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放水节(简称放水节),又称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是都江堰市的民间习俗。每年清明节当天,为纪念李冰父子,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和进入春耕生产大忙季节,都江堰市都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都江堰市也因此而成为世界惟一一座拥有放水节的城市。
唐朝清明节在岷江岸边举行的"春秋设牛戏",就是最早的"放水节"。公元978年,北宋政府正式将清明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到了清代又被称为“祀水”,民国后恢复了“放水节”这一称谓。 旧时,大典通常由四川高级官司员主持。放水前一日,有关人员先到郫县望从祠祭祀望帝、丛帝。放水之日,仪仗队抬着祭品,鼓乐前导,主祭官率众人出玉垒关至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随后主祭官朗诵《迎神辞》。众人肃立,唱《纪念歌》。歌毕,献花、献锦、献爵、献食。主祭官读完《祝辞》,与全体祭者向李冰塑像三鞠躬,祈愿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然后,砍杩槎放水。杩槎是将三根木棒的顶端都扎在一起构成的三角架,它和签子、捶笆等一起,填土筑堤,可截断流水。主持者一声令下,响三声礼炮,身强力壮的堰工奋力砍断鱼嘴前阻断内江的杩槎上绑索,河滩上的人群用力拉绳,杩槎解体倒下,江水顷刻奔涌而出。此时,年轻人跟着水流奔跑,并不断用石头向水流的最前端打去,称为“打水头”。人们争舀“头水”祭神,认为这样可以消灾祈福,求得神灵庇佑,该俗现仍流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