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动物防疫员的“士兵突击”

 千岛花园 2013-10-10

乡村动物防疫员的“士兵突击”

《 中国畜牧兽医报 》( 2013年04月28日   03 版)

    有一群人,他们平时的工作就是走家串户,钻牛棚、跨猪圈、进鸡舍,为牲畜防病治病。因为必须上门服务,他们对乡村的每个沟沟岔岔、角角落落,比对自己的家还熟悉;他们对每家每户牲畜的情况,比对自家的孩子还了解。他们就是动物防疫工作中最坚强的基石——乡村动物防疫员。

    每年春、秋两季,乡村动物防疫员们就会变身“突击队员”,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辖区内所有家养牲畜的免费防疫任务。

    挺危险的技术活

    穿上专用的蓝色大褂,打开用来存放疫苗的冰箱,检查确定温度在正常范围后,小心翼翼地取出当天将要接种的疫苗,装进一只便携式冷藏医药箱,背上医药箱,疾步出门。早晨5点多,湖北省应城市开发区黄滩镇的乡村防疫员们准备妥当,骑着摩托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防疫员们的身影出现在金星村九组,他们径直走向村民贾得伢的家。看门的大黄狗迎上来,向他们摇着尾巴。防疫员李望明笑着说:“因为来得多了,各村的狗都拿我们当熟人呢。”贾家老俩口见到他们有些吃惊:“刚下过雨,路上不好走,没想到你们会来!”70多岁的贾得伢忙不迭地去牵在远处放牧的耕牛。几名防疫员先给自己用带去的消毒水消了毒,再打开冷藏箱,往针管里灌上疫苗,为针头和针管消毒。

    别看是一头才一岁多的水牛,却一点也不好对付。防疫员罗金松手拿针管才走到跟前,牛就警惕地瞪大眼睛,和他捉起“迷藏”。罗金松慢慢靠近,冷不丁对着牛扎过去,牛一痛,当时就尥起蹶子。罗金松闪身躲过,手底下的针管已推到底,针头也顺势拔出。贾得伢老人在安抚着自家受惊的牛,其他防疫员有的在向老人仔细嘱咐打防疫针后的注意事项,有的则忙着填写防疫记录、张贴春防通知书和给牛戴耳标,罗金松面不改色地收拾着药具:“做这一行当然有危险,不过我们习惯了。”

    用脚丈量数字

    应城市开发区黄滩镇共有33个村和社区、255万只家禽、4万头生猪、2700余头耕牛。这些数字,是防疫员们用双脚一步步丈量出来的。

    虽然村与村之间大多都已铺上了水泥路,但是村与养殖场之间、与养殖户之间的道路仍旧颠簸难行。“瞧这泥巴路,一颠一颠的不好走,我们下乡防疫骑摩托车最近也得走十几分钟。好多村子里面路况复杂,只能弃车步行。”防疫员说。

    黄滩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晨曦介绍:“镇上有10个防疫员,平时每个防疫员分管一片,但在春、秋季防疫开始后,防疫员会一起出动,5人一组、整体推进、集中免疫、风雨无阻。”

    因为要保证集中防疫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完成,防疫员们的工作量非常大。所以,春防开始后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个村民家中,同时出现几个防疫员,有的负责猪,有的负责鸡,有的负责牛。张晨曦说,尽管多人出动,也不能保证时间的合理利用,“因为农村的鸡是放养的,白天防疫员来了,根本找不着鸡。只有等晚上鸡归圈了再来,所以,同一个农户家,防疫员至少要来两次。”

    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也正是农忙时节,很多农户白天家中无人,防疫员就赶早,或中午和晚上去。有的农户怕打疫苗后影响鸡产蛋,就跟他们说,扎几只就行啦,其余的都别扎了。他们还得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保证所有农户家中全部牲畜打完疫苗。

    总没时间闲着

    在金星村忙完已快到中午12点了,防疫员们一刻也没歇,按计划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附近的杨桥村,同样去进行疫苗注射、佩戴耳标和圈舍消毒。

    进了猪圈,一群猪“嗷嗷”叫着满地跑,两名防疫员跟着猪转了几圈,在墙角逮住一头,一个人扯住猪的前后腿,一个人将针管扎进了猪后脖。短短几分钟,一只猪的注射干净利落完成。

    别看防疫员们干活挺利索的,有时一天忙下来,手会累得推不动针管里的药水,脚也会累得直打哆嗦。因为每天不能按点吃上饭,忙到哪时候算哪时候,防疫员都患上不同程度的胃病。“早上离开家时,家里人还在睡呢,第二天凌晨下班回家,家人又已经睡着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和家人都说不上一句话。”讲到这里,几名防疫员都突然沉默起来。

    即使在春防和秋防结束后,防疫员们也很少有清闲的时候:要为出生的家禽、牲畜及时打针,还要对漏掉打针的家禽、牲畜进行补针……“平时,养殖户们遇到棘手问题,会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也会立马赶到。防止疫情发生的弦,一刻也不能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