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一定无能,知识就是力量
我们把知识比作刀刃,把能力比作锋利,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功用,我们为了锋利而要刀刃,为了能力而要知识。不讲锋利的刀刃只是玩具,不讲能力的知识只是空谈!
刀刃在静态中观察,锋利在动态中展现;知识可用背诵检查,能力必须在应用中鉴定。知识可以是能力的猎物,而能力只能是知识的飞跃!知识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而能力是人对知识的运用、检验、完善和发展。
知识对人是一种输入,而能力对人是一种输出。知识输入可以培养能力;能力输出,可以获得新知识。刀刃的锋利不仅依赖于刀刃的本身,还依赖于操作刀刃的人;知识的作用也不仅依赖知识本身,更依赖于运用知识的人!
能力来源于知识,但它可以“离开”知识而“独立”存在。有能力的人可能忘了他过去所学过的具体知识,但他却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那些已经“隐化”和“神化”了的知识来指导行动,把握操作和解决问题。
思想方法,产生它时属于能力,产生之后属于知识。即,探索和确定它的过程属能力,而理顺了程序条文之后属知识。一道新题,第一年如果是靠能力的好题,那么第二年可能变成考知识的旧题。创新的意义,在于“新”与“创”的不可分割性:创的过程见“新”,创后普及了变“旧”。创新是一个不停止的过程,一旦停下来就变成守旧,创新过程中展现能力。学生能力的检查,在学习过程中就应有一个科学的检验方法:在完成了几个酒问题的解答后,能否独立提出另一个新问题,哪怕暂时还没找到答案!对学生来说,一个残缺不全的萌动初念,比理顺得头头是道的圆满答案重要十倍,前者是能力的升华,后者是知识的小结。
知识是核材料,能力是核反应。核材料只有聚集到临界值时才能发生核反应;知识只当综合到一定的层次才能升华为能力,孤立的、静止的知识点不能形成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当今的学科教育特别强调综合运用及能力渗透的真谛。
扬起知识与能力的风帆远航。“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文化不发达的时代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在知识爆炸和更新加快的今天,这句话已不成立。用数学术语来说,“有知识是有能力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虽然“无知一定无能”,但“有知未必有能”。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已由过去“知识度量”变成今天的“能力度量”,早为人们关注的高考命题也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变成今天的“能力立意”,当今的教育转轨,其核心内容就是由过去单一追求知识变成今天的“在知识基础上追求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