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进忠中医的医案7

 学中医书馆 2013-10-11
  郭××,男,17岁。
      鼻衄时发时止,疲乏无力3年多。医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先以西药治疗2年无效,后又配合中药清热凉血、滋阴补肾、补气养血等剂近一年多亦无明显效果。审其除鼻衄、紫斑、疲乏无力外,并见面色萎黄,消瘦乏神,纳呆食减,舌质淡白,舌苔白润,脉沉细弦。综合脉证,思之:面色萎黄者,脾病也,血虚也;舌淡苔白润者,气血俱虚,脾胃虚寒也;沉细弦脉者,气血俱虚,脾虚木乘也。综而论之,乃气血俱虚,脾胃虚寒,木邪犯土,脾虚不得生血统血也。治拟益气养血,健脾温中。处方:黄芪7克,肉桂3克,生地6克,川芎3克,当归6克,白芍6克,人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炙草6克,麦冬6克,半夏6克,附子O.1克,肉苁蓉4克,生姜l片,大枣3个。
      服药6剂,食欲增加,精神好转。继服20剂后,鼻衄、紫斑均消失,血色素亦由6克增至9克。再服120剂,诸证消失,血色素恢复至15克,愈。
      某医云:诸医均以清热凉血、滋阴补肾、补气养血治之,而先生独以十四味建中汤治之,其故何也?答曰:紫斑、出血者以热毒入于营血者为多,故临床医家多以清热凉血治之。这些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开展,逐步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肾阴亏损、气血俱虚者不少,故多以滋阴补肾、补气养血之法治之。然而血热妄行、肾阴亏损、气血俱虚者虽多,而并不是所有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都属于此种类型,因此还需要我们认真的分辨疾病的性质。本病不但气血俱虚,而且脾胃虚寒,此时若但予补气养血必然壅脾害胃而血不生,脾不统。因此在治疗时必须在健脾温中的基础上予以补气养血。十四味建中汤者,王海藏《医垒元戎》去肉苁蓉称之谓大建中汤,云:“治内虚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口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作寒作热,时烦苦酸痛不能,当立此补中益气。”汪昂《汤头歌诀》云其治阴斑劳损,说:“亦有阴症发斑者,淡红隐隐,散见肌表,此寒伏于下,逼其无根之火,熏肺而然,若服寒药立毙。”“又有建中十四味,阴斑劳损起沉疴。”故以十四味建中汤治之。
      3.热毒炽盛,不审病情,胶于补益,病势愈剧
      郑××,女,28岁。
      6个多月来,鼻衄、齿衄,全身到处紫斑,医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先予西药、输血等治疗2个多月不效,后又配合中药补气养阴、补气养血等2个多月,非但诸证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2个多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在臀部注射青霉素不吸收而续发脓肿,持续高热不退,经反复检查,诊为臀部脓肿,菌血症。予激素、抗生素、输血,并配合中药补气养血法治疗2个月,诸证非但不减,而且更甚。审其面色皓白,神志时躁时寐,齿鼻不断的有少量衄血,全身到处是大片大片的紫斑,高热,体温达39.8℃,便秘溲赤,臀部脓肿约7厘米×8厘米,红肿热痛,并时时有脓汁从手术切口中排出,色黄而臭,舌苔黄干,舌质红,脉滑而数。综合脉证,思之:面色皓白,血色素仅4克,可谓之极虚。而脉滑而数,舌苔黄干,舌质红,便秘溲赤则谓之实。其何以治?当以脉、舌论主次。脉、舌之象既为实,自当以实论治。又思:实者,何部之实?若从舌苔黄干,便秘溲赤来论则谓之病在阳明,若从斑、热而论则为病在血分,若从脓肿红肿则为热毒。综而论之,乃阳明实热,热入营血之证也。因拟清营凉血,通腑泻火,解毒消痈。处方:犀角10克(现用水牛角代替),生地30克,白芍15克,丹皮10克,大黄4克,连翘10克,银花10克,茅根30克。
      服药30剂后,发热、紫斑、衄血消失,脓肿明显好转;加阿胶10克,继服30剂,血色素由4克增至9克,脓肿痊愈。为巩固疗效,又服上药10个月,愈。
      某医云:前医用补阴益气、补气养血之剂血色素不见上升,而先生用清营凉血,通腑泻火解毒血色素反见上升,其故何也?答曰:病有因虚致病者,有因病致虚者。病因虚致病者,当予补益,若因病而致虚者,补益则邪愈炽,必予祛邪方可,正如张从正《儒门事亲》所说:“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
      4.病在肺肾,不审其脉,但求治脾,或求肾治,延误病期
      巨××,男,22岁。
      半年多来,齿鼻俱衄,全身紫斑,疲乏无力。医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始予西药、输血治疗无功,再配中药归脾汤、大菟丝子丸加减仍不效。审其齿鼻少量衄血,面色皓白,自汗盗汗,疲乏无力,时而烦躁不安,舌苔薄白,脉虚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脾有统血、生血之功,故医家治贫血者多从脾胃论治,然本病并无脾病之证,故不可治脾也。脉虚大数而不沉,浮脉为肺非在肾也,故但治其肾而无功也。法宜肺肾双补,养阴益气以泻相火。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生地18克,苍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
      服药10剂,诸证均减,血色素由4克增至6克;继服上药30剂,自汗盗汗,衄血消失,紫斑明显减少;又服50剂,诸证消失,血色素15克,愈。
      某医云:前医用补,先生亦补,何效果不同也?答曰:归经不同耳。前医之补,或从补脾,或从补肾,而愚之补则重在肺肾耳;又且前方之补,或但治脾,或但治肾,而本病肺肾俱虚,心亦不足,药未兼治故耳。
      5.精气亏损,任督俱衰,不补精髓,但益气血,终非其治
      贺××,男,22岁。
      再生障碍性贫血4年多。医与西药与中药补气养血之剂久治不效。细审其面色皓白,疲乏无力,血色素4克,头汗多,脉细弱。综合脉证,思之:脉细弱而久病者,精气俱衰,任督不足也,非补其任督精髓不可。治宜拟填精补髓,阴阳俱补。处方:龟甲30克,党参10克,枸杞子12克,鹿角胶10克(烊化),菟丝子15克。
      服药35剂,精神、食欲好转,血色素增至7克;又续服80剂,血色素增至11克。乃以上方为丸,每次6克,每日3次,调理4个月,愈。
      某医问:前用诸药补气养血而不效,今用龟鹿二仙胶治之获效者何也?答曰:本病非但衰于气血,亦且精血俱亏耳。伤于精血者,非至阴至阳者不得填补耳。龟鹿二仙胶者,《证治准绳》名之日大补精髓之品,严苍山云之:“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善通督脉,足于精者,故能多淫而寿。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厚,善通任脉,足于气者,故能伏息而寿。二物气血之属,又得造化之微,异类有情,竹破竹补之法也。人参清食气之壮火,所以补气中之怯,枸杞滋不足之真阴,所以养心神之液,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忧,入气入血,有和平之美。”故其用之得效也。
      6.正虚邪实,但知补益,壅其气血,助其邪气杜××,女,35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3年多。医先以西药、输血等治疗不效,后又配合中药补气养血,填精补髓仍无功。审其除血色素经常保持在4~5克外,并见其面色萎黄微透青色,手足烦热,心烦易怒,胸胁苦满,时时叹气,舌苔白,脉沉弦细。综合脉证,思之:弦脉者,肝脉也;沉脉者,郁证也;细脉者,血虚也。合之于证,乃肝郁血虚之证也。因拟养血疏肝。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薄荷3克,生地10克。
      服药3剂,胸满心烦,手足烦热,疲乏无力等证好转,饮食明显增加;继服20剂后,诸证竟失,血色素亦增至14克。
      某医云:前用补气养血,填精补髓而不效,后用逍遥疏肝而获全功,其故何也?答曰:肝者,藏血之脏也;肝者,喜调达而恶郁滞也,肝脉条达则诸脏升降正常而气血得生,郁则害脾伤胃,新血不生。前方之药补益有余,而理气不足,肝木失达者必壅其气而助其邪,故其不愈而反剧。今用黑逍遥而取效者,在于补血之中稍佐理肝之品耳。

      缺铁性贫血
      1.虚实夹杂,不求脉证,胶于补益,其病不愈
      阮××,男,24岁。
      缺铁性贫血5年多。医始以西药治疗稍有好转,但3个月后不再继续改善,后又配合中药补气养血之剂治之,亦无明显效果。细询其证,3年多来,不管用药与不用药,但至夏季则血色素降至4克左右,至秋季逐步好转,冬季则血色素增至10克左右,而且精神、食欲亦明显改善。今年春天突然血色素降至3-5克,且头晕头痛,疲乏无力,心烦心悸,食欲不振尤较往年为重,舌苔黄白而腻,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贫血如此之甚,脉当见沉细而弱,今反见弦滑而数,脉证相违,必夹实邪。实邪者,痰热郁于肝胆之经也。治宜先除痰热,调理肝胆。处方:柴胡10克,黄芩6克,黄连4克,竹茹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滑石10克,竹叶10克。夜交藤30克。
      服药6剂,诸证竟然大减;继服10剂,血色素增至13克;又服30剂,诸证全失,血色素15克,后果愈。
      某医问:本病为何夏剧冬减?答曰:夏季者,暑令也,火令也。此病内蕴痰火,复得夏季暑火之助则火邪更炽,暑火者,伤气伤阴之邪也,火邪炽盛,内耗气阴,故夏季反剧,因此治从化痰泻火。
      2. 不审脉证,但知补益,以实作虚,以热作寒,终不获效
      贺××,女,45岁。
      疲乏无力,面色萎黄3年多。医诊缺铁性贫血。前医以铁剂等西药治之,非但诸证不减,亦且胃痛呕吐,不能饮食。后医以中药补气养血,健脾温中药治之,胃痛减,而血色素反见下降,且心烦不安,时见鼻衄。细审其证,面色萎黄,结膜苍白,疲乏无力,食纳甚差,口干舌燥,手心烦热,胃脘胀满,舌苔黄白,脉虚大弦数。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弦数者,气阴俱虚也;面色萎黄,纳呆口干,胃脘胀满者,脾胃湿热蕴结脾胃也。治宜补气养阴以培其本,燥湿清热,升阳益胃以治其标。处方:党参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10克,葛根15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
      服药6剂,精神大增,饮食好转,血色素由5克增至9.5克;继服12剂,饮食、精神近于正常,血色素12克。当服至30剂时,查血色素15克,精神、食欲正常,体重增至60千克。
      某医云:前用健脾温中,补气养血之剂而不效者何也?答曰:血虚者当补血,此千古不破之真理。然怎么补血则有很大问题,若仅泥于血虚补血之一见则误也。因为血之生从脏腑来讲有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和肾精转化成血的不同,其中若因心血虚而血虚者当补心血,若心火灼血而致虚者则当泻心火。若肝之阴虚而血虚者当养肝阴,若肝胆实火灼血而血虚者则当泻肝火。若脾虚不能生血而血虚者当健脾,若脾胃湿热、积滞而致脾胃不能生血者则当健脾燥湿清热,食滞不化而致脾胃不能生血者当燥湿健脾,消食导滞。若。肾精亏损而致血虚者,当益精填髓。血之生从气血论,若气虚不能生血者当补气,若因实热者当泻热,若因阴血不足所致者当养阴补血。血之生从阴阳论,若阴虚者当养阴清热,若阳虚者当温阳。血之生从寒热论,若寒者当温,热者当凉。如此等等。今察其脉证,一者气阴两虚也,二者脾胃有热也,三者升降失职也。今病在气阴而但用补血,阴虚有热而用温药,升降失职积滞内停反用腻膈,故不得而效也。

     
      苏××,女,35岁。
      右侧口眼斜3年多。医诊面神经炎。先以西药、理疗治疗半年不效,继又配合中药牵正散、乌药顺气汤、补阳还五汤、再造丸、大活络丹,针灸等治疗数年,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除右侧口眼斜,右眼不能闭合,右侧口角不能鼓颔,吃饭、喝水外漏外,并见头晕头痛,心烦失眠,舌苔薄白,脉弦细。综合脉证,思之:脉弦细者,血虚也。合之于证,乃血虚生风,筋脉失养也。治宜养血润筋,柔肝熄风,处方:天麻10克,菊花10克,钩藤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薄荷3克。
      服药10剂,口眼斜大减,审其右眼已能闭合,右口角已不流饭、漏水;继服40剂,愈。
      某医云:补阳还五汤、牵正散、再造丸、大活络丹均为治疗口眼喁斜的名方、名药,针灸亦被诸医称为治疗口眼斜之妙法,然余用之却不效,其故何也?答曰:补阳还五汤为补气活血之方,牵正散为祛风化痰之方,针灸为活络之法,这些方法都各有其各自的适应证,今本证脉弦细,为血虚不能养肝之证,故只可养血,不可补气,不可温经,不可太活血,否则不效也。今重用四物汤之养血柔肝,再佐平降熄风之品,即在于养血也。
      4. 胶执验方,不察脉证,不审病机,不知随证,延误病期
      赵××,女,33岁。
      左侧口眼斜8个多月。医诊面神经炎。先予西药、理疗治疗3个多月不效,后又配合针灸、按摩、中药牵正散、补阳还五汤、再造丸等治疗半年多,亦不见好转。细审其证,除左侧口眼Ⅱ呙斜,不能鼓颔,不能闭眼,吃饭、饮水均外漏外,并见头晕头痛,心烦失眠,时或心悸,烦热上冲,冲则汗出,口苦口干,左臂憋胀,舌苔黄白,脉弦紧。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肝脉也;紧者,寒也,结滞不化也。合之于证,此乃肝郁气结也,寒饮内郁,郁而化热,上热下寒,心肾失交之证也。治拟疏肝理气,辛升苦降,交通心肾。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大黄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6剂,左侧面颊发紧感好转,继服10剂,口眼喁斜明显改善,眼可闭合,咀嚼食物正常,口角已不漏饭、漏水,继服20剂,愈。
      某医问:用验方而不验,用不治此证之方而反愈,其何故也?答曰:面瘫者,筋脉弛缓不收所致也,筋者,肝之所主也,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者,乃以治肝胆之方治肝胆所致之病也,实属正治,非不治此病之方治本证也。至于为什么验方不验,依余之见,乃药不对症所致耳。
      5.但求验方,不分寒热,证药不符,久久不效
      张××,女,29岁。
      左侧口眼斜3个多月。医诊面神经炎。先用针法、中药牵正散加减不效,后又用灸法、乌药顺气汤加减而更甚。审其证见左侧口眼喁斜,眼不能闭合,口不能鼓颔,吃饭、喝水即从口角流出,头晕头痛,口干咽燥,舌苔薄白,脉浮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浮者,病在表也;数者,热也。合之于症,乃风热客于表也。拟用疏散风热为方。蝉蜕10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大黄3克,防风10克。
      服药2剂,诸证大减;继服1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牵正散、乌药顺气汤治口眼喁斜,我久已知也,然用之却不效,而升降散用于口眼喁斜吾未闻也,请师明示。答曰:升降散用于治疗口眼斜吾亦闻所未闻也,而桑菊饮用于口眼斜却有明示耳。已故名老中医秦伯未先生在给我们讲课时即曾介绍此种经验。其后又经数十年的临床探索才知其要点耳。经验证明口眼斜之病主要分两大类,其一为风寒型,此类较多,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牵正散、乌药顺气汤、川芎茶调散。其二为风热型,此类较少,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桑菊饮、升降散。两型病久者可形成传经,风寒型者常向少阳经发展形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而风热型者则多向伤阴伤血发展形成血虚风动的麻菊散证、阴虚风动的镇肝熄风汤证、羚羊钩藤汤证、杞菊地黄丸证。本病之用升降散者即因其为风热外客耳。

      内耳眩晕病
      1.不审脉证,胶于平降,阳气下陷,痰湿内阻,眩晕更甚
      张××,女,29岁。
      头晕头旋阵发性加剧3年多。医诊内耳眩晕病。医始予西药治之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化痰熄风、养阴平肝、平肝潜阳、养心安神平肝等治疗亦无效。细审其证,从产后至今已经3年有余,头晕头旋一直不断,整天都有要摔倒的感觉,严重时即感天旋地转,不敢睁眼,不敢翻身,恶心呕吐不止,并时时左耳鸣响不止,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口干心烦,舌苔薄白,面色皓白,脉虚大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者,气血或气阴俱虚也;弦脉者,肝脉也,寒湿也,阳气不升也;滑数者,痰热也。合之于症、色,知其乃气阴俱虚,痰湿郁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耳。又思黄芪、当归补气生血;人参、麦冬、五味子补气养阴,苍术、白术、青皮、陈皮、神曲、泽泻除湿化痰,调理肝脾,以助中焦轮轴之斡旋,黄柏、泽泻清泻相火,以降浊阴;升麻、葛根升肝脾之清阳,破浊阴之蒙蔽。诸证合用,.补气养阴,化痰除湿,升清降浊。处方:人参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10克,葛根15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
      服药3剂,头晕脑胀,站立不稳之状大减。继服20剂,头晕脑胀之状几乎消减80%,但又服10剂之后,头晕脑胀之状又见增加。细询其证,除头晕之外,并见心烦心悸,舌苔白,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脉弦紧而数者,肝胆气郁,痰饮内阻,胶结难化也。治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熟军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10剂。愈。
      某医云:何数年之疾诸药不效,而易方之后数十剂愈,其故何也?答曰:升降之法异耳,前用诸方均属降沉,清气不升者岂能降之又降,此治病之关键也。
      2.不审逆从,不审适事,治此忽彼,治彼忽此,久治不效
      张××,男,56岁。
      过度劳累后,头晕不能站立,甚或恶心呕吐5年多。医诊梅尼埃病。先用西药治疗半年,头晕稍有好转,但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仍时时发作,其后又配合中药半夏天麻白术汤、杞菊地黄丸等治疗数年,症状虽稍有进步,但仍不解决根本问题,而且近半年来似有加重之势。细审其证,除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不敢翻身,不敢走路外,就是平时亦感头晕乏力,失眠心烦,左耳听力丧失,右耳听力明显下降,且时时脑鸣耳鸣不止,舌苔薄白,脉濡缓,右脉大于左脉。综合脉证,思之:脉濡缓者,气阴俱虚,痰湿内郁也。治宜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3剂,诸证俱减,继服上药20剂,头晕恶心几减七八,耳聋耳鸣亦明显改善,左耳已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右耳听力已近正常。但又服7剂时,不但以上诸证不再改善,而且心烦乏力有所加重。细审其脉右侧弦大而紧,左侧弦紧稍滑。综合脉证,思之:右脉大于左脉者,气血或气阴俱虚也;弦大而紧者,气血俱虚也;弦脉者,肝脉也;紧脉者.寒也,结也;滑者,痰也。合之于症,乃气阴俱虚为本,痰湿郁滞,清升浊降失职为标。拟用补气养阴,燥湿清热,升清降浊。处方:党参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10克,葛根15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
      服药12剂,耳鸣耳聋消失,头晕未见发作,惟偶有失眠乏力。舌苔白,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此气阴两虚,痰郁气结也。治宜改予补气养阴,理气化痰为方。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1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这位患者前医已屡用理气化痰,益气养阴,滋阴泻火者矣,然何故不效也?答曰:毛泽东在其所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学会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就是说治疗复杂疾病,不但要注意大的原则,而且要注意方法。前用诸方之所以不效,就在于未在抓主证的同时兼顾其他方面,在于处方上缺乏所谓的节奏,缺乏君臣佐使的配合。
      3.胶于补益,不知逆从,郁证不解,清气不升
      贺××,女,56岁。
      头晕耳鸣4年多。医诊梅尼埃病。先用西药治疗2年多,效果不著,继用中药滋阴平肝,养心安神,化痰熄风等治疗一年多亦无明显改善。细审其证,除头晕恶心,耳鸣耳聋阵发性加剧外,并见心烦心悸,胸满纳差,舌苔薄白,脉弦紧。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肝脉也;紧脉者,寒也,结也,饮也;弦紧相合,寒饮结滞郁于肝胆之经也。合之于症,乃肝郁气结,寒饮内郁,清升浊降失职耳。治拟疏肝解郁,化饮散结,升清降浊。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甘草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熟军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3剂,诸证好转,继服3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师用之药几乎余均用过耳,然其不效者何也?答日:从经验来看,我所采用之药前人肯定都已用过,因为诸医每剂少则20,多则40余味药物,既然所用之方如此庞大,岂能不包括余所应用之药物乎!然余用药特别注意组合,此恐你所不注意者耳。今余所处方,一者有小柴胡汤之疏理肝胆;二者有半夏、桂枝、甘草之半夏散方涤痰开结;三者有桂枝去芍药汤之强心阳;四者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之镇惊安神;五者有茯苓甘草汤之温阳化水。而侧重者在疏理、调和。至若为什么用养阴平肝而不效,依余之见,一者助痰,二者过降而郁其气,故尔。
      4. 胶于平降,不审郁滞,清阳失升,高巅雾阻
      何××,男,48岁。
      头晕头胀,恶心呕吐1年多。医诊内耳眩晕病。先以西药治疗半年多无明显效果,后又配合中药平肝熄风、养阴平肝、化痰熄风等仍无明显改善。细审其证,除经常头晕脑胀,早晨尤甚,时或阵发性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外,并见耳鸣耳聋,失眠,有时整夜整夜的难于入睡,舌苔白,脉虚大尺脉尤甚。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者,气阴两虚,气血两虚也;尺大于寸关者,肾虚也。早晨头晕更甚者,气虚清阳失升也。证脉合参,乃脾肾俱虚,气阴不足,清阳失升也。治宜拟补阴益气,升举清阳。处方:黄芪15克,白术10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生地15克,山药10克,五味子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
      服药2剂,头晕不能站立、行走、翻身之状消失,继服5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此病头晕之剧,病程之长,少见也,然服药之效亦少见也,其理安在?答曰:此病之晕甚为清阳不升所致,故治疗尤宜升阳益气,而前用诸药则多平降用事,故误也,今从升阳为法,阳升阴长,故愈也。
      5. 胶于阴虚,反助其痰,痰火化风,头转而动

 


     多发性大动脉炎
      1.气阴俱虚,痰郁气结,但予活血,病势转甚
      过××,女,34岁。
      5~6年来,经常头晕头痛,近3年来左眼视力逐渐下降,近一年来,左眼视力基本丧失。遍请太原、天津、北京等地医院检查治疗,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先在某院进行手术治疗,诸证曾一度好转,但半年以后,诸证又复如前。最近7~8个月以来,头痛异常剧烈,经常因头痛难忍而不能入睡,为此除每日数次服西药外,又加用了中药清热泻火、活血逐瘀之剂及针灸,但至今仍日甚一日。细审其证,除剧烈的头痛时轻时重之外,并见左脉沉伏欲绝,右脉虚缓,舌苔薄白,左眼在O.3米之内可见人影晃动,右眼视力正常,左脸肌肉明显萎缩,右脸正常,且时时胸满心烦,咽喉有异物阻塞感。综合脉证,思之:右脉大于左脉者,气血俱虚也;左脉沉伏欲绝者,气滞血瘀也;虚缓者,痰湿阻滞也。脉证合参论之,乃气阴两虚,痰气郁结,郁而化火之证。治宜补气养阴,理气化痰,泻火为法。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元参15克。
      服药4剂,头痛、失眠骤然好转;继服8剂,头痛10日未作,其后头痛虽时有发,但很轻微;继服40剂,头痛消失,左眼视力较前明显增加,在5米以上的距离内已能清楚的看见任何物体,且能在短时间内看书读报。此后,恐再反复,又服药韩××,男,45岁。
      眼、颊、颈、臂、咽喉肌肉僵硬,活动困难1年多。医诊肌强直综合征。先用西药治疗半年效不明显,继用中药养血柔肝、熄风解痉之剂配合亦无效验。细审其证,两眼球、眼睑经常痉挛发僵不能随意活动,两颊、咽喉肌肉发紧不能随意张口、说话、吞咽,并感到阵阵呼吸困难,颈项发紧发硬不能随意扭转头部,两臂发僵发紧不能随意活动上肢,头晕失眠,烦躁易怒,舌苔白,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弦脉者,肝脉也;紧脉者,寒脉也;数脉者,热脉也。然弦紧数相兼者,为寒、饮、气胶结不化,郁而化风。故拟疏肝化饮,平肝理筋。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熟军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4剂,面颊肌肉紧僵好转,呼吸、吞咽困难稍有改善。继服2剂,诸证非但不减,且感有所加重。细审其脉舌,苔薄白,脉濡缓。综合脉色思之:脉濡缓者,气阴两虚,痰郁气结也。治拟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4剂,呼吸、吞咽、说话均较前畅利。继服2剂,上证不再改善,且面颊、颈项肌肉发僵发紧的感觉又恢复至未用中药以前。细审其脉弦紧而涩。思之:弦紧之脉者,肝郁气结,寒饮内郁之脉也;涩脉者,寒湿结滞也。治宜疏肝化饮,温经平肝。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熟军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白术10克。
      服药8剂,面颊、咽喉、颈项、两眼周围发紧发僵的情况明显改善,有时1~2个小时不紧不僵不抽。又服2剂,诸证不但不减,且又有所加重。细审脉舌,苔白,脉濡缓。思之:脉濡缓者,气阴两虚,痰郁气结也。治拟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生地10克。
      其后但见脉濡缓即予补气养阴,理气化痰;但见弦紧即予疏肝化饮,平肝理筋。前后共服药近4个月,达100余剂,愈。

      僵人征群
      1.谨察其脉,验之与证,随证治之,终获缓解
      郝××,男,45岁。
      全身肌肉僵直、痛性痉挛1年多。医诊僵人征群。先用西药治疗不效,继又以中药活血通络、熄风解痉之剂与针灸相配合亦无功。细询其证,两眼肌肉痉挛抽搐不能随意睁眼,两颊、咽喉肌肉发紧发僵不能随意张口、咀嚼、吞咽、说话,并且感到一阵阵的气短而呼吸困难,颈项发紧发硬不能随意扭转头项,两臂发僵发紧不能随意运动,舌苔薄白,心烦失眠,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弦脉者、肝脉也;紧脉者,寒脉也;弦紧相兼者,寒饮凝结,郁于肝胆之经也;弦紧数脉并见者,寒痰凝结,郁于胆肝,久郁化风也。治拟疏肝化饮,平肝理筋。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熟军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6剂,眼、面颊肌肉僵紧好转,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稍有改善。继服6剂,诸证非但不减,亦且有较上次就诊时加重的感觉。再审其脉,两脉由弦紧而数转为濡缓,舌苔白。因思脉濡缓者,气阴两虚,痰郁气结也。治宜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4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发音困难均好转,但继服2剂后,非但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发音困难不再继续好转,而且眼、颊颈部肌肉发僵发紧的感觉有些加重。再审其脉弦紧而涩。因思涩脉者滞也。因拟疏肝化饮,温经平肝。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熟军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白术10克。
      服药8剂,眼、面颊、颈项、咽喉、腹部发紧发僵的情况明显好转,有时2—3个小时几乎与常人无有不同。再服2剂,诸证非但不减,且有轻度反复之状。察其脉转濡缓,舌苔白,再予补气养阴,理气化痰治之。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其后,但见脉濡缓,即予补气养阴,理气化痰方;但见弦紧,即予疏肝化饮,平肝理筋方,如此治疗3个多月,服药87剂,诸证消失,愈。
      2.难证审脉,辨脉论治,随脉用方,不可拘泥
      贺××,男,60岁。肌肉僵直、痉挛抽搐2年多。医诊僵人征群。先用西药治疗7个多月不效,后又配合针灸、按摩、中药活血通络、熄风解痉等治疗亦不见改善。细审其证,头、脸、颈项发僵发紧,呼吸、发音、吞咽、睁眼、张嘴均感困难,头项不能随意活动,两臂、两手发僵发抽,时时全身抽痛,头脑烦乱不安,失眠健忘,两耳鸣响,听力下降,舌苔白,脉弦紧数。综合脉证,思之:脉弦紧而数者,肝郁气结,寒饮内郁,郁而化风也。治宜疏肝解郁,化痰熄风。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7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熟军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10剂,诸证不见进退。再审其脉虚大弦紧。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弦紧者,气阴两虚,湿热不化,清升浊降失职耳。治拟益气养阴,燥湿清热,升清降浊。处方:人参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10克,葛根15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
      服药10剂,除精神稍有好转外,他证均无改变。察其脉弦滑而数,舌苔白。思之:脉滑数者,痰火也;弦数者,肝火也。综而论之,乃痰火郁结在肝胆也。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泻火。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滑石15克,竹叶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夜交藤30克。
      服药6剂,诸证大减,继服20剂,诸证尽失,愈。
      某医云:既然前用诸方无效,何不径直用柴芩温胆汤治之?答曰:柴芩温胆汤者,疏肝解郁,化痰泻火之方也,只可用于证见脉弦滑而数之证,不可用于他证也,故不能径直应用柴芩温胆汤进行治疗,此其原因之一也。本病之始见脉弦紧而数,弦紧而数之脉乃肝郁气结、寒饮内郁之脉,寒者当温热,今虽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而证未见减,而脉却转为虚大弦紧,说明寒饮已微除也,不除邪焉能扶正,此其原因之二也。本病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后,邪微除,而正见大虚,故以扶正为主以治之,致正稍复而后始能驱邪,此其原因之三也。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1.察脉沉弦细涩,知其为肝郁气结,寒饮阻滞,予疏肝理气,温阳化饮而愈
      李××,男,45岁。
      头晕,阵发性晕厥1年多。医诊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先以西药治之不效,后又配合中药补中益气汤治之,不但血压不见上升,反而头晕更加严重。特别是最近半年多以来,经常感到头重脚轻,疲乏无力,有时一站立即突然面色苍白,汗出恶心,继而突然晕厥,血压下降至68/45mmHg。尤其是最近一周以来,头晕乏力特别严重,并曾在站立的一瞬间晕厥过2次。细审其证,除眩晕,疲乏无力之外,并见心悸心烦,时或逆气上冲,纳呆食减,胸胁苦满,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沉弦细涩。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气郁也;弦脉者,肝脉也;细涩者,阳气不足,寒饮内停也。合之于症,知其乃肝郁气结,寒饮内停,郁而化热,上热下寒之证也。治拟疏肝理气,温阳化饮,清上温下。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
      服药3剂,头晕,心烦心悸,胸胁苦满等证均减,且6日内未见晕厥现象发生,继服20剂,诸证消失,站立时血压不见降低,愈。
      某医云:诸家之报道和部分中医教材均云:低血压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何本病用之非但不效,而反剧也?诸家未见其有用疏肝理气治低血压病,而用之反倒显效者又何也?答日: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莫过于实事求是,最重要的莫过于紧紧抓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原则不放。作为中医、西医两条理论体系怎么结合?我认为我们考虑问题时也应按照以上两条原则去考虑。对于应用中医理论容易说明,而在实践中又有卓越疗效,但用西医理论不能解释的,我们只能在发展中去认识,去发现其未发现的机制。对于应用西医理论容易解释,而在实践中却无效果,但用中医理论不能够解释的,也应在科学研究中逐步发现其真正的科学原理。我认为在科学的研究中,切切需要忌讳的一条是单纯的凭想象和推理去处理问题。本病患者,从诸医书的病例来看,都说是脉沉弦细涩。沉脉诸代脉书均云为气郁之脉,这也是每个医生都承认的。可是治疗用方时偏偏还用补中益气汤,郁证用补,岂能不郁,因此血压不但不见上升,而反下降。
      2.肝郁血虚,郁而化火,治宜疏肝,养血泻火
      黎××,男,50岁。
      头晕目眩,不能站立,甚或晕厥2个多月。医诊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始以西药治疗不效,继又配用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而更甚。察其头晕目眩,不能坐立,坐立时非但头晕,而且血压下降至60/38mmHg,有时一从沙发上站立于地即突然面色苍白,汗出恶心,而晕倒在地,且见胸满心烦,纳呆食减。舌苔白,脉沉弦细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郁证也;脉细者,血虚也;数者,热也,火也。合之与症,乃肝郁血虚,郁而化火也。治拟疏肝理气,养血泻火。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薄荷6克,栀子10克,甘草6克。
      服药4剂,头晕大减,食纳,精神倍增,继服10剂,诸证消失,血压正常,愈。
      3.脉弦而数,知其为肝胆实火,予清肝泻火,愈
      郝××,女,45岁。
      头晕乏力,不敢站立半年多。医诊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先予西药治疗3个多月不效,后又配合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而头晕更甚。察其头晕不敢站立,血压坐位时45/30mmHg,平卧位时56/38mmHg,胸满心烦,时或头脑胀痛,舌苔黄白,脉弦数。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而数者,肝胆实火也。合之与症,乃肝胆实火夹湿所致。拟用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处方:龙胆草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布包)10克,木通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
      服药2剂,头晕大减,继服6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血压低乃中气下陷不升所致,何先生反用龙胆泻肝汤之苦降泻火?答曰:血压低就是气虚清阳不升所致的论点,不但论据不足,而且与事实不符,所以以推理、想象为基础的结论也是不正确的。本证从脉证来看均是肝胆实火证,故以龙胆泻肝汤治之而获效。
      4.脉见弦滑而数,知其为痰火郁于肝胆,予疏肝、化痰,泻火而愈
      周××,女,35岁。
      头晕乏力,不敢站立1年多。医诊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先予西药治疗不效,后又配合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而症状反见加重。细审其证,除头晕乏力,不敢站立外,并见失眠心烦,口苦口粘,舌苔白,脉弦滑而数。综合脉证,思之:脉弦数者,肝胆实火也;滑数者,痰火也。合之与症,乃肝胆实火,痰火相合之证也。治拟化痰、理肝、泻火。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滑石10克,竹叶10克,夜交藤30克。
      服药4剂,头晕乏力,失眠心烦诸证均减,且血压亦由70/50mmHg升至120/80mmHg,继服6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本例曾久用补中益气而血压反见下降者何也?答日:低血压病之因于气虚清阳失升者,补中益气汤自为最佳处方,然因痰火所致者,非但用补中益气汤不效,亦且会使其加剧也。

      自发性多汗症
      1.胶着补益,湿热反盛,耗气伤阴,汗出溱溱
      曹××,男,43岁。
      下肢沉重乏力7—8年,经常汗出5~6年。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予西药治疗3年多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敛汗固表之剂,而汗出更甚。细询其证,从腰以下至足特别沉重乏力,甚至感到难于抬腿,汗出溱溱,甚或汗出如豆,而上半身却不汗出,纳呆食减,口干不欲饮,或见烦渴多饮,虽饮2~3暖瓶水亦难解渴,胃脘痞满,舌苔黄白而腻,脉濡缓。因思脉濡缓而下肢沉重者湿热蕴结也。合之与舌、症,乃湿热郁滞,清升浊降失职耳。因拟:防己10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生石膏15克,生薏米15克,木瓜10克,滑石10克。
      服药4剂,汗出大减,下肢沉重明显减轻。继服10剂,汗出得止,下肢沉重亦随之消失。
      某医云:前用敛汗固表而汗出反甚,后用除湿清热而汗出反愈者,何也?答曰:自汗盗汗者固以虚证者为多,因此多用敛汗固表法进行治疗。但本证之自汗却非虚证之自汗,而是蕴热之蒸汗,故当治湿热之蕴蒸,湿热除则汗自止。至于为什么用敛汗固表法而反剧,实因敛汗固表以助邪气之蕴热耳。
      2.不遵脉证,但守补益,郁火反炽,汗出更剧
      靳××,女,49岁。
      阵发性汗出5年。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予西药治疗2年多不效,后予中药敛汗固表之剂治疗3年仍不效。且近年来汗出较前更加频繁,为此经常影响工作和生活。细询其证,汗出多发生在白天,每次发病,先感腹部有股热气上冲,冲至胸头则感全身烦热,继而全身大汗,约1~2秒钟后,即烦热消失,汗出亦止,且时时头晕头痛,胸满心烦,舌苔白,脉弦而滑。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肝病也;滑者,痰火也。合之于症,乃痰火郁结在肝胆也。治拟疏肝泻火,化痰解郁。处方:柴胡6克,当归9克,白芍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薄荷4克,栀子10克,生姜3片,龙胆草10克,元参15克,丹皮9克,黄芩9克,瓜蒌15克,丝瓜络9克。
      某医云:如此汗出之重证,岂可不用敛汗固表者也?答日:敛汗固表实为治疗汗证之第一大法,故诸医都遵之。然本证虽遍用固表止汗之剂,却由一日汗出一次增至每日汗出十余次,这种事实说明敛汗固表之剂不可予也。张景岳《景岳全书》云:“汗由血液本乎阴也,《经》日: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其义可知。然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则由阴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故凡欲疏汗而不知营卫之盛衰,欲禁汗而不知橐龠之牝牡,亦猫荡舟于陆,驾车于海耳,吾知其不败不已也。”汗既为发于阴而出于阳,那么影响发于阴而出于阳的因素是什么呢?今从其脉证来看为痰火郁结在肝胆,而非卫气之不固,故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泻火,而不可予补益敛汗以助火邪。
      服药4剂,汗出减少,继服6剂,汗出消失,他证亦减七八。
      3.半身汗出,非瘀则郁,反与补益,壅其气血,汗出必剧
      康××,男,40岁。
      阵发性半身汗出半个多月。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予西药治之不效,后以中药敛汗固表仍不效。细询其汗出之状,发病伊始先感全身一阵烦热,继而瞬间左半身汗出如珠,2~3秒钟后瞬间即热止汗消。1日数次。别无所苦,舌苔薄白,脉弦涩不调。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肝脉也;涩者,滞也、瘀也、寒也;弦涩并见者,寒饮内郁,肝木失达也。合之于症,乃寒饮内郁,肝木失达,水逆上冲也。治拟温阳化饮,疏肝降逆。处方:柴胡10克,半夏9克,黄芩9克,党参9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9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熟军3克。
      服药2剂,烦热上冲、汗出的次数明显减少,继服8剂,诸证尽失,愈。
      某医云:本例患者为何先用敛汗固表之剂不但汗出不减,而反全身憋胀僵抽?答曰:本证之汗首在于郁,而不在于虚,郁者当疏当散,今反用敛用固,致使气血,水饮更加壅滞而难解,故而汗不减而全身憋胀僵抽。
      孙××,男,成。
      左侧半脸汗出1年多。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用西药治之不效,继又配用益气固表敛汗之中药亦不效。细审其证,除半脸汗出如珠外,并见全身拘急不适,舌苔白,脉弦。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滞,寒饮不化。拟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法,7剂,获愈。
      4.正虚邪实,寒热并见,补虚泻实,调之可愈
      姚××,女,52岁。
      阵发性汗出3年多。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予西药治疗1年多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敛汗固表、益气固表、调和营卫、疏肝解郁等亦不效。细审其证,每次汗出之前先感心烦心悸,继而烦热上冲,冲至头项则汗出,其汗或仅出于左,或仅出于右,很少出现全身汗出,此外尚见下肢轻度浮肿,失眠,舌苔薄白,脉虚而弦细。综合脉证,思之:脉虚者,气血俱虚也;弦者,肝脉也,寒也;细者,血虚也。合之于症,乃气血俱虚为本,气滞血瘀,湿郁不化为标。治拟补气养血以培本,理气活血,燥湿化痰以治标。处方:黄芪30克,党参10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黄精10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服药2剂,汗出减少,继服10剂,汗出消失,失眠、浮肿俱解。
      5.胶于正虚,过施补益,郁火炽盛,迫津外出
      苏××,女,28岁。
      五六年来,经常汗出。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以西药治疗数年不效,后又以固表止汗之剂数百剂仍无效。细询其证见:经常一阵一阵的出汗,有时坐着不动即突然感到心烦心悸,继而全身一阵发热而汗出全身,有时因着急而突然感到一阵心烦,热气从心胸上冲,冲至头后即突然汗出;有时一到新的工作场所,即突然感到心烦热,全身烘热一阵即全身汗出。这种情况在月经期间特别严重。若服中药固表止汗之剂,不是不效,就是感到心烦心悸,全身憋胀,有时因全身憋胀难受,每天必须让人不断的捶打,舌苔黄白,脉弦稍数。综合脉证,思之:汗出全身有气虚不固之自汗,亡阴亡阳之绝汗,阴虚火旺之盗汗,然气虚自汗多因劳动而发,阴虚盗汗多睡眠中出,绝汗则必有绝证,此证皆不具备。此证之汗发于烦乱之后,医之称为躁汗者也。此乃肝郁血虚,郁而化火,火邪欲伸,迫津外出所致。故治宜养血疏肝,化痰泻火。处方:川芎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葛根15克,半夏10克,桑皮15克,甘草10克。
      服药1剂,汗出即减,继服4剂,诸证大减,共服30剂,愈。
      某医云:此证余久用敛汗固表之剂,非但汗出不减,亦且全身憋胀难忍,其故何也?答曰:汗与血者同源也,肝者藏血之脏也,肝经郁火欲伸之而不能则迫津外出而为汗也,今肝经郁火非达之不得伸,故只可以解郁泻火之法治之,若以敛摄之剂抑其条畅之性则郁者更郁,故全身憋胀难忍而汗出不止,此所以以解郁之法而效,以摄敛之法不愈之理也。
      6.郁火迫津,反予敛摄,郁者更郁,火者更火郝××,男,40岁。左前额约鸡蛋大一片汗出一年。前后经数十医诊治未确诊。医先予西药治之不效,继又以中药敛汗固涩之剂近百帖而未功。细审其证,左前额约鸡蛋大一片汗出,有时汗出如珠,有时仅微似有汗,每日少则三四次,多则七八次,且往往在精神紧张的一刹那间出现,而其他部位却点滴不出,胸满心烦,舌苔白,脉弦细。综合脉证,思之:虚证之汗为全身汗出,而此汗出则仅见局部,必非虚证。且脉弦细而胸满心烦,必肝肾不足,郁火所为,故治以养阴疏肝,解郁泻火。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地18克,山药12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薄荷3克,炒枣仁15克。
      服药3剂,汗出减少,继服24剂,竟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