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雪拥蓝关2013 2013-10-09

    ■胡远明

    教师需要小课题研究,这既是教师的一种责任或一种工作方式,同时也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捷径。

    走出小课题研究的认识误区

    在一些中小学教师看来,课题研究似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其问题关键还是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

    神秘论。有些中小学教师把课题研究看得深不可测,导致课题研究在中小学很难有太多的“市场”。课题研究到底是什么?我认为,简而言之,课题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把这一过程总结出来。正是通过这种持续性的研究行为,提高了教师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负担论。在部分学校,课题研究已经成为众多教师的负担。大部分教师平时工作十分繁忙,如果再把研究当作另外一件事来做,自然就增加了工作量。其实,“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既是一种工作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方式,二者应合二为一。工作为研究提供对象,而研究为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智力支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单一论。如果教师把课题研究仅仅当作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显然远远不够。教师往往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解决相似的或者由这个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新问题。同时,还要勤于发现和思考新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经验总结。

    速成论。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科教学能力,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教师只有静下心来,持续地深入钻研学生、课堂、教材等,才会有所收获。

    游离论。部分教师会为研究而研究、为写论文而研究,这种研究显然是很难深入的,也违背了研究初衷。课题应是产生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显然,那种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研究是一种虚假的研究行为。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小课题研究的价值就在于通过研究来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如反思能力、总结能力和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工作,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是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和魅力所在。

    促进教师个人的思考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同一节课、同一种现象,不同教师的认识程度显然是不一样的。比如,观完一节课后,大家在交流过程中,就会发现部分教师的点评是鞭辟入里、条理清晰的,其实这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搞课题研究,就是要培养教师的思考能力。只有在研究中持续不断地思考,才会使我们的思考更敏捷、更敏锐、更深邃。

    提升教师个人的经验总结能力。在平时的工作或生活中,问题需要总结,成功也需要总结;他人的好经验需要总结,自己的失败经历也需要总结。这些经验总结就是个人思维不断系统化、缜密化、严谨化的过程。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培养教师个人的经验总结能力,进而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提高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这是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目的。比如,针对不同的课型,是否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班级,是否可以进行差异性的课堂组织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是否可以施以不同的备课方式,等等。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不断地、自觉地改进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备课方式、教学行为、教育方法等,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课题为抓手,改进课堂教学

    “抓手”,原义是指人手可以抓握的部位,只要把手“抓”在上面,人便有了依托,有了凭借。如乘公共汽车,车厢里有“抓手”。各种机械和工具,如果没有抓手,人就无法操控。那么,课题研究作为抓手显然是该词的引申意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课题研究是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突破口或者切入点;二是指课题是解决问题的载体。

    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与困惑,课题研究显然是教师切实可行的一种重要工作方式。“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理想状态,但事实上很多教师难以把工作和研究合二为一,往往就是因为缺少课题这样一个最有效的载体和抓手,因此工作中往往缺乏研究的成分。比如,某教师教高二年级数学,发现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因此也多次想办法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收效甚微。后来该教师确立一项课题“数学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调查研究”。确立课题后,该教师进行调查分析,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并及时总结经验。一段时间后,该班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果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该教师的“抓手”就是课题研究。通过对“如何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研究,他有效解决了课堂上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