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市民海外淘到斯诺书信

 红豆居士 2013-10-10



WWW.YZRB.COM
返回扬州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晚报博客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朗读(男声 女声)    放大 缩小 默认
1971年从瑞士寄往美国,流露对中国深厚感情
扬州市民海外淘到斯诺书信
专家:写信时斯诺正创作《漫长的革命》

    斯诺所用信封

    斯诺书信正文

    “我从网上竞拍到埃德加·斯诺1971年写给朋友的信。”昨天,家住湾头的王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相关专家看了以后认为,这是比较珍贵的史料,对于研究晚年斯诺有价值。

    市民自称

    网上拍到斯诺的一封信

    王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他在网上看到国外有人竞拍斯诺的信,因为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于是,他花费不菲的价格,终于有幸从海外淘到这封信。

    王先生所获的这封信,写于1971年9月8日,如今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A4纸般大小的信纸,信纸的最上端有“EDGAR SNOW”、“1262 EYSINS”,可见,这是斯诺的专用信纸。

    在这封写给朋友Michael Roebuck的信中,斯诺表示要让出版社给这位朋友寄送他最新出版的书《大河彼岸》。

    据了解,斯诺以《西行漫记》闻名于世,但是,斯诺在1960年的这次访问持续了5个月,回国后,他将在新中国进行的实地考察所获得的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撰写了《大河彼岸》,又名《今日的红色中国》,记录他眼中新中国的巨变。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在信中提到“鲁迅是一个著名的中国作家”。

    信封中还夹带着送给朋友的礼物——两张北方风格的剪纸。斯诺在信中说,这是中国儿童做的,很吸引人,于是,他也希望与朋友共同分享其中的乐趣。

    尽管这封信很短,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斯诺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信件内容虽是打印出来的,但最后有斯诺的签名。

    专家鉴定

    对于研究晚年斯诺有价值

    “此信件应该是斯诺写给朋友的,这一点基本没什么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新闻史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刘继忠,看了信件后,查阅了相关材料,认为内容相符,并且对比信件最后的签名和《记者之王——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这本书封面上斯诺签名复印件的笔迹,他认为,此信件是比较珍贵的史料,“对于研究晚年斯诺有价值,以及研究斯诺与鲁迅的关系有些意义,也提供了新的史料,佐证了斯诺敬重鲁迅,长期保存鲁迅的书籍”。

    此外,刘继忠表示,斯诺晚年在写一本《漫长的革命》,信中说“writing a book ”应该指的就是这件事。“1970年7月斯诺再次访问中国,回到瑞士后,斯诺想把这次采访的素材写成《漫长的革命》。斯诺此次访华对中美建交有帮助。”

    从瑞士发往美国的航空信

    扬州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庄志军看了该信件后认为,这是一封瑞士发往美国的航空信件,信封的右上角就贴有瑞士专用邮票。

    根据信封和信纸上的内容,庄志军推测,斯诺在回朋友这封信时,应该是在瑞士联邦西部法语区的沃州下设的一个镇——埃桑(法语:Eysins)。

    至于信中为何提及鲁迅,庄志军推测,可能是斯诺的这位朋友Michael Roebuck看到了一张图片或者照片,对此很感兴趣,为此,斯诺就在信中介绍到,书柜后面的是鲁迅,一个著名的中国作家。

    【书信大意】

    亲爱的迈克尔:

    没有能够及时给您回信我感到很抱歉。这阵子我正忙于写书而忽略了给您及时回信。

    我被您的来信深深地打动了。而我迟迟回信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我并没有照片能寄给您。

    这一次给您寄信,我给您随信附上了一些由中国孩子制作的剪纸。白色封面上的剪纸,无论装帧与否,都显得非常精美。其中一个背靠书架,学识渊博、彬彬有礼的人名叫鲁迅,是中国一位著名的作家!

    我也请出版社给您寄送我最新出版的书《大河彼岸》(1970)。

    以后有空的话,希望你可以给我讲点你在中国的一些经历,以及你是如何对中国这个国家产生兴趣的!    (翻译 邱凌)

    【延伸阅读】

    斯诺:

    鲁迅可比肩伏尔泰

    因为斯诺在信件中提到了鲁迅,对此,对鲁迅研究颇有兴趣的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说,鲁迅和斯诺是感情深厚的朋友。

    1933年2月21日,斯诺在姚克的陪同下,与鲁迅进行了一次会晤。鲁迅独有的气度使斯诺大开眼界,他在《鲁迅——白话大师》一文中描绘了这一情景:“鲁迅那双伟大的眼睛极其炽灼而感人……这是一双机敏、亲切、炯炯有神的眼睛,极富有感情又卓具理智。这双眼睛似乎能洞察你的肺腑,所以,几乎在你提出问题,话音未落之前,鲁迅已经用从容不迫、很有气韵的声音回答了。”

    鲁迅对斯诺也颇有好感,他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说,斯诺很爱中国。斯诺原想编译一本鲁迅短篇小说集,但鲁迅给姚克写信时提议:“现代新出台的作家中,也很有可以注意的作品,倘使有工夫,我以为选择一本,每人一篇,介绍出去,倒也很有意义的。”于是斯诺采纳了鲁迅的建议,决定在《活的中国》第二部分收入一些其他中国作家的作品。斯诺的《活的中国》(Living China)一书出版于1936年,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英文译作,收录了鲁迅、柔石、郭沫若、茅盾、巴金等15位左翼作家的作品,及斯诺撰写的《鲁迅评传》等。

    韦明铧介绍,鲁迅逝世后,天津《大公报》副刊发表埃德加·斯诺写的纪念文章《中国的伏尔泰——一个异邦人的赞辞》。斯诺称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坛一个最重要的人物,他是可以与苏俄的高尔基、法国的伏尔泰、罗曼·罗兰等伟大作家比肩的。他一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先导,直到逝世。斯诺甚至预言:“鲁迅之于中国,其历史上的重要性更甚于文学上的。料想不久鲁迅的名字将广为人知,并成为当代世界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据说,斯诺还为鲁迅写过一副挽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但韦明铧认为,按照这种中文水平,显然不是出自美国人斯诺之手,应是他人代笔。如今,这封信件的发现,更加见证了他们的友情,斯诺对鲁迅的敬重。

    记者 陶敏 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