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草木狀

 悟道参禅学习 2013-10-13

南方草木狀

【晉】嵇  含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史部

    地理类

    杂记之属

    △《南方草木状》?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晋嵇含撰。含事迹附载《晋书?嵇绍传》。考《隋志》、《旧唐志》俱有含集十卷,(《隋志》云其集已亡,但附载郭象集下,《旧唐志》仍著录。)而不载此书,至《宋志》始著录。观此书载指甲花自大秦国移植南海,是晋时已有是花。而唐段公路《北户录》乃云指甲花本出外国,梁大同二年始来中国。知公路未见此书,盖唐时尚不甚显,故史志不载也。诸本但题谯国嵇含,惟宋麻沙旧版前题曰“永兴元年十一月丙子,振威将军、襄阳太守嵇含撰”云云。载其年月仕履,颇为详具。盖旧本如是,明人始刊削之。然《晋书?惠帝本纪》,永宁二年正月,改元永安,七月改建武,十一月复为永安。十二月丁亥,立豫章王炽为太弟,始改永兴。是永兴元年不得有十一月。又永兴二年正月甲午朔,以干支推之,丙子当在上年十二月中旬,尚在改元前十二日,其时亦未称永兴。或其时改元之後,并十二月一月皆追称永兴,而辗转传刻,又误十二月为十一月欤?惟《隋志》称广州太守嵇含,而此作襄阳太守。考书中所载,皆岭表之物,则疑襄阳或误题也。其书凡分草、木、果、竹四类,共八十种。叙述典雅,非唐以後人所能伪,不得以始见《宋志》疑之。其本亦最完整。盖宋以後花谱、地志援引者多,其字句可以互校,故独鲜讹阙云。

    ●嵇含小传

    嵇含字君道,晋?毫丘(今巩县鲁庄镇)人,自号毫丘子。生于晋初,卒于晋惠帝光熙元年(3O*)。父蕃,为太子舍人;从父嵇绍,为世号“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之子,官居侍中,溢号“忠穆”。嵇含少时好学能文,名其门为“归厚之门”,室为“慎终之室”,以修身自勉。举秀才, 除郎中。晋惠帝时,齐王阁表其为征西参军,封武乡侯。永兴2年(3O5),累官至襄城郡太守,“专督江汉,威行南服”之征南将军刘弘。因性通敏,好荐贤才,被弘待为上宾,并被表为平越中郎将。刘弘死后,嵇含被司马郭励所害。晋怀帝即位后,永嘉元年(307)追溢号为“宪”。 嵇含将岭南 80种植物,分为草、木、果、竹四类,写成《南方草木状》三卷,条目清晰,叙述典雅,《四库全书》将它引入目录。《南方草木状》是世界现存最早之区系植物志。 ——《郑州日报》数字资料

    嵇含(263~306),西晋文学家。字君道,自号亳丘子。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人。嵇康侄孙。历任征西参军、骠骑记室督、尚书郎等职。永兴元年 (304)为范阳王□召为从事中郎。不久授振威将军,襄城太守。□败,嵇含投奔镇南将军刘弘,受到上宾之礼,表荐嵇含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未行。永兴三年(306),刘弘去世,嵇含为怨敌所害。嵇含好学能属文,性格刚直。史载,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华美,绘庄周像于室,广集朝士,让嵇含作赞。嵇含认为“载退士于进趣之堂,可谓托非其所,可吊不可赞”,援笔为文,文不加点,对“野无讼屈之声,朝有争宠之叹,上下相陵,长幼失贯,于是借玄虚以助溺,引道德以自奖”的时尚作了辛辣的讽刺。今存诗仅两首完整。《悦晴》描写雨后景象:“劲风归巽林,玄云起重基;朝霞炙琼树,夕景映玉枝”,是今存较早的通篇写景的五言诗。《伉俪》诗细腻地描述夫妻恩爱,如“饥食并根粒,渴饮一流泉”;“朝采同本芝,夕掇骈穗兰”等,以对偶的句式、夸张的比喻来强调感情之深笃,表现出乐府民歌的影响。《隋书?经籍志》录有《嵇含集》10卷,已佚。今存诗文收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及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百度百科、维基百科资料

 

    两种介绍,嵇含籍贯似乎出现了争议。

 

    龙的传人考证嵇含籍贯如下: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撰》载:“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

    《晋书?列传第十九》载:“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晋书?列传第五十九》载:含字君道。祖喜,徐州刺史。父蕃,太子舍人。含好学能属文。家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楚王玮辟为掾。玮诛,坐免。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其序曰:“帝婿王弘远华池丰屋,广延贤彦,图庄生垂纶之象,记先达辞聘之事,画真人于刻桷之室,载退士于进趣之堂,可谓托非其所,可吊不可赞也。”其辞曰:“迈矣庄周,天纵特放,大塊授其生,自然资其量,器虚神清,穷玄极旷。人伪俗季,真风既散,野无讼屈之声,朝有争宠之叹,上下相陵,长幼失贯,于是借玄虚以助溺,引道德以自奖,户咏恬旷之辞,家画老庄之象。今王生沈沦名利,身尚帝女,连耀三光,有出无处,池非岩石之溜,宅非茅茨之宇,驰屈产于皇衢,画兹象其焉取!嗟乎先生,高迹何局!生处岩岫之居,死寄雕楹之屋,托非其所,没有余辱,悼大道之湮晦,遂含悲而吐曲。”粹有愧色。

乂与齐王冏辟为征西参军,袭爵武昌乡侯。长沙王乂召为骠骑记室督、尚书郎。乂与成都王颖交战,颖军转盛,尚书郎旦出督战,夜还理事。含言于乂曰:“昔魏武每有军事,增置掾属。青龙二年,尚书令陈矫以有军务,亦奏增郎。今奸逆四逼,王路拥塞,倒悬之急,不复过此。但居曹理事,尚须增郎,况今都官中骑三曹昼出督战,夜还理事,一人两役,内外废乏。含谓今有十万人,都督各有主帅,推毂授绥,委付大将,不宜复令台僚杂与其间。”乂从之,乃增郎及令史。

Ь怀帝为抚军将军,以含为从事中郎。惠帝北征,转中书侍郎。及荡阴之败,含走归荥阳。永兴初,除太弟中庶子。西道阻阂,未得应召。范阳王虓为征南将军,屯许昌,复以含为从事中郎。寻授振威将军、襄城太守。虓为刘乔所破,含奔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弘待以上宾之礼。含性通敏,好荐达才贤,常欲崇赵武之谥,加臧文之罪。属陈敏作乱,江扬震荡,南越险远,而广州刺史王毅病卒,弘表含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未发,会弘卒,时或欲留含领刑州。含性刚躁,素与弘司马郭劢有隙,劢疑含将为己害,夜掩杀之,时年四十四。怀帝即位,谥曰宪。

    从上述史料记载可知(曾祖父为嵇昭,曹魏时官至治书侍御史):嵇含祖父嵇喜、从祖父嵇康;父嵇蕃,从父嵇绍。显然,家世渊源很清晰。通常按祖父的出生地来确定籍贯,那么,嵇含只能是谯国铚县人。虽然《晋书?列传第五十九》载“(嵇含)家在巩县亳丘”,但并不能因此说“嵇含字君道,晋?毫丘(今巩县鲁庄镇)人”。因为,在史书上,“某某,字某某,谯国铚县人”句式,一定是说某某的籍贯,而不是家庭住址。故,百度百科、维基百科资料没有问题,而《郑州日报》上的文章,则偷换了概念,这就是近时名人籍贯混乱的根源。这让我想起了四库全书提要在给介绍宋王十朋撰《会稽三赋》时的赞语:“十朋文章典雅,足以标举兹邦之胜。铸以当时之人,注当时之作,耳闻目睹,言必有徵。视后人想像考索者,亦特为详赡。且所引无非宋以前书,尤非近时地志杜撰故实、牵合名胜者可比。”鉴于此,“地志杜撰故实、牵合名胜者”当戒之矣!

                                                         ——龙的传人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谨识

——  

  ●嵇含诗集

  登高诗

  七月有七日。蠢动思登高。

  显首稀乾精。方类自相招。

  悦晴诗

  劲风归巽林。玄云起重基。

  朝霞炙琼树。夕影映玉芝。

  翔凤晞轻翮。应龙曝纤鬐。

  百谷偃而立。大木颠复持。

  伉俪诗

  余执百两辔。之子咏采蘩。

  我怜圣善色。尔悦慈姑颜。

  裁彼双丝绢。著以同功绵。

  夏摇比翼扇。冬卧蛩蛩毡。

  饥食并根粒。渴饮一流泉。

  朝蒸同心羹。暮庖比目鲜。

  挹用合巹酳。受以连理盘。

  朝采同本芝。夕掇骈穗兰。

  临轩树萱草。中庭植合欢。 


    ●校點說明


  《南方草木狀》三卷,晉嵇含撰。嵇含,字君道,自號亳丘子,譙郡(治所今安徽亳縣)人。“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孫。好學,能文章,官廣州太守。

  該書介紹嶺南地區植物,分草、木、果、竹四類,凡八十種。內容該備,文字簡潔,向称典雅。

  此書主要版本,有《百川學海》本、《說郛》本、《增訂汉魏叢書》本等。今以《百川學海》本為底本,以其他諸本作校勘,進行標點。 


    ●卷上


  南越交趾植物,有四裔最為奇,周秦以前无称焉。自汉武帝開拓封疆,搜來珍異,取其尤者充貢。中州之人,或昧其狀,乃以所聞詮敘,有裨子弟云尔。

  草類

  ○草類

  甘蕉望之如樹,株大者一圍餘。葉長一丈,或七八尺,廣尺餘二尺許。花大如酒杯,形色如芙蓉,著莖末百餘子大,名為房,相連累,甜美,亦可蜜藏。根如芋魁,大者如車轂。实隨華,每華一闔,各有六子,先後相次,子不俱生,花不俱落。一名芭蕉,或曰巴苴。剝其子上皮,色黃白,味似蒲萄,甜而脆,亦療飢。此有三種,子大如拇指,長而銳,有類羊角,名羊角蕉,味最甘好。一種子大如鷄卵,有類牛乳,名牛乳蕉,微減羊角。一種大如藕,子長六七寸,形正方,少甘,最下也。其莖解散如絲,以灰練之,可紡績為絺綌,謂之蕉葛。雖脆而好,黃白不如葛赤色也。交廣俱有之。《三輔黃圖》曰: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木,有甘蕉二本。

  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於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陸賈《南越行紀》曰:南越之境,五穀无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緣自胡国移至,不隨水土而変,與夫橘北為樍異矣。彼之女子,以彩絲穿花心,以為首飾。

  末利花,似薔蘼之白者,香愈於耶悉茗。

  豆莞花,其苗如蘆,其葉似薑。其花作穗,嫩葉卷之而生。花微紅,穗頭深色,葉漸舒,花漸出。舊說此花食之破氣消痰,進酒增倍。泰康二年,交州貢一篚,上試之有驗,以賜近臣。

  山薑花,莖葉即薑也,根不堪食。於葉間吐花,作穗如麦粒,軟紅色,煎服之,治冷氣甚效。出九真、交趾。

  鶴草,蔓生,其花曲塵色,淺紫蒂,葉如柳而短。當夏開花,形如飛鶴,觜翅尾足,无所不備。出南海。云是媚草,上有蟲,老蛻為蝶,赤黃色。女子藏之,謂之媚蝶,能致其夫憐愛。

  甘■〈艹儲〉,盖薯蕷之類,或曰芋之類。根葉亦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甌者。皮紫而肉白,蒸鬻食之,味如薯蕷。性不甚冷。舊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業耕稼,惟掘地種甘■〈艹儲〉,秋熟收之,蒸曬切如米粒,倉圌貯之,以充粮糗,是名■〈艹儲〉粮。北方人至者,或盛具牛豕脍炙,而末以甘■〈艹儲〉荐之,若粳粟然。大抵南人二毛者,百无一二。惟海中之人寿百餘岁者,由不食五穀,而食甘■〈艹儲〉故尔。

  花之美者,有水蓮,如蓮而莖紫,柔而无刺。

  水蕉,如鹿葱,或紫或黃。吳永安中,孫休嘗遣使取二花,終不可致,但圖畫以進。

  蒟醬,蓽茇也。生於蕃国者,大而紫,謂之蓽茇。生於番禺者,小而青,謂之蒟焉。可以謂食,故謂之醬焉。交趾、九真人家多種,蔓生。

  菖蒲,番禺東有澗,澗中生菖蒲,皆一寸九節,安期生採服仙去,但留玉舄焉。

  留求子,形如梔子,棱瓣深而兩頭尖,似訶梨勒而輕。及半黃,已熟,中有肉,白色,甘如棗,核大,治嬰孺之疾。南海、交趾俱有之。

  諸蔗,一曰甘蔗,交趾所生者。圍数寸,長丈餘,頗似竹。断而食之甚甘,笮取其汁,曝数日成飴,入口消釋,彼人謂之石蜜。吳孫亮使黃門以銀碗並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餳。黃門先恨藏吏,以鼠屎投餳中,啟言吏不謹。亮呼吏持錫器入,問曰:“此器既盖之,且有油覆,无緣有此,黃門將有恨汝?”吏叩頭曰:“嘗從臣求莞席,臣以席有数,不敢與。”亮曰:“必是此。”問之,具服。南人云:甘蔗可消酒。又名乾蔗。司馬相如《樂歌》曰:太尊蔗漿折朝酲,是其義也。泰康六年,扶南国貢諸蔗,一丈三節。

  草麴,南海多美酒,不用麴糵,但杵米粉,雜以眾草葉,冶葛汁滫溲之。大如卵,置蓬蒿中,蔭蔽之,經月而成。用此合糯為酒,故劇飲之,既醒,犹頭熱涔涔,以其有毒草故也。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釀酒。既漉,候冬陂池竭時,寘酒罌中,密固其上。瘞陂中,至春,潴水滿,亦不復發矣。女將嫁,乃發陂取酒,以供賀客,謂之女酒。其味絕美。

  芒茅枯時,瘴疫大作,交廣皆尔也。土人呼曰黃茅瘴,又曰黃芒瘴。

  南方冬无積藁,瀕海郡邑多馬。有草葉類梧桐而厚,取以秣馬,謂之肥馬草。馬頗嗜而食,果肥壯矣。

  冬葉,薑葉也,苞苴物,交廣皆用之。南方地熱,物易腐敗,惟冬葉藏之,乃可持久。

  蒲葵,如栟櫚而柔薄,可為葵笠,出龍川。

  藥有乞力伽,術也。瀕海所產。一根有至数斤者。刘涓子取以作煎,令可丸,餌之長生。

  赬桐花,嶺南處處有。自初夏生至秋,盖草也。葉如桐,其花連枝萼,皆深紅之極者。俗呼貞桐花,貞皆訛也。

  水葱,花葉皆如鹿葱。花色有紅、黃、紫三種。出始興。婦人怀妊,佩其花生男者,即此花,非鹿葱也。交廣人佩之,極有驗。然其土多男,不厭女子,故不常佩也。

  芜菁,嶺嶠已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種就彼種之。出地則変為芥,亦橘種江北為樍之義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謂之秦菘。

  茄樹,交廣草木,經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種茄,宿根有三五年者。漸長,枝幹乃成大樹。每夏秋盛熟,則梯樹採之。五年後樹老子稀,即伐去之,別栽嫩者。

  綽菜,夏生於池沼間。葉類茨菰,根如藕條。南海人食之,云令人思睡,呼為瞑菜。

  蕹,葉如落葵而小。性冷味甘,南人編葦為茷,作小孔浮於水上。種子於水中,則如萍根浮水面。及長,莖葉皆出於葦茷孔中,隨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冶葛有大毒,以蕹汁滴其苗,當時萎死。世傳魏武能啖冶葛至一尺,云先食此菜。

  冶葛,毒草也。蔓生,葉如羅勒,光而厚。一名胡蔓草。寘毒者,多雜以生蔬進之,悟者速以藥解。不尔,半日輒死。山羊食其苗,即肥而大,亦如鼠食巴豆,其大如■〈犭屯〉,盖物類有相伏也。

  吉利草,其莖如金釵股,形類石斛,根類芍藥。交廣俚俗多畜蠱毒,惟此草解之,極驗。吳黃武中,江夏李俁以罪徙合浦,始入境,遇毒,其奴吉利者,偶得是草,與俁服,遂解。吉利即遁去,不知所之。俁因此濟人,不知其数,遂以吉利為名。豈李俁者,徙非其罪,或俁自有隱德,神明啟吉利者救之耶?

  良耀草,枝葉如麻黃。秋結子,如小粟,煨食之,解毒,功用亞於吉利。始者有得是藥者,梁氏之子耀,亦以為名,梁轉為良尔。花白,似牛李,出高凉。

  蕙草,一名薰草。葉如麻,兩兩相對,氣如蘼芜,可以止癘。出南海。

  凡草木之華者,春華者冬秀,夏華者春秀,秋華者夏秀,冬華者秋秀。其華竟岁。故婦女之首,四時未嘗无華也。 


    ●卷中


  木類

  ○木類

  楓人,五嶺之間多楓木,岁久則生瘤癭,一夕遇暴雷驟雨,其樹贅暗長三五尺,謂之楓人。越巫取之作術,有通神之驗。取之不以法,則能化去。

  楓香,樹似白楊,葉圓而歧分,有脂而香。其子大如鴨卵,二月華發,乃著实。八九月熟,曝乾可燒。惟九真郡有之。

  薰陸香,出大秦。在海边,有大樹,枝葉正如古松。生於沙中,盛夏,樹膠流出沙上,方採之。

  榕樹,南海、桂林多植之。葉如木麻,实如冬青,樹幹拳曲,是不可以為器也。其本棱理而深,是不可以為材也。燒之无焰,是不可以為薪也。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傷。其蔭十畝,故人以為息焉。而又枝條既繁,葉又茂細,軟條如藤,垂下漸漸及地,藤梢入土,便生根節,或一大株,有根四五處,而橫枝及鄰樹,即連理。南人以為常,不謂之瑞木。

  益智子,如筆毫,長七八分,二月花,色若蓮,著实,五六月熟。味辛,雜五味中,芬芳。亦可鹽曝。出交趾、合浦。建安八年,交州刺史張津,嘗以益智子粽餉魏武帝。

  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間无雜樹。交趾置桂園,桂有三種:葉如柏葉,皮赤者,為丹桂;葉似柿葉者,為菌桂;其葉似枇杷葉者,為牡桂。《三輔黃圖》曰:甘泉宮南有昆明池,池中有靈波殿,以桂為柱,風來自香。

  朱槿花,莖葉皆如桑,葉光而厚,樹高止四五尺,而枝葉婆娑。自二月開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條,長於花葉,上綴金屑,日光所爍,疑若焰生。一叢之上,日開数百朵,朝開暮落。插枝即活。出高凉郡。一名赤槿,一名日及。

  指甲花,其樹高五六尺,枝條柔弱,葉如嫩榆。與耶悉茗、末利花皆雪白,而香不相上下。亦胡人自大秦国移植於南海。而此花極繁細,才如半米粒許。彼人多折置襟袖間,盖資其芬馥尔。一名散沫花。

  蜜香,沉香,鷄骨香,黃熟香,棧香,青桂香,馬蹄香,鷄舌香。案此八物,同出於一樹也。交趾有蜜香樹,幹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葉如橘。欲取香,伐之經年,其根幹枝節,各有別色也。木心與節堅黑,沉水者,為沉香;與水面平者,為鷄骨香;其根,為黃熟香;其幹,為棧香;細枝緊实未爛者,為青桂香;其根節輕而大者,為馬蹄香;其花不香,成实乃香,為鷄舌香。珍異之木也。

  桄榔,樹似栟櫚实,其皮可作綆,得水則柔韌,胡人以此聯木為舟。皮中有屑如麵,多者至数斛,食之與常麵无異。木性如竹,紫黑色,有紋理,工人解之,以製弈枰。出九真、交趾。

  訶梨勒,樹似木梡。花白,子形如橄欖。六路,皮肉相著,可作飲,変白髭髮令黑。出九真。

  蘇枋,樹類槐花。黑子。出九真。南人以染絳,漬以大庾之水,則色愈深。

  水松,葉如檜而細長,出南海。土產眾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无佩服者,嶺北人極愛之,然其香殊勝在南方時。植物,无情者也,不香於彼而香於此,豈屈於不知己而伸於知己者歟?物理之难穷如此。

  刺桐,其木為林。三月三時,布葉繁密,後有花赤色,間生葉間,旁照他物,皆朱殷。然三五房凋,則三五復發,如是者竟岁。九真有之。

  棹樹,幹葉俱似椿,以其葉鬻汁漬果,呼為棹汁。若以棹汁雜彘肉食者,即時為雷震死。棹出高凉郡。

  杉,一名披煔。合浦東二百里,有杉一樹,汉安帝永初五年春,葉落,隨風飄入洛陽城。其葉大常杉数十倍,術士廉盛曰:合浦東杉葉也。此休徵當出王者。帝遣使驗之,信然。乃以千人伐樹,役夫多死者。其後三百人坐断株上食,过足相容,至今犹存。

  荊,寧浦有三種:金荊可作枕,紫荊堪作床,白荊堪作履。與他處牡荊蔓荊全異。又彼境有杜荊,指病自愈。節不相當者,月暈時刻之,與病人身齊等,置床下,雖危困亦愈。

  紫藤,葉細長,莖如竹根,極堅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历二三十年亦不腐敗。其甚截置煙炱中,經時成紫香,可以降神。

  榼藤,依樹蔓生,如通草藤也。其子紫黑色,一名象豆,三年方熟。其殼貯藥,历年不坏。生南海。解諸藥毒。

  蜜香紙,以蜜香樹皮葉作之。微褐色,有紋如魚子,極香而堅韌。水漬之,不潰爛。泰康五年,大秦献三萬幅,常以萬幅賜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令寫所撰《春秋釋例》及經傳集解以進。未至而預卒,詔賜其家,令上之。

  抱香履,抱木生於水松之旁,若寄生。然極柔弱,不勝刀鋸。乘濕時刳而為履,易如削瓜。既乾,則韌不可理也。履雖猥大,而輕者若通脫木,風至則隨飄而動,夏月納之,可御蒸濕之氣。出扶南、大秦諸国。泰康六年,扶南貢百雙,帝深叹異,然哂其製作之陋,但置諸外府,以備方物而已。按東方朔《瑣語》曰:木履起於晉文公時,介之推逃祿自隱,抱樹而死。公抚木哀叹,遂以為履。每怀從亡之功,輒俯視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亦自此始也。
 

    ●卷下


  果類

  竹類

  ○果類

  檳榔樹,高十餘杖,皮似青桐,節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枝不小,調直亭亭,千萬若一。森秀无柯,端頂有葉。葉似甘蕉,條派開破,仰望眇眇,如插叢蕉於竹杪。風至獨動,似舉羽扇之掃天。葉下繫数房,房綴数十实,实大如桃李,天生棘重累其下,所以御衛其实也。味苦澀,剖其皮,鬻其膚,熟如貫之,堅如乾棗。以扶留藤古賁灰並食,則滑美下氣消穀。出林邑。彼人以為貴,婚族客必先進,若邂逅不設,用相嫌恨。一名賓門藥餞。

  荔枝樹,高五六丈餘,如桂樹,綠葉蓬蓬,冬夏榮茂。青華朱实,实大如鷄子。核黃黑似熟蓮,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至日將中,翕然俱赤,則可食也。一樹下子百斛。《三輔黃圖》曰: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宮。扶荔者,以荔枝得名也。自交趾移植百株於庭,无一生者,連年移植不息。後数岁,偶一株稍茂,然終无華实,帝亦珍惜之。一旦忽萎死,守吏坐誅死者数十,遂不復茂矣。其实則岁貢焉,郵傳者疲斃於道,極為生民之患。

  椰樹,葉如栟櫚,高六七丈,无枝條。其实大如寒瓜,外有粗皮,次有殼,圓而且堅。剖之有白膚,厚半寸,味似胡桃,而極肥美。有漿,飲之得醉。俗謂之越王頭,云昔林邑王與越王有故怨,遣俠客刺得其首,懸之於樹,俄化為椰子。林邑王憤之,命剖以為飲器,南人至今效之。當刺時,越王大醉,故其漿犹如酒。

  楊梅,其子如彈丸,正赤。五月中熟,熟時似梅,其味甜酸。陸賈《南越行紀》曰:羅浮山頂有胡楊梅,山桃繞其際,海人時登採拾,止得於上飽啖,不得持下。東方朔《林邑記》曰:林邑山楊梅,其大如杯碗,青時極酸,既紅味如崖蜜,以釀酒,號梅香酎。非貴人重客,不得飲之。

  橘,白華赤实,皮馨香,有美味。自汉武帝,交趾有橘官長一人,秩二百石,主貢御橘。吳黃武中,交趾太守士燮,献橘十七实同一蒂,以為瑞異,群臣畢賀。

  柑及橘之属,滋味甘美特異者也。有黃者,有赬者,赬者謂之壺柑。交趾人以席囊貯蟻,鬻於市者,其窠如薄絮,囊皆連枝葉,蟻在其中,並窠而賣。蟻赤黃色,大於常蟻。南方柑樹,若无此蟻,則其实皆為群蠹所傷,无復一完者矣。今華林園有柑二株,遇結实,上命群臣宴飲於旁,摘而分賜焉。

  橄欖樹,身聳,枝皆高数丈。其子深秋方熟,味雖苦澀,咀之芬馥,勝含鷄骨香。吳時岁貢,以賜近侍。本朝自泰康後亦如之。

  龍眼樹,如荔枝,但枝葉稍小。殼青黃色,形圓如彈丸,核如木梡子而不堅。肉白而帶漿,其甘如蜜,一朵五六十顆,作穗如莆萄然。荔枝过即龍眼熟,故謂之荔枝奴,言常隨其後也。《東覌汉記》曰:單于來朝,賜橙、橘、龍眼、荔枝。魏文帝詔群臣曰:南方果之珍異者,有龍眼、荔枝,令岁貢焉。出九真、交趾。

  海棗樹,身无閑枝,直聳三四十丈,樹頂四面共生十餘枝,葉如栟櫚。五年一实,实甚大,如杯碗。核兩頭不尖,雙卷而圓。其味極甘美。安邑御棗,无以加也。泰康五年,林邑献百枚。昔李少君謂汉武帝曰: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非誕說也。

  千岁子,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鬚綠色,交加如織。其子一苞恒二百餘顆,皮殼青黃色,殼中有肉如栗,味亦如之。乾者殼肉相離,撼之有声,似肉豆蔻。出交趾。

  五斂子,大如木瓜。黃色,皮肉脆軟,味極酸。上有五棱,如刻出。南人呼棱為斂,故以為名。以蜜漬之,甘酢而美。出南海。

  鉤緣子,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胡人重之。極芬香,肉甚厚白,如蘆菔。女工競雕鏤花鳥,漬以蜂蜜,點燕檀巧麗妙絕,无與為比。泰康五年,大秦貢十缶,帝以三缶賜王愷,助其珍味,誇示於石崇。

  海梧子,樹似梧桐,色白,葉似青桐,有子如大栗,肥甘可食。出林邑。

  海松子,樹與中国松同,但結实絕大,形如小栗,三角,肥甘香美,亦樽俎間佳果也。出林邑。

  庵摩勒,樹葉細,似合昏花。黃实似李,青黃色,核圓作六七棱,食之先苦後甘。術士以変白鬚髮,有驗。出九真。

  石栗,樹與栗同,但生於山石罅間。花開三年方結实。其殼厚而肉少,其味似胡桃人。熟時或為群鸚鵡至,啄食略尽,故彼人極珍貴之。出日南。

  人面子,樹似含桃,結子如桃实。无味,其核正如人面,故以為名。以蜜漬之,稍可食。以其核可玩,於席間飣餖御客。出南海。

  ○竹類

  云丘竹,一節為船出扶南。然今交廣有竹,節長二丈,其圍一二丈者,往往有之。

  ■〈思〉簩竹,皮薄而空多,大者徑不过二寸。皮粗澀,以鎊犀象,利勝於鉄。出大秦。

  石林竹,似桂竹,勁而利,削為刀,割象皮如切芋。出九真、交趾。

  思摩竹,如竹木,而筍生其節。筍既成竹,春而筍復生節焉。交廣所在有之。

  簞竹,葉疏而大,一節相去六七尺,出九真。彼人取嫩者磓浸紡績為布,謂之竹疏布。

  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細荻,高尺餘,南海有之。南人愛其青色,用為酒筹,云越王棄餘筭而生竹。

 

 

   另一版本

 

《南方草木状》
  
【西晋】 嵇含 著 高日升 校
  
目录
一、前言(选)
二、点校说明
三、《南方草木状》卷上

A 草类
1.甘蕉 2.耶悉茗 3.末利 4.豆蔻花 5.山姜花 6.鹤草 7.甘薯 8.水莲 9.水蕉
10.蒟酱 11.菖蒲 12.留求子 13.诸蔗 14.草曲 15.芒茅 16.肥马草 17.冬叶
18.蒲葵 19.乞力伽 20.赪桐 21.水葱 22.芜菁 23.茄 24.绰菜 25.蕹 26.冶葛
27.吉利草 28.良耀草 29.蕙

四、《南方草木状》卷中

B 木类
1.枫人 2.枫香 3.熏陆香 4.榕 5.益智子 6.桂 7.朱槿 8.指甲花 9.蜜香
10.沉香 11.鸡骨香 12.黄熟香 13.栈香 14.青桂香 15.马蹄香 16.鸡舌香
17.桄榔 18.诃梨勒 19.苏枋 20.水松 21.刺桐 22.棹 23.杉 24.荆 25.紫藤
26.榼藤 27.蜜香纸 28.抱香履
  
五、《南方草木状》卷下

C 果类

1.槟榔 2.荔枝 3.椰 4.杨梅 5.橘 6.柑 7.橄榄 8.龙眼 9.海枣 10.千岁子
11.五敛子 12.钩缘子 13.海梧子 14.海松子 15.庵摩勒 16.石栗 17.人面子
D 竹类
1.云邱竹 2.葸蒡竹 3.石林竹 4.思摩竹 5.箪竹 6.越王竹

六、王谟识记
  
  
《南方草木状》正文
  
一、前言(选)
  
祖国医药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几经摧残,仍人才辈出,代有名家。他们在实践中,经验日益丰富,理论不断发展,并且著书立说,保存了我国医药学精湛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这浩如烟海的古医籍中,岭南医药学既有传统医药学的共性,又有其地方特性。为了继承和发扬岭南地区医药遗产,我们特将《南方草木状》、《生草药性备要》和《本草求原》三部岭南本草古籍专著编在一起,名曰《岭南本草古籍三种》,介绍给读者。

《南方草木状》一书,是西晋武帝朝,振武将军、襄阳太守嵇含(字君道,又自号亳邱子),以所闻岭南草木诠叙而成,永兴四年(公元304年)问世。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卷上草类29种,卷中木类28种,卷下果类17种、竹类6种。书中介绍的80种草木,都是当时出产在南海番禺、高凉、交趾合浦、桂林、九真日南、林邑、扶南(即现在广东、广西大部,及越南、老挝、柬埔寨广大地区)和大秦(当时统治地中海一带的罗马帝国)等地的植物;对它们的形态、品味和用途,都做了具体的说明,其中还有用蚂蚁防治柑橘虫害的植保记载。书中所介绍的草木,大多可以入药;其中 50多种提及了药用价值,保存了大量的、早期岭南人民的用药经验。原著距今近170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植物文献之一,向来被视为岭南中草药的重要著作。
 
本书叙述典雅,词意隽逸,不足两百字的“槟榔”一目,就是一篇文学性很强的状物小品文,像这样的条目,书中还有不少。所引古籍《三辅黄图》、《林邑记》、《琐言》等,亦极典博;所记当时的佚闻故事、风土人情,对研究岭南史地及民俗的专家和学者,也是极有参考价值的。 …………
  
朱晓光
于第一军医大学
1997年10月
  

二、点校说明
  
《岭南本草古籍三种》包括《南方草木状》、《生草药性备要》及《本草求原》三部岭南中医药专著。
 
《南方草木状》的点校是以清乾隆年间王谟纂集本为底本,商务印书馆据百川本及1916年沈氏怡园校宋刊本,于1956年出版的附图《南方草木状》为对校本,以使其更符合该书原貌。

《生草药性备要》则是以广州守经堂木刻《生草药性备要》上、下两卷为底本,医学研究社出版、广州市启德印书局发行的《生草药性备要》石印本为对校本,香港长兴书局出版的石印《生草药性》为参校本。由于作者写书时大量运用方言俗字,现存各本错漏不少,舛误甚多,致文义悬隔,寓意难通,故参以《本草求原》。

《本草求原》这本书的点校,以远安堂家藏版为底本;虽然这个版本可能晚于养和堂本,但全书较完整,且刻工精细。以养和堂版为对校本,并以刘潜江、徐灵胎、叶天士、陈修园等有关本草学著作及广州守经堂木刻《生草药性备要》上、下二卷为参校本。

在点校以上各书时,还参考了中山大学编的《华南千种草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别名手册》。

此次整理,以对校和他校为主,据情参以本校和理校。
 
一、原书均系竖排本,现改为横排,故原书中的“右”字,一律改为“上”字,予以说明。
二、本书目录、卷次、品类,均按原书排列;前后不符合之处,则做相应的调整、删补。
三、底本与校本不同,凡系底本错讹、脱漏、衍文、倒文等,均据予以改正、增补、删减、乙转、释疑,并出校注。
四、原书中的繁体字,一律易为简化了的今体字;古体字和通假字,或改为简化字,或加注说明。
五、一般异体字或俗写字,均从底本;同一意义,而有多种写法的字,统用现行常用的一种,或意义不易混淆的一种。
六、对书中明显的错字、别字,均予更改,一般不加注明。
七、凡书中个别古奥、乖僻的字、词,则出注正音,并作简单解释。
八、对原书中不易理解的词句、典故、中医术语及名家事略等,首次均作注释,再次出现则予从略。
九、标点断句,系根据点校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而作的句读。
十、校注部分,均按注脚序码,一律排列在原文或卷次之后。
由于水平有限,错点和漏校之处在所难免,深望指正。
  
  
三、《南方草木状》卷上
  
晋 谯国嵇含著 龙泉高日升校
  
南越、交趾植物,有四裔①最为奇,周、秦以前无称焉。自汉武帝开拓封疆,搜求珍异,取其尤者充贡。中州之人,或昧其状,乃以所闻诠叙,有裨子弟云尔。
  
   A 草类
  
1.甘蕉

望之如树,株大者一围余。叶长一丈,或七、八尺,广尺余、二尺许。花大如酒杯,形色如芙蓉,著茎末百余。子大,名为房,相连累,甜美,亦可密藏。根如芋魁,大者如车毂。实随华,每华一阖,各有六子,先后相次,子不俱生,花不俱落,一名芭蕉,或曰巴苴。剥其子上皮,色黄白,味似葡萄甜而脆,亦疗饥。此有三种:子大如拇指,长而锐,有类羊角,名羊角蕉,味最甘好;一种子大如鸡卵,有类牛乳,名牛乳蕉,微减羊角;一种大如藕,子长六、七寸,形正方,少甘,最下也。其茎,解散如丝,以灰练之,可纺绩为絺绤,谓之蕉葛。虽脆而好,黄白不如葛赤色也。交、广俱有之。《三辅黄图》曰:“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有甘蕉二本。”
  
2.耶悉茗

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陆贾《南越行纪》曰:“南越之境,五谷无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缘自别国移至,不随水土而变,与夫橘北为枳异矣。彼之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
  
3.末利

花似蔷蘼之白者,香愈于耶悉茗。
  
4.豆蔻花

其苗如芦,其叶似姜,其花作穗,嫩叶卷之而生。花微红,穗头深色;叶渐舒,花渐出。旧说此花食之破气消痰,进酒增倍。泰康二年,交州贡一篚②,上试之有验,以赐近臣。
  
5.山姜花

茎叶即姜也,根不堪食。于叶间吐花、作穗如麦粒,软红色。煎服之,治冷气甚效。出九真、交趾。
  
6.鹤草

蔓生,其花曲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当夏开花,形如飞鹤,嘴翅尾足,无所不备。出南海。云是媚草,上有虫,老蜕为蝶,赤黄色。女子藏之,谓之媚蝶,能致其夫怜爱。
  
7.甘薯

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鬻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惟掘地种甘薯,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圌③贮之,以充粮糗,是名薯粮。北方人至者,或盛具牛豕脍炙,而末以甘薯荐之,若粳粟然。大抵南人二毛者百无一、二,惟海中之人寿百余岁者,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尔。
  
8.水莲

花之美者,有水莲,如莲而茎紫,柔而无刺。
  
9.水蕉

如鹿葱④,或紫或黄。吴永安中,孙休尝遣使取二花,终不可致,但图画以进。
  
10.蒟酱

荜菝也。生于蕃国者,大而紫,谓之荜菝;生于番禺者,小而青,渭之蒟焉;可以调食,故谓之酱焉。交趾、九真人家多种。蔓生。
  
11.菖蒲

番禺东有涧,涧中生菖蒲,皆一寸九节。安期生采服仙去,但留玉舄焉。
  
12.留求子⑤

形如栀子,棱瓣深而两头尖,似诃梨勒⑥而轻,及半黄已熟,中有肉白色,甘如枣,核大,治婴孺之疾。南海、交趾俱有之。
  
13.诸蔗

一曰甘蔗。交趾所生者,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断而食之甚甘;笮取其汁,曝数日成饴,人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吴孙亮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饧。黄门先恨藏吏,以鼠屎投饧中,启言吏不谨。亮呼吏持饧器入,问曰:“此器既盖之,且有油覆,无缘有此,黄门将有恨汝?”吏叩头曰:“尝从臣求莞席,臣以席有数,不敢与。”亮曰:“必是此。”问之,具服。南人云,甘蔗可消酒。又名干蔗,司马相如《乐歌》曰:“太尊蔗浆折朝酲”是其义也。泰康六年,扶南国贡诸蔗,一丈三节。
  
14.草曲

南海多矣。酒不用曲蘖,但杵米粉,杂以众草叶、冶葛汁涤溲之;大如卵,置蓬蒿中荫蔽之,经月而成。用此合糯为酒,故剧饮之,既醒,犹头热涔涔,以其有毒草故也。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既漉,候冬陂池竭时,置酒罄⑦中,密固其上,瘗⑧陂中;至春潴水满,亦不复发矣。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其味绝美。
  
15.芒茅

芒茅枯时,瘴疫大作,交、广皆尔也。土人呼曰黄茅瘴,又曰黄芒瘴。
  
16.肥马草

南方冬无积藁,濒海郡邑多马。有草叶,类梧桐而厚,取以秣马,谓之肥马草。马颇嗜而食,果肥壮矣。
  
17.冬叶

姜叶也,苞苴物,交、广皆用之。南方地热,物易腐败,惟冬叶藏之,乃可持久。
  
18.蒲葵

如栟榈⑨而柔薄,可为葵笠。出龙川。
  
19.乞力伽⑩

药有乞力伽,术也,濒海所产,一根有至数斤者。刘涓子取以作煎,令可丸,饵之长生。
  
20.赪桐
  
赪桐花,岭南处处有,自初夏生至秋。盖草也,叶如桐,其花连枝萼,皆深红之极者,俗呼贞桐花。贞、音讹也。
  
21.水葱

花叶皆如鹿葱,花色有红、黄、紫三种,出始兴。妇人怀妊,佩其花生男者即此花,非鹿葱也。交、广人佩之极有验。然其土多男,不厌女子,故不常佩也。
  
22.芜菁

岭峤以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种,就彼种之,出地则变为芥,亦橘种江北为枳之义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秦菘。
  
23.茄

茄树,交、广草木,经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种茄。宿根有三、五年者,渐长枝干,乃成大树,每夏、秋盛熟,则梯树采之。五年后,树老子稀,即伐去之,别栽嫩者。
  
24.绰菜

夏生于池沼间,叶类茨菰,根如藕条。南海人食之,云令人思睡,呼为瞑菜。
  
25.蕹

叶如落葵而小,性冷,性甘。南人编苇为筏,作小孔,浮于水上,种子于水中,则如萍,根浮水面。及长,茎叶皆出于苇筏孔中,随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冶葛,有大毒,以蕹汁滴其苗,当时萎死。世传魏武能啖冶葛至一尺,云:“先食此菜。”
  
26.冶葛

毒草也。蔓生,叶如罗勒,光而厚,一名胡蔓草。置毒者多杂以生蔬进之,悟者速以药解;不尔,半日辄死。山羊食其苗,即肥而大,亦如鼠食巴豆,其大如独【犭屯】 ⑾,盖物类有相伏也。
  
27.吉利草

其茎如金钗股,形类石斛,根类芍药。交、广俚俗多蓄蛊 ⑿毒,惟此草解之极验。吴黄武中,江夏李俣以罪徙合浦,初入境,遇毒。其奴吉利者偶得是草,与俣服,遂解。吉利,即遁去,不知所之。俣因此济人,不知其数,遂以吉利为名。岂李俣者徙非其罪;或俣自有隐德,神明启吉利者救之耶?
  
28.良耀草

枝、叶如麻黄,秋结子,如小粟。煨食之,解毒,功不亚于吉利。始昔有得是药者,梁氏之子耀,亦以为言“梁”转为“良”尔。花白,似牛李。出高凉。
  
29.蕙

蕙草,一名熏草,叶如麻,两两相对;气如蘼芜。可以止疠⒀。出南海。
  
凡草木之华者,春华者冬秀,夏华者春秀,秋华者夏秀,冬华者秋秀。其华竟岁,故妇女之首,四时未尝无华也。
  
朱注:
  
① 裔(y?):此处意为“种”、“类”。
② 篚(fēi非):圆而有盖的竹篓。
③ 圌(chu?n船):草编盛谷圆囤。
④ 鹿葱:出《神农本草经》,即藜芦。
⑤ 留求子:即使君子,见《开宝重订本草》。
⑥ 诃黎勒:《神农本草经》为诃子。
⑦ 罂(yīn因):大腹小口的瓦罐。(一)
⑧ 瘗(y?易):埋。
⑨ 栟榈:即棕榈树。
⑩ 乞力伽:即白术,见《本草经集注》。
⑾【犭屯】豘(d?n屯):小猪。(二)
⑿ 蛊(gu古):此指古代一种用毒虫所作的毒药。
⒀ 疠:“疠者,有荣气热腑,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散,皮肤疡溃”。(《素问?风论》)
  
肖毛注:
  
(一)罂的读音应为yīng,朱注有误。
(二)【犭屯】字似应为“豘”,即“豚”,音t?n,非d?n。
  
  
四、《南方草木状》卷中
  
B 木类
  
1.枫人

五岭之间多枫木,岁久则生瘤瘿,一夕遇暴雷骤雨,其树赘暗长三、五尺,谓之枫人。越巫取之作术,有通神之验;取之不以法,则能化去。
  
2.枫香①

树似白杨,叶圆而歧分,有脂而香。其子大如鸭卵,二月华发,乃著实;八、九月熟,曝干可烧。惟九真郡有之。
  
3.熏陆香②
 
出大秦。在海边有大树,枝、叶正如古松,生于沙中。盛夏,树胶流出沙上方采之。
  
4.榕

榕树,南海桂林多植之。叶如木麻,实如冬青。树干拳曲,是不可以为器也;其本棱理而深,是不可以为材也;烧之无焰,是不可以为薪也。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其荫十亩,故人以为息焉。而又枝条既繁,叶又茂细,软条如藤垂下,渐渐及地;藤梢入地,便生根节,或一大株有根四、五处,而横枝及邻树即连理。南人以为常,不谓之瑞木。
  
5.益智子

如笔毫,长七、八分。二月花,色若莲;著实,五、六月熟。味辛,杂五味中芬芳,亦可盐曝。出交趾合浦。建安八年,交州刺史张津尝以益智子粽饷魏武帝。
  
6.桂

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交趾置桂园。桂有三种:叶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叶似柿叶者,为菌桂;其叶似枇杷叶者,为牡桂。《三辅黄图》曰:“甘泉宫南有昆明池,池中有灵波殿,以桂为柱,风来自香。”
  
7.朱槿

朱槿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树高止③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条,长于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若焰生;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杂,朝开暮落,插枝即活。出高凉郡。一名赤槿,一名日及。
  
8.指甲花

其树高五、六尺,枝条柔弱,叶如嫩榆,与耶悉茗、末利花皆雪白,而香不相上下,亦胡人自大秦国移植于南海。而此花极繁细,才如半米粒许,彼人多折置襟袖间,盖资其芬馥尔。一名散沫花。
  
9-16.

蜜香 沉香 鸡骨香 黄熟香 栈香 青桂香 马蹄香 鸡舌香
  
按此八物,同出于一树也。交趾有蜜香树,干似柜柳④,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欲取香,伐之;经年,其根、干、枝、节各有别色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其根,为黄熟香;其干,为栈香;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其花不香,成实乃香,为鸡舌香。珍异之木也。
  
17.桄榔

树似栟榈实,其皮可作绠,得水则柔韧,胡人以此联木为舟。皮中有屑如面,多者至数斛,食之与常面无异。木性如竹,紫黑色,有文⑤理;工人解之,以制奕枰。出九真、交趾。
  
18.诃黎勒

树似【木完】,花白,子形如橄榄,六路,皮肉相着。可作饮,变白髭发令黑。出九真。
  
19.苏枋

树类槐花,黑子。出九真。南人以染绛,渍以大庾之水,则色愈深。
  
20.水松

叶如桧而细长。出南海。土产众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无佩服者。岭北人极爱之,然其香殊胜在南方时。植物无情者也,不香于彼而香于此,岂屈于不知己而伸于知己者欤?物理之难穷如此。
  
21.刺桐

其木为材,三月三时,布叶繁密,后有花,赤色,间生叶间,旁照他物,皆朱殷;然三、五房凋,则三、五复发,如是者竟岁。九真有之。
  
22.棹

树干、叶俱似椿,以其叶鬻汁渍果,呼为棹汁。若以棹汁杂彘肉者,即时为雷震死。棹出高凉郡。
  
23.杉

一名披【炎占】⑥。合浦东二百里有杉一树,汉安帝永初五年春,叶落随风飘入洛阳城,其叶大常杉数十倍。术士廉盛曰:“合浦东杉叶也,此休徵⑦,当出王者。”帝遣使验之,信然。乃以千人伐树,役夫多死者。其后三百人坐断株上食,过足相容。至今犹存。
  
24.荆

宁浦有三种:金荆可作枕,紫荆堪作床,白荆堪作履。与他处牡荆⑧、蔓荆全异。又彼境有牡荆,指病自愈;节不相当者,月晕时刻之,与病人身齐等,置床下,虽危困亦愈。
  
25.紫藤

叶细长,茎如竹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历二、三十年亦不腐败;其茎截置烟炱⑨中,经时成紫香,可以降神。
  
26.榼藤⑩

依树蔓生,如通草藤也。其子紫黑色,一名象豆,三年方熟。其壳贮药,历年不坏。生南海。解诸药毒。
  
27.蜜香 ⑾ 纸

以蜜香树皮叶作之,微褐色,有纹如鱼,子极香而坚韧,水渍之不溃烂。泰康五年,大秦献三万幅,帝 ⑿ 以万幅赐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令写所撰《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以进。未至而预卒,诏赐其家,令藏之。
  
28.抱香履

抱木生于水松之旁,若寄生然。极柔弱,不胜刀锯,乘湿时刳而为履,易如削瓜;既干而韧,不可理也。履虽猥大,而轻者若通脱木,风至则随飘而动。夏月纳之,可御蒸湿之气。出扶南、大秦诸国。泰康六年,扶南贡百双,帝深叹异,然哂其制作之陋,但置诸外府,以备方物而已。按东方朔《琐语》曰:“木履起于晋文公时。介之推逃禄自隐,抱树而死。公抚木哀叹,遂以为履。每怀从亡之功,辄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亦自此始也。”
  
朱注:
  
① 枫香:即白胶香,别名枫香脂、白芸香,见《新修本草》。
② 熏陆香:即乳香,见《名医别录》。
③ 止,即“只”之通假。
④ 柜(ju举)柳:即枫杨。
⑤ “文”,为“纹”之通假。
⑥ 披【炎占】(shan衫):“杉”的别名。
⑦ 休徵:休,良好、吉祥;徵,预兆、兆头。合解为“吉祥的兆头”。见汉班固《灵台涛》:“乃经灵台,灵台既崇,帝勤时登,爰考休徵。”
⑧ 原为“杜荆”,参改。
⑨ 炱(tai胎)亦作“【火台】”,煤烟尘。
⑩ 榼(ke科)藤:即“木腰”。
⑾ 蜜香:即沉香,见《名医别录》。
⑿ 底本为“常”,据文意改。
  
五、《南方草木状》卷下
  
C 果类
  
1.槟榔

树高十余丈,皮似青铜,节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枝不小,调直亭亭,千万若一,森秀无柯,端顶有叶;叶似甘蕉,条派开破。仰望眇眇,如插丛蕉于竹抄;风至独动,似举羽扇之扫天。叶下系数房,房缀数十实,实大如桃李,天生棘重累其下,所以御卫其室也。味苦涩,剖其皮,鬻其肤,熟如贯之,坚如干枣。以扶留藤、古贲灰①并食则滑美,下气消谷。出林邑,彼人以为贵,婚族客必先进;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一名宾门药饯。
  
2.荔枝
 
树高五、六丈余,如桂树,绿叶蓬蓬,冬夏荣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至日将中,翕然俱赤,则可食也,一树下子百斛。《三辅黄图》曰:“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宫。扶荔者,以荔枝得名也。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②,无一生者,连年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然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忽萎死,守吏坐诛死者数十,遂不复茂矣。其实则岁贡焉,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
 
3.椰
 
树叶如栟榈,高六、七丈,无枝条。其实大如寒瓜,外有粗皮,次有壳,圆而且坚;剖之有白肤,厚半寸,味似胡桃,而极肥美;有浆,饮之得醉。俗谓之越王头,云:昔林邑王与越王有故怨,遣侠客刺得其首,悬之于树,俄化为椰子。林邑王愤之,命剖以为饮器(南人至今效之)。当刺时,越王大醉,故其浆犹如酒云。
  
4.杨梅

其子如弹丸,正赤。五月中熟,熟时似梅,其味甜酸。陆贾《南越行纪》曰:“罗浮山顶有胡杨梅,山桃绕其际,海人时登采拾,止得于上饱啖,不得持下。”东方朔《林邑记》曰:“林邑山杨梅,其大如杯碗,青时极酸;既红,味如崖蜜。以酝酒,号梅香酎,非贵人重客,不得饮之。”
  
5.橘

白华、赤实,皮馨香,有美味。自汉武帝,交趾有橘官长一人,秩二百石,主贡御橘。吴黄武中,交趾太守士燮献橘十七实同一蒂,以为瑞异,郡臣毕贺。
  
6.柑
 
乃橘之属,滋味甘美特异者也。有黄者,有赪者。赪者谓之壶柑,交趾人以席囊贮蚁鬻于市者。其窠如薄絮,囊皆连枝叶,蚁在其中,并窠而卖。蚁,赤黄色,大如常蚁。南方柑树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今华林园有柑二株,遇结实,上命群臣宴饮于旁,摘而分赐焉。
  
7.橄榄

树身耸,枝皆高数丈。其子深秋方熟,味虽苦涩,咀之芬馥,胜含鸡骨香。吴时岁贡,以赐近侍;本朝自泰康后亦如之。
  
8.龙眼

树如荔枝,但枝叶稍小,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核如木【木完】子而不坚,肉白而带浆,其甘如蜜,一朵五、六十颗,作穗如葡萄。然荔枝过,即龙眼熟,故谓之“荔枝奴”③,言常随其后也。《东观汉记》曰:“单于来朝,赐橙、橘、龙眼、荔枝。”魏文帝诏群臣曰:“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枝,令岁贡焉。”出九真、交趾。
  
9.海枣

树身无闲枝,直耸三、四十丈,树顶四面共生十余枝,叶如栟榈,五年一实。实甚大,如杯碗,核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其味极甘美,安邑御枣无以加也。泰康五年,林邑献百枚。昔李少君谓汉武帝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非诞说也。”
  
10.千岁子
 
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其子一苞恒二百余颗,皮壳青黄色,壳中有肉如粟,味亦如之。干者,壳肉相离,撼之有声,似肉豆蔻。出交趾。
  
11.玉敛子

大如木瓜,黄色,皮肉脆软,味极酸,上有五棱,如刻出。南人呼棱为敛,故以为名。以蜜渍之,甘酢而美。出南海。
  
12.钩缘子④

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胡人重之。极芬香,肉甚厚白,如芦菔。女工竞雕镂花鸟,渍以蜂蜜,点燕檀,巧丽妙绝,无与为比。泰康五年,大秦贡十缶,帝以三缶赐王恺,助其珍味夸示于石崇。
  
13.海梧子⑤
 
树似梧桐,色白,叶似青桐,有子如大栗,肥甘可食。出林邑。
  
14.海松子⑥

树与中国松同,但结实绝大,形如小栗,三角,肥甘香美,亦樽俎间佳果也。出林邑。
  
15.庵摩勒

树叶细,似合昏⑦;花黄;实似李,青黄色;核圆,作六、七棱,食之,先苦后甘。术士以变白须发有验。出九真。
  
16.石粟
 
树与栗同,但生于山石罅间。花开三年方结实,其壳厚而肉少,其味似胡桃仁;熟时,或为群鹦鹉至啄食略尽,故彼人多珍贵之。出日南。
  
17.人面子
 
树似含桃,结子如桃实,无味。其核正如人面,故以为名。以蜜渍之,稍可食。以其核可玩,于席间饤饾御客。出南海。
  
D 竹类
  
1.云邱竹
 
一节为船。出扶南。然今交、广有竹,节长二丈,其围一、二丈者,往往有之。
  
2.葸蒡竹

皮薄而空多,大者径不过二寸,皮粗涩,以镑犀、象,利胜于铁。出大秦。
  
3.石林竹

似桂竹,劲而利,削为刀,割象皮如切芋。出九真、交趾。
  
4.思摩竹

如竹大,而笋生其节,笋既成竹,春而笋复生节焉。交、广所在有之。
  
5.箪竹

叶疏而大,一节相去五、六尺。出九真。彼人取嫩者搥浸,纺绩为布,谓之竹疏布。
  
6.越王竹

根生石上,若细荻,高尺余,南海有之。南人爱其青色,用为酒筹,云越王弃余筭而竹生。
  
朱注:
  
①古贲灰:即牡蛎粉,据《异物志》。
② 此处底本无“植百株于”四字,据主校本补。
③ 底本“荔枝”后无“奴”字,据《神农本草经》补。
④ 《神农本草经》为“香橼”。
⑤ 底本有条目,无内容,据主校本添。
⑥ 底本有内容,无条目,据主校本加。
⑦ “合昏”,即“合欢”。见《千金方》。
  
  
六、王谟识记
  
上嵇含《南方草木状》三卷。《通考》①云晋襄阳太守嵇含撰,《隋志》不载此书,而别有广州刺史《嵇含集》十卷。按《晋书?葛洪传》:“洪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及含遇害,遂停南土。”又含字悦道,亦见洪所著《抱朴子》。则含实卒官广州,此书乃含为广州刺史时,目睹南越、交趾植物珍奇,中州之人或昧厥状,故为诠叙成书。其文笔固雅驯,而所引古籍,若陆贾《南越行纪》②、东方朔《林邑记》③、《三辅黄图》④、《东观汉记》⑤,亦极典博,不若唐、宋人所为《岭表录异》⑥、《桂海虞衡志》⑦一以多闻见为贵也。时有豫章俞益期,流寓交州,与豫章太守韩康伯书《论摈榔》以寄况,世谓之“交州笺”,其所说椰树清浆、众香共一木,与诸草木状悉合,盖亦可助此书之【竹造】⑧。吾乡自汉魏来,人文著作如益期者,亦希矣;乃其笺仅散见《水经注》、《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中,曾不得与《草木状》并入丛书流传于世,惜哉!汝上王谟⑨识。
  
朱注:
  
① 《通考》:即《文献通考》书名。宋元之际马端临撰 348卷。记载上古至宋宁宗时典章制度的沿革,门类分析详细,资料也较详。
② 陆贾:汉初政论家,辞赋家。楚人。从汉高祖定天下,常使诸侯为说客,曾官至大中大夫。著作有《新语》;又有赋三篇,已佚。《南越行纪》是他出使南越时的笔记,记述这一带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
③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年):西汉文学家,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明)人,字曼倩,武帝时为大中大夫。性诙谐滑稽,后来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善辞赋,《答客难》较为有名。《汉书?艺文志?杂家》有《东方朔》二十篇,今散佚。《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是托名于他的作品。《林邑记》是《海内十洲记》中的一记,介绍了林邑一带的地理位置及风物。
④ 《三辅黄图》:古地理书,撰书人姓名不详,成书年代不能晚于南北朝。原书1卷,后人改编为6卷或2卷。书中记载秦、汉时期三辅(长安城中)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畤等,间涉周代旧迹。各项建筑皆指出所在方位,条理清晰,为研究关中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⑤ 《东观汉记》:书名,东汉官修本朝纪传体史书,共修 134卷,尚未最后定稿。参加撰述者先后有班固、蔡邕等。东观为洛阳宫中殿名,即当时修史之处。魏晋时,此书很流行,今本24卷,系清代辑本。
⑥ 《岭表录异》:唐地理著作,3卷,刘恂撰。原书久佚,今本共124条,乃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出。作者唐末为广州司马,后流寓广州,书中记岭南各地的风俗物产,虫鱼草木禽兽,渊博丰赡,可资考核;名物训诂,也多精义。
⑦ 《桂海虞衡志》书名,宋范成大撰,原书3卷,今存 1卷。作者曾任静江府(治今广西桂林市)知府、广南西路(今广西)安抚使二年。此书系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由广南入蜀途中所作,是研究宋代广南一带风土、物产、民族的重要著作。
⑧ 【竹造】篷(zao造):副,附属的。
⑨ 王谟:字仁圃,一字汝上,江西金溪人。清乾隆进士,授建昌教授。在官肆力撰述,纂集汉魏遗书96种,书成告归。又有《江西考注录》、《豫章十代文献略》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