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汽车人”逆袭底特律

 Hadon知无涯 2013-10-10

过程是这样的:让底特律的下岗工程师再就业,出钱收购破产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


—中国车企明明在美国做好事,却为何不敢声张?


长安汽车,这个最早生产大炮,目前靠微型面包车获得大笔利润的中国企业,交给苏洪一个任务:研发SUV和豪华轿车的底盘—在美国。


作为长安汽车美国研发中心的负责人,苏洪在美国普利茅斯市的工业园里有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他雇佣了20多位美国工程师,其中不少工程师来自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5年前,那次可怕的破产危机令他们丢掉了工作。


雇佣美国工程师,苏洪有自己的理由。美国是SUV和豪华轿车最大的市场,这些工程师在设计研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而中国的工程师太年轻,他们知道如何造车,却不懂如何设计汽车。


苏洪雇佣的阿伦?沃尔—这位54岁的工程师曾在克莱斯勒的核心研发团队工作过—这样说:“这是个好机会,好机会都来自全力扩张的公司和国家。”


多种形式,低调“潜入”


美国有两个底特律。


一个是濒临破产的底特律市:大工业时代的建筑如墓碑般矗立在市中心,曾经繁华的火车站外墙千疮百孔,街边站着蓬头垢面的流浪汉。


花20分钟时间驱车驶离市区,你就会见识到另一个底特律:由数十个像普利茅斯这样的卫星城组成的大底特律地区。那里有清澈的湖水和富裕的中产阶级,还有5万名“保持低调”的中国人。他们不是来买传说中的“1元房”的,他们的目的是挤入美国汽车产业链,抢走人才和技术,甚至,把中国车卖到美国来。


和日本人相比,中国人晚到美国30年,还是“新人”。美国汽车研究中心创始人大卫?科尔这样谈论中国人:“他们缺乏专业技术,这正是他们来底特律的目的。”


不过,中国人也有老练的一面。


最初,中国商人靠蓄电池和轮胎等零配件敲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此后,他们一直悄无声息地做着生意,显然是吸取了日本汽车公司的教训。当年,来自日本的丰田和本田高调进军美国,与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本土品牌展开正面竞争,美国人当时的第一反应不是能买到更便宜的汽车,而是这将严重威胁到他们的就业。


所以,中国汽车企业一直非常低调。去年,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在底特律郊区成立了自己的新办公室。整个过程没有剪彩仪式,没有发布会,没有记者,在汽车这个被媒体360度覆盖的产业里,这样低调的态度闻所未闻。连美国通用也大吃一惊。


上汽和通用在中国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通过合资建厂等方式,上汽帮助通用连续多年称霸了中国汽车销量榜。但是,尽管上汽2012年一年就帮通用卖掉了140万辆车,但在美国,他们突然成了陌生人。


“我们同上汽的合作仅限于中国本土,在美国没有业务合作,所以他们的办公室和通用没有任何关系。”通用发言人何黛娜这样回应媒体。


这种微妙的距离感凸显了中国车企在美国的敏感地位。中国生产的乘用车中,只有4%用于出口,目的地大多为非洲和中东。但底特律的美国汽车生产商们已经开始备战中国车企进军美国市场了。


中国政府曾一度相信,让本土汽车公司和跨国品牌联姻,便可在生产中逐渐掌握技术,设计出能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车型。但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失败,早已成为业内共识—跨国品牌始终将技术和专利小心攥在手里。


因此上汽和长安来到美国聚敛人才、学习技术,也是事出有因。但对于通用和福特而言,上汽和长安的行为,令他们如鲠在喉,非常不舒服。


除了上汽和长安外,还有以另一种形式“入侵”底特律的中国车企。


根据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数据,去年,中国向美国出口了价值130亿美元的汽车产品,其中大多数是轮胎、蓄电池和收音机—显然,采购方不是汽车企业,而是修理厂。


目前,美国车企的许多零部件来自于墨西哥这样的中低收入国家,中国企业正在直接和底特律的汽车公司商谈,希望能成为其庞大的产业链的一环。


在沈阳,华晨汽车集团拥有50万名雇员,比底特律市总劳动人口还多。但在跨国车企们看来,它依然是家小企业。通用公司有1.85万多个供应商,华晨的名字只是偶尔出现在最低级别的名单上。


2012年,华晨终于获得了通用集团的重要订单—为凯迪拉克ATS轿车生产轻量化的发动机支架,这让公司的胃口大了起来。在随后举办的美中商贸交流会上,华晨巨大的展台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晨派驻美国的年轻高管,用流利的英语介绍着安全带、方向盘和避震器,这些都是华晨希望出口到美国的产品。


“像美国企业那样说话、走路和做事”


中国汽车公司在美国的扩张,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华盛顿的注意。


去年,奥巴马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诉状,指责中国政府给予汽车零件生产商过高补贴。此外,中国产电池和电动汽车也得到了特别的关注。过去几年,美国政府一直给予这些行业高额补贴,如果这都不能帮助它们击败中国的竞争对手,那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中国政府的补贴更高。


但如果仅以“补贴”做借口,既无法解释以下这笔收购,也无法解释美国车企当年为何没能挤走日本对手。


今年年初,中国万向集团收购了美国电池生产商A123系统公司的大部分财产,而后者在破产前,刚刚花光了美国政府特批给底特律的1.32亿美元工业补助金。


共和党议员们对此非常反对,说A123系统公司的技术可能被应用在中国的战斗机和巡洋舰上。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还是批准了这笔交易。


万向集团的美国分公司总部位于底特律以西400公里的芝加哥,自20年前成立以来,已经收购了数十家底特律企业,早已成为通用和福特的核心供应商。但直到这笔交易之前,他们几乎没有引起过美国媒体的注意。


倪频,万向美国公司总裁,个子不高,显得很年轻。包括公司前台在内,他管理着5600多名美国员工。这一切,都和中国政府的补贴没有半点关系。


他总像讲故事一样说起自己在美国艰辛的奋斗史:“我1992年来美国求学,一边攻读博士学位,一边创办万向美国分公司。公司开办费不足2万美元,为了节省费用,我是总经理兼推销员,雇了几名员工,勤杂工是我太太。为了省钱,我出差全住19美元一晚的汽车旅馆。我推销时只用30秒说3句话,速战速决。如果无法打动客户,就挂电话打下一个。”


实际上,倪频能成功有种种原因,其中唯一和商业无关的只是,他的那位“勤杂工”太太,其实是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的女儿。


万向收购的美国企业,有上市公司、家族企业、年利润近30%的高回报公司,也有A123这样的破产公司。曾经有一家美国公司被收购后,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员工,通过万向的管理,第一年效益就达到从前的4倍。


倪频的秘诀可不是开除所有的美国人,换上吃苦耐劳的中国人:万向美国总公司一共只有6个中国人。他也没有把美国的设备和技术运回中国去生产。他总是留用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除了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其他什么都不管。


倪频将议员们对这项收购的阻挠视为一种“排外情绪”,并感到很无奈。


“事实是,我们在美国从一粒种子长成大树,但还是无法避免这种排外情绪。我们一直像美国企业那样说话、走路和做事,说到底,都是为了赚钱而已。”倪频说。


“中国帮”在底特律


苏洪、倪频以及其他在底特律地区扎根的中国人,大多有相似的经历。他们到北美留学,进入汽车行业,开创自己的事业。随着奥巴马政府推进的经济复苏政策,他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同胞来到底特律,其中有中国供应商派来的高管,还有美国企业从中国招募来的技术人员。


不仅如此,中国企业的商业网络也在快速扩张,底特律华商协会不断迎来新会员,名册中,光是和汽车相关的公司就有100多家。


一支由律师、会计师和咨询师组成的专业队伍也出现在中国公司身后。


在福特公司里,华人协会已成为规模最大的工会组织之一,其中650多名白领会员大多来自中国大陆。协会主席雷蒙德?徐回忆说,1999年他刚来底特律读大学时,这个地区的华人还寥寥无几。那正是底特律最辉煌的日子,通用和福特连续创造利润纪录,一个高中毕业生很容易就能在三大汽车制造商的工厂里找到一份蓝领工作,一小时能赚70美元,干足30年就可以退休,届时他还不到50岁,退休金和市长的工资不相上下。


但好景不长。2004年开始,随着油价持续攀升,精明的日本汽车公司开始在美国大量销售低油耗和高品质的中型轿车,底特律人开始感受到恐慌。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关闭生产线的新闻仿佛引起了雪崩,之后,每个月都能在《华尔街日报》上看到3家企业裁员的新闻。


次贷危机加剧了底特律的衰败。数十万人因失业和无望而逃离。目前,底特律只剩下两条汽车生产线,不到一万名产业工人。


属于蓝领的底特律市区已死,但属于白领的郊区还很平静。


中国商人和技术人员的不断到来,更为底特律的郊区生活增添了一些特别的色彩。比如,华人社团经常出资赞助青年橄榄球联盟和篮球巡回赛;在职棒大联盟底特律老虎队的比赛前,500多名华人在赛场中央跳起了民族舞蹈,中场休息时,伴随着《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歌声,金发碧眼的拉拉队女郎翻起了筋斗……


弗兰克?赵也曾是一家汽车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不断扩大的华人圈让他看到了商机。他放弃了高薪工作,改行开了一家华人超市,地点选得尤其好—坎顿(Canton),一个离福特总部不远的高级住宅区,这个地名正是“广东”的英文音译。


看着络绎不绝的华人顾客,他回想起自己从台湾来美国后这20年的变迁。“刚来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脑海里涌现的第一个词就是寂寞。”现在,他用鸡爪、银耳和猪大肠让在福特工作的中国人们找到了家乡的气息。


另一个事实是,福特公司在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总部的中国员工们。美国高管赴中国上任前,他们会提供建议并帮忙做准备;当中国经销商来到福特总部参观时,他们又要充当慷慨热情的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