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纸时代何有“纸上谈兵”——姜维群

 智周万物 2013-10-12

进入了网络时代,办公室开始了无纸化办公,由有纸到无纸化,恐怕纸张不会骤然消失。然而,从无纸到有纸,无纸时代永远没有纸。于是“纸上谈兵”就需要深究一下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流传较广,此事源出战国时期的赵括,这位赵括是将门之后,他爸爸赵奢是赵国的军事家,他死后赵王想让他儿子为将,统帅军队。遭到三个人的反对。一是他爹,赵奢生前就反对他领兵,说必败无疑;二是老臣蔺相如;三是赵括他娘,并且当场敲定,他败了与我无任何关系。后来果然大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最后总结出:只知“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这个结论,从而使此典千古流传,成为形容脱离实际只尚空谈的词语。

不过此词有明显的纰漏,那就是在赵括时代当时并没有纸。纸的发明已成为中华古老文明璀璨的一页,虽然造纸术较西方早了一千多年,按照常规的说法中国的造纸始于东汉的蔡伦。然而1957年陕西出土的灞桥纸,1973年甘肃出土的金关纸,1978年陕西出土的中颜纸,均出自于西汉古墓或遗址,这说明我国的造纸可提早到西汉。正因为这样,到了晋代,大文士左思作了一篇《三都赋》,豪富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那时候,真真切切有了纸。然而,赵括时代的的确确没有纸。

即使把造纸术提前到西汉,纸的出现与赵括时代间隔了一个秦代,再上溯战国,此间相隔了二三百年,那时哪来的纸呢?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每天要翻阅几百斤重的竹简,可见当时依然没有纸。那么,赵括的“纸上谈兵”岂不是有“关公战秦琼”的意味么?

其实这里有一个词语的演化问题。成语有的出自当代,如邯郸学步、狗恶酒酸等。有的则出自后人语义的延伸,如自相矛盾、纸上谈兵等。纸上谈兵是根据《史记》中的一段话概括而来,赵王欲用赵括破秦兵,蔺相如阻止说,赵括只知道读他父亲的兵书,但不知灵活地运用。后人将“书传”即兵书,由书而引申为“纸”,元末明初的刘三吾曾有诗云:“朝野犹夸纸上兵”。到了清代的《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就有了“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的句子,可见这个成语早已出现了。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一谈到“纸”人们很快能联想到书本,笔墨当随时代,以纸代“书传”更易理解,意义更明了。

    随着人类的进步,“江山代有才人出”,然而古老的旧物慢慢会淘汰,如今沙发替代了太师椅成为主要坐具,软床已经替代火炕,倘如今谁说狗熊穿大褂,这人是穿“二尺半”的,显得有些生僻了。正像现在的网络词语,用簇新的、人们经常接触的新物作为新词,这就等于词汇的延伸和繁衍,也就有了新的生命力。基于此,我们不必追究词汇与时代的完全契合,为了易记易懂,相信还会涌现更多的类似“纸上谈兵”跨越时代的新词。( 今晚报 2013-10-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