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画坛流派:现实主义画派之简介

 愚雅轩 2013-10-12

 
 

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

 

西方画坛流派:现实主义画派之简介

 

西方画坛的流派:现实主义画派

   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在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兴盛的同时,又出现了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文艺运动。

    现实主义(Realism)也可译成“写实主义”,通常它包含两个涵义:第一个涵义是指学艺术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即按照本来的样子去描写和反映生活;第二个涵义是指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一个文学艺术思潮。  

    客观性是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特征。现实主义艺术家倡导客观、冷静和真实地去观察和描绘生活,既不像古典主义那样按照美的模式去描绘、加工生活,也不像浪漫主义那样按照主观意愿将生活理想化,而是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真实反映生活,描绘亲切、自然、淳朴的现实。因此现实主义美术主要以当代普通人的生活为主要题材,将普通平凡的题材提高到同历史和宗教题材同等的地位。

    现实主义艺术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典型性。现实主义艺术不去按照美的模式复制对象,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概括和提炼,把许多典型的事件和品格集中起来,造成典型化的形象,使之更集中、更感人,具有艺术的真实感。并对现实中的丑恶加以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从40年代到70年代,是现实主义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出现,自然科学也获得了重大发展。人们开始以冷静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冷静务实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这时新古典主义、学院派仍沉浸在对古代英雄的歌颂和对高贵典雅的追求中,浪漫主义则沉湎于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这一切都远远脱离时代,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从19世纪40年代起,艺术中以描绘现实生活为最高原则的现实主义运动出现了,现实主义艺术家嘲笑古典主义的装腔作势,浪漫主义的无病呻吟,认为只有自己才是现实世界的真正代言人,他们在传统绘画题材方面进行了一番革命。当时学院派流行一种观点,认为高雅的艺术应表现高雅的人物,现实主义艺术家则将美术题材扩展到对当代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包括工人、农民)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等方面。这种新的时代精神,成为19世纪中叶的一个普遍的文学艺术思潮。

    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始于19世纪30至40年代的巴比松画派,得名于19世纪50午代的库尔贝画展,它在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均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现实主义美术包括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家,如库尔贝、柯罗、米勒、杜米埃等等,并对欧洲各国及美国的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杜米埃(Honoré Daumier  1808-1879年)是法国杰出的漫画家,也是一位独具风格的油画家。他有爱憎分明的观点,对世态敏锐的洞察力。杜米埃用夸张、象征的漫画形式对他所处的社会和统治阶级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杜米埃的艺术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剖析时代,针砭时弊,深刻地反映了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杜米埃的漫画作品为我们勾画出了19世纪中叶法国的社会风貌。

 

    杜米埃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由于生活贫困,少年时代便受雇于法院,后又在书店工作,同时学习绘画技巧,在学院画人体,并向石版画家拉梅里学习版画。杜米埃有极强的记忆力,他可以把每天所见的事物凭记忆描画下来。杜米埃掌握了扎实的素描功夫,能熟练地用石版画进行创作,对油画和雕塑也有涉猎。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阅历,了解了许多社会的复杂和官场的内幕。杜米埃经历了法国革命中几个动荡的时期。1830年革命以后建立了七月王朝,人们本以为生活会变得更充实更民主,谁知以路易·菲力普为首的政府却暴露了他们的腐败和贪婪。作为人民和艺术家,杜米埃不能再沉默了,他拿起画笔,用石版画开始同社会的丑恶作斗争。

 

    当时杜米埃在《漫画》杂志和《联合月刊》上陆续发表了大量漫画作品。他画了讽刺拿破仑三世的《拿破仑之舟》,画了1830年七月革命中的英雄在新时代因贫困而自杀的《七月英雄》,还有讽刺议会的《立法肚子》,揭露统治阶级对工人起义进行残酷镇压的“特朗斯诺宁街”等等。杜米埃以石版画形式和崭新的内容,对他所处的时代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鞭笞。

 

   杜米埃的作品线条流畅,人物夸张,整体感强,舍弃了一切细节和装饰因素。无论是石版画或油画,都给人一种速写似的生动气韵,显得极富有个性。他的素描也画得非常精彩。我们评价艺术并不是仅以造型的工整来衡量,杜米埃的作品缺少工整,但仍不失为优秀的艺术品。他一生画了4000多幅漫画。杜米埃的油画虽不为人们所看重,其实也非常富有特色,可以说他已从学院派的精细画风中彻底摆脱出来,追求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力量。他的油画《唐·吉诃德》、《三等车厢》(1862年)都是今天广为人知的名作。

  

 
  

       画家古斯塔夫·库尔贝介绍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年)是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和旗手,“现实主义”一词即得自于1855年他举行的个人画展。库尔贝既不赞同古典主义的陈腐,也不喜欢浪漫主义的幻想。他倡导艺术的真实,主张师法自然,去华就实,表现自己亲眼所见的人和事物。有人请他画天使,被他一口回绝,他说天使谁也没见过,根本无法描绘。他排除一切艺术的理想化,主张唯有写实才是真正的艺术。

 

         现实主义在今天被普遍认为是最基本,也是最正统的创作方法。而在19世纪的法国,在古典派和浪漫派占绝对优势的时期,  “现实主义”差不多被人们视为是“粗俗、不高雅、次等”的同义词。库尔贝根本无视这些看法,他以古典主义者描绘历史或宗教题材的气魄和巨大画幅,来描绘被人们不屑一顾的工人、农民和身边琐事,使绘画接近大众,走向现实,因此他的艺术遭到当时人们的普遍反对。人们看惯了古典派和浪漫派的高雅和优美,对库尔贝描绘的“打石工”,自己家乡普通人的葬礼,有着农妇一样健壮身材的女裸体都相当反感,认为他在亵渎艺术。

 

      库尔贝是一个相当自信,有胆识,敢于坚持自己主张,敢于标新立异的艺术家。尽管当时人们不理解也不接受他,但他并不沉默,也从不放弃自己的艺术观。他就像一只铃铛一样,走到哪儿响到哪儿,四处宣扬自己的现实主义艺术观。别人越反对,他就越加起劲地表露自己的主张,别人越瞧不起他描绘的工人农民题材和缺少典雅的人体,他就偏偏要更多地选取这样的题材进行创作。正因为他的努力,使现实主义终于在法国画坛上成为令人瞩目的艺术运动。

 

       1855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美术展,库尔贝送去的两幅作品“画室”和“奥尔南的葬礼”都落选了。他毫不气馁,有意在官方展览会旁搭起一个木棚,举行了一次对抗性的个人展览,门口的牌子上写着“现实主义,库尔贝,他40件作品展览”,并在画展目录上公开宣扬自己的艺术主张,成为对官方美术界的一次公开挑战。这件事轰动了法国美术界,库尔贝成为当时反对官方艺术、发扬现实主义精神的领袖,也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现实主义”一词从此被文学界和艺术界所采用。应当说库尔贝在将艺术重新归还于人民,强调绘画的社会性内容,使现实主义成为今天人们普遍接受的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库尔贝不像柯罗、米勒那样不关心政治,他天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积极投入各种社会事务,观点相当激进。当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时,他担任了公社造型艺术委员会的负责人,在他的主持下取消了美术学院颁发的一切奖章,拆毁拿破仑纪功柱,干了不少过激的事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公社失败以后,他被判6个月监禁并处以罚金。在这种情况下,库尔贝被迫流亡瑞士,并于58岁时病死他乡。

 

       从艺术上看,库尔贝主要在题材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在绘画技巧方面他仍植根于传统之中。他有出色的油画技艺,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他的朋友还是反对者都持一致看法。他画得厚重、结实,强调对象的量感。库尔贝最重视的技巧之一,就是保持颜料的饱和和色彩的丰富,他喜欢在深色底子上用调色Jf作画来达到这个目的。由于库尔贝只描绘他亲眼所见的事物,过分强调绝对忠实于客观事物的真实,故使他的作品缺少想象和诗意,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不能不算一个遗憾。

 

       库尔贝出生在法国东部小城奥尔南,父亲是一位葡萄园主,家境较富裕。20岁时去巴黎学法律,却热爱上了艺术,于是自学画画,终于成了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

 

        库尔贝是一个相当自信,好表现自己,具有个人英雄主义气质的人。他长得非常英俊。好交际,善言辞,自称是世界上最傲慢的男人和最伟大的画家,充分显示出他自负的鲜明个性。他的这些个性和对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造就了他的艺术观和一生的艺术事业。

 

       库尔贝一生画作甚丰。早年他绘有许多自命不凡的自画像,如《带黑犬的库尔贝》(1842年)、《自画像》(1864年)、《库尔贝先生你好》(1854)等。他也大量描绘普通人和事,如《打石工》、《奥尔南的葬礼》(1849年)、《集市归来》(1850年)、《筛麦的妇女》(1854年)等等。库尔贝还画过音乐家伯辽兹、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肖像。他也画许多被人认为缺少优美气质的裸体像,晚年库尔贝对风景画特别感兴趣,创作有许多优秀的风景作品。在库尔贝所有的画作中,《画室》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