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藏在符号后面的艺术推动力 ——彝族当代绘画艺术

 指间飞歌 2013-10-09
隐藏在符号后面的艺术推动力——彝族当代绘画艺术[ 来源:中国彝族网 | 发布日期:2013-10-07 | 浏览( 532)人次 | 投稿 | 收藏 ]

  在当代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当代彝族绘画以本民族独特的历史积淀、地域之养和人文浸润为推动力,以一种坚守、传承、超越的姿态溶入当代艺术潮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锐意创新,完成了本为突破。在长期探索中,彝族绘画在语言形式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呈现出一种 “母语”风格和自觉发展规律,即,从彝族文化深层“内质结构”入手,用适宜时代的表现手法图解本民族对宇宙万物的感知和理解。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再也不是直观的、单纯的欣赏,其外在形式具有很强的审美意义……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彝族就像是一朵美丽的“索玛花”,其历史文化传统具有着独特鲜明的魅力。为创造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蓬勃发展,在其众多研究领域涌现出不少彝族知识精英。在绘画领域,正欣然升起一批当代彝族画家新星。他们用画笔和色彩描绘着神秘的符号,向世人展现着这个古老民族的一切,它的历史、宗教、文化、生活……以及特殊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当代彝族绘画正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美感频繁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予世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和神秘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人们希望从那些简单而又难解的神秘符号中分析、追寻出人类审美意识的最早起源以及隐藏在符号后面的艺术推动力。当民族艺术以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渗透到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中时,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再也不是直观的、单纯的欣赏其外在形式具有的审美意义,我们有必要分析这种美的形式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和它所蕴含的内涵。

  一、 当代彝族绘画艺术的民族性

  每个民族,不论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文化传统的特点与特殊性。这就是说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本身就具有民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灵魂,也是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根本。任何文学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其所依赖以生成、发展的人文土壤有着剪不断理不完的联系,而且其影响所及,往往从外在表现形态一直深入到包括审美价值判断、群体审美心理结构等在内的文化内涵层面。现当代彝族绘画产生和发展同样依托于本民族独特的历史积淀、地域之养和人文浸润。换而言之,各少数民族艺术具有自己的民族性。少数民族艺术在其创作、传播和继承中,除受审美因素影响外,往往还要收到比如宗教、经济和民族族群凝聚力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少数民族艺术渗透到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时候民族艺术和民族的风俗习惯甚至可以交融在一起,存在于共同的场域中。[i]

  1.彝族绘画的概念定义

  20世纪80年代初西南地区曾有不少以彝族题材为表现对象所创作的外地画家笔下的彝画,但只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进行诠释,借助民族的外衣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彝族画,用一个贴切的说法就是“画彝族”。而笔者所说的彝族绘画特指画家传承彝族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并吸收外来艺术样式,超越传统所创造的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这种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往往无意识的呈现出浓烈的彝族味道,是一种“母语”风格的绘画。这与当代彝族画家阿古扎摩提出、主张的“彝画”观点不谋而合,阿古扎摩认为,何谓“彝画”是画家作为第一人称艺术心理活动的结晶及外化,是火热生活在艺术家心底的涌动。“彝画”,我属,“画彝”则他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历史沿革(起源、发展、现状)

  彝族绘画起源于何时,今无可稽考。古代彝族有岩画、壁画、木牌画、器皿漆画等多种形式的绘画。岩画是流传至今的人类最辉煌的艺术遗产之一。在彝族原始岩画中,云南弥勒县独家村金子洞坡崖画、博什瓦黑岩画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彝族古代绘画。云南弥勒县独家村金子洞坡崖画位于弥勒县独家村以东两公里处金子洞坡崖画,有人、太阳、箭头、文字、杂形等。这些崖画表现手法比较简单,用简单的符号相叠成画。其中一幅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彝族先民祭天悦神的场面。据考证系彝族原始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文化的产物,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博什瓦黑岩画是我国博大精深的岩画中少有的南诏时期彝族石刻岩画,位于今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城西南部的碗厂乡团结村博什瓦黑的南坡上。此岩画群磨刻和凿刻两种技法均有运用,并巧妙利用每块石头之造型走势,得体安排画之总要,从整体上合理把握每幅画的大局,达到整体到局部的完美统一。造型功力深厚,无论表现人物动物其技法技巧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造型写实能力真可谓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令人赞叹。

  上承岩画风格,下启传统绘画图式的彝族传统绘画艺术——毕摩绘画,产生于古代民间的宗教活动,它是依据彝族历代先民原始宗教信仰需要,以彝族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图腾、神话故事、祭祀舞蹈动作等为表现题材,运用民间绘画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系统、形象、生动的图解而创作在羊皮、丝绸、布帛、土纸、木板、经书等载体上的绘画。这些绘画的手法简练,思想自由,画风古朴、粗放。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广泛性,集中反映着彝族的阶级社会、宗教信仰和家族、村寨等的相关事件。

  长期以来毕摩绘画在彝族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少受外来艺术影响,一直保持着所固有的原始趣味,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存在于彝族民间,是彝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化的精神寄托。随着外来艺术样式的流入,彝族绘画也逐步开始了与现代图式碰撞与融合。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彝族社会发生激烈的动荡和变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真正带有“母语”风格的彝族绘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虽然也出现了像阿鸽这样的杰出彝族画家,但是体现传统“母语”风格的彝族绘画更多还是存在于民间,主要体现在人们生活之中各种装饰上,如房屋建筑上开始出现木刻画窗,屋顶的羊角纹;饮食用具上各种图案的漆画等,并逐步出现了一批漆画、木刻版画的本土民间艺人。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始,凉山彝族画坛开始出现了以阿古扎摩、阿来郁惹、阿都什哈、马惹木呷、勒索阿格、木乃以体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彝族本土画家,他们在绘画艺术上继承传统,借鉴吸收外来形式和技法,在长期的执着探索、研究中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与审美理念之路。阿勒郁惹作品《酒歌》、马惹木呷、木乃以体等人合作创作的《凉山风情》,阿都什哈的《太阳女儿》,阿古扎摩的《支格阿尔》等作品都先后在全国各种大小展览上展崭露头角,在美术界取得一致好评。彝族绘画艺术正朝着更广阔的天地发展。

  3.彝族绘画的民族性特征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分布广阔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民族繁衍、迁徙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支系。各个支系既秉承了彝族固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受到各自生存环境的地域之养和人文浸润,创造了具有各地区鲜明特色的独特文化,而从整体上又极大丰富了整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积淀。无疑为当代彝族绘画的生长提供了一块温暖而潮湿的土壤,并为它的成长阶段蓄积了足够的养分。那绵连群山、瓦板木屋,那神秘图腾、古老传说,那浩瀚史诗、毕摩经卷,还有姑娘的百褶裙、桐油伞,小伙子的英雄带、天菩萨,还有代代相传的三色漆器,生生不息的火把……无一不是当代彝族画家无尽的财富。这些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承载了民族在特定环境中生存的价值追求,历经沧桑巨变的族群的再创造和来自底层的个体的新体验不断融入其中,它凝聚了民族心理,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相联系的重要媒介。[ii]同时它也是本民族审美意识的反映,其精神内涵与美学品质,是经过历史的营造,以及淘洗、凝练而形成的,在大千世界中有其独特的价值。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认为:人的个性的一半是地域性。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艺术家的个性——对生活的理解、思索、判断和结论。每个画家都有各自的条件,有自己扎根的土壤——人民和生活。离开了这沃土,生命之树就会枯萎。[iii]彝族画家从小对本民族文化耳濡目染,对民族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感悟。当代彝族绘画之所以呈现出明显的民族性,正是画家们扎根本土而对其进行积极探索的结果。可以说,彝族绘画艺术的民族性特征的形成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二、当代彝族绘画的文化选择

  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的源泉,历史上各种艺术流派的产生、发展和消灭,各种不同艺术风格的更迭,各种艺术理想和观点的矛盾和冲突,都可以从社会生活发展史中得到解释。当代彝族绘画的艺术推动力即文化选择上应该是多方面,多层面的。具体就其绘画题材内容的选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神话题材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成为希腊人的幻想基础。……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势的本身。这是希腊艺术的素材。”[iv]彝族民间神话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彝族神话与艺术在主题、思维方式、表现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多联系,所以在关注彝族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时,神话是不可忽略的。[v]

  彝族远古神话大多源于彝族先民生息在远古社会的时候,先民为了安全和温饱以及避免大自然中风雨雷电、严寒酷暑、毒蛇猛兽的威胁,在探索大自然奥秘和征服大自然过程中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幻想,把人物英雄化、理想化,以求征服大自然。彝族远古神话是彝族先民在思考人与自然界的种种时以特有的思索和艺术哲学的方式表达它们对事物的看法的结晶。其中广为流传的创世纪神话——《支格阿尔》是传统毕摩绘画中喜闻乐见的,也是其他彝族绘画中表现神威的主要题材。阿古扎摩等五位画家共同创作的《支格阿尔》就是来自同名神话《支格阿尔》。画面采用装饰化的造型、装饰性的构图,运用意念化的具象形式表现主题,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效果,而非浅层次的悦目而已。

  2.图腾题材

  与神话相伴相生的是图腾,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前有创世神话传说创世英雄支格阿尔是龙鹰之子,后有龙、鹰图腾崇拜;前有三女找太阳的神话传,后有太阳图腾崇拜。笃信万物有灵的彝族人还有对虎、火、竹等的图腾崇拜,至今彝族民间生活中还普遍存在着这种原始信仰,彝族人用图腾崇拜的方式传达观念、表现感情、寄托某种功利意愿。随着发展图腾已变为一种特定的符号化的东西,并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出现在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服饰、漆器、文身,毕摩经卷中,可以说,图腾艺术把某种关于图腾信仰的观念、情感、意愿变为可供人们直接关照和体验的形式符号,以有效地强化人们的情感功能,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彝族画家俄狄史卓的《三女找太阳》组画中,画家运用带有彝族民间植物图腾纹饰图案的点、线、面穿插组合,用黑白为色调,加上抽取虎、鹰、龙等彝族图腾元素贯穿于画面,使作品既充满神秘色彩,又符合彝族集体无意识的审美特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原始宗教符号,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图式。

  笔者列举以上彝族民间神话传说和图腾崇拜在现代彝族绘画中的运用,不是为彝族绘画艺术发生和发展提供某种例证和有价值的艺术理论,而在于它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记忆为民族艺术形式的形成和走向成熟的形态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它的意义在于对民族艺术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是构成彝族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精神来源。

  3.现实生活题材

  当代彝族绘画艺术的文化选择不仅仅要继承传统、历史,继承民族文化的特征,还要立足于现实社会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是绘画创作不可或缺的艺术推动力。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反映出时代的趣味、习惯和憧憬。普列汉诺夫认为,不能否认伟大的艺术家个人的特性和独创性,但在他看来,艺术家的个人特性和独创性正表现在“他在自己的领域里比别人更早或者更好、更充分地表现出他那个时代社会的或者精神的需要和憧憬。在不久前白族青年画家杨桂芳《彝画时代》的油画展上,如图1,《世界是平的》这组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彝族老阿妈喝着百事可乐走过迪士尼的广告墙前、在LV标识下啃着馒头、在耸入蓝天的巨幅麦当劳广告牌旁观望世界,这样的场景似乎不合时宜,却直观地反映了当今多种形式共存的社会现象。画家通过这些看似滑稽、幽默的场景,表达出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带给人们的种种迷茫与忧患。

  三、当代彝族绘画的母语风格(形式语言特征)

  当代彝族绘画的民族化征途,从开始的萌芽到中期的艰难探索再到今天的成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初步完成了本为突破,在绘画的语言和形式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也就是笔者所说的“母语”风格。

  1.超越自然的构图形式

  这种风格在彝族传统毕摩绘画中最常见(如图2):首先,造型以线为主,构图和画面布局不受透视、比例、空间的限制,往往超越自然的客观时间、空间位置,一幅画面上既有白天的太阳也有夜晚的月亮。彝族画家们似乎与生俱来就知道到这样一个道理:构图不能成为目的本身,因为构图的基本任务,是尽最大的可能阐明艺术家的构思。在创作过程中,画家的思想及其表现方法要比那些构图方法更为重要。好比传统中国画中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环节,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即所谓“必先立意,然后章法是也”。艺术的至高含义是在打破中求得并建立一种新的寓意性图式,而检验一种图式或符号是否正确,并不在于它能否真实地再现所象征的客观事物,而在于它是说明了象征物还是在我们思想结构中占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vi]

  2.心灵物化的图案象征

  同时在绘画中擅用象征性的几何图形组织画面,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想象空间和视觉表现效果;观物之形而绘物之骨,注重物体内在结构特征的表现,寻求神似(如图3)。这些几何图案或纹样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有独特的含义和解释。主要来自于自然和生活,如日月星城、山川河流、牛羊鱼虫等。往往是抓住物体最典型的特征加以概括,使之规则化,成为象征意义的图案。这些几何图形以色块对比、相互补充、相迎成趣,组织出来的画面往往具有抽象性,而这种抽象是抽取事物的本质,舍弃不必要的皮肉,是由里及表的、可以被“寻根”的抽象。这和彝族人有强烈的根骨意识有不解之缘,在许多传统绘画中也往往是用几何图形与点、线来组织事物的骨骼或本质特征,不求形的写实。这是从彝族文化深层“内质结构”入手,用适宜时代的表现手法图解本民族对宇宙万物的感知和理解,不仅符合彝族的审美特质,还富有彝族的宗教艺术特点。

  3.强烈主观而神秘的色彩观

  彝族现代绘画的“母语”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得益于彝族特有的神秘色彩观。彝族人在服饰和工艺品上都表现出对多种颜色的喜爱,红、黄、绿、白、黑,而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的是黑、黄、红,尤其是在漆器艺术中的运用已形成了彝族特有的色彩语言,也成为了外界认识彝族的一个重要的色彩符号。它是彝族文化长期的历史积淀,表达着彝族人的喜、怒、哀、乐、生死、祸患、吉凶、善恶。彝族人尚黑、崇黑,有多方的因素,例如崇黑尚虎,把黑虎当做图腾; 在漫长的奴隶社会时期为了等级制度的维护和血统的纯正等等。红色在彝人看来是最神圣的颜色,它是火的象征,它驱赶黑暗,带来光明,送来吉祥。黄色则是最美丽的颜色,它是阳光,是丰收,是真、善、美的化身。彝族姑娘在火把节时都会撑着黄色的伞,悠悠的出现在青青的草坝上,场面非常壮丽。本土画家们正是借鉴了本土的这些色彩语言的特点为我所用,传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情和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如图4)。西洋画法讲究“光”、“色”、“体”物理色彩,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对物体固有色进行“随类赋彩”,两者都是对自然界色彩的临摹。而彝族绘画则是主动驾驭色彩,反对照搬自然,反对食古不化。彝人用特有的审美观,将黑、黄、红搭配到了极致,创作出了不少美丽响亮的色彩画卷,并使它成为一种充分实用的美。当然,黑、黄、红作为一种典型,却无法含盖彝族人喜欢的所有颜色,从彝族人的服饰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还喜欢蓝色、青色等,彝人的色彩世界是五彩斑斓的。

  四、当代彝族绘画艺术的未来展望

  潘天寿认为:“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这个说法非常适用于当代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对于民族艺术的生存与变化,传承与消亡,以及价值取向等各种问题困扰着的彝族绘画艺术的发展。笔者认为,对于民族艺术,首先要避免固步自封,固步自封不会带来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值,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遗产和资源,其本身并不能自然地成为新的艺术产品,不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图腾崇拜,在现代彝族绘画中的审美功能具有的形式美学并不是其形态中原有的,它是经过画家一定形式的再创作,才能以美的形式出现在绘画作品中,才成为了具有丰富的当代审美意味的作品。其次要避免盲目随流,绘画艺术若成为了一种平面化的模式,在语言、形式和风格上达成高度统一,失去了个性,这样的同化会成为我们往后悲哀的根源。艺术家要提高自身各方面修养,扎根自己的一方土壤和文化语境,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区别于他人的作品。

  当代凉山彝族地区的文化学者和民族艺术爱好者对彝族绘画艺术的未来发展状况喜忧参半,“忧伤的母语”、“失落的口弦”等字词层出不穷,他们正努力掀起一场保护本民族传统艺术的思潮。笔者认为要坚守传统文化的优质部分,具体到绘画创作中,可用本土绘画的构图形式、色彩语言、表现技法,并借鉴中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尝试。以当代艺术观念和法则结合彝族民间传统艺术中特有的元素、符号创作出适应时代语境的作品。也要利用文化的杂交优势,吸收异质文化的新鲜血液,相互交流,相互激荡使民族艺术迸发更强大的生命力。让当代彝族绘画不仅要有民族性,也要有时代性和艺术家个人特性。

  五、结语

  在当下,如何把握有利机遇,使民族艺术不仅不被时代的外来的元素所消解,而且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成为我们当前首要而急迫的问题时,当代彝族绘画以本民族独特的历史积淀、地域之养和人文浸润为推动力,初步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母语”风格,和自觉的发展规律:深入民族文化结构的层面,开掘其内在资源,把握其精神内核,继而借此进行新的、适宜时代审美趣味的创作,使之不断焕发生机。当代彝族绘画正在以一种坚守、传承、超越的姿态溶入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现在我们看见它生根、发芽,将来我就会看到它开花、结果,进一步丰富中国文化艺术大观园。

  
  [i] 梁启超.中国历史上民族研究,饮水室文集点校,[M].五集,第3211页

  [ii] 倪胜利.情深而闻名——论西南民族传统艺术及其教育意蕴[J].民族教育研究,2001,(1)

  [iii] 周正.绘画构图原理[M].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5,第26页

  [iv] 马克思恩格思全集[M].第46卷(上),第3739页

  [v] 毛艳.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史(1900—1949)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8

  [vi] 焚俊.图形?符号——原始艺术的永恒再现[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0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