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双面金印现身

 固镇邢斌 2013-10-12

专家解读金印

数十年从事文博工作的原徐州博物馆副研究员、书画鉴定专家李仁俞先生从这枚金印的形制、风格以及有关的考古发掘资料综合判断认为:印章玉质、铜质的比较多,而金质的,就是用黄金做的穿带印极罕见,他说自己是第一次看到。一些专家认为:玉印最尊贵,金印次之,银印又次之,铜印就比较一般了。我们见到的汉代铜印比较多,金、玉、银印相对来说比较稀少,这是从材质来说;从钮的形制来说呢,有瓦钮,有桥钮、台钮,还有其它动物的,有鸟、蛇、熊,还有龟。一般我们看到的台钮的、瓦钮的、桥钮的多一些,熊钮的也比较多,其它动物钮的印相对来说少一些。从钮的形制也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工艺水平,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李仁俞先生从工艺特点还为我们介绍说:汉印文字一般最多的是汉篆,汉印文字在汉篆的基础上,文字比较纠缠回旋一点的叫缪篆,就是"未雨绸缪"的"缪"--缪篆。如果在缪篆的基础上,加上鸟头或者是虫的形象,或者加点鱼的形象,我们把它叫做鸟虫篆。一般像这样的字比较多一点,汉篆比较多一些,相对来说缪篆、鸟虫篆少一些。缪篆和鸟虫篆,实际上是汉代当时的一种美术字,就是把字体美化了一下,显得很美观,很漂亮,具有装饰性。

这方金印,可以看出汉代金属印的凿制过程。因为金银印的金属性稳定性比较大,也就是锈蚀很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它制作的流程。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徐州博物馆收藏的君侯之印,这方银印它的凿制过程,那个上面比较明显;那方印上面呢,笔画上面有用尖锐利器双勾的痕迹,而且,君侯之印的印字,有一个笔画没有刻完,明显的双勾痕迹还保留在上面,从上面我们就可以知道,金属印一般是这样的制作过程。先是铸造印体,把印体浇铸出来,然后进行修整,把它打磨,修平整磨光,然后在印面上写印文,可能用朱砂或者用墨写出要刻的文字,接着就用尖锐的利器,在这个字的笔画中间把它勾出来,防止朱砂或墨所写的文字被摩擦掉了,摩擦掉之后有双勾的痕迹然后进行凿制。

我们知道,汉代的时候没有印泥,都是把印直接盖在泥巴上,盖出的这个泥巴,我们叫做"封泥",所以笔画必须要剔地,把地子要剔平,这样盖出来以后封泥才清楚,才实用。所以,我们看一般金属银制作过程,就是铸造印体,修整印体,书写印文,然后双勾印文,然后凿刻,然后再修整印文笔画。我们说汉代穿带印呢,从印文上看,最初是继承了战国印文的特点,一般打有日子格,如果是四字的话打有田字格,在田字格和日子格中间的空格里刻上印文,这是战国印文的特征。而这一方"刘何僤"的双面金印,它的形制就接近西汉中期,但是,我们从它刻制的文字特征来看,它仍然有西汉早期的特征,所以这方印确定的年代定在西汉的早中期,是比较准确的。

这方刘何僤金印,在印文上也有它的艺术性,也就是凿制这方金印的工匠他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我们知道,印文非常小,方寸之地,但是里面有大千世界。我们看这个字,他为什么把这个姓"刘"字刻得这样小,把"僤"字刻得这样大呢?是有他的原因的。这整个布局上,也就是印面结构上有它的艺术特征。"刘"字笔画比较多,笔画多他刻得密,按道理说,笔画多应当把它刻得大一些,他不,这里面就讲究一个艺术性。印面的布局要密不透风,或者叫密不容针。而相对的笔画少的地方呢,他把它刻得比较大一些,这叫疏可跑马,另外,它还有个呼应关系。这边是单立人,这边是竖刀,两个笔画很相似,正好相反,这是个呼应,一长一短,呼应。这个布局主要就是它的疏密关系。何字笔画少,他刻得很小,但是我们看它的这个结构,它刻得比较疏,尤其"何"字旁边这个可字一横、一竖、一勾,中间没有和它连起来,这主要是一个透气的关系。就让它疏中有疏,这样一疏以后,就和"僤"字上面的两个口呼应起来了。我们看这两个口也是比较疏的,这是印面的呼应关系,这是一种艺术的构图,别具匠心。

一连串谜团尚待破解

最近几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加强徐州文化强市建设,财政部门和文化部门对文物的征集保护的力度在加大,每年都会有一些专项的资金,抢救或收购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物。徐州博物馆馆长李银德对于从民间征集的这方西汉金印非常自豪,他也呼吁有更多的收藏家,如果有重要文物,希望能够与他们交流,他们也乐意收购征集。

一枚西汉早中期的刘氏王侯贵族的双面金印,花落徐州博物馆,也找到了最好的归宿,这也是民间收藏的一种高境界,他暂时的主人古先生和他的家人也感到非常欣慰。虽说这枚名为"刘何僤"的西汉双面金印有了好的归宿,但由此也给我们留下了一连串耐人寻味的谜团,比如,"妾何僤"究竟来自何方,他的男主人又是谁,等等这些都是令人期待的发现。当然这些只有时间,乃至漫长的岁月才能给出答案或者永远就是个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