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中见大

 偷闲煮茶看历史 2013-10-08
我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非常讲究和谐,园林用地面积虽有限,景观内涵却非常丰富,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千丘万壑、清溪碧潭、风花雪月,光景常新。诚如明代造园名家计成《园冶》所言:“咫尺山林,多方胜景。”中国园林这种“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既是造园者综合运用种种造园手法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有赖于游人自身的参与,食而知其味,懂得欣赏,能够引起共鸣。当然,前者是首要的,现述其大略如此。

我国园林空间的布置、组织与创造
,一为运用‘借景’手法,突破园墙的局限,通过游人的视线,将园外之景色纳入园中,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无锡“寄畅园”的假山,错落在惠山之前,如真山余脉而貌合神似;又通过水池“锦汇漪”来限制游人视点,复以恰当的仰视角度,使惠山通过假山的过渡而奔趋入园。这是借景的极好例子。《园冶》所谓:“园虽别有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睛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唾,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等。园林凿池,是以木作镜,堪称别具—格的‘镜借’。

其次在园林的结构布局上
,常用粉墙、曲廊、花坛等等将一个园子分隔成若干小的景区,并赋予这些小区以特定的风景主题,以此来增加园景的层次,使欣赏内容多样化。人行其间,则峰回路转,幅幅成图,柳暗花明,意趣无穷。陈从周教授《说园》有言:“园林的大小是相对的,无大便无小,无小也无大。园林的空间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的空间,因此大园包小园,即基此理(大湖包小湖,如西湖三潭印月)。”

孙筱祥教授在《山水画与园林》中
,对于“小中见大”作过精辟分析。他认为:首先是关于空间深度,……在园林中,为了增强景深的感受,也须增加风景层次,而每层的景物最好在线条、色彩上有所不同。为了做到使空间小中见大,第二种办法是‘实中求虚’。第三种办法是引起错觉和联想。园林中的叠石堆山……其体型以能引起名山大川的联想,成为崇山峻岭的缩景为上品。第四种办法是“景愈藏,景界愈大”的原则,即“欲露先藏”的“抑景”手法。园中的主景和高潮,并不是一进园门,就可以一目了然的。大观园一进园门,有一山挡住,贾宝王题了‘曲径通幽’四字,指出园中的主景藏在山水花木深处。

中国园林能以相对“小”的面积
,创造出相对‘大’的观赏游览空间,“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是为要谛。即在总体布局中,要对每个局部乃至个体进行刻意经营,‘大中有小’,方能形成完整的园林艺术作品。这是因为‘园林艺术的整体概念是与时间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园中看到的每一个单一的风景形象,均可视为在整体中存在的某个‘顷刻’。每前进一步,就过渡到下一顷刻,就会欣赏到不同的形式。即使同一个风景,只要稍微改变欣赏的角度,也会获得不同的感观。”(《刘天华【拉奥孔】与古典园林》)因此,作为空间与时间综合艺术品的园林,就必须使其用于观赏的每一局部或个体,既是具有特定形象的立体画,也是‘境生于象外’的无声诗。这就是常为人们所乐道的‘移步换景’。故即令‘安排一石一木,都寄托了丰富的情感,宜乎处处有情,面面生意,含蓄有曲折,余味不尽。”

“小中见大”与“大中有小”
,揭示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造就了中国园林以有限面积得丰富景观的特点。然游人置身园中,却能感受‘空灵’二字,——这正是‘虚中实.实中虚’的手法。中国园林受山水画影响至深,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说:‘凡布置要明虚实。……以一幅而论,如一处聚密,必间一处放疏,以舒其气,此虚实相生法也。’是画理,也是造园之理。唯其如此,方能在园林中做到“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目既往返,心亦吐纳,情往以赠,兴来如答’。使园林中流动着生动的气韵,让游人扩大了心理上的空间感。

园林的疏密虚实要求‘使宽处可容走马
,密处难以藏针’(画家语)。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渺之昆明湖,复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于此可悟消息。这是指大的布局。而在较小的范围内,沈复《浮生六记》则谓:‘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园景的虚实相生,非仅指有形之景的变化,尚应包括无形的‘虚’景与有形的‘实’景之间的相互交融。如此更能以少胜多,获致弦外之音犹绕梁间的生动效果。陈从周教授言道:“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此有密切关系。”当是对园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之更深一层的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