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牢度

 彩云加油 不可以输 2013-10-10

色牢度(Color fastness)又称染色牢度、染色坚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抵抗力。一般根据试样的变色和未染色贴衬织物的沾色来评定牢度等级。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是纺织品内在质量测试中一项常规检测项目。

  染色印花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熨烫、和化学药剂等等)作用下的褪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因织物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所受的条件差别很大,要求各不相同,故试验方法大部分都是按作用的环境及条件进行模拟试验或综合试验,所以染色牢度的试验方法内容相当广泛。

  有些印染纺织品还经过特殊的整理加工,如树脂整理、阻燃整理、砂洗、磨毛等,这就要求印染纺织品的色泽相对保持一定牢度。色牢度好与差,直接涉及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中,碰到雨水、汗水就会造成面料上的颜料脱落褪色,其中染料的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都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会使穿在身上的其它服装沾色,或者与其它衣物一起洗涤时染脏其它衣物。


分类

  

日晒牢度

日晒牢度是指有颜色的织物受日光作用变色的程度。其测试方法是模拟日光照晒后的试样褪色程度与标准色样进行对比,共分为8级,8级是最好成绩,1级最差。日晒牢度差的织物切忌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宜于放在通风处阴干。

  

洗涤牢度

水洗或皂洗牢度是指染色织物经过洗涤液洗涤后色泽变化的程度。分为褪色和沾色两种,分别用规定的灰色标样,分5级进行评定,逐级的色差呈几何级距。试验时,将试样和白布叠缝在一起,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洗涤,洗后晾干。将试样与白布分开,褪色牢度根据试样洗涤前后的色差,用灰色褪色样卡对比评定。1级色差最大,5级目测无色差。将白布的沾色与灰色沾色样卡进行对比,评定试样对比白布的沾色牢度。1级沾色最严重,5级目测无沾色。耐洗牢度的测试温度有95℃、60℃、50℃和40℃四种,按印染纺织物的使用要求而定。

  

磨擦牢度

磨擦牢度是指染色织物经过磨擦后的掉色程度,可分为干态磨擦和湿态磨擦。磨擦牢度以白布沾色程度作为评价原则,共分5级,数值越大,表示磨擦牢度越好。试验时,将试样按规定条件用干态和湿态的白布分别对试样进行摩擦,然后将白布上的沾色程度与灰色沾色样卡分别比较评定。对干态白布摩擦所得的结果为干摩擦牢度;对湿态白布摩擦所得的结果为湿摩擦牢度。其它染色牢度可按照规定条件进行试验,将试验结果与灰色褪色样卡或灰色沾色样卡对比评定级数。

  

汗渍牢度

汗渍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织物沾浸汗液后的掉色程度。它是衡量染色印花织物耐汗渍的色牢度主要标准之一。汗渍牢度分为1~5级,数值越大越好。

  

熨烫牢度

熨烫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熨烫或高温状态时出现的变色或褪色程度。

  

升华牢度

升华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存放中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升高),而发生的升华现象及其程度。正常织物的染色牢度,一般要求达到3-4级才能符合穿着的需要。

  

沾色牢度

沾色牢度指一个颜色向另一个颜色的迁移的程度。通常是由深色部分向浅色部分迁移,这种现象不同于升华,因为它是在低于升华温度下进行的,而且非升华染料也会发生此现象。主要反映在涤纶等化纤面料的迁移上,其它原材料也有可能发生。

  

耐氯化水色牢度

  耐氯化水主要是指耐消毒水和游泳池水,大多数国内外的标准都明确了纺织品耐游泳池水中有效氯的色牢度测试方法,而对于纺织品耐自来水中有效氯(即低浓度)的色牢度测试方法却很少。

  耐氯化水色牢度测试的关键在于氯化水工作液的配制。对耐氯化水色牢度和有效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各国标准中有效氯浓度是被测试面料色牢度等级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现行的耐氯化水色牢度的测试方法中有效氯浓度与国际相关标准偏离较大,GB/T8433-1998中规定了3种不同的有效氯浓度,20mg/L主要用于浴衣和毛巾等辅料、50mg/L和100mg/L主要用于游泳衣。AATCC162-2002中有效氯浓度为5mg/L,JISL0884-1996中规定了四种测试条件,常用的两种有效氯浓度为10mg/L和20mg/L。因此,在保证人体安全条件下,需要对我国各地的游泳池水有效氯允许的最小浓度进行水样抽样调研,以制定与实际游泳池用水相近的标准。

  

复合色牢度

  在很多场合,纺织品的颜色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因素的影响,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的双重或多重作用。从国内外关于复合色牢度的研究成果不多。复合色牢度包括耐光/汗色牢度、耐光/氯色牢度和耐汗/光/氯色牢度等。

  1、耐光/汗色牢度

  光/汗复合色牢度简称光汗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在服用过程中受人体汗液和日光共同作用下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最早研究汗光色牢度的国家是日本和西班牙[18]。国内外已有的耐光汗色牢度的标准包括GB/T14576-93、SN/T1461-2004、JISLO888-1988、ATTS、MIZUNO及AATCC125-2004,这些测试方法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对于不同标准的汗液,染料在织物上的耐汗光复合色牢度也存在差异。常用的标准有GB/T、AATCC、ATTS。相比之下ATTS测试方法较为严格。它与GB/T相比增加了乳酸、DL-天冬酞氨酸、D-泛酸钠和葡萄糖等组分,乳酸、葡萄糖共同参与光致还原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耐光与耐光汗色牢度的机理不同。YasuyoOkada[19]等人提出普通光照所导致的褪变色是光氧化机理的产物,而由光和汗渍所导致的褪变色与光还原机理有很大关系,光、汗色牢度好的染料还应具备较好的耐还原反应性。也就是说,日晒牢度好的染料并不一定是光、汗复合色牢度好的染料。

  我国现行的耐光/汗色牢度的标准是GB/T14576-2009,它在GB/T14576-1997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对酸性汗液增加了一种新的配方,同时将6块棉贴衬改为防水板,采用灰色变色卡评定等级。但新标准存在不足,周理杰[20]等人对同样的织物采用新、旧标准进行了测试,发现新标准无论是用酸汗还是碱汗其结果都比原来的要好,产品标准的这一指标值已经丧失了实际意义。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在制定标准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试验方法的变更对测试值大小的影响,而导致方法标准与产品标准的脱节。

  2、耐光/氯化水色牢度

  对于耐光/氯化水色牢度的测试是先进行氯水处理再进行暴晒,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相应的测试方法和相关标准。有文献研究证明[21]在分析氯化水质量浓度、浸泡时间、织物的带液率和光照辐照量等影响因素中,光照辐照量的影响最大。

  3、耐汗/光/氯色牢度

  近年来,消费者发现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比如在游泳池水或者海水等含氯的水质环境条件下,尤其是附加了光、汗的综合作用时,纺织品的褪色十分明显,例如游泳衣等。由于光、汗、氯三种因素同时存在的情况比较复杂,实验室模拟环境比较难建立,多年来在该领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多。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关于光、汗、氯复合色牢度的试验方法标准。张帆[22]等人通过参考单项指标的色牢度测试标准分析汗/光/氯复合色牢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光汗色牢度来说,复合色牢度一般取决于耐光色牢度,对于耐光/氯化水色牢度则由较差一个色牢度决定,综合来说日晒对色牢度的影响最大,并得出了泳衣面料耐光、汗、氯复合色牢度的产品要求至少高于3级。


测试内容

  织物的色牢度与纤维的种类、纱线结构、织物组织、印染方法、染料种类及外界作用力大小有关。色牢度的测试一般包括耐光色牢度、耐气候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等方面,有时根据不同的纺织品或不同的使用环境又有一些特殊的色牢度要求。通常进行的色牢度试验,是染色物的变色程度和对贴衬物的沾色程度,对色牢度评级,除耐光色牢度为八级外,其余均为五级。级数越高,表示色牢度越好。

  因织物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所受的条件差别很大,要求各不相同,故试验方法大部分都是按作用的环境及条件进行模拟试验或综合试验。纵观国际标准组织(ISO)、美国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AATCC)、日本JIS、英国BS等的诸多标准,最常用的还是耐洗、耐光、耐摩擦及耐汗渍、耐熨烫、耐气候等项。而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及产品标准来确定检测项目,如毛纺织产品标准中规定必须检测耐日晒色牢度,针织内衣要测耐汗渍牢度,而户外用纺织品(如遮阳伞、灯箱布、蓬盖材料)则要检测其耐气候色牢度。


相关标准体系

  耐水洗色牢度

  ISO105C06:1994/Cor.2:2002(E):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第C06部分:耐家庭和商业洗涤的色牢度

  BSENISO105-C06: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第C06部分:耐家庭和商业洗涤的色牢度

  纺织品信得过产品

  耐干洗色牢度

  ISO105D01:1993/BSENISO105D01:199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

  耐水色牢度

  ISO105E01:1994/Cor.1:2002(E):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耐海水色牢度

  ISO105E02:1994/Cor.1:2002(E):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海水色牢度

  耐汗渍色牢度

  ISO105E04:1994/Cor.1:2002(E):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耐干热色牢度

  ISO105P01:199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

  BSENISO105-P01:199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

  耐摩擦色牢度

  BS1006X12:199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ENISO105X12:200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耐热压色牢度

  BSENISO105X11:199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耐光色牢度

  GB/T8427-1998纺织品耐人造光色牢度


中国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方法,以测定各类用于尺寸及形状稳定的纺织品的颜色耐干热(热压除外)能力。

  本方法不作为评定染色或防皱工艺的变色用。

  原理

  色牢度检测仪

  纺织晶试样与一块或二块规定的贴衬织物相贴,紧密接触一个加热至所需温度的中间体而受热。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操作程序

  将组合试样放于加热装置中,按下列温度之一处理30s。

  150℃±2℃

  180℃±2℃

  210℃±2℃

  如需要,亦可使用其他温度,试验报告中应注明。试样所受压力必须达到4kPa±1kPa。

  取出组合试样,在GB6529规定的温带标准大气中放置4h;即温度20℃±2℃,相对湿度(65±2)%。

  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以及对照未放试样而作同样处理的贴衬织物,评定织物的沾色。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部分:

  a)本标准编号,即:GB/T5718-1997;

  b)试样所需的具体规格;

  c)所用试验温度;

  d)试样变色级数;

  e)如用单纤维贴衬织物,报告每种使用单纤维贴衬织物的沾色级数;

  f)如用多纤维贴衬织物,报告多纤维贴衬织物型号及其中每种纤维的沾色级数。


欧盟标准

  耐洗涤色牢度

  耐洗涤色牢度,变色至少应3~4级,沾色至少应3~4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标签标明“仅干洗”或者类似产品、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不可洗涤的家具织物。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C06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汗渍色牢度(酸汗和碱汗)

  耐汗渍色牢度(酸汗和碱汗)至少应3~4级(变色和沾色)。

  但是,对于深色织物(标准深度>1/1)以及由再生羊毛制成,或者组成成分中含有超过20%的蚕丝的织物,也允许3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家具织物、窗帘或用于室内装饰的类似纺织品。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E04(酸汗和碱汗,与多纤维贴衬织物对照)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湿摩擦色牢度

  耐湿摩擦色牢度至少应2~3级。但是对于用靛蓝染料染色的粗斜纹棉布(牛仔布),也允许2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需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X12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干摩擦色牢度

  耐干摩擦色牢度至少应4级。

  但是,对于用靛蓝染料染色的粗斜纹棉布(牛仔布),也允许3-4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和用于室内装饰的窗帘或类似纺织品。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X12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光色牢度

  家具、窗帘或帷幔用织物,耐光色牢度至少应5级;其他产品耐光色牢度至少4级。

  但是,家具、窗帘或帷幔用织物的颜色较浅(标准深度<1/12)时,以及组成成分中有超过20%的羊毛,或角蛋白纤维、蚕丝、亚麻、其它韧皮纤维时,也允许4级。

  本要求不适用于床垫套、床垫防护物或内衣。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需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B02试验的试验报告。

编辑本段不达标事件

  2012年4月13日,浙江工商部门对杭州、宁波、温州三地市场上销售的韩国进口服装进行了抽样检验,抽检的34批次商品中,合格的有17批次,合格率仅为50%,共有5个批次的产品色牢度不合格。并且检查中,在商标为“D'modes黛玛诗”的针织外套中检出了《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明令禁止使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联苯胺,且含量高达608毫克/公斤,国家相关标准仅允许含量范围在20毫克/公斤以下,超标达30.4倍。

标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