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地利> 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13-10-09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本文摄影使用器材为Nikon D700]


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二零一三年的奥地利旅行(四) 维也纳(4)·国家歌剧院/有轨电车/地铁通道

    维也纳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不提的音乐之城。
    走在平坦宽阔的维也纳大街上,古老的旋律自然而然就涌上心头。无论是带着德语口音的音乐会揽客生,还是罗马式喷泉的流水叮咚;无论是大片的白云悄然飘过蓝色天空,还是红色电车戛然停止又当当地启动,一切这座城市里的色彩和动静,都好像化成了神秘的音符,充满在交响的空间里。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座落在环城大道南侧,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也是维也纳的“音乐坐标”。它建造于19世纪下半叶的奥匈帝国时期,首演剧目就是莫扎特的《唐·璜》。哈布斯堡家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家的宽容造就了“音乐之城”的七百年繁荣,也使奥地利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贝多芬(Beethoven)、海顿(Haydn)等顶级音乐家都曾受邀定居维也纳,而舒伯特(Schubert)和施特劳斯(Strau?)父子等,也都是土生土长维也纳音乐家的辉煌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错误”的奥地利遭到盟军轰炸,国家歌剧院几乎尽毁,1955年11月复建开放,上演了贝多芬的歌剧《费得里奥》,这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新里程碑。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维也纳的电车司机,不用帅来形容还能怎么形容呢?]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维也纳电车1号线,老式车型采用了红白两色的奥地利国旗色。]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维也纳电车2号线]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国家歌剧院前的有轨电车1号线]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维也纳有轨电车的新式型号]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1号电车的新式型号]


    在今天的维也纳街头,甚至不需要走进歌剧院,你就能感受到音乐之城的文化魅力。穿戴着100年前的服饰和假发的揽客生热情地招呼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的英语夹杂着德语味道,偶尔还会蹦出几句中文,他们不但热衷推销当晚或隔日的音乐会门票,也乐于跟你闲聊两句。彼时我正在拍摄一张街头广告牌的照片(下数第一张),“A Nice Ass!”一个家伙过来搭讪道。
    国家歌剧院所处位置是维也纳的公共交通枢纽,地铁U1、U2和U4在此(Karlsplatz站)交汇,1号、2号和D线有轨电车也从剧院门前穿过。有轨电车是维也纳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尤其是采用了奥地利国旗红白两色的老式车型。在巴洛克建筑的背景衬托下,电车悠悠晃动着走过,城市好像在看不见的跳跃音符中,穿越回了百年前的时光。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A Nice Ass!”一个音乐会揽客生过来搭讪道。]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国家歌剧院前的天鹅雕塑]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这个区域游客众多,也充满了推荐音乐会门票的揽客生。]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国家歌剧院屋顶雕塑]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通往地铁的地下通道]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地铁地下通道]

<奥地利> <wbr>音乐之城的神秘音符


TIPS:
1.由国家歌剧院东侧的道路进入,就是繁华的克恩顿大街。
2.一场基础的维也纳音乐会费用约50欧元。

转自喻添旧的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