晋武公甚为着急。后两掌分开,左手纹为木,右手纹为易举国惊易。长大后,周厘王念其父统一晋国功勋,把他封在杨地管理百姓,史称杨侯,他便是华阴人所称的木易杨姓的先祖。对这件事,史学家亦称之为“封杨受姓”,正好有2690年了。唐叔虞是杨氏家族的第一代开山鼻祖。杨伯侨是唐叔虞的第十三代子孙。

     晋顷公十二年(西元前514年)春,晋国六卿欲弱公室对祁溪的孙子祁盈和羊舌肹的儿子羊舌食我的制裁则使羊舌氏家族遭遇了灭顶之灾。六卿以“相恶於君”的罪名“尽灭其族”。好在灭族之事刚露出端倪,两个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便闻风打点行装以应其变。于是,一次秘密大逃亡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拉开了帷幕。历经长途跋涉之艰辛,终于到达了华山脚下的华山仙峪修养生息。

      华山仙峪,坐落在华山主峰的西边,这是一条美丽的山峪,更是一条神奇的山峪。它自然熨帖,清静幽深。谷两边山峰险峻,峪道中流水湍急,草木丰茂。相传,因上古时黄初平、黄初起在峪中峰上牧羊成仙,故被命名为仙峪,千百年来一直弥漫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平时除药农樵夫偶尔攀峰越涧外,凡夫俗子很少涉足。

    令人欣慰的是,在杨氏先祖到达华山仙峪后的二千年间,杨氏家族和他的传人用更加辉煌的历史功绩回报了华山脚下的这片热土 

 

      二、关西夫子四知廉吏四世三公

 

    宇宙无根,星河浩瀚。气象万千,春秋轮回。阳光灿烂,万物生长。到了东汉,杨氏家族在弘农这片热土上终于演绎了辉煌灿烂的篇章--“四世三公”。

    何为弘农?弘农县、郡,始设於西汉,因其辖境内有弘农涧水流经而得名。郡县制,是春秋(公元前770—476年)、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到秦代逐渐形成的地方政权组织。

    弘农郡始设时辖新安、渑池、宜阳、陕县、弘农、卢氏、淅县、丹水、上雒、商县等11县,地域包括现在的新安、渑池、义马、宜阳、嵩县、洛宁、三门峡、陕县、灵宝、栾川、卢氏、西陕、淅川、商南、洛南、丹凤、山阳等18个县(市)。至东汉,将湖县、华阴(包括今潼关县)从京兆尹划归弘农郡。以此,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杨氏家族就被称之为“弘农杨氏”  

    何谓“三公九卿”?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九卿,秦汉时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僕、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三公九卿”即为秦汉朝廷官制。

 

   (一)四世三公第一世--杨震

 

    杨震,字伯起。承祖父遗风,少而好学穷究典籍,成为当时著名学者。他在华山牛心峪设馆授教,从者如市,被誉为“关西孔子”。五十岁时,有湖城(今河南灵宝市闦乡)三鳣学馆被荐入仕途,曾任襄城令、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太僕、太常、直至人臣最高位--司徒,为三公之一,主管教化。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升为太尉,掌管朝廷军事大权。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喔喔喔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
都随晚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
都随晚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喔喔喔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永初六年,杨震升为东莱太守,,东莱在今山东省胶莱河以东。杨震上任时,经过山东昌邑县。当时的昌邑县令叫王密,是杨震任荆州刺史时推荐提拔起来的官员。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王密怀揣黄金,趁天黑无人之时到杨震下榻的驿馆去辞谢。面对黄金,杨震很伤心,他觉得王密太不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了。他压着心头的不快,语重心长地对王密说;“当初举荐你,是我看重你的平行和才学,可你却不知我的心,竟揣着黄金来见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啊!”王密以为杨震怕接受馈赠被人知道影响名声,便悄悄地说;;“深夜无人,这件事不会泄露出去的。”王密的话使杨震更加生气。他不由得怕案而起,恼怒地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看杨震动了气,深感自己做错了事,抱着黄金羞愧地退了出去。

   杨震暮夜据金的故事很快在当时地流传开来,百姓都为杨震居官清廉、洁身自好的品格所打动,亲切地称他为“四知先生”。为了纪念他的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表里如一的品德,各地都纷纷以“四知”来命名他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如昌邑县的“四知台”、莱州府“四知堂”、华阴泉店村的“四知书院”、潼关县高桥乡的“四知村”。渐渐地,“四知堂”就成了弘农杨氏的堂号,杨氏家族成为了弘农郡望。如今,“四知堂”已闻名天下。杨震还教育子孙要“清白传家”,史称“清白史”。当今,华阴市的东宫村的杨震裔孙杨树仁家门楣砖刻题扁就是“清白传家”。有,海外诸多杨氏宗亲会名称还冠以“四知堂”堂号。如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四知堂杨氏祠”、“威省击打杨氏弘农堂”,“泰还国杨氏宗亲会(四知堂)”,缅甸的“杨氏四知堂总会”等等。

      2011年12月,中华四知杂志社(地址:1.北京;2.香港)主办的《四知》创刊号出版发行。

 

   (二)四世三公第二世--杨秉

 

    杨秉,杨震之字,字叔节,排行第三。40岁时如仕途,官至太尉。他是东汉恒帝的得力宰辅。他有“三不惑”--即“酒不惑、女色不惑、钱财不惑”。他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三)四世三公第三世--杨赐

 

    杨赐,杨秉之子,子伯献。他是杨震孙子辈中的佼佼者。官至司空(御史大夫)、司徒(丞相)、太尉。


    (四)四世三公第四世--杨彪

 

    杨彪,杨赐之子,杨震之曾孙,字文先。他“少传家学”,他在汉灵帝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以博习旧闻,公车微召出仕,官至太尉”。

 

      三、华山脚下 杨震公祠 传承四知

 

      隋文帝杨坚是杨震的十四代子孙,即是杨震长子杨牧的十三代子孙。美国人爱克尔.H.哈特所著《历史上最有影响力一百人》一书中,入选的中国人有七位,其中的领袖与政治家有三位--秦始皇嬴政、隋文帝杨坚、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杨坚名列第82位。

    当今,全国杨姓总人口近7000万人,为第六大姓氏。前五大姓氏为--李、王、张、刘、陈。有资料显示,台湾的杨姓人口在台湾排名第十位,即台湾第十大姓氏。

    《四知》杂志创刊号讯:1.2011年9月27日,吉日良辰,位于华山脚下,渭河岸边的杨震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热闹非凡,来自海内外各地的400余名杨氏宗亲会聚在这里,隆重举行杨震公祠辛卯祭祖大典。2.潼关县领导高瞻远亲,对杨震公祠的建设十分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不谨拆巨资微用建设用地,还启动了弘农杨震精神,促进廉政建设的“五个一工程”(即在县城修建有“四知”命名的景观大道,重修杨震公祠,建设一个廉政教育基地,编辑出版一本有关杨震的书,筹拍一部关于杨震的电视连续剧)。令人可喜的是,这些目标已经绝大部分实现了。对这次庆典,县领导也是精心布置和亲自指导,举办了一系列内容富、形式多样的活动。25日上午举行了“杨震廉政思想交流会《汉太尉杨震》书籍、《东汉杨震》光碟首发式”,交流会对杨震廉政思想的形成和弘扬四知精神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5日下午,举行了潼关县招商项目推介会。

 

    有对联为证:华山望黄河晋水,

      弘农兴伯侨子孙。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图片来源:《四知》杂志社创刊号)

 

   第二篇  景东杨氏进驻南疆枝繁叶茂
  弘农杨氏源自华阴,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以杨章、杨震为祖先的这一支弘农杨氏在中华大地上经历了漫长的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迁徙过程。从陕西到山西、山东,然后南下洛阳、西安,继而江苏、安徽,最后一支弘农杨氏到达云南,在明、清两代形成了弘农景东杨氏。

   

    一、进驻景东守卫边关开发边疆

 

 

   进驻景东的第一代开山鼻祖为杨晋(明洪武年间的淮远将军),到如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代子孙,广泛分布在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保山市,以及泰国、缅甸。时至今日,杨晋的子孙已繁衍到十余万人,可谓枝繁叶茂。

 

    有对联为证:弘农涧水育杨氏,

       滇南大地传佳音。

 

    老家谱记载:“一世祖杨胜原籍金陵凤阳府定远县昌义乡人。”当今,定远县、凤阳县归安徽省滁州市管辖。滁州市管辖六个县,即嘉山、来安、天长、全椒、凤阳、定远。“昌义乡”也已演变。自明朝至清朝末年,定远县共管辖六个乡,乡以下设里。到清末,昌义乡撤消。当年的昌义乡辖境就是如今的定远县练铺乡和三河镇。

    弘农景东杨氏祖宗追溯:定远开山鼻祖杨震(江东杨震,非东汉杨震),一世祖杨胜,二世祖杨国兴,三世祖杨晋,四世祖杨清、杨洪,五世祖杨福......

    杨国兴,杨胜之长子,生于安徽凤阳府定远县昌义乡,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猛将。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据老家谱记载,杨国兴从军后担任过“补充先锋”、“总先锋”、“都先锋”、“帐前总管”、“后奕元帅”、“淮北总制元帅”、“神武卫指挥使司”等职。作战地区主要在安徽、江苏、浙江一带的镇江、常州、宜州、湖兴、苏州等。作战的敌方,主要是张士诚的部队。1367年,朱元璋军队大举攻打张士诚的都城平江(苏州),杨国兴率部攻打阊门时战死。朱元璋闻讯后“泣而吊之曰:‘吾失一良将。’”杨国兴被追封为明威大将军,宜兴县城显佑伯城隍,夫人潭氏封太恭人。朱元璋还为杨家府第钦赐对联一副:上联为“关西夫子第”,下联为“淮北元帅家”,横批为“百代荣兴”。

    杨国兴生有七子(一说八子)俱封为指挥。
    《明史?封列第二十一》记载:“杨国兴,亦定远人,以右翼元帅守宜兴。初,常州人陈宝二集中聚众,号‘黄包军’,即

降复叛,诱执詹、李二将,国兴执斩之,授神武卫指挥使,至是攻阊门战死,以其子益起袭指挥使。”

    《中国名人大辞典》记述:“杨国兴,凤阳定远人,洪武初以右翼元帅守宜兴,斩叛将陈保二,授神策卫指挥使,从征平江,战死。”

    《宜兴日报》文章(2003年12月30日):“元至正十三年(1353)张士诚起兵反元,十六年定都平江(今苏州),同年攻占宜兴,城毁。至正十八年(1358年)部将杨国兴夺取宜兴,重建县城。”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付友德为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为清剿元朝的残余势力平南入滇。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十日,杨晋调领单身军人,护送征南旗军家小前来临安(今红河州建水县)等处交割,拨小云南屯驻扎至二十二年(1389年)十月。洪武二十二年调任景东卫前职(即神策卫指挥)。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封淮远将军,封王氏为恭人。杨晋生二子,长曰清,次曰洪。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寿终,卜葬大坝杨氏庐墓庄。

    明朝中期,皇上以南方无事,改军为社,非嫡长之贤者,
停指挥世袭。杨洪之子杨福率杨氏子孙,择地景阳之麟川,名鲁马河之者干,见其地可辟,田可垦,山川秀美,风俗仁厚,繁衍至十余代,累为科贡世家。到清康熙三年(1664年)开始修建祠堂,距今340余年。从江东开山鼻祖杨震算起,已繁衍至二十七代子孙,枝繁叶茂!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弘农景东杨氏祠堂老牌坊,已被列为景东县县级文物保护位)


   二、重修祠堂弘扬祖德敬宗睦族

 

   根据广大宗亲的意见和建议,《弘农景东杨氏宗谱》编委会发起成立了“重修杨氏祠堂顾问委员会”和“重修杨氏祠堂组织委员会”,全面启动了重修祠堂工程。

   2009年10月3日(己丑年八月初十五),举行了奠基仪式和祭祖大典。2009年10月26日,重修祠堂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施工方:景东县花山乡建筑工程队,队长杨中光。

   2011年9月12日(辛卯年八月初十五),举行杨氏祠堂落成典礼暨祭祖大典。祠堂占地面积约4.5亩,总投资约80万元人民币,全部资金为宗亲捐款,最高捐款者杨寅捐款88888元人民币。

   2011年10月28日,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了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6处,其中就有“三营杨营牌坊”,即杨氏老祠堂之牌坊。营”,即当年军队安营扎寨之地。祠堂所在地为景东县大街乡三营村杨营组。古代在这一片有“五营四哨”,即上营、中营、下营、前营和后营。杨氏祠堂与景东县城相距30余公里,有望在近期开通“一日游”旅游线。

 

   三、恳亲大会 祭祖大典,功德无量   

 

   2011年3月5日,各地杨氏宗亲风尘僕僕地赶到景东县大街乡,前来参加大会与大典。

 

  (一)恳亲大会传承文化振兴经济

 

   3月6日上午,云南省弘农景东杨氏首届恳亲大会在杨氏祠堂隆重召开!计划参会代表100人,实际到会110余人。八代同堂,最高辈分为“如”字辈,最小辈分为“永”字辈。老祖宗传下来的字辈:......子-如-元-春-中-正-文-明-永-青-开-泰。

   大会主旨: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中华弘农杨氏宗功祖德,加强祠堂管理,振兴地方经济。

   大会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原云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弘农景东杨氏宗谱》编委会主任、重修杨氏祠堂组织委员会主任杨元良主持。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全体代表合影)

   1.由世界杨氏联谊会中华杨氏宗祠杨震公祠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四知杂志社驻云南特约记者、《弘农杨氏宗谱》编委会副主任、重修杨氏祠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杨昆(文华)宣读海内外杨氏宗亲发来的贺词、贺信。

  (1)台湾董杨宗亲总会理事长杨辉雄发来贺信与赠匾额一付--“万世其昌”匾额高置於戏楼门楣上。

    (2)河南省灵宝市弘农杨氏宗亲会发来贺词:

 

    根植弘农流分天下,

    德传清白誉播九州。

 

   (3)世界杨氏联谊会中华杨氏宗祠杨震公祠建设管理委员会发来贺信: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电子邮件.匾额图档)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戏楼.匾额)

         值景东杨氏这次盛会之际,向你们表示最热烈地祝贺!

   相信景东杨氏一定能继承和发扬杨氏忠勇保国、清白传家、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

    祝大会圆满成功!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戏楼.匾额)

 

 

  (4)世界杨氏协会发来贺词:

 

       谋福祉功德无量,

  惠宗亲功德圆满。

 

    2.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云南省普洱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云南)普洱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重修杨氏祠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黄桂枢讲话,还向杨氏祠堂管理委员会赠送了新作与大作--《中国楹联集?普洱分册》,书中收录了杨氏祠堂中的三副对联。这本书的写作,花费了十年时间,可谓十年磨一剑。

      3.本次大会的资助者杨军宗长讲话,对宗亲联谊,弘扬祖德,振兴地方经济作了明确说明。

    4.《弘农景东杨氏宗谱》编委会副主任、重修杨氏宗祠组委会副主任兼财务副总监杨春平公布财务账目。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祠堂大门)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祠堂照壁)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祠堂中景)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祠堂中景)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祠堂戏楼)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祠堂大殿)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祠堂大殿)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祠堂大院)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祠堂后宫)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办公用房)

 

    (二)祭祖大典铭记宗功弘扬祖德

 

   3月7日上午10点,鞭炮齐鸣,洞经音乐奏响,杨氏祠堂管理委员会举行壬辰年春季祭祖大典,约有200人参加。祭祖大典有杨氏祠堂管理委员会主任杨春润主持,家族长老宣读祭文。

     在景东县民间,洞经音乐广为度流传,并与当地的鼓号乐相结合,常常为民间与社会活动演奏。洞经音乐,是中原文化的产物,是当年的朱元璋大军进入云南传入的,其中也有杨氏祖宗的一份功劳!

      3月7日中午,《弘农景东杨氏宗谱》编委会的大部编委驱车赶往临沧市临翔区,参加编审会。行程300公里,即先北行至与景东相邻的大理州南涧县城,再转向东南方的临沧市。第一版宗谱(1996年启动)的主要发起人杨春琳(女),已是81岁的高龄,而她也在行进的队伍中。他的丈夫平富昌已85岁高龄,曾经担任过中共澜沧县委书记、云南省思茅地区副专员、中共思茅地区纪律委员会第一任书记。从她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杨氏祖宗那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她的精神可嘉,难能可贵,令人钦佩!当之无愧的女中豪杰!平富昌夫妇双双担任重修杨氏宗祠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劳苦功高!

 

      第三篇  修普编审功德无量功德圆满

 

       3月7日晚10点,30余名编委平安到达临沧市临翔区意和酒店

。到这里开编审会,是意和酒店总经理、《弘农景东杨氏宗谱》编委会副主任、重修杨氏宗祠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杨正高,于2011年10月初发出邀请以及出资的。

    关于宗族和修谱,伟人和领袖们有如下论述:

    孙中山先生说:“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运用。”

    毛泽东主席于1957年在成都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谈到研究历史时说:“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

    周恩来总理在全国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与淮安代表座谈时说:“一个爱祖国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家乡的,我经常想家、想家乡。爱家、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乡、乡情是懂得国情的开始,只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中共中央原总书记江泽民在参观上海谱牒研究中心时说:“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

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可增强民族凝集力

,海外华侨都有宗亲组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祖国内陆。研究家谱,也有利于祖国统一。”

    国家原主席杨尚昆于1993年回故里时对家人说:“这堂屋

里的两块‘清白传家’和‘四知堂’的匾是杨家的传统匾额,都是老祖宗杨震传下来的。杨震和四知堂的典故,之能得以传为千古佳话,流芳百世,就在于杨震为官一世,清白自守,廉洁奉公。所以你们要搞好廉政建设啊。”1997年,他回潼南老家时对族史的编写提出:“写党史写文史写族史都很好,也很重要。......双江的历史,双江的杨氏家族的历史,的确值得研究。”

    2001年2月7日,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她与方史、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物传记及地方史

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集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宗谱第一版

 

   2005年元月2日,在普洱市思茅区军供站举行隆重的出版发行仪式,共有72名代表出席。

    2005年4月8日,上海图书馆复函:《弘农景东杨氏宗谱》收录入《中国家谱总目》一书。

 

     二、宗谱第二版

 

    2007年9月,由编委主任杨元良个人出资近30000元出版发行。

 

    三、宗谱第三版

 

   计划在2012年9月30日(中秋节)举行出版发行仪式。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编委成员合影/2012-03-06 上午/杨氏祠堂)

 

    3月8日上午,《弘农景东杨氏宗谱(第三版)》编审会在

意和酒店大会议室召开,到会代表40余人(当地有多人)。

    弘扬祖德 <wbr>敬宗睦族 <wbr>造福社会      

    会议由编委会主任杨元良主持。编委副主任杨春平对《捐款功德簿》的归版提出了建议。最初考虑放在宗谱里,但会大大增加其篇幅,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放到杨元良教授正在编写的《祖祠简介》一书。代表们认可了这个方案。

    当天下午,进行会议自由发言。

    《弘农景东杨氏宗谱》编委会副主任杨天友(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之代表),当即捐款56999元作为第三版宗谱的印刷费,与此相应的售书款转到杨氏宗祠管理委员会列为专项基金。

    代表们提出了一项建议,即鉴于杨元良教授为弘农景东杨氏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应当在杨氏宗祠给杨元良教授树碑立传。杨元良教授非常谦逊地表示不同意,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编委会副主任杨昆(文华)发言:“元良宗长为弘农景东杨氏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修宗谱,第二件是修祠堂,劳苦功高,功德无量,功德圆满!让我们共同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顿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向杨元良宗长致敬!

 

 

      弘农景东杨氏得到的钦赐对联鉴赏

 

 

            作者:明太祖朱元璋

 

 

     横批:百代荣兴

 

          上联:关西夫子第

 

          下联:淮北元帅家

 

 

                链接:杨氏宗亲在线

 

 

 

              参  考  文 

 

 

   [ 1 ] 杨新岚.四知[ J ].北京:中华四知杂志社,2011(创刊号)

    [ 2 ] 张玉风,严文选,李侃良.杨氏源流 [ M ].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

    [ 3 ] 严文选,蔺怀周.华阴杨氏简编 [ M ].西安:陕西

旅游出版社,2004

    [ 4 ] 夏征农.辞海 [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 5 ] 杨中跃.弘农景东杨氏宗谱 [ M ].普洱:思茅方华

印刷有限公司,20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