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选择笔尖/斜尖选购指南(转自钢笔论坛猫版)

 noblenoodles 2013-10-10
原链接地址
这是一个可以说在中国钢笔论坛上一直以来就存在,而且从来没有说清楚过的问题。近期又是集中解答了一些中、新笔友关于笔尖选择的提问,深感论坛上这部分知识的欠缺,以及流传的一些经典的错误概念从来也没有资深笔友愿意去纠正,或者纠正往往被更多的谬误所覆盖(因为一般来说错误的传闻往往听起来最真实感人)

笔尖粗细的选择:
笔尖按照笔画粗细一般标识为如下标志,相对应的粗细为
EF 0.3-0.4
F
0.45-0.55

M
0.7
左右

B
0.9-1.1

BB
B更粗(各品牌不同,反正就是很粗)

BBB BB更粗(各品牌不同,反正就是更粗)等

各位笔友一直在问我应买一个多少粗细的笔尖?然后说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按照本论坛众多资深笔友的实际使用情况,极端情况看来,不仅有用OBBB做数学运算草稿的,还有用EF练习钢笔书法的。按照他们的使用情况来看,根本不能作为初入门者的推荐。而且,初入门者和资深钢笔使用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资深钢笔爱好者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入门者则可能根本不知道来本论坛的目的(关于如何解答这个问题,请参阅sky_r6所有的精品文章)

需要多少粗细的笔?一般建议按照以上的粗细对照表格来选择。

从学生来说,如果你的主要用途是学习目的(这里大多数老笔友都是一路读书读出来的,对于这个用途应该还是很有心得),我的建议是你平时如果喜欢用0.5的活动铅笔,则选择F,如果喜欢用0.7的活动铅笔,则选择M。用常用的活动铅笔来选择钢笔粗细基本是可靠的。这两个是基本可以互相对应的。很多同学可能考虑上课做笔记、有时候需要在书的空白处书写的话,则F的粗细兼容性相对较佳。

从日常工作来看,一般建议从M笔尖开始,本论坛的常见的规律是所有工作的人随着年龄增高、对工作的理解,对钢笔的理解,笔也是越用越粗。预祝大伙儿早日摆脱钢笔,而用毛笔工作。

EF——特种笔尖
有些人喜欢写蝇头小字,所以本坛上常见“恋细癖”一词。EF笔尖为特细笔尖,从我的经验来看,不推荐作为日用笔,除非你有特种用途。作为学生也好,作为工作日常书写也好,EF的粗细都太细了。同时EF笔尖有一个所谓的通病,就是刮纸。这不是因为笔尖做得不好,而是因为这个尺度的笔尖已经和纸纤维的粗细接近了。EF这个粗细的笔尖如果不刮纸,则可以认为这个笔尖不够EF那么细,而是一个事实上的F笔尖。所以,与其苦苦寻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满意的EF笔尖,还不如从根本上改变书写习惯,把字体写大一些。毕竟,这种蝇头小字现在已经落后潮流太多了(虽然我不想这么说)而且已经不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审美观,没必要孤芳自赏。也可以这么说,EF笔尖,并不是钢笔这种书写工具的专长。

EF的用途:
EF的用途也不是说没有,如果你的专业是财务,需要经常手工誊写财务的那种小格子的凭证,那么EF对于你来说属于“专业笔尖”,那就可以放心的去追求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国产的一些特细笔,往往粗细标记是“财务专用”,也很有中国特色的显示了EF的特种用途的特性。
另外,如果需要玩钢笔画,则也需要从EFB中间所有级别的各种粗细的笔尖以丰富线条效果,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

关于笔尖粗细的经典谬论:
某粗细的笔尖更适合写中文(本论坛往往指F)。大家知道在Microsoft word里面字体都是可以缩放大小的,也就能明白不同尺寸的字体是需要不同粗细的笔划的。同样道理,不同的钢笔笔尖的粗细也是为了用来写不同尺寸的文字的。字体大,则需要宽一点的笔尖,字体小,则需要窄一些的笔尖。仅此而已。并没有什么粗细特别适合写什么文字的说法。

笔尖选择的另类原因——墨水

有些笔友写字不多,但是又喜欢墨水经常被用完,可以经常灌墨水。那么可以选择尽可能粗的笔尖。一个B笔尖很容易在一个小时内写完一整管墨水。想要享受挥毫的感觉,那就往粗了去吧。享受一小时,用完墨水,上墨水也是一种享受。

而一个EF有时候则可以应付一个门急诊医生2个工作日的墨水供给(实际验证一个pelikan 400尺寸的笔配F笔尖在这种情况下支持不了一个班)。如果有这方面的追求,则完全可以通过笔尖的选择来对日常使用环境做出一个适应。而如果是一个功课繁忙的中学学生(我记得我中学的时候必须在下午上课和晚上睡觉前打一次墨水,也就是12次上墨水不然墨水不够用),或者是一个繁忙的门急诊医生,则可能需要在享受书写和钢笔的续航能力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当然还是建议尽可能不使用EF笔尖)。

笔尖粗细的特例:

大多数品牌都能够做到几十年的生产跨度中的笔尖粗细的统一,但是有一些常见的不统一还是需要提一下:

如何选购一个万宝龙Montblanc笔尖?

万宝龙笔尖标识的粗细按照上面所说的标准来看,极不规范。
一般来说,21世纪生产的万宝龙笔尖粗细,实际宽度比标识要大一号,
也就是万宝龙标注EF相当于F;万宝龙标注F相当于M;万宝龙标注M则接近相当于很多品牌的B。而在八十年代或者更早的万宝龙笔尖则相对来说很标准。90年代的万宝龙笔尖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期,逐渐过渡到更粗的当代万宝龙标准。

如何选购一个Pelikan笔尖:
一般来说pelikan笔尖的粗细是比较均匀的,特例是老版本(大约指1995年之前)的M400尺寸的笔尖比标记尺寸要小半号到小1号。拿最常见的西德版本的老400笔尖做例子的话,很可能会发现M笔尖只有当代F或者更加细的笔尖。

所以在选购笔尖的时候,最好能够亲眼所见,或者通过笔尖微距照片来判断笔尖的实际宽度。当然这里的大多数笔友已经对比肩粗细没有感觉了,粗的细的都能写。就没什么别的问题了。






斜尖选购指南

说到这里大家会想为什么我竟然没有提起斜尖。事实上这是我开始写这个小文的主要的目标,但是不把量产笔尖写明白,斜尖写了也没有意义:

是否需要选择一个斜尖?我该选购一个M笔尖还是OM笔尖?先贴一下斜尖的照片。我们可以很明白的看到,斜尖的端面并非和切缝垂直,而是附加了一个角度。

如何选择笔尖/斜尖选购指南(转自钢笔论坛猫版) - richma - richmas 小驿站
 
如何选择笔尖/斜尖选购指南(转自钢笔论坛猫版) - richma - richmas 小驿站
 
如何选择笔尖/斜尖选购指南(转自钢笔论坛猫版) - richma - richmas 小驿站
 
如何选择笔尖/斜尖选购指南(转自钢笔论坛猫版) - richma - richmas 小驿站
  




如何选择笔尖/斜尖选购指南(转自钢笔论坛猫版) - richma - richmas 小驿站
 

如何选择笔尖/斜尖选购指南(转自钢笔论坛猫版) - richma - richmas 小驿站
 


我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只用OMM笔尖作为这个选购斜尖的例子。不准备发展到其他型号的斜尖上去。原因如下:
M粗细的笔尖是最适合日用的。
OB以上的笔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书法尖趋势
OF以下的斜尖已经找不到了

论坛上曾有过一阵,有一个经典的谬论是斜尖更加好写、更加适合中文、手感更好等等。这是一个美丽的谬论,看起来给一个很多人不熟悉的O笔尖以美妙的光环。实际上O笔尖并没有这方面的特性,在日用来看,只不过是为了适合斜着书写罢了。

所谓O笔尖,英文是Oblic,在笔尖宽度前面增加字幕O表示。
正常的M笔尖,加上O则变成OM笔尖,以此类推。

为什么你需要一个斜笔尖?
不是为了特殊的书写效果,而是因为书写习惯。以下附一些照片,左半边都是正常书写姿势。右半边为斜书写姿势。

如何选择笔尖/斜尖选购指南(转自钢笔论坛猫版) - richma - richmas 小驿站
 
如何选择笔尖/斜尖选购指南(转自钢笔论坛猫版) - richma - richmas 小驿站
 

如何选择笔尖/斜尖选购指南(转自钢笔论坛猫版) - richma - richmas 小驿站







以上照片为同一角度下拍摄正常握笔姿势(左)和斜握笔姿势的对照(右)。
由图可见,右边的姿势并非少见,或者说 大约有一半的钢笔使用者都习惯于使用斜姿势。于是,斜尖也就诞生了。这里没有什么哪个更好的说法,如果考虑笔尖平衡受力来说,左边的正常姿势无疑是正确 的。但是很多人的视觉以为右边的姿势才是拿正了。正是因为很多人在视觉上会形成这样的感觉(我是从小都习惯于正常握持,所以我个人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 但是现实中习惯于斜握笔的笔友基本上都很难再纠正到正常姿势。于是,斜尖也就产生了。

斜尖在这个程度上,对于其他的性能没有什么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只不过是为了适合那些喜欢那样握笔的人罢了。

如果按照自己的习惯握笔角度,而又用错 了笔尖的话,结果就是刮纸、出水不良,断水等,反正用错了是怎么都不舒服,用对了是怎么都舒服。上面图所示右面的那种握笔姿势大家感觉多不多?我在钢笔论 坛看到很多人,拿了全新的标准笔尖好笔,按照右边的姿势发疯的写,然后一边写一边骂这破笔尖,这么刮纸,这么难写,而且根本就是断墨,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万 宝龙、百利金、水人、派克啊。一堆垃圾。这样的场景我在坛子里就遇到不下N回,如果自己的写字姿势是右图的姿势的,也不是说不能用正常尖,就是拿回家死命用去吧。用半年一年磨合成O尖了就习惯了。论坛里八成的投诉也是这个问题。所以我想这里顺便贴图说明一下。今后再有同样的交易争议可以依此帖做自判。

所谓斜尖,特指右手专用的斜尖。如果是左撇子握笔,则应该使用为左手而特制的往另外一个方向斜的左斜尖,标号为LO,M尖左斜尖的简称为LOM。

从兼容性来说,一般来说能够正常使用正常笔尖的人都可以正常使用斜尖,从而找到不同的乐趣(当然是用斜的书写方式)。而很多习惯斜尖的人是极度顽强的坚持自己的角度。现场观摩过不少斜书写的笔友,把他的笔摆正了,他写三个字,笔又不知不觉的回到了斜位置了。正所谓one man’s meat, another man’s poison

钢笔厂家发明斜尖,就是为了适应斜书写姿势的钢笔使用者的使用习惯,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完美的书写体验。既然笔尖被拧了一个角度书写,那把笔尖打磨成那个角度,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很聪明的设计。

顺便提一下OF笔尖。
早期有很多品牌都生产过OF笔尖,但是大家会发现,到了80年代之后似乎就再也找不到OF笔尖了。原因为何?因为不需要了!为什么不需要了?作为F笔尖的粗细,笔尖接触纸面的点本身不大,这样即使一个顽固的O尖习惯使用者使用一个普通的F笔尖,要不了多久,笔尖就会自动磨合成为OF笔尖,那样就有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OF笔尖。这就是为什么说笔尖是需要磨合的。

M笔尖因为毕竟比较粗,顽固的往O上通过日用来磨合不仅需要大量时间,还会明显的断墨以及刮纸,所以通过OMM笔尖的选择来讲述斜尖的选择。
每个人书写,多少都会有些斜,况且从数学上讲,0度也是斜的一个特例罢了。笔尖都会有越写越好用的特性,笔尖也都会有被一个人用习惯了之后,就不再习惯另一个人了。

既然这样,二手笔尖是否合适?

在钢笔论坛上交易的大量二手笔尖,书写 量区区几管墨水,一个笔尖根本无法在这个时间里磨合出使用者的个性,这样二手尖还是相当于新笔尖。而即使有一些使用者个性了之后,经过下一个使用者,长期 使用又会形成新使用者的个性,这样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大量论坛上的笔友正在趋向于使用标准握姿,这样很多交易的笔尖也不会产生正常尖变成斜尖的趋势,就 更加放心了。

顺便,我对于顽固性斜尖书写习惯的笔友的建议有2点,大家可以选择其一,对号入座:

要不将来收藏、使用全部考虑O系列,这样也有个性。就是别人的正常尖永远写不惯了。
要不痛改习惯,争取改成正常尖书写习惯,以享受更多的笔的乐趣。


以上本文关于各种笔尖的特性主要讨论的书写特性主要在常用笔尖粗细,如FM,部分的B笔 尖上都是通用的。而关于更加复杂的笔尖,首先一点因为这是属于笔尖的高级使用,在下文略微点一下。请注意这类笔尖因为个性过于强烈,超出了一般所日常使用 钢笔所追求的“快速、方便、可靠、中庸”的追求,留给钢笔书法高级爱好者自己去发掘。建议新手不要被这部分知识所影响。在选购笔尖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复杂 笔尖应用的影响。越是有个性的笔尖,通用性就越差,专用性就越强。

书法笔尖:
各种比较粗的笔尖,因为接触纸面的点不是圆形或方形,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笔尖在各个方向上书写造成的笔画粗细的变化,这种笔尖我们可以称作为书法笔尖。

有一个经典的谬误是说笔尖在两个方向上 粗细不均匀,有笔友以此诟病那些进口笔尖的“不合格”,其实是闹了大笑话了。论坛上曾经颇流传了一阵这类不负责任的说法。貌似有道理,其实这是钢笔最好玩 的地方。这类不负责任的言行,出自初学者本无可厚非,但是用一种貌似专家的口吻去说就不对了。而且这类高级问题如果要展开辩论的话,不是几千个字能够说清 楚的(当然不负责任的言论可以用几十个字写明白),可贵的是本论坛的高级笔友大都对于钢笔极度痴迷,对于不那么容易说清楚的问题,不会参与辩论,以至于不 负责任言论就此传播广泛。特地对此起个头,有兴趣的笔友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参考有关资料。

直接给出John的两个链接:

http://www./writing_samples.htm

http://www./calligraphicwriting.htm

John作为笔尖专家在书法尖的理解上可以说已经超级高手了,但是这两个帖子他也并非是针对初学者,没有写出原理,只是写出了一些个例子,供能够从这些例子中找到感觉的笔友去发散性思维了。毕竟,艺术需要创造,而我们讨论的仅仅是工具本身。

对于以上的John的例子,我如果再花1万个字能够对初学者说清楚的话,我也就再打下去了。可惜啊,这个部分的知识不是1万字能够写完的,况且还得配合大把插图。有兴趣的笔友,看懂的笔友可能认为从理论上已经很简单了。的确,理解了,是很简单。但是不理解的话,1万字不够。所以不多写了。

仅次献给初入门的笔友,希望对大家选购笔尖有一个较为平和的心态。要记住兼容性永远都是相对的。并且,你要买的仅仅是一支钢笔而已。再好的期望,也突破不了物理定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