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名家微专栏热议创业板高处不胜寒 一周精彩观点荟萃(2013.10.11)
坐等创业板暴涨后暴跌做头,以小部队参与反抽。2、屯兵于医药、消费、环保、金融。收取创业板暴跌期间的收益差。年底点钱,要用从容点的姿势。 刚统计了下,今年到今天为止涨幅超100%的股票数量有179只。真是个很大的牛市了。这里面创业板占了68只,比例惊人。中小板占了51只,但股票数量庞大的沪深主板加起来才60只。 今年创业板的走势几乎复制美国01年互联网泡沫。结局应该也差不多。就小资金而言,待创业板龙头股跌去30%左右后,有反冲锋的投机价值。就大资金而言,拿住传统蓝筹中业绩稳健向好,估值底部徘徊的股票,应该有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的双丰收。基民可以考虑大跌后认购南方基金, 邱国鹭(专栏) 同志的坚持将有回报。 不管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或是市场的氛围,目睹目前的创业板和所谓的科网股状况,都远超2000年的纳斯达克!笔者并非哗众取宠,也不是为了达到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目的,而是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才得出以上结论的,虽然无法确定什么时候见顶(笔者觉得最大的可能是三中全会前后出问题),还能疯几天,但这一板块已完全具备了熊个三五年的一切条件。 创业板今天大跌,奇怪的是都没出声敢说它坏话了。这两个月以来老有人来我围脖上嘲讽我不买创业板看空创业板,那没办法啊,道不同不相为谋,有些钱我确实没本事赚的来,就留着给别人赚嘛。 昨天创业板一跌,有人又出来压空了。我的看法是:创业板不会整体见顶,只是进入第二季,指数震荡,个股续炒。逻辑不复杂,等着,让事实说话。年初3月份有人说“买创业板不如买中石油”,我的回应是“创业板与中石油大不同”,事实站在了我这边。 四季度随着三中全会的召开,相关利好兑现后,市场可能会出现回调,加上IPO有望重启,也会给大盘造成一定压力。 经济企稳,市场利空基本出尽,市场赚钱效应明显。 已经从创业板逐步撤离,现在重仓的是并购重组的板块。在挑选个股时,要结合公司公告加上合理推测来作判断。 王先春(专栏) :系统性的风险目前并未出现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系统性的风险目前并未出现,尽管盘中结构性调整加剧,今天以来,始终都是结构性调整,交易机会,还是资金深度介入的品种,对于超跌反弹,则需要谨慎。我们还是需要把握价格上涨具有连续性的个股机会。 上证指数代表处于泡沫高点的房地产相关行业;创业板指数代表可能繁荣的新兴行业。现在的窘境是:上证算是彻底难举,创业板已在高潮中嘶鸣。坦率说,十一后的市场在创业板面红耳赤之后,可能双双陷入不应。 李云峰(专栏) :概念题材的奶酪你敢动吗? 近期市场,自贸区的概念还没有完结,民营银行又接踵而至,与之相关的公司股价也一飞冲天。看着外高桥的12个涨停,苏宁云商翻两番的股价,有人为之躁动,也有人冷眼旁观。一动一静间折射出的是不同的投资逻辑。 未来当创业板暴跌之后,因为公募基金需要维护年底净值排名,所以将出现大门牙式的双头。现在卖掉的人,可在彼时入场套利。 刘海影(专栏) :美国债务持续飙升的根源 奥巴马视医保法案为其个人政治成就,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美国人不愿意为此买单,而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例早已大幅高于和平时期的正常值。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经论述,美国纳税人人数少于选民人数,代表选民利益的政府不断强化对纳税人的权益侵蚀,是其和平时期债务持续飙升的根源。 常士杉(专栏) :中国股市为何复制不出巴菲特式股神?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全球公认的投资大师,股神。其通过资本市场赚取的财富富可敌国,曾经占据全球富豪榜第一。他长期坚持倡导的价值投资策略被市场证实是高效可行的。理论上讲,无论你用PE还是PB还是其他基本的科学的估值方法,只要选择了低估值的标的,所在行业稳健经营,甚至成长性较强,高管敬业。 代雪峰(专栏) :创业板期货能否尽快推出 今年创业板整体上涨迅猛,投资者一边拿着不断上涨的股票,一边又担忧板块出现整体系统性下跌的风险;遗憾的是却丝毫没有办法在市场下跌时运用避险工具去规避风险。而同期产业资本却在不断高位减持股票。 关于茅台,忍不住也想说两句。我认为,茅台的问题不在行业,而出在管理层身上。优秀的公司总能审时度势,在各种环境下生存并提升自己。这是为什么茅台能活到现在的原因,但过去这十多年,茅台的产能和价格都翻了5倍。茅台是个好品牌,但价和量从来就是对矛盾体,公司的策略太激进,在下一步险棋。 什么是"低买高卖"?如果非得定义不可的话,我的答案是:比最近的高点低20%买,比最近的低点高30%卖。 不是什么公司都值得研究,也不是什么样的k线都适合低买高卖,更不是任何股票都可以拿着不动。投资,还是那几句老话:哪些东西真搞明白了?什么样的机会敢重仓?如果错了怎么办?无论你赚的是确定性还是概率,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只有承担方能收获。 对民营银行牌照的放开,上海自贸对外资银行的诱惑,以及互联网企业对银行的垂涎。使传统国有银行有点四面楚歌。受此压制,银行估值的天花板似乎牢不可破,市场难以在像样的回撤之前发动类似去年12月的突袭。 10月8日是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回购利率应该处于平均值附近,诡异的是:7天回购利率全天运行在4.5%年化收益之上,收盘竟然上涨到7.98%年收益。长期合约91天回购也收盘在4.8%,这个水准已经接近6月底“钱荒”时期的利率状态。 10月份的投资,将会围绕改革预期的落实和三季报表现两个主题。在当前各种改革政策消息频出的环境下,从经济周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去找准标的。此外,我们还需关注三季报业绩以及货币供应的情况,理智分析。 程义全(专栏) :乌龙指测出市场命门? 光大“8.16”事件留给市场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作为投资者,一方面,我们自然关注事件后续的处理,对管理层如何在创新环境下规范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更复杂的市场中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拭目以待;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透视这一事件过程中,巨大的羊群效应所体现的市场结构特征和参与者的心态,这对于我们理解未来的投资大有裨益。 美国政府与反对党的治国理念之争导致政府关门,历史上,类似状况时有发生。一方面,不同意见的冲突调和是实现对政府的制约的必要措施,不仅不应视为美国经济社会体制的弱点,反而可视为美国长期竞争力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这一事件对美国经济前景笼罩了额外不确定性,反映出美国经济与社会的深层次困境。 经过13年7-9月的市场复苏,经济增速的实质企稳,崩溃论的声音已经渐小,但是出门拜访机构投资者,发现崩溃论竟然换了马甲:13年可以不崩溃,但14年崩溃概率更高,因为美国退出QE,中国会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这种观点并不少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