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公赋

 昵称13551031 2013-10-08
 本帖最后由 山林野老 于 2013-10-7 12:40 编辑

      
周公画像
      
      古圣贤者,盘古以降,咸谓三皇五帝焉。然口耳相传,岁月悠远;年代失考,遗迹漫漶。女娲补天,语焉未详;大禹治水,史哉莫辨。夏址瓦砾,枉存几多疑窦;殷墟铜鼎,初现些微坟典。碳基测定,⑴厘定文物年限;断代工程,⑵考证文献遗舛。彗星授柄,牧野尘埃落定;鹑火迎岁,鹿台焚烟消散。由之,信史非始共和,武王伐纣可验。⑶惜武王不寿,成王未冠,摄政王旦终成霸业焉。故自信史以来,堪称旷世圣人者,非周公而谁显?
      天行有常,廿八宿唯紫微拱;气数何乖,五百年而圣人出。遥想羑里之厄,文王演易;孟津之誓,武王佯袭。殷纣丧道,朝歌一夕弦绝;周武承运,牧野一役烟熄。⑷天下定鼎,四海归统;封建屏蕃,三叔监国。沣镐渐远,已然威指东夷;洛邑新辟,傲然雄视北狄。⑸钜桥开仓,敬天保民;大诰宣示,明德慎罚。⑹武以讨叛,三监收伏;文以怀柔,二贤授职。⑺君不见周公:躬行政务,一饭三吐哺;礼贤下士,一沐三握发。⑻
      社稷既立,首颁礼乐典章;鼎彝爰列,复置钟磬笙簧。敬神事鬼,夏人初脱蛮荒;卜筮问卦,殷人未脱愚氓。周承天命,神意渐疏;公秉运数,仁德昭彰。礼乐者,等级也。礼别尊尊,君臣父子有序;乐和亲亲,棠棣闾里无防。⑼礼之所及,乐必从之。故置五声八音,审乐而知政;三位一体,循礼以举纲。⑽礼乐之统,管乎人心;典章之行,关乎庙堂。中庸以致和谐,梓里安定;孝帘以协亲疏,族群安详。以德配天,礼刑并示恩威;以仁施政,府县纷呈阜康。
      历数克殷之倥偬,佐翼武王,用事居多;复观摄政之勤勉,辅弼幼主,用心诚虔。唯兢兢以理政,无暇计较臧否;复颤颤而辨诬,犹自恐惧流言。无奈身避东国,且辞相位;不期雷击金匮,始辨忠奸。⑾成王省而复迎周公,天下治而咸颂圣贤。四宇廓清,呦呦鹿鸣;九鼎安泰,嘒嘒鸾翩。⑿致政成王,洵谆谆劝无逸,告诫嗣王,莫孜孜耽于田。⒀沣水潺湲,皇叔颐养天年;先王恤顾,元圣魂归周原。⒁
      噫!当年文王拘而演易,而今周公析而解梦;卦象卜而洞幽;爻辞驳而参玄。⒂上通盘古伏羲,启愚开蒙;下接秦皇汉武,追圣踵贤。⒃三千年华夏文明,一脉相承;五千载炎黄精魂,永世牵连。夫子无憾矣!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伦理之兴,宇内允阗。荀子曰:“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⒅殊知此三义者,尽由周公先时备述焉。吾侪夫复置言?谨焚香三炷,顶礼再拜,颂青词一偈以遥祭云天:
      沣水悠悠日夜流,可堪回首望高丘。
      莫言夫子浑无梦,钟鼎齐鸣紫气浮。


周公塑像



注:
⑴ 碳—14年代测定法,就是根据碳—14衰变的程度来计算出样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种测量方法。这一原理通常用来测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
⑵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2000年9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根据此综合研究,武王伐纣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
⑶ 《淮南子?兵略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此中彗星,指哈雷彗星。岁,指岁星,即木星。)
《国语?周语下》:“武王伐殷,岁在鹑火。”(鹑火,与二十八宿相配为柳、星、张三宿。按《尔雅》,古以柳宿为标志星。分野主周,)
⑷ 随着周国力增强,商纣王恐与其不利,于是将姬昌(文王)拘于羑里,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为彖。”后周人以美女珠宝献纣王,遂赎出文王。
武王在周公等帮助下,至孟津观兵,大会诸侯,作进攻前的总演习。次年,抵商郊牧野誓师,一举攻破朝歌(商都),纣王登鹿台自焚。
⑸ 周曾先后于沣、镐建都,灭商后,周公大力营建新都洛邑(洛阳),迁殷旧贵族于此进行监督管理,分由管叔、蔡叔,武庚等监管。后三监叛乱,被周公镇压。
⑹ 钜桥,商朝最大的粮仓,灭商后,武王开仓赈济殷灾民。周公东征讨伐三监前,发布了《大诰》,历数他们的罪行。
《古文龙虎》上经注 :“制由王者,武以讨叛,文以怀柔。土德以王,提剑但戈,以镇四方。”
三监平叛后,周公仍着微子等商旧贵族继续管理殷遗民。
⑻ 《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
⑼ 《诗?小雅?棠棣》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后常用以指兄弟。闾里,街坊之间也。
⑽ 五声:宫、商、角、徵、羽。八音: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8类。
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时的礼乐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使其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尤其是立嫡立长的继统法在西周初期通过礼制而得以确立,促成了宗法、封建、等级三位一体的社会政制模式的建构,从根本意义上解决了政治运行的有序化问题。
⑾ 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相代。藏其册于金匮,内容无人得知。后来武王驾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尽心辅佐,将周成王抱于膝上,朝见诸候。当时其庶兄管叔、蔡叔图谋不轨,但忌惮周公,于是在列国间散布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图谋篡位。久而久之,周成王起疑。周公为避祸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后来有一日,天降大雨,雷电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辨明忠奸,诛杀了管叔、蔡叔,迎周公重归相位。
⑿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采菽》:“鸾声嘒嘒”
⒀ 周公旦摄政6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⒁ 周公致政三年之后,在沣京养老,不久得了重病,死前说:“我死之后一定葬在成周(洛邑),示意给天,要臣服于成王。”死后葬于文王墓地毕原,(赋文作“周原”,以示归宗。)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⒂ 周公解梦,是我们古代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是后人借周公姬旦之名而著。
⒃ 周公后被追为儒家之祖,称“元圣”。汉武帝时董仲书提倡独尊儒术。
《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此隐喻周代礼仪文化之失落。
⒅ 《荀子?礼论篇》:“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