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数私人飞机一直以来都处于“黑飞”的状态,问题是,它们到底有多黑? 五个人。 这是在民航总局登记在册的中国拥有私人飞机的人数。纸上的数字明显与“事实”相去甚远。虽然《湖北日报》旗下的《支点》杂志拿到这个数据时,它被登记在权威的《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部门年度报告(2012)》上。报告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目前中国私人飞机约有1500架,只有6架登记在册。 但这些数字与事实又是相符的——一直以来,大多数私人飞机都处于无证驾驶的“黑飞”状态,根本进入不了民航总局的白名单。 另一个现实是,各地正在大修停机坪、开飞行训练课,比如云南最近刚投资5.4亿元建了通用航空总部基地,其中包括云南首个通用航空起降点,简单理解,就是给私人飞机用的。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私人飞机,到底“黑”到什么境界? 开头提到的五个人,具体是上海商人李林海、温州富商朱松斌、东莞富豪刘柏权、中国最先拿到私人飞机牌照的飞行者田威新及邓斌。但即使是他们,也有“黑飞”经历,并且似乎这一次次无证飞翔更为人所知。 2010年,东莞富豪刘柏权驾车逛街,半路遇到两人抢劫,便猛踩油门追赶,但其中一名劫匪跳进水塘,想从“水路”逃走。刘柏权想起自己的飞机,于是向警方请求驾驶私人飞机前来擒贼。不到一小时,躲藏在水塘中的劫匪被擒上岸。 正因为此事,刘柏权进了两个榜单:一个是中国正义人物榜,另一个是民航界“黑飞”名单榜。 这一次飞行,刘柏权虽然得到了警方的许可,但根据规定,私人飞机的起飞与降落都必须提前向辖区民航分局申请,而这次仅仅是临时起意。 即使想在少无人烟的野外临时起降,没有审批过的地点都不行。所以,现实往往是——温州富商朱松斌向《新民周刊》透露,他去年飞瘾难忍,曾在瓯江上偷偷飞了几次,每次不过20多分钟,不等雷达发现就赶紧降落。 其实在买入飞机时,他们已经过五关斩六将了。《支点》杂志报道说,买飞机,必须先去民航局申请“购机批文”,这类似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飞机买回来后,还要进行“运行合格”的审查,目的就是看买方有没有资格或者能力用这架飞机。 从国外买飞机程序更复杂。《支点》援引一位私人飞机代理商的介绍说,需要先申请临时国籍证、电台证、适航证,然后转换成正式的国籍证、电台证、适航证等等——这个过程,最少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 如果这些手续不齐全,手上的飞机就是个“黑户”。朱松斌目前就只有一架罗宾逊R44直升机取得了中国民航核发的适航许可证,其他,一架塞斯纳N172RS水上飞机、五架A5水陆两栖直升机、一架公路飞机都是非法身份。 停放地点也是问题。2010年,朱松斌因为无处停泊,把直升机停在温州市区的一座小山头上,这引发了市民的“空难”猜想。他最终因为“黑飞”而被罚款2万元。 如今,这架飞机正停在仓库里,蒙了一层灰。根据《新民周刊》统计,中国只有不到160个机场,于是不少人私自建造了停机坪。 朱松斌几年前还曾特意花大价钱购买了一个住宅楼的顶层全套住宅,在楼顶花园建立了一个小型停机坪。正对瓯江,视野开阔,远离人口密集区,飞机可从楼顶起飞上天。 可是,因为居民担心安全问题,强烈抵制,这个停机坪可能也将成为摆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