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改齋漫錄1【宋】吳曾 撰

 悟道参禅学习 2013-10-1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子部

    杂家类

    杂考之属

  △《能改斋漫录》?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吴曾撰。曾字虎臣,崇仁人。秦桧当国时,曾上所业得官。绍兴癸酉,自敕局改右承奉郎,主奉常簿,为玉牒检讨官。迁工部郎中,出知严州,致仕卒。此书末有其子复跋,称所记凡二千馀条,厘为十八卷。自元初以来,刊本久绝,此本乃明人从秘阁抄出,原阙首尾二卷。焦竑家传写之本,遂以第二卷、第十七卷各分为二,以足其数,实非完帙。又书中分事始、辨误、事实、沿袭、地理、议论、记诗、谨正、记事、记文、方物、乐府、神仙鬼怪共十三类。而诸家传本,或分卷各殊,或次序颠倒,或并为十五卷,或以第十一卷分作两卷,而并第九卷入第八卷内,或无谨正一类、而并入记事类中,或多类对一门、诙谐戏谑一门。盖辗转缮录,不免意为改窜,故参错百出,莫知孰为原帙也。赵彦卫《云麓漫抄》又记秦桧卒后,曾不敢出其第十九卷。则当曰已无定本,无怪后来之纷纷矣。是书考证颇详,而当时殊为众论所不满。刘昌诗《芦浦笔记》常摘其舛误十一条,又称其比事门中(案:今本无比事之名。)多所漏略,举史记八事以例其馀。赵彦卫《云麓漫抄》亦摘其中论佛法与天地并原一条,为所学之诬妄,并称其诟訾前贤不少。如诗人得句偶有相犯,即以为蹈袭,及恃记博,妄有穿凿。周煇《清波杂志》则谓其记荆王元俨戏剧批判及宗室子好尚之僻诸事,有论其不应言者,旋被旨毁版。盛如梓《恕斋丛谈》。又载当日有知麻城县郑显文者,遣其子之翰赴御史台论曾事涉讪谤,有旨曾、显文各降两官。臣僚缴奏乃黜显文,送其子汀州编管。后京钅堂爱其书,始版行。与煇所记不同,未详孰是。王士祯《池北偶谈》以为曾书多不满王安石,显文殆又袭党人故智,今观其书,以荀彧为汉之忠臣,以冯道为大人,其是非甚为乖剌。又如孙仲鼇贺秦桧诗,曾惇上秦桧书事十绝句,皆胪载无遗,是其党附权奸,昭然可见。并其书遭人攻击,盖由於此,士祯偶未详考也。然曾记诵渊博,故援据极为赅洽,辨析亦多精核,当时虽恶其人,而诸家考证之文,则不能不徵引其说,几与洪迈《容斋随笔》相埒。置其人品而论其学问,弃其瑕类而取其英华,在南宋说部之中,要称佳本,则亦未可竟废矣。 


    筆記集。南宋吳曾撰。吳曾﹐字虎臣。崇仁(今屬江西)人。生卒年不詳。博聞強記﹐知名當時。因應試不第﹐於紹興十一年(1141)獻書秦檜﹐得補右迪功郎﹐後改右承奉郎﹑宗正寺主簿﹑太常丞﹑玉牒檢討官﹐遷工部郎中﹐出知嚴州﹐後辭官。 
    《能改齋漫錄》編刊於紹興二十四至二十七年間﹐孝宗隆興初(1163)因仇家告訐﹐誣此書“事涉訕謗”﹐遂被禁毀。至光宗紹熙元年(1190)始重刊版。但新版經過刪削﹐已非舊觀。下及元明﹐刊本又絕。今所見者為明人從秘閣抄出﹐共18卷﹐分13門﹕事始﹑辨誤﹑事實﹑沿襲﹑地理﹑議論﹑記詩﹑記事﹑記文﹑類對﹑方物﹑樂府﹑神仙鬼怪。記載史事﹐辨證詩文典故﹐解析名物制度﹐資料豐富﹐援引廣泛﹐且保存了不少已佚文獻﹐因而為後世文史研究者所重視。諸家考證之文﹐往往徵引其說。但作者黨附秦檜﹐曲意取媚﹐在書中亦有所表現。考證也有不少失實處﹐故曾遭到同時代人普遍指摘。今人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對此有詳細評述。
    此書有《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墨海金壺》﹑《守山閣叢書》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版本。

 

目錄
  四庫提要
  卷一
  事始一
    樓羅
    麥秋
    廋詞
    主者施行
    鴟夷子皮
    浴處挂壼于門
    萬歲之呼
    膾殘魚
    洪州為鎮南軍
    人君葬地為山陵
    身閉鼻甕
    不癡不聾
    焚香始于漢
    詩人用儂字
    歡稱婦人
    謂父為爹
    樂府名大郎神
    歌辭曰曲
    旁午之義
    民曰黔首
    屋翼名摶風
    恅愺
    唐突
    錢塘蘇小小
    印名璽
    和買
    鹽豉
    冕始于胡曹
    經典無騎字
    回祿為火神
    羹音郎
    直閣名官
    立千丈架閣
    本朝制置使
    省名禁
    下見上謂之參
    試詩賦題示出處
    端溪硯
    奏御劄子稱進止
    糊名考校
    禱祠習儀
    賣坊場河渡
    鄭宋修韻略
    封還詞頭
    禁蕃曲氈笠
    導駕官朝服
    試辭學兼茂科格制
    勿破他故事
  卷二
  事始二
    宋敏求家報狀皆全
    製玉魚袋
    俗語踏趿
    察官不論事
    唾面自乾
    裝潢子
    留守
    登聞鼓院之始
    給公驗
    日歷之始
    增穀價
    三司使之職
    稱裁旨
    將帥遙領州鎮
    探事察子
    舉選人充京官
    行狀
    口號
    乾笑
    名紙
    節度
    起復之禮
    梵音
    待制
    墓路稱神道
    行事舉例
    舍弟之稱
    監司稱職司
    侍讀
    御筆
    書簡用多幅
    監司之職
    試賦八字韻腳
    冬年賀狀
    殿試有官人不為第一
    以物質錢為解庫
    三館可稱學士
    搭猱
    注疏之學
    併當二字
    禁殺牛
    一領簟
    一頓食
    女稱娥
    犢(羊空)魚尾
    經紀語
    關節
    銀版
    宗袞
    歌曲以闋為稱
    佛妝
    恩府
    二稅起催用周制
    以舟量物
    床凳子
    軍卒為健兒
    風聞二字
    婦女稱姐
    表文末云屏營
    倉廩字
    正五九月不上任
    俗罵客作
    罷休
    點心
    俞通用之辭
    親事官
    柳渾青李太白
    古無隋字
    邱遲姓
    麈尾
    如意
    八相太常引
    方丈
    天王視形
    忌日行香
    寺立觀音像
    生日祝壽始
    閒人有忙事
    起居何如
    百合治病
    打揲
    鶻突
    先輩之稱
    白直之稱
    大行之稱
    盛喜中不許人物
    丞相稱相公
    阿誰
    飲席酹酒之始
    古無丈人之名
  卷三
  辨誤一
    員姓之始
    韻略不收笭箵
    句讀無音
    蘭若若字兩音
    紇千字無據
    乾鵲音干為無義
    王珪
    開元錢
    條脫為臂飾
    秋鶴與飛
    曲逆音去遇
    樂府有摻字
    乾德之號二
    集靈存仙望仙之名
    博塞字音
    不識撐犁孤塗字
    束脩義
    牙門
    倒行逆施
    李白非蜀人
    玉樹
    筠為竹皮
    女婿乘龍
    飛燕在昭陽
    黃庭博鵝
    秋菊落英
    藥名詩不始于唐
    青女橫陳
    中山放麑
    前溪歌
    顰青蛾
    犬迎曾宿客
    江文通雜擬詩
    悠然見南山
    藥欄
    小胡孫
    銜盃樂聖稱世賢
    孟浩然得戴暠詩意
    使白水事
    韓子蒼以蘇味道詩為李益
    使騶忌聽琴事
    張麗華誤作潘麗華
    靜憩雞鳴午
    孤鴈詩
    謝安掩鼻
    吏部文章二百年
    裹飯非子來
    僧綽采蠟燭作鳳凰
    荷囊非芰荷之荷
    陽燧
    陽關圖
    珠還合浦
    黃金臺
    以玉兒為玉奴
    東坡用事切
    妓人出家詩
    蒸壼似蒸鴨
    望夫石
    落梅花折楊柳
    吳鉤
    江神世情
    夜半鐘
    冷齋不讀書
    僧清順詩
    使君乃節度使之使
    曲名舞山香
    曲名荔枝香
  卷四
  辨誤二
    崇政殿說書
    桑落酒
    唐參軍簿尉不免杖
    牙郎
    太宗鷂死懷中
    花驚定
    綠沈
    杜詩字不同
    管子韓退之書不同
    縣令為令尹非
    不借
    天闕雲臥
    鱣蛇皆不得真
    淇竹
    臘
    儀石銘非太宗所製
    李遠詩異同
    景鐘
    國璽
    王謝燕
    五世九世同居
    辨麈史載張曲江燕翼無似
    楊文公論千字文之失
    劉禹錫誤呼沈雲卿詩為宋攷功詩
    招提蘭若
    筆談清話載龐莊敏梁適事是非
    寧馨兒
    紀聞非溫公所為
    空梁落燕泥
   林藻歐陽詹相繼登第
    閩人登第不自林藻
    辨杜子美詩
    老拳
    鑄錢
    無恙
    子規
    仲舒策之誤
    土偶人與桃梗相語
    喻氏姓
    蔡字有四義
    介雞
    精舍
  卷五
   辨誤三
    羊舌族氏
    胡笳十八拍
    羽林名軍
    行李
    以言餂之
    湘君湘夫人
    長頸高結喉
    颸風
    揚雄作甘泉賦明日遂卒
    三焦
    鹽盬
    不佞者不才也
    嬙者禁中婦官
    黃帝炎曲炎當作鹽
    天子呼來不上船
    牛僧孺聰明臺
    又元集載杜甫杜誦詩
    柳子厚謂李義府為大臣
    山有猛獸藜藿為之不采
    反正
    息婦新婦
    五行無絕理
    丁產簿書言丁推
    涼風消息幾時來
    誤認黃華作菊華
    大小姑山彭郎磯
    打字從手從丁
    真宗未嘗耕耤
    張良封留
    伏波將軍廟
    諾皋
    老子與佛生日
    褦襶子
    傅元兩儀詩
    假耤字
    八米八采
    不如識一丁字
    京索
    東方姓氏
    顧愷之小字虎頭
    匡山非廬山
    李白贈杜甫詩
    杜彬琵琶皮作絃
    閥閱
    掩耳偷鐘
    蝦蟆蝕月烏蝕日
    僧義海評韓文公蘇東坡琴詩
    詩小雅誤作雨無正
    漢以牡丹為木芍藥
    駙馬都尉
    紫微郎
    題妓項帕
    韓子蒼和頻字韻詩
    閻立本畫蕭翼取蘭亭書
    霹靂手胡盧提
    鱸魚鄉
    謚曰繆
    飲羽
    石髮
    迴雁?
    經子之錯
    非熊
    裴度聖相
    滅動心不滅照心
  卷六
  事實一
    江總還宅詩
    槎頭縮項
    對揚抏士卒
    士露團
    生男墮地要膂力
    畫者楊契丹
    艓子
    淡沲潭
    定昆池
    將軍樹
    星劍玉琴
    芳塵
    張旭草聖
    高舂下舂
    桃花水
    灌嬰井
    張平叔贓吏
    月隨灰而暈闕
    關山月
    玉花驄照夜白
    薛稷畫鶴
    字舞
    白玉堂金華省
    水晶宮
    三受降城
    臘日賜口脂
    鷿鵜膏
    日亭午
    廚人
    水精域
    雲閣
    地平如掌
    蒼玉佩翠雲裘
    蓴為露葵
    教坊內人
    集弦膠
    銀床
    五夜
    松花酒
    浮蟻
    獨酌謠
    龍鳳膏為燈
    八舍
    巴渝曲
    浮查
    子美笛詩引胡騎武陵事
    笛詩清商欲盡奏
    滿壁畫滄洲
    短轅車
    賦日五色
    桑榆桃李
    都盧尋橦綠竿也
    花門
    錦繒維舟
    雙陸
    赤壁棲鶻
    灰心忍事霜鬢論兵
    太液池網索
    孟諸
    一日十二憶
    醉眼曰纈
    飛蓬
    赤霄行
    打毯唱好
    梅詩用月落參橫事
    九江千歲龜歌
    修網銀刀
    渼陂
    銀盤海底出
    書畫賤肥貴瘦
    撥剌跋剌
    金柅園
    作音佐
    足下黑子大貴
    坐隱手談
    烏鬼
    分種越人田
    好漢長史
    洗盞開嘗對馬軍
    裴二端公
    昭靈夫人
    別酒莫留殘
    頓食
    臨無地
    玉魚鐵馬
    禁酒國
    木上座
    金叵羅
    別駕別乘
    無垢洗更輕
    煩惱睡蛇
    何遜早梅詩
    看朱成碧
    和戎如樂和
    闕門銀牓
    孔子志在春秋
    天洗兵
    煙生遙岸隱月落半崖陰
    黃鶴樓下仙人洞
    鶴料符
   絃管作離聲
   祭以鬼宿渡河為候
   軟語
  卷七
  事實二
    摩頂致踵
    腹腴
    鍊師練師
    麻鞋見天子
    浮雲蔽日
    桑蔭不徙
    賑濟振濟
    東邊日下終無雨闕上封書合有碑
    野鴛鴦
    魚收亥日
    魚龍夜鳥鼠秋
    茂才英俊英雄
    藉口藉手
    黃鳥
    弱枝棗朱仲李
    東方朔為歲星
    俾倪女牆
    陴堞俾倪短牆短垣女牆
    不夜城
    山魈一足
    眼有五輪
    玉粒
    玉盤
    滄洲趣
    弈棋
    無射大鐘
    丹書鐵契
    掌上纖腰
    掎摭
    短褐裋褕
    虛牝
    么麼
    麥秀蔪兮麥秀漸漸
    扂楔
    功謝蕭規慚漢第恩從隗始詫燕臺
    吹扊扅
    疏鑿
    梢雲
    饕餮
    跋扈畔換
    彎碕臨硎
    明駝
    皮丹漆
    擅一壑之美
    媒蘗媒蝎
    櫓或作鹵
    蜘蛛蝴蝶占喜
    鳥自呼名
    雙賜筆
    醉如泥
    行蛇入古桐
    畫角鷹
    花梁畫早梅
    畫紙為棋局敲針作釣鉤
    麗人行
    穠李落梅
    笑林
    雨絕天
    書來訪死生
    腕將脫矣
    鳴蛙鼓吹
    要路律
    身輕一鳥過
    封事
    有狐綏綏
    冥冥江雨
    酌酒
    白雲邊
    春草隨青袍
    關東絹
    端能幾字正
    久苦諸君
    山色有無中
    海水立
    龍尾道
    沈著痛快
    鵲尾香爐
    荔枝楊梅盧橘
    觀者如堵牆
    杜石筍行
    胡奴
    嚄唶
    主人翁
    月蝕於蝦蟆
    祿山兒
    沿牒
    錙塵染素衣
    夜航船
    玉盤承露
    遷次
    皋橋客死
    白雲司職
    別分子將打衙頭
    五百弓一牛鳴
    揚雄反騷
    周顒宅作阿蘭若
    蘭亭序
    叢竹當封瀟洒侯
    琅璫
     綺襦紈絝
   公家魯直不解事
   鄙宗
   天雨流行滄溟自蕩
   眾心回春柏再榮
   出九入十
   盤渦谷轉
   摩蒼天
   逝湍奔峭
   蜀運茶馬利害
   廬江王姬
   咄嗟咄喏
   金盤玉盃
   仙人九節杖
   僧為上人
   青精飯
   八字山
   明窗塵
   前路資糧
   王宰畫山水松石
   江山之助
   五粒松當作五鬣
   欲談前事恐無人
   心跡雙清
   平仲君遷本二木名
   簡易字有出處
   斷自天筆
   博懸於投
   斷腸聲裏唱陽關
   無底籃
   婆娑集
   叩檻出魚黿
   酒盡臥空瓶
   花照眼
   不翅猶過多
  卷八
  沿襲
    一擲賭乾坤
    故鄉七十五長亭
    野火燒不盡
    花冥冥
    但令在舍相對貧
    桃花亂落如紅雨
    目極千里傷春心
    漁梁渡頭爭渡喧
    多病故人疏
    船如天上坐人似鏡中行
    鶯語丁寧
    幾處笙歌幾處愁
    穀雨杏花稀
    未臘山梅樹樹花
    授圖黃石老學劍白猿翁
    還山弄明月
    退之全用列子文
    愁殺人
    詠婦人多以歌舞為稱
    花應解笑人無窮事有限身
   洞房懸月影高枕聽江流
    雞三鳴
   獨鵲裊庭柯
    兩蝸角
    誰謂天地?
    韓退之春雪詩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來者怨
    天北極殿中間
    飛鳥外夕陽西
    韓退之喜雪詩
   一樹高花明遠
    石燕泥龍
    春風自是人間客
    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
    詠叔孫通詩
    魚遺子鹿引麛
    鱸肥人膾玉甘熟客分金
    姬人薦初醞幼子問殘疾
    傀儡
    鳥歸花影動魚沒浪痕圓
    鷓鴣飛上越王臺
    可人惟有秦淮月出沒娟娟波浪中
    禪心竟不起
    隔花催喚打魚人
    高懷猶有故人知
    成梟而牟呼五白
    寒食疾風甚雨
    萬年枝
    問花花不語
    夢中身夢外身
    兩山排闥送青來
    太液披香
    謝惠含桃謝惠茶詩
    門雀屋烏宣室茂陵
    相望落落如星辰
    猿啼三聲淚沾衣
    身輕一鳥過
    牛帶寒鴉過別村
    學詩如學仙時至骨自換
    水從樓前來中有美人淚
    到海止十里過山應萬重
    金鴨無煙卻有香
    友于
    橫陳
    據槁梧
    崔護詩
    幾度雨來成惡熱一番風過有新涼
    青裙白面初相識
    手滑
    睹木興嘆
    金谷樓危到地香
    春在先生杖屨中
    小雨斑斑
    一意兩用
    蜀葵
    屋簷斜入一枝低
    秋去暑無權
    醉鄉間處日月鳥語花間管絃
    門外綠楊春繁馬床前紅燭夜呼盧
    雲破月來花弄影
    應聲蟲
    草忘憂花含笑
    回眸一笑百媚生
    身事未知何日了
    舜不窮其民論
    望斗氣沈龍已化置芻人去榻猶懸
    處事無心覺累輕
    春水碧於天
    蓬生麻中
    畜不吠之狗
    開簾風動竹
    山流細沫擁浮花
    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
    啼猿樹
    時送紅梅一陣香
    谷口未斜日數峰生夕陰
    臨清流而賦詩
    日月跳躑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堯舜性仁賦
   滿池江湖春入望連天章貢水爭流
   韓退之學文而及道
   衰顏紅易借髮短白難遮
   定命論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天際識歸舟
   庭草無人隨意綠
   玉斧修成寶月團
   綠楊樓外出秋千
   雪裏梅將春信來
   龍燭影中猶是臘鳳簫聲裏已吹春
   富鄭公之言出於元
   春風朝夕起吹綠日日深
   明月空為兩地愁
   馬嵬詩
   寧人負我無我負人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背秋轉覺山形瘦新雨還添水面肥
   張良與四皓書韓退之與李渤書
   蒨桃贈歌者詩
   山蟬帶響穿疏戶
   紅生白熟生碧熟紅
   更無一箇是男兒
   沿襲不失為佳
   薏苡芎藭
   夢魂香
   二詩相類
   褒公鄂公
   三詩皆用清渾字
   詠荷花
   服藥不如獨臥
   繫日
   東坡作夏侯太初論
   杜甫取李陵詩
   知爾不能舉
   董穎襲陳知默詩
   東坡本李端詩
   韓子蒼詩出陸龜蒙
   得茶三昧
   詹光茂妻寄遠詩
   葛敏修用陳況詩
   古有瑣語
   語有神助
   皮日休白蓮詩
   不去呂后為惠帝計
   韓子蒼作吳清真贊
   陸農師取杜子美詩
   陳去非黃巢詩意同
   澄江一道
   洗天風雨
  卷九
  地理
    石頭之名有二
    豫章之名
    春秋豫章與今不相干
    戲下有兩音
    巴字山水
    孟諸
    有二中牟
    石城
    辨朐(月忍)
    辨豪州字誤
    辨鄢陵字音
    蔣廟鍾山孫陵曲衍
    鏡湖
    蜀石牛
    三曲江
    澧水
    橘洲
    衡山
    羊城
    赤縣
    洞庭橘
    赤甲
    烏石岡柘岡鹽步門
    睢陽
    武林山
    雲夢
    紀南城
    黃金瀨
    開封
    金隄
    陳橋
    西塞
    閩江南臺
    北苑茶
    琵琶洲
    脩水
    利夔路置帥維蜀之險
    慨口
    五松山
    閤皁山
    天姥山
    蓬萊何似水晶宮
    弋陽縣山
    唐宋三河改隸
    梁園
    白礬樓
    兩蘭溪縣
    水中高土名曰洲
    魯澹臺墓
    爛柯亭
    姑射山
    連州以山名
    灤河縣 
  卷十
  議論
    周子醇樂府拾遺出塞詩
    詩非富貴語
    荊公以北山移文為不然
    俠客行寓意不同
    惠連宋武詩
    樂天二詩相反
    淵明二詩相反張季鷹詩與淵明類
    陳公輔黃魯直詩
    崔李詩語同意異
    杜子美鮑照李頎白鷗波浪句
    支遁臂鷹走馬
    荊公山谷詩意同事同
    陳無已王荊公孫莘老論韓文嗜好不同
    荊公不以退之為是
    文貴自然
    蓄家妓示客而致禍
    江西宗派
    東坡以魏鄭公學縱橫之術
    聖俞諸公以郭功甫為李太白後身
    張文潛寄意
    王逸天問劉禹錫問大鈞
    詩文當得文人印可
    韓退之杜子美詩用韻
    古文自柳開始
    右軍承漢書誤
    絳州牧辟張璨推官
    李逢吉裴度諫穆宗
    人臣用心當以范堯夫為法
    陸喜言之繁
    荀彧以高祖比曹操元微之以比裴度
    王公進退自安
    解四十五十而無聞
    歌行吟謠
    論皇字
    杜子美杜鵑詩用樂府江南古辭格
    解風馬牛
    革己日乃孚
    論馬牛稱匹
    辨四族
    臧文仲家有寶龜
    王觀國辨柳子厚不取童謠
    淮水竭王氏滅
    尚書孔臧以多為少毛詩太史公以少為多
    北土重同姓
    萬乘字音
    鄭谷胡少伋荊公張說詩
    一則仲父二則仲父
    詩因助語足句
    林子中論坡詩失為臣體
    阿諛非保身良策
    袁天綱相武后
    周幽王擊鼓而褒姒笑
    梅聖俞孫綽哀詩
    詩有奪胎換骨詩有三偷
    辨唐彥謙蘇子瞻詩用三尺字
    董十郎兒
    蔡元長欲為張本
    歐陽公論馮道乃壯歲時
    東坡詆程頤不如歐陽公?處石守道江鄰幾
    高祖用良平韓信
    論易
    張伯玉記六經閣取王弼傳易意
    東坡知味李公擇知義
    著述須待老
    太祖推服桑維翰
    繁欽論鼓吹崔令欽教坊女善歌
    貴在富下
    顏魯公失言
    張華死有餘愧
  卷十一
  記詩
    題寢宮詩
    閒燕堂聯句
    青州從事
    程夫子范使君
    海棠洲
    江公著由微雨詩知名
    花落去燕歸來
    偷眼看雲生未生
    文正公屬意小鬟妓
    致心平易始知詩
    吳元中十歲賦詩
    矮道士老參軍
    巴苴仁頻
    萬松亭
    杜子美集無遣憂
    晏元獻所得是知人
    河陽見兩龔
    天門豈可掉臂
    放出一頭地
    程伯淳辨李太白詩
    程正叔不欲為閒言語
    剖破藩籬即大家
    花月句
    饒德操自號倚松道人
    賢女浦
    四客各有所長
    卞和琴操
    許旌陽作鐵柱鎮蛟
    臨川王右軍墨池
    四辰四亥生
    桐木韓家
    王左丞罰僧仲殊作
    國香
    周昉畫美人琴阮圖
    浪子和尚詩
    王平甫賦滕王閣詩
    太宗製奕棋三勢
    韋應物逸詩
    韓子蒼黃葉句
    張吉父作怡軒以安其父
    東坡和李邦直祈雨詩
    崔湜年不可及
    卜築兼無市井囂
    妓賦詩送武補闕
    王元甫有詩名
    劉原父惑官妓得病
    詠題畫李白真
    汪子我賦玉延行
    文章伯矍鑠翁
    僧海淵工鍼砭
    楊少師李西臺書
    李西臺詩
    吏隱堂植竹詩
    夢中作明月樓句
    祥瑞讖應
    赤氣為皇子之祥
    漢陽春日絕句
    除東坡書撰碑額
    御賜甘露詩
    仁宗賜送李良詩
    錢文僖賦竹詩唱踏莎行
    荊公題王欽臣詩于扇
    宋景文詩盡龍洞之景
    劉旦詩多稱傳
    文與可鷺鷥詩
    詠茱萸
    詩不厭改
    南園柳色野塘春水
    竹尊者
    李清卿詩得于衣襟
    孫妙仲詩啟
    孫妙仲作截臂行
    曹衍託意為鷺鷥貧女絕句
    鼓子花開也喜歡
    錢思公寄晏元獻牡丹絕句
    權常侍詩
    馮當世人目為金毛鼠
    荊公題夏涼扇
    韓子蒼記李太白讀詩
    李伯時好鐘鼎古文奇字
    詠假山詩刺荊公
    江子我作牛酥行
    曾庶幾放猿絕句
    李漢老為梅詩託意
    王公祐贈率子廉三絕
    荊公親札詩
    詔草非諫草
    毛達可稱陳克杜子美不是過
    田承君記姚嗣宗
    秦益公賞孫仲鼇詩
    劉莘老和王定國雪中絕句
    曾郎中獻秦益公十絕句
    韓子蒼詠太平宰相
    宋文淵詩
    晁以道詩為絕唱
    高秀實和高郵道中詩
    汪信民寄謝無逸詩
    詩熟便是精妙處
    李方叔詩文
    養病不如閒
   潘邠老詩
   李尚書賞秦少游詩
   東坡稱重黃魯直詩
  卷十二
  記事一
    清直勇
    窮達有命
    王子野樂黨
    不許冒籍欺君
    范淳父焚進論不應賢良
    呂公教讀書要字字分明
    儒者讀書無用處
    富家翁愛其弟
    寧受人欺不可使好賢心替
    三代威儀盡在是
    李定公好儒學
    和買絹
    仁宗厚遣公主
    正叔不認姪者罪
    曹瑋行兵
    夏英公好古器珍玩
    張程學
    吳觀音
    狄武襄不知體
    狄武襄不去黥文
    石刻厄會
    貴賤在命
    兩王難當二堂
    曾魯公與旁舍生錢償鬻女直
    樊若水案所仇家酒額因破其家
    馬知節直誠不識書
    狄武襄一鼓而破儂智高
    陳諫議償直取馬
    章郇公與丁晉公會博
    造九鼎
    監酒要術
    狀元焦
    張天覺論詞臣之文
    閻立本畫
    俞溫父判語
    神霄樂鬱羅蕭臺
    青帥許王沂公遠大
    歐陽文忠服章郇公非賣恩
    諫院得人御史稱職
    曾魯公責妓訟官吏
    國家養賢不與士卒同
    陳諫議家法甚嚴
    章郇公代副樞叱報慶者
    宋參政不奏補奴隸
    杜祁公通變
    柴主與李主角富貴
    對徽宗詩句
    公主稱
    四亥四丑
    閨不同
    王祐植三槐
    曾滁州誤呼厙為庫
    曾公亮得龍脊王荊公得龍睛
    箕子易牙名
    杜祁公問賈黯以生事有無
    甘露
    荀卿為孫卿
    斥中貴
    高氏出太皇以有陰德之助
    楊文公辭誥潤筆與同列均分
    曾魯公神明
    唐公肅遠識
    張知常不認同舍金
    晏元獻節儉
    蔡絛西清詩話
    徽宗賜王黼第御書七牌
    薛昂黜用史記西漢諱蔡京名
    鄭文肅案姦贓流馮士元
    蔣希魯建西學宋宏肖其像于文翁祠
    微司理幾誤殺人
    李昭述得古銅符
    鄭文肅復西湖舊堤
    蔣臨川摘大姓李申罪棄市
    鄭文肅取倉腐粟為己俸飯
    洪覺範因張郭罪配朱崖
    罷史學
    胡宗師以奏樂韶節義落職宮觀
    責降朱師復制
    打破筒潑了菜
    笑面夜叉
    目米元章以顛
    修御殿為潛德觀
    許風聞言事
    補張清太醫助教
    以太祖陳橋傳舍為顯烈觀
    陳噩行外制落職 
  卷十三
  記事二
    郎中知制誥
    吳有方奏神宗宜檢視政事
    朝廷曰退宴遊曰歸
    子衿在鄭詩之末
    楊震急逐鶴去
    大相國寺額
    同時位太師
    真宗親為教授
    司戶受節度使節制
    賜服帶
    王子純免屠城而寀生
    姚雄召故寨主子畢親禮
    克讓畏僕郭福
    文正公願為良醫
    林績毀張嗣宗妖術印
    罷舍法卒如黃裳言
    賜藏書閣名稽古
    詔所在置教授
    復曾布蔣之奇資政學士
    乞編皇宋政典
    詔禁外製衣裝
    禁淫哇聲
    御賜酒名清醑
    御筆宮觀寺院不得稱主
    奏禁止聖名字
    禁名意僭竊
    禁瀆侮混元.皇帝名
    詔學者治御注道德經
    詔史記陞老子傳為列傳首
    詔學生添大小經及增置士名分入官品
    詔禁以天字稱
    討論履制度
    封羅漢作應真
    詔東宮講讀官罷讀史專以經術
    見任教授不得為人撰書啟簡牘樂語
    唐元結名
    契丹之法
    河中府浮橋
    樊知古薦河北令簿
    劉師道解王文穆罪文穆復師道職
    李端懿端愿問卜人壽
    真宗書魯宗道剛直于殿柱
    司馬光近于迂闊
    滕宗諒興湖學
    劉沆開遺張友直珠冠書
    金像
    英宗山陵不及嘉祐十分之一
    熙寧月俸
    陳洪進子以白金賂改父諡
    劉庠言魯公之短
    王荊公司馬文正議省辭郊賚
    英宗壁書師說六箴
    置天下常平官
    赦官吏失入死罪
    守正不阿為賢用人當用君子
    宋主辰晉主參
    歐陽公多談吏事
    潘溫叟醫
    下蜀輜重百里不絕
    御親賜帶花
    致仕文吏當養其廉恥武吏當任其功舊
    唐宋運漕米數
    鑄錢費多得少
    蔭子法
    司馬文正除李公擇息貪吏掊克之心
    以程氏禮用尹德充
    開封地讖
    儒冠多誤身
    章子厚與叔安仁令書
  卷十四
  記文
    傀儡起於王家
    賦長嘯卻邊騎
    邵康節贊王通
    馮丞相用李泰伯語
    呂與叔克己銘
    鄧安惠表啟
    黃麗至豫章先狀
    任忠厚投時相啟
    蘇景謨詩啟
    黃公孝師右軍筆法
    東坡銘李伯時洗玉池
    武后製賜狄仁傑袍金字
    曲如鉤例封侯
    舉酒行令
    恩袍色動仙籍香浮
    浯溪銘
    包孝肅公家訓
    何丞相賀巡幸還京表
    仕有五瘴說
    王履道詩文警策
    追贈陳瑩中葛魯卿文
    大遼使謝賜柑表
    胡少伋夢書八句頌
    東坡四言
    東坡戲書
    選官改定方澤儀安等曲
    胡舜陟非顏岐撰制辭
    劾張文潛謝表不欽
    奪范純仁諡忠宣議
    翟公巽作文艱得
    林希草陸農師曾子開被謫辭
    賈文元公戒子孫文
    答劉保衡投進古器詔
    歐陽公投胥內翰啟
    曾子固懷友寄荊公
    陳師道春秋索隱
    孫仲益謝郡官啟
    豫章休亭賦
    張天覺送淩戡歸蜀記
    賦圓丘象天
    神宗御製祭狄青文
    李靖兵法
    劉丞相謝啟
    陳後山李氏墓銘
  類對
    期期艾艾
    避羊祜孟浩然陽城名
    夫子鼓瑟蔡邕聽琴
    白龍見青蛇降
    枯松生枯柳榮
    射石飲羽
    舌柔齒剛
    有機事必有機心
    今李膺仲舒何如昔
    倒用印
    婁王之器過狄寇
    楚蜀慰其軍
    二人得古意
    諷棋取怒
    項羽神
    戰死自有冥數
    源乾曜舒元輿葬
    肉食者謀
    時難得而易失
    景公反鷇齊王易牛
    娶盲女
    勞薪飯
    訴失蔬圃
    別水味
    太宗用李勣蓋高歡策
    蠅漏赦
    度啟公棱等登
    沈元用策對易數有素備
    袞衣赤舄
    四六用故事配今事
    作文忌切題
    忘橶遺弓之句
    用事錯誤
    汪彥章撫州謝表
    汪彥章敬慕韓子蒼
    柳公權謝惠筆帖
    吳元中孫覿草詔制辭
    吳子經言似莊子
    張文定不敢比諸葛孔明
    滕元發賀呂正獻啟
    劉斯立謝諸公啟
    李元亮謝蔡薿啟 
  卷十五
  方物
    黃銀
    盧橘
    橘渡江為枳
    子魚通印蠔破山
    仙茅
    綿州綠茶
    貢茶貴早
    栗如拳
    車螯
    綿州八子
    橄欖有五種
    艾納香
    苦筍甜鹹虀淡
    素馨花
    楮子
    慈竹
    朝日蓮
    櫻筍廚
    豐城劍石匣
    王子敬黃甘帖
    金鯽魚
    肉芝
    瑞香花
    鷂有數種
    吉了禽
    猓然獸
    青田鶴
    羌俗不食魚
    美色不生中華
    金線泉
    石首魚
    昌蒲昌陽
    周宣王石鼓
    胡麻餅
    蜂子
    駱駝
    辨苹
    龜蔡
    辨蜮
    辨鴆鳥
    蝦蟆
    辨霞鶩
    傅負版
    苕萑
    辨鱟
    端州石
    龍腦白氂
    蘄州大鼎
    蘭蕙
    登萊州產金
    建茶
    辨湯餅
    千里蓴羹未下鹽豉
    姑蘇朝夕池
    磨納衣
    牡丹譜
    荔枝譜
    芍藥譜
    採橄欖
    論鹽
   煮湯餅
    川帛宜色
    牡丹榮辱志
    茶品
    貢荔枝地
  卷十六
  樂府一
    黃魯直詞謂之著腔詩
    聶冠卿多麗新詞
    山谷愛賀方回青玉案詞
    世推重少游醉臥古藤之句
    賜名魚遊春水
    漢殿夜涼吹玉笙
    送春送君有無盡意
    晁無咎嘲田氏詞
    水光山色漁父家風
    沁水公主園
    別易會難
    千里傷行客
    館客棄密約之好
    傷春怨
    載將離恨過江南
    妾意在寒松
    蘇瓊填詞
    玉瓏璁詞
    菊詞此花開後更無花
    明月逐人來詞
    花蕊夫人詞
    幼卿浪淘沙詞
    並蔕芙蓉詞
    東坡卜算子詞
    柳三變詞
    用江上數峰青之句填詞
    浣溪紗點絳脣詞
    汪彥章詞
    樂府塵土黃詞
    東坡送潘邠老赴省詞
    杭妓琴操
    張才翁以張公庠詩為詞
    賀方回石州引詞
    御詞
  卷十七
  樂府二
    茶詞
    贈楊姝詩詞
    秦少游唱和千秋歲詞
    阮閎休能為長短句
    夏均父登浯臺作詞
    王觀應制詞
    黃元明詞
    王輔道詞
    詠崔念四詞
    王荊公詞
    顏持約詞不減唐人語
    五夜放燈
    釋可正平尤工長短句
    李右丞送連寶文罷守詞
    豫章解印作木蘭花令
    燒殘絳蠟報黃昏詞
    王君玉燕詞
    兀兀陶陶詞
    驛壁玉樓春詞
    宋景文劉原父送別詞
    詠草詞
    維揚好安陽好詞
    張文潛祠
    燭影搖紅
    弔二姬溫卿宜哥詩
    以張志和漁父詞為浣溪紗定風波
    馮相三願詞
    韓子蒼題御畫鵲扇詩
    歐梅二妓詩
    東坡戚氏詞
    瑤臺第一層
    李久?詞
    頭上宮花顫詞
    作詞以弔楊謝 
  卷十八
  神仙鬼怪
    士夫徼倖為仙
    呂洞賓唐末人
    呂洞賓傳神仙之法
    劉妻死化為異狀
    陸仙師迎漕使安公
    園子得道
    石曼卿丁度為芙蓉城主
    華陽洞門開
    王迪照鏡見前身棄官學道
    周貫尸解
    談驅夜瘧夢得鄉書
    仙家亦有靈芝殿
    虎伏罪媼之子復蘇
    曾易占詩讖
    楚小波詩
    仁宗芝草之瑞
    鋸木有普照之形
    蠶吐絲成段
    冰有綾紋
    畢漸趙諗之讖
    趙少師夢名
    擊大鼓享厚味
    泗州大聖送東坡過海
    李似權記夢詩
    夢人送喜雪
    迎曙亭
    王丞相禱雨
    寇萊公強人飲
    張相公食料羊
    擲骰默占
    賜鞍繡文
    秦亭之夢
    炙丹田之效
    江沔能舉重物
    易葬他人陰地之報
    李氏之門女多貴
    官吏誤入無辜與殺人同
    蔣女得仙
    呂先生字元圭
    安濟夫人廟
    中宵牛語
    道民種茴香
    柴先生獲太乙真君筆
    馮季周朱僕射
    證因大師
    前輩猿蛇之精
    節婦
    許叔微夢
    廣德王開河為豬形
    天齊仁聖帝五子
    葉簡善卜筮
    化金之木
    貢士託夢
    生有時死有地
    燈焰高數尺
    觀音經
    銅板有天下太平字
    竹杖化龍夢魚獲薦之祥
    五臺山僧知人
    晏元獻公楊侍郎夢
    夢至虎頭洲
    伍生遇五通神
    神叱陳超與宰相同?
    夢人頭符狀元之瑞
    黃庠符取驢顙大珠之祥
    虎嘯之祥金石臺文昌堰之讖
    盧多遜被謫李德裕謁之
    袁天綱知牛產牝牡 
  後序
 
  拾遺
  佚文
   卷一事始
    唐明皇為三郎凡五事 
   卷六事實
    牛鳴盎中雉登木 
   卷七事實
    天洗兵 
   卷八沿襲
    庭中花照眼 
   卷十七樂府
    陳虛中守臨川作
    洪覺範長短句
  脫文
   卷二事始
    俗語踏跋
    增穀價
   卷四辨誤
    國璽

 

能改齋漫錄 (宋)吳曾撰 


能改齋漫錄四庫提要

能改齋漫錄十八卷.宋吳曾撰.曾字虎臣.崇仁人.秦檜當國時.曾上所業得官.紹興癸酉.自敕局改右承奉郎.主奉常簿.為玉牒所檢討官.遷工部郎中.出知嚴州.致仕卒.此書末有其子復跋.稱所記凡二千餘條.疏為十八卷.自元初以來.刊版久絕.此本乃明人從祕閣鈔出.原缺首尾兩卷.焦竑家傳寫之本.遂以第二卷第十七卷各分為二.以足其數.實非完帙.然考趙彥衛雲麓漫鈔云.秦檜卒後.曾不敢出.其第十九卷自稱云云.則以當日已無定本矣.是書劉昌時蘆浦筆記.嘗摘其舛誤十一條.頗中其失.至以荀彧為漢之忠臣.以馮道為大人.其是非甚為乖剌.又如孫仲鼇有秦檜詩.亦經載入.則其黨附權奸.昭然可見.特以曾記誦淵博.故諸家考證之文.時多徵引.覽者政當置其人品.而論其學問.棄其瑕纇.而取其英華爾.

 

 

能改齋漫錄卷一
宋 吳曾撰
 事始一


  樓羅
黃朝英緗素雜記論樓羅云.酉陽雜俎云.樓羅.因天寶中進士有東西堋.各有聲勢.稍傖者多會于酒樓.食畢羅.故有此語.予讀梁元帝風人辭云.城頭網雀.樓羅人著.則知樓羅之言.起已多時.又蘇鶚演義云.樓羅、幹了之稱也.俗云.騾之大者曰樓騾.騾羅聲相近.非也.又云.婁敬甘羅.亦非也.蓋樓者攬也.羅者綰也.言人善幹辦于事者.遂謂之樓羅.樓字從手旁作婁.爾雅云.婁聚也.此說近之.然南史顧歡傳云.蹲夷之儀.婁羅之辨.又談苑載朱貞白詩云.太婁羅.乃止用婁羅字.又五代史劉銖傳云.諸君可謂僂儸兒矣.乃加人焉.以上皆朝英說.然予以為此說久矣.北齊文宣帝時已有此語.王昕曰.樓羅樓羅.實自難解.蓋不始于梁元帝之時、以表考之.梁元帝即位.是歲己巳.次年庚午.北齊宣帝即位至壬申年.梁元帝方即位.今據緗素雜記以樓羅事引梁元帝風人辭為始.不當.蓋元帝在宣帝之後.

  麥秋
黃朝英緗素雜記云.宋子京有帝幸南園觀刈麥詩云.農扈方迎夏.官田首告秋.注云.臣謹案物成熟者謂之秋.取揫斂之義.故謂四月為麥秋.余案北史蘇綽傳云.布種既訖.嘉苗須理.麥秋在野.蠶停于室.則麥秋之說.其來舊矣.已上皆朝英說.予考麥秋之始.在禮記月令.自有成說.何必引蘇綽說邪.釋其義.則景文之說尤盡.及觀王荊公絕句云.荷葉初開筍漸抽.東陂南蕩正堪遊.無端隴上翛翛麥.橫起寒風占作秋.此又何也.然景文所注.本出蔡邕月令章句曰.百穀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夏為秋.

  廋詞
太平廣記引嘉話錄.載權德輿言無不聞.又善廋詞.嘗逢李二十六于馬上.廋詞問答.聞者莫知其所說焉.或曰.廋詞.何也.曰.隱語耳.論語不曰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此之謂也.已上皆嘉話所載.予案春秋傳曰范文子莫退于朝.武子曰.何莫也.對曰.有秦客廋詞于朝.大夫莫之能對也.吾知三焉.楚申叔時問還無社曰.有麥麴乎.有山鞠藭乎.蓋二物可以禦溼.欲使無社逃難于井中.然則廋一字雖本于論語.然大意當以春秋傳為證.東坡和王定國詩云.巧語屢曾遭薏苡.廋詩聊復託芎藭.

  主者施行
今朝廷行移下州縣.必云主者施行者.本後漢黃瓊傳也.

  鴟夷子皮
王觀國學林新編.論鴟夷子.引史記伍子胥傳及應劭注、及前漢食貨志顏師古注云.自號鴟夷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懷與時張弛也.鴟夷皮之所為.故曰子皮.又引陳遵傳載揚雄酒箴曰.鴟夷滑稽.腹大如壼.然則范蠡自號鴟夷子皮.又號陶朱公.託鄙名以自晦其跡耳.以上皆王說.予案墨子曰.孔子怒景公之不封己.乃樹鴟夷子皮于田常之門.孔叢子嘗作詰墨曰.夫樹人為信己也.孔子適齊.惡陳常而終不見.常病之.又陳常弒其君.孔子沐浴而朝.請討之.其終不樹子皮審矣.此孔叢子辯孔子不樹子皮之義也.以是知鴟夷子皮又見于孔子.不獨范蠡也.

  浴處挂壼于門
今所在浴處.必挂壼于門.或不知其始.案周禮挈壼氏掌挈壼以令軍井.鄭司農注曰.謂為軍穿井.井成.挈壼懸其上.令軍中士衛皆望見.知此下有井.壼所以盛飲.故以壼表井.又別注曰.挈讀如挈髮之挈.壼盛水器也.乃知俚俗所為.亦有所本.

  萬歲之呼
高承事物紀原云.萬歲之始.考古逮周.未有此禮.戰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蓋七國時眾所喜慶于君者.皆呼萬歲.秦漢以來.臣下對見于君.拜恩慶賀.率以為常.已上皆高說.予案大雅云.虎拜稽首.天子萬壽.人臣之奉上以萬歲.疑發于此.

  膾殘魚
太平廣記載洛陽伽藍記云.晉寶誌嘗于臺城對梁武帝喫膾食訖.武帝曰.朕不知味二十餘年矣.師何云爾.誌公乃吐出小魚.依依鱗尾.如今秣陵尚有膾殘魚也.予案越王句踐之保會稽.方斫魚為膾.聞吳兵.棄其餘于江.化而為魚.猶作膾形也.故名膾殘魚.亦曰王餘魚.以是知膾殘魚不始于誌公.又博物志曰.孫權曾以行食膾有餘.因棄之中流.化而為魚.今有魚猶名吳餘膾者.長數寸.大如筋.尚類膾形也.吳都賦曰.片則王餘.王逸注曰.王餘魚其身半也.俗云越王膾魚未盡.因以其半棄之為魚.遂無其一面.故曰王餘也.

  洪州為鎮南軍
唐咸通六年.安南久屯.兩河銳士死瘴毒者十七.宰相楊收議罷屯軍.以江西為鎮南軍.募彊弩二萬建節度.且地便近.易調度.詔可.然則以洪州為鎮南軍.始于咸通六年.

  人君葬地為山陵
漢以來人君所葬之地為山陵.如高祖之長陵是已.然呂不韋說秦昭王太子曰.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注云.山陵.喻尊高也.崩.死也.然則以葬地為山陵久矣.出戰國策.

  身閉鼻甕
世以身不修飾者為閉、鼻不清亮者為甕、蓋有所本也.王允論衡別通篇.鼻不知香臭曰甕.人不知是非為閉.

  不癡不聾
北史長孫平.隋開皇三年為工部尚書.時有人告大都督邴紹非毀朝廷為憤者.上怒.將斬之.平進諫曰.諺云.不癡不聾.不做大家翁.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予案慎子曰.不聰不明.不能為王.不瞽不聾.不能為翁.乃知此語久矣.慎子名到.南史庾仲文傳.亦云.不癡不聾.不成姑公.因話錄載唐肅宗謂郭子儀曰.諺云.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

  焚香始于漢
李相之賢己集.謂焚香之始云.本佛圖澄傳.襄國城塹.水源暴竭.石勒問澄.澄曰.今當敕龍取水.乃至故泉源上.坐繩床.燒安息香.咒數百言.水大至.予案江表傳.有道士于吉來吳會.立精舍.燒香.讀道書.制作符水以療病.又案漢武帝故事.亦云.昆邪王殺休屠王.以其眾來降.得其金人之神.置之甘泉宮.金人者皆長丈餘.其祭不用牛羊.唯燒香禮拜.然則焚香自漢已然矣.

  詩人用儂字
王觀國學林新編云.江左人稱我汝皆加儂字.詩人亦或用之.孟東野詩云.儂是拍浪兒是也.予以隋煬帝亦嘗用矣.大業拾遺記與宮女羅羅詩云.幸好留儂伴儂睡.不留儂住意如何.又云.此處不留儂.更有留儂處.又古樂府宋鮑照吳歌云.但觀流水.還識是儂流.下又云.觀見流水.還識是儂淚流.晉太元中.子夜歌云.故使儂見郎.又云.儂亦吐芳詞.又云.儂亦恃春容.又云.儂年不及時.又云.儂作北辰星.又云.動儂含笑容.所用甚多.然則吳音稱儂.其來甚久.詩人用之.豈始東野耶.石崇亦有懊儂歌.

  歡稱婦人
晉吳聲歌曲.多以儂對歡.詳其詞意.則歡乃婦人.儂乃男子耳.然至今吳人稱儂者.唯見男子.以是知歡為婦人必矣.懊儂歌云.潭如陌上鼓.許是儂歡歸.又云.我與歡相憐.又云.我有一所歡.安在深閤裏.又華山畿云.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又讀曲歌云.思歡久.不愛獨枝蓮.只惜同心藕.又云.憐歡敢喚名.念歡不呼字.連喚歡復歡.兩誓不相棄.予後讀通典見序常林歡云.江南謂情人為歡.然後始恨讀書之寡.

  謂父為爹
儂歡出于江南風俗.政猶以父為爹.音徒我反.南史.武興王憺為荊州刺史.惠及百姓.詔還朝.人歌曰.始興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時復來哺乳我.荊土方言.謂父為爹.故云.

  樂府名大郎神
本朝樂府有二郎神.非也.案唐樂府雜錄曰.離別難.武后朝有一士人陷冤獄.籍其家.妻配入掖庭.善吹觱栗.乃撰此曲.以寄情焉.初名大郎神.蓋取良人行第也.既畏人知.遂三易其名.曰悲切子.又曰怨回鶻.乃以大為二.傳寫之誤.

  歌辭曰曲
自昔歌辭.或謂之曲.未見其始.琴書曰.蔡邕嘉平初入青溪.訪鬼谷先生所居.山有五曲.一曲製一弄.山之東曲.常有仙人遊.故作遊春南曲.有澗冬夏常淥.故作淥水中曲.即鬼谷先生舊所居也.深邃岑寂.故作幽居北曲.高巖猿鳥所集.感物愁坐.故作坐愁西曲.灌木吟秋.故作秋思三年曲.成、出示馬融.甚異之.然漢蘇武詩云.幸有絃歌曲.可以喻中懷.則音韻稱曲.其來久矣.又案韓詩章句.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

  旁午之義
古文今字言旁午之義.案儀禮曰.度尺而午.注曰.一縱一橫曰旁午.

  民曰黔首
史記秦紀.秦命民曰黔首.然禮祭義篇.宰我問孔子.而孔子曰.因物之精.制為之極明.命鬼神.以為黔首則.然則以黔首命民久矣.

  屋翼名摶風
今之屋翼.謂之摶風.見儀禮士冠禮篇云.直于東榮.鄭氏注曰.榮.屋翼也.唐賈公彥疏曰.榮屋翼也者.即今之摶風.又云.榮在屋棟兩頭.與屋為翼.若鳥之有翼.故斯干詩美宣王之室云.如鳥斯革.如翬斯飛.與屋為榮飾.故云榮也.

  恅愺
文士以作事迫促者、通謂之恅愺.見陸士衡文賦曰.恅愺瀾漫.亡耦失疇.埤蒼曰.(口草)(口蓼).寂靜也.(口草)(口蓼)與愺恅音義同.愺.麤老切.恅.閭草切.

  唐突
律有唐突之罪.案漢馬融長笛賦曰.(氵暠)瀑噴沫.奔遯碭突.李善注.碭.徒郎切.以唐為碭.李白赤壁歌云.鯨鯢唐突留餘跡.劉禹錫磨鏡篇云.卻思未磨時.瓦礫來唐突.亦作此唐突字.魏曹子建牛鬥詩云.行至土山頭.欻起相搪突.見太平廣記.

  錢塘蘇小小
劉次莊樂府解題曰.錢塘蘇小小歌.蘇小小非唐人.世見樂天夢得詩多稱詠.遂謂與之同時耳.次莊雖知蘇小小非唐人.而無所據.予案郭茂倩所編引廣韻曰.蘇小小.錢塘名倡也.蓋南齊時人.西陵在錢塘江之西.故古辭云.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印名璽
蔡邕獨斷云.璽.印也.信也.天子璽白玉螭虎紐.古者尊卑共之.春秋襄公二十九年左氏傳.季武子取卞.使公冶問璽書.追而與之.杜預曰.璽.印也.月令曰.固封璽.季武子使公冶問璽書.此諸侯大夫印.皆稱璽也.漢衛宏云.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唯其所好.自秦以來.唯天子之印獨稱璽.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案周禮掌節.貨賄用璽節.鄭康成曰.今之印章也.則周時印已名璽.但上下通用.以上並見左氏傳疏.今宏以為天子獨稱璽.何哉.又案初學記云.春秋合誠圖曰.堯坐舟中.與太尉舜臨觀鳳凰負圖.授堯圖.以赤玉為柙.長三尺.廣八寸.黃玉檢.白玉繩.封兩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璽五字.則堯時印已名璽矣.本朝徽宗嘗賜宰臣蔡元長塗金銀鑄公相印一紐.前古所無也.

  和買
和買二字.見孔穎達左氏正義.昭公十六年.晉韓起聘于鄭.宣子有環.其一在鄭商.宣子買諸賈人.既成賈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子產曰.今吾子以好來辱.而謂敝邑強奪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穎達云.上稱買諸賈人.則是和買.而子產謂之彊奪者.韓子以威逼之.其賈必賤.故商人欲得告君大夫.子產知其非和買.故云然也.

  鹽豉
鹽豉.古來未有也.禮記內則炮豚之法云.調之以醯醢.尚書說命篇.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左傳.晏子曰.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是古人調鼎用梅醢也.而言不及豉.古人未有豉也.止用醬耳.禮記內則.楚辭招魂.備論飲食.而言不及豉.史游急就篇.乃有蕪荑鹽豉.史記貨殖傳曰.櫱麥菽芻鹽豉千合.及三輔決錄曰.前隊大夫范仲公鹽豉蒜果共一筩.蓋秦漢已來.始為之耳.

  冕始于胡曹
高承事物紀原云.冕.說文曰.黃帝初作冕.世本曰.黃帝作旒冕.宋衷云.冠之垂旒者.通典曰.黃帝作冕垂旒.目不斜視也.已上皆高承說.予以高承未見世本全文也.蓋世本云.胡曹作冕.注云.胡曹.黃帝臣也.然則作冕始于胡曹耳.

  經典無騎字
春秋左氏傳.昭公二十五年.左師展將以公乘馬而歸.杜預注曰.欲與公輕歸.宋劉炫謂左師展將以公乘馬而歸.欲共公單騎而歸.此騎馬之漸也.予案古者服牛乘馬.馬以駕車.不單騎也.至六國之時.始有單騎.蘇秦所謂車千乘騎萬匹是也.曲禮云.前有車騎者.禮記乃漢世書耳.經典並無騎字.

  回祿為火神
經傳多以祝融回祿為火神.祝融則無可疑者.回祿則未之見也.予案周語曰.昔夏之興也.融降于崇山.注云.融.祝融.其亡也.回祿信于聆隧.注云.回祿.火神.鄭語云.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昭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昭公二十九年.左傳曰.火正曰祝融.又曰.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故太史公採取二傳.以為楚世家云.顓頊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高辛氏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六曰季連.楚其後也.以此考之.則祝融之後.有吳回陸終.回祿者.回陸也.舉二人而言耳.陸祿音相近.帝嚳既誅重黎.而以吳回陸終為後.復居火正.而為祝融.則前古以回祿配祝融.而為火神.可以無疑矣.

  羹音郎
王觀國學林新編云.史記前漢羹頡侯劉信.潁川地名不羹者.羹音郎.春秋昭公十二年.左傳.今我大城陳蔡不羹.陸德明音義曰.羹音郎.前漢地理志.潁川郡定陵縣有東不羹.襄城有西不羹.顏師古曰.羹音郎.羹音郎者.自古所呼如此.宋玉招魂曰.肥牛之腱胹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以音韻協之.亦讀羹為郎已上皆王說.予案古者羹臛之字音皆為郎.不止宋玉招魂也.故魯頌閟宮與史游急就章.羹與房漿糠為韻.至于不以羹為郎者.孔穎達云.近世以來方如此.不知又何也.

  直閣名官
馮章靖公元.字道宗.真宗大中祥符末.元嘗講易泰卦.賜五品服.除直龍圖閣.直閣名官.蓋始于此.

  立千丈架閣
仁宗朝.周湛為江西轉運使.以江西民喜訟.多竊去案牘.而州縣不能制.湛為立千丈架閣.法以歲月為次.嚴其遺去之罪、朝廷頒諸路為法.

  本朝制置使
本朝制置使.始于楊允恭.太宗命允恭為洛苑副使.江淮兩浙都大發運.擘畫茶鹽捕賊事.先是三路轉運使.上供米不過三百萬石.允恭盡籍三路舟卒.與所運物數.擇才吏授之.江浙所運止淮泗.由淮泗輸京師.行之一歲.上供者六百萬.即命允恭為發運制置使.改擘畫為制置.

  省名禁
省中舊名禁中.避元后諱.改為省中.見漢書.

  下見上謂之參
下見上謂之參.蓋始于戰國時也.戰國策.秦王欲見頓弱.頓弱曰.臣之義不參拜.王能使臣無拜.即可矣.不則不見也.秦王許之.

  試詩賦題示出處
本朝試進士詩賦題.元不具出處.因淳化三年殿試卮言日出賦.獨路振知所出.遂中第三人.是年.孫何第一人.朱台符第二人.亦不能知.止取其文耳.自後所試進士詩賦題.皆明示出處.

  端溪硯
端州石.唐世已知名.許渾歲暮自廣江至新興詩云.洞丁多斲石.蠻女半淘金.自注云.端州斲石.李賀青花紫石硯歌云.端州匠者巧如神.柳公權論硯.亦云端谿石為硯.至妙也.

  奏御劄子稱進止
今奏御劄子.各稱進止.自唐已然.顏真卿上疏曰.御史中丞李進等傳宰相語.稱奉進止.緣諸司官奏事頗多.朕不憚省覽.

  糊名考校
取士至仁宗始有糊名考校之律.雖號至公.然尚未絕其弊.其後袁州人李夷賓上言.請別加謄錄.因著為令.而後識認字畫之弊始絕.

  禱祠習儀
仁宗時.天子親祠.祠部言周官宗伯.凡王之禱祠.肄儀為位.鄭康成曰.若肄司徒府而令百官即祠.所習儀不敬.請徙尚書省.至今循之.

  賣坊場河渡
本朝賣坊場河渡.始于熙寧間.荊公建議.然古亦有之.案水經漢武微行柏谷遇辱竇門.感其妻.深識之.賜以河津.令其鬻渡.

  鄭宋修韻略
互注禮部韻略敘云.自慶歷間.張希文始以圈子標記.禮部因之.頗以為便.元祐復詩賦.嘗加校正.尋又罷云云.然予嘗考之.禮部韻略.凡三經修矣.景祐初.鄭文肅戩天休為太常博士.考校御試進士.與宋景文建議.禮部所行韻略及廣韻.繁簡失當.訓詁不正.有司考士.多以聲病被黜.三韻是正音訓.書成.學者以為便.然則景祐初.鄭宋已修韻略.不始張希文也.

  封還詞頭
士夜盜入禁中.出為和州都監.懷敏用事久.勢動中外.出未幾.召復故職.宿封還詞頭.翼日.上謂宰相曰.前代豈有此故事否.文彥博對曰.唐給事中袁高.不草盧杞制書.近年富弼亦曾封還辭頭.然則唐制給事中亦草制耶、故袁高得伸其志、今考龍川別志、載劉從愿妻遂國夫人.寶元中.出入內庭.以此獲罪.久之得復入.富鄭公時知制誥.遂國復還國封制既下.鄭公繳還辭頭.封命遂寢.唐制為給事中得封還詔書.中書舍人繳詞頭.蓋自鄭公始.已上皆蘇說.蓋唐給事中亦草制耳.蘇偶忘之耶.%仁宗時.胡文恭公宿武平知制誥.入內都知.楊懷敏坐

  禁蕃曲氈笠
崇寧大觀以來.內外街市鼓笛拍板.名曰打斷.至政和初.有旨立賞錢五百千.若用鼓板.改作北曲子.並著北服之類.並禁止支賞.其後民間不廢鼓板之戲.第改名太平鼓.續又有旨.一應士庶.于京城內.不得輒戴氈笠子.如有違犯.並依上條.

  導駕官朝服
政和元年十二月戊戌.詔自今後導駕官並朝服結佩.應親祠.除祭服外.餘並朝服.不得常服.

  試辭學兼茂科格制
大觀四年四月.禮部奏擬立到歲試辭學兼茂科試.格制依見行體式.章表依見行體式.露布如唐人破蕃賊露布之類.已上用四六、頌如韓愈元和聖德詩、柳宗元平淮夷雅之類.箴銘如楊雄九州箴.又如柳宗元塗山銘.張孟陽劍閣銘之類.誡諭如近體誡諭風俗.或百官之類.序記依古體亦許用四六.臨時取四題.分作兩場.內二篇以歷代史傳故事借擬為題.餘以本朝故事或時事.並限二百字以上.箴銘限一百字以上.奉聖旨依.

  勿破他故事
故事知制誥見宰相.止用平狀.非朔望而見.則去簪笏.張文節公知白在中書.頗重典故.時徐奭知制誥.初投刺.以大狀.後又請見.多具簪笏.張力辭此二事.且述舊制.謂徐曰.且勿破他故事.

 

 

能改齋漫錄卷二
 事始二


  宋敏求家報狀皆全
熙寧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嫌其御殿視朝乃晦日.帝謂侍臣.若當郊祀歲奈何.或言景祐三年十一月晦冬至.郊祀乃用十五日.帝疑其不經.宋敏求奏當時以月晦祀天為非宜.移用十五日甲子.故詔書曰.月既肇于黃鍾.日且臨于甲子.修史者病于太質.刪去詔文.遂無考據.臣家有其日報狀.可以照驗.即取以進.帝稱善.蓋公家自祖宗朝至熙寧中.報狀皆全故也.

  製玉魚袋
宋敏求薨後.因討論典故.帝考初製玉魚袋.欲賜荊揚二王.疑非故實.丞相王文恭公召宋公次道諮之.宋曰.案唐六典.親王三品以上.二王後服用紫飾.以玉帶及魚袋皆飾也.文公挾策以進.議遂定.

  俗語踏趿
俗語以事之不振者為踏趿.唐人已有此語.酉陽雜俎錢知微賣卜為韻語曰、足人踏趿、不肯下錢、

  察官不論事
察官不得論事.自常希古始.常蓋元祐間東坡所薦也.

  唾面自乾
唐婁師德.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者.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其自乾耳.蓋本尚書大傳大戰篇.太公曰.罵汝毋歎.唾汝毋乾.毋歎毋乾.是謂艱難.

  裝潢子
俗以羅列于前者.謂之裝潢子.自唐已有此語矣.唐六典.崇文館有裝潢匠五人.熟紙匠三人.祕書省有熟紙匠裝潢匠各十人.

  留守
留守二字.案漢外戚呂公傳.戚姬常從上之關東.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益疏.高承事物紀原.乃云留守始于唐.非也.

  登聞鼓院之始
高承事物紀原.著登聞鼓院之始.云國朝會要曰.鼓院舊曰鼓司、景德四年五月九日、詔改為登聞鼓院、予案資治通鑑.魏世祖懸登聞鼓.以達冤人.乃知登聞鼓其來甚久.第院之始.或起于本朝也.

  給公驗
唐宣宗時.中書門下奏.若官度僧尼有闕、則擇人補之.仍申祠部給牒.其欲遠遊尋師者.須有本州公驗.乃知本朝僧尼出遊給公驗.自唐已然矣.

  日歷之始
唐順宗時.宰相韋執誼監修國史.奏始令史官撰日歷.此日歷之始也.見通鑑.

  增穀價
范蜀公記范文正治杭州.二浙阻饑.穀價方湧.斗錢百二十.公遂增至斗百八十.眾不知所為.公仍命多出牓沿江.具述杭饑及米價所增之數.于是商賈聞之.晨夜爭進.唯恐後.且虞後者繼來.米既輻湊.遂減價還至百二十.包孝肅公守廬州.歲饑.亦不限米價.而商賈載至者遂多.不日米賤.予案此策本唐盧坦為宣歙土狹穀少.所仰四方之來者.若價賤則商船不復來.益困矣.既而米斗價一百.商旅輻輳.民賴以生.

  三司使之職
國初有鹽鐵度支戶部三司使之職.蓋始于唐末.天祐三年.以朱全忠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都制置使.三司之名始于此.全忠辭不受.

  稱裁旨
近世自鈞旨臺旨而下稱裁旨.案李罕之擅引澤州兵夜入潞州.以狀白李克用曰.薛鐵山死.州民無主.慮不逞者為變.故罕之專命鎮撫.取王裁旨.

  將帥遙領州鎮
本朝武臣有遙領郡刺史之職.案唐光啟二年二月.王重榮遣王建帥部兵戍三泉.以建遙領璧州刺史.將帥遙領州鎮自此始.見通鑑.

  探事察子
近世官司以探事者謂之察子.案唐高駢在淮南.用呂用之為巡察使.用之募險獪者百餘人.縱橫閭巷閒.謂之察子.此其始也.

  舉選人充京官
國初自太宗以來.通判得舉選人充京官.運判所舉人數與提刑等.至熙寧元年六月.有旨.今後通判更不舉選人充京官.運判比提刑減半.自是年始也.

  行狀
自唐以來.未為墓誌銘.必先有行狀.蓋南朝以來已有之.案梁江淹為宋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狀.任眆沈約裴子野皆有行狀.

  口號
郭思詩話.以口號之始.引杜甫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云觀其辭語.殆似今通俗凱歌.軍人所道之辭.余案梁簡文帝已有和衛尉新渝侯巡城口號.不始于杜甫也.詩云.帝京風雨中.層闕煙霞浮.玉署清餘熱.金城含暮秋.水光淩卻敵.槐影帶重樓.然杜甫已前.張說亦有十五夜御前口號踏歌辭二首.其一云.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裏太平人.龍銜火樹千燈豔.雞踏蓮花萬歲春.其二云.帝宮三五戲春臺.行雨流風莫妒來.西域燈輪千影合.東華金闕萬重開.

  乾笑
世以笑之不情者為乾笑、案宋范蔚宗謀逆、就刑于市.妻來別.罵曰.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殺子孫.蔚宗乾笑而已.乾笑此為始.

  名紙
名紙之始.高承事物紀原云.釋名曰.書名字于奏上曰刺.後漢禰衡初遊許下.懷一刺.既無所之適.至于刺字漫滅.蓋今名紙之制也.則名紙之始.起于漢刺也.以上皆高說.予以為不然.蓋禰衡傳.只言刺.不言名紙.雖名紙為刺之變.然高說無所據.予案梁何思澄終日造謁.每宿昔作名紙一束.曉便命駕.朝賢無不悉狎.蓋名紙始見于此.

  節度
高承事物紀原云.節度本後漢公孫瓚討烏桓.詔令受劉虞節度.唐室名使.蓋取此義.唐制.邊圉戎寇之地.則加以旌節.謂之節度.始自睿宗景雲二年四月.以賀拔延嗣為河西節度使.以上皆高說.予案吳志諸葛恪傳、孫權欲試以事.令恪守節度.節度掌軍糧穀.注引江表傳曰.權為吳王.初置節度官.使掌軍糧.非漢制也.初用徐祥、祥死將用恪、諸葛亮與陸遜書曰、家兄年老而性疏.今使典主糧穀.糧穀軍之要最.僕雖在遠.竊用不安.足下特為啟至尊轉之.遜以白權.即轉恪領兵.以此見漢有節度之意.而無其官.唐有其官.而在孫權之後也.

  起復之禮
高承事物紀原云.起復本禮曾子問云.子夏問曰.三年之喪.金革之事無避也者.非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昔者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注云.魯徐戎作難.有喪.卒哭而征之.急王事也.故春秋亦紀晉襄公墨衰之事.漢唐以來.遂有起復之禮.蓋自伯禽始也.以上皆高說.予案前漢翟方進在喪.既葬二十六日.除服.起視事.後漢桓焉為太子太傅.以母憂自乞.聽以大夫行喪.踰年.詔使者賜牛酒奪服.夫謂之起復者.就喪起之.復令視事耳.高承無所據.但泛言漢唐而已.故予疏二條.以見其始.

  梵音
梵音之始.內典云.陳思王子建遊于魚山.聞空中有梵音寥亮.乃教人效之.得傳于今.西方梵云.唄敢匿耶.本梵音也.

  待制
高承事物紀原.待制之始.云唐永徽二年十二月五日.詔許敬宗每日待制于武德殿.此始有待制之名.永泰元年三月一日.敕裴冕等並集賢待制.此始有待制之所.然則蓋唐設官也.以上皆高說.予以為高以永徽始有待制之名是矣.至謂永泰時始有待制之所.則非也.何以言之.案唐武后謂員半千曰.久聞爾名.謂是古人.乃在朝列.宜留待制.即詔入閤供奉.後與邱悅王處知石抱忠為宏文館直學士.又與路敬分日待制顯福門下.夫武后時.半千等已分日待制于顯福門下.則待制之所.不始于永泰元年明矣.

  墓路稱神道
葬者墓路稱神道.自漢已然矣.襄陽耆舊傳云.習郁為侍中.時從光武幸黎邱.與帝通夢.見蘇山神.光武嘉之.拜大鴻臚.錄其前後功.封襄陽侯.使立蘇領祠.刻二石鹿挾神道.百姓謂之鹿門廟.或呼蘇領山為鹿門山.然歐公集古錄跋尾云.右漢楊震碑.首題云.故太尉楊公神道碑銘.乃知立碑墓路.而稱以神道.始漢無疑.

  行事舉例
今朝廷行事.有法所不載者.必舉例以行.然自南朝已然矣.江夷右僕射.主上欲用其領詹事.語王准之.卿可覓比例.准之對曰.臣當出外尋訪.准之後見.主上問近所道事.卿已得例未.准之曰.謝琰右僕射領詹事.琰即謝公之子.恐夷非其例.事遂不行.

  含弟之稱
兄稱弟曰舍弟.亦有所本.魏文帝與鍾繇書曰.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時從容喻鄙旨.

  監司稱職司
本朝官制.由監司而稱職司.如提點刑獄轉運副使之類.案隋蘇威曰.臣非職司.不知多少.但患其漸近.唐陸贄曰.是以職司之內無成功.

  侍讀
高承事物紀原云.侍讀之始.本唐明皇開元三年七月敕.每讀史籍中有闕.宜選耆儒博碩一人.每日侍讀.故馬懷素褚无量更日入直.此侍讀之始也.以上高說.予案南史宜都王鑑初出閤時、陶宏景為侍讀.乃知侍讀之名.自梁朝已有之矣.

  御筆
天子親劄謂之御筆.始于北史元魏彭城武宣王勰傳云.帝令勰為露布.辭曰.臣聞露布者.布于四海.露之耳目.以臣小才.豈足大用.帝曰.汝亦為才達.但可為之.及就.尤類帝文.有人見者.咸謂御筆.

  書簡用多幅
唐盧光啟策名後揚歷臺省.受知于租庸張濬.濬出征並汾.盧每致書疏.凡一事別為一幅.朝士至今斆之.蓋重疊別紙.自光啟始也.見北夢瑣言.乃知今人書簡務為多幅.其來久矣.

  監司之職
本朝官至運轉判官.提舉常平.謂之監司.案徐邈與范甯書曰.足下慎選綱紀.必得國士以攝諸曹.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案.又擇公方之人.以為監司.則清濁能否.與事而明.乃知監司之職.魏晉以來有之矣.

  試賦八字韻腳
賦家者流.由漢晉歷隋唐之初.專以取士、止命以題、初無定韻.至開元二年.王邱員外知貢舉.試旗賦.始有八字韻腳.所謂風日雲野軍國清肅.見偽蜀馮鑑所記文體指要.

  冬年賀狀
今世州郡.冬年二節.通用賀狀.其兩句云.應時納祜.與國同休.蓋本于晉何充賀正表云.璇衡運周.元正肇祚.伏惟陛下應乾納祜.與天同休.

  殿試有官人不為第一
本朝殿試有官人不為第一人.自沈文通始.迄今循之.以為故事.然徽宗朝戊戌牓,嘉王楷第一人.登仕郎王昂第二人.顏天選第三人.徽宗宣諭.嘉王楷有司考在第一人.不欲以魁天下.以第二人為榜首.是歲.以有官人為殿魁.以此知有司亦失于契勘也.

  以物質錢為解庫
江北人謂以物質錢為解庫.江南人謂為質庫.然自南朝已如此.案齊陽玠談藪云.有甄彬者.有行業.以一束苧就荊州長沙寺庫質錢.後贖苧.于苧束中得金五兩云云.

  三館可稱學士
學士惟三館可稱.他則否.案唐集賢院記開元故事.校書官許稱學士.故筆談云.今三館職事.皆稱學士.用開元故事也.自徽宗以前.州縣官蔑有以學士稱者.至渡江後.苟有一官.未有不稱.紹興末.臣僚有論列者.時有旨禁之.然今習俗猶爾也.

  搭猱
俗以不情者為搭猱.唐人已有此語.周顗處士答賓從絕句云.十載文章敢憚勞.宋都迴鷁為風高.今朝甘被花枝笑.任道尊前愛搭猱.

  注疏之學
國史云.慶歷以前.學者尚文辭.多守章句注疏之學.至劉原父為七經小傳.始異諸儒之說.王荊公修經義.蓋本于原父云.英宗嘗語及原父.韓魏公對以有文學.歐陽文忠公曰.劉敞文章未甚佳.然博學可稱也.

  併當二字
併當 【 去聲】 二字.俗訓收拾.然晉已有此語.案世說長豫與丞相語、常以謹密為端、丞相還臺及行、未嘗不送至車後.常為曹夫人併當箱篋.長豫亡後.丞相還臺.發車後哭至臺門.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開.

  禁殺牛
南史梁傅昭性尤篤謹.子婦家常得餉牛肉以進昭.昭召其子曰.食之則犯法.告之則不可.取而埋之.乃知牛之禁殺.自梁已然矣.

  一領簟
簟可以言一領.世說王大見王恭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

  一頓食
食可以言一頓.世說.羅友嘗伺人祠.欲乞食.主人迎神出曰.何得在此.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

  女稱娥
唐樂府有憶秦娥.娥字見史記齊悼惠王傳.王太后有愛女曰修成君.修成君有女名娥.後漢順帝乳母宋娥.又史記外戚世家.武帝時.幸夫人尹婕妤.邢夫人.眾人謂之娙娥.

  犢(羊空)魚尾
犢亦可以稱(羊空).魚亦可以稱尾.宋沈悠之使范雲餉武陵王贊.犢一(羊空).柳世隆.魚三十尾.皆去其首.

  經紀語
江西人以能幹運者為作經紀.唐已有此語.滕王元嬰與蔣王皆好聚斂.太宗嘗賜諸王帛.敕曰.滕叔蔣兄.自能經紀.不須賜物.

  關節
世以下之所以通款曲于上者.曰關節.然唐已有此語.段文昌言于文宗曰.今歲禮部殊不公.所取進士.皆子弟無藝.以關節得之.又唐摭言云.造請權要.謂之關節.案漢佞幸傳.高祖有籍孺孝.謂時有閎孺.與上臥起.公卿皆因關說.乃知關節.蓋本于關說也.

  銀版
銀笏.亦可以稱版.唐韓滉遣使獻羅.每擔夫與白金一版.

  宗袞
宋莒公以宋元憲為宗袞.本謝脁謂謝安為宗袞.謝詩云.阽危賴宗袞.微管寄明牧.

  歌曲以闋為稱
歌曲以闋為稱.案呂氏春秋.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捉足以歌八闋.

  佛妝
張芸叟使遼錄云.北婦以黃物塗面如金.謂之佛妝.予案後周宣帝傳位太子.自稱天元皇帝.禁天下婦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官人.皆黃眉墨妝.以是知北妝尚黃久矣.

  恩府
以恩地為恩府.始于唐馬戴.戴、大中初為掌書記于太原李司空幕.以正言被斥.貶朗州龍陽尉.戴著書自痛不得盡忠于恩府.而動天下之浮議云云.見金華子雜編.

  二稅起催用周制
本朝夏秋二稅.起催以六月十月一日.至今州縣遵用.案王溥五代會要.周顯德三年十月.宣三司指揮諸道州府.今後夏稅.以六月一日起徵.秋稅至十月一日起徵.永為定制、乃知本朝循用周制.

  以舟量物
魏武帝時.孫權曾致巨象.武帝欲知其斤重.鄧哀王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不校可知矣.武帝即時行焉.時王方五六歲.予案符子曰.朔人獻燕昭王以大豕.日養奚若.使曰.豕也.非大圊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人謂豕仙.王乃命豕宰養之十五年.大如沙墳.足如不勝其體.王異之.令衡官橋而量之.折十橋豕不量.命水官浮舟而量之.其重千鈞.其巨無用云云.乃知以舟量物.自燕昭時已有此法矣.不始于鄧哀王也.

  床凳子
床凳之凳.晉已有此器.世說.顧和與時賢共清言.張元之顧敷是中外孫.年七歲.在床邊戲.于時聞語.神情如不相屬.瞑在鐙下.乃作此鐙字.今廣韻以鐙為鞍鐙之鐙.豈古多借字耶.凳.廣韻云出字林.殆後人所撰耳.廣韻別出一橙字.注云几橙.其義亦通.

  軍卒為健兒
今所在以軍卒為健兒、往往以杜詩健兒勝腐儒為證、非也.案世說.祖逖過江時.公私儉薄.無好服玩.王庾諸公共就祖.忽見裘袍重疊.珍飾盈列.諸公怪問之.祖曰.昨夜復南塘.一出祖.于時恆自使健兒鼓行劫鈔.在事之人.亦容而不問.東晉時.軍卒已有健兒之稱.

  風聞二字
風聞二字.出漢書.尉佗曰.風聞老夫父母墳已壞削.賈逵國語注曰.風、采也.采聽商旅之言.故沈約彈王源曰.風聞東海王源.嫁女與富陽滿氏.而魏任城王澄表.以為法忌煩苛.治貴清約.御史之體.風聞是司.

  婦女稱姐
婦女以姐為稱.說文曰.(女(上虍下且))字或作姐.古字假借也.子也切.近世多以女兄為姐.蓋尊之也.案魏繁欽與文帝牋曰.自左( 真)史妠謇姐名倡.魏志曰.文帝令杜夔與左?等于賓客之中.吹笙鼓琴.李善注云.其史妠謇姐.蓋亦當時之樂人.以是知婦人之稱姐.漢魏已然矣.

  表文末云屏營
今世表文未云.屏營之至.屏營二字.見國語申胥曰.昔楚靈王獨行屏營.東漢劉陶上議曰.屏營徬徨.不能監寐.而任昉與梁高祖牋.亦云不勝荷戴屏營之至.

  倉廩字
倉廩二字.蔡邕月令章句曰.穀藏曰倉.米藏曰廩.雖其義如此.然後世作文者.亦未嘗分別而用.漢志.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如廣韻云.倉有屋曰廩.蓋此意出于邕後也.齊職儀曰.太倉令.周司徒屬官.有廩人倉人.則所主蓋亦異矣.

  正五九月不上任
本朝士大夫相傳正月五月九月不上任.以火德王天下.正五九月.皆火德生壯老之位.其說無稽也.其後見竇苹唐書音訓.其注高祖紀正五九三月不行死刑.引釋氏智度論曰.天帝釋以大寶鏡照四大神洲.每月一移.察人善惡.正月五月九月.照南贍部洲.故以此月省刑修善.予以是知正五九所以不上任者.政以此耳.蓋士大夫初到官.必施刑責.今之州郡所以為供給者.此三月不支羊肉錢.蓋沿唐故事.但歷時久遠.無有能討其源流者耳.偶讀竇所引用.于是始知不用正五九上官之理.信乎天下之書.要當無所不讀.

  俗罵客作
江西俚俗罵人.有曰客作兒.案陳從易寄荔與盛參政詩云.櫻桃真小子.龍眼是凡姿.橄欖為下輩.枇杷客作兒.盛問其說云.櫻桃味酸.小子也.龍眼無文采.凡姿也.橄欖初澀後甘.下輩也.枇杷核大肉少.客作兒也.凡言客作兒者.傭夫也.

  罷休
吳人言罷則以休繼之.古如是也.吳王闔閭語孫武曰.將軍罷休.

  點心
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為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語.案唐鄭傪為江淮留後.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顧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其弟舉甌已罄.俄而女僕請飯庫鑰匙.備夫人點心.傪詬曰.適已給了.何得又請云云.

  俞通用之辭
世俗以俞字不可通用.蓋以堯典有帝曰俞.然揚雄解嘲云.揚子曰.俞.上下通用之辭也.

  親事官
省寺所用使令者.名親事官.自唐已有之.案唐王守澄奏宰相宋申錫親事官王師文等.同謀反逆.

  柳渾青李太白
葉少蘊石林詩話云.或者以荊公詩以古人姓名藏句中.如莫嫌柳渾青.終恨李太白.自公始發之.然唐權德輿已有此體.予案梁元帝已有人姓名詩及將軍名詩.不始于權德輿也.

  古無隋字
隋字古無之.文帝受禪.以魏周齊不遑寧處惡之.遂去走.單書隋字.猶後漢都洛以火德.故去水加佳也.

  邱遲姓
唐封演記邢州內邱縣西古中邱城.寺有碑.後趙石勒光初五年所立也.碑云.大和尚佛圖澄.姓溫.而高僧傳、晉書藝術傳皆不著.余因記沈太虛侍郎虛中言.昔湖州有人發古塚得碑.乃南朝邱遲.其言遲乃左史邱明之後.然則邱明竟不姓左耶.

  麈尾
釋藏音義指歸云.名苑曰.鹿之大者曰麈.群鹿隨之.皆看麈所往.隨麈尾所轉為準.今講僧執麈尾拂子.蓋象彼有所指麾故耳.王衍捉玉柄麈尾.

  如意
齊高祖賜隱士明僧紹竹根如意.梁武帝賜昭明太子木犀如意.石季倫王敦皆執鐵如意.三者以竹木鐵為之.蓋爪杖也.故音義指歸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可長三尺許.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然釋流以文殊亦執之.豈欲搔痒耶.蓋講僧尚執之.私記節文祝辭于柄.以備忽忘.手執目對.如人之意.凡兩意耳.

  八相太常引
京師僧念梁州八相太常引三皈依柳含煙等.號唐讚.而南方釋子作漁父撥棹子漁家傲千秋歲唱道之辭.蓋本毗奈耶云.王含城南方有樂人名臘婆.取菩薩八相緝為歌曲.令敬信者聞生歡喜.

  方丈
僧道誠釋氏要覽云.方丈寺院之正寢、始因唐顯慶年中.敕差衛尉寺丞李義表前融州黃水令王元策.往西域充使.至毗耶黎城東北四里許.維摩居士宅示疾之室.遺址疊石為之.元策躬以手板縱橫量之得十笏.故號方丈.余案王簡棲頭陀寺碑云.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經像.李善引高誘曰.堵長一丈.高一丈.回環一堵為方丈.故曰環堵.言其小也.

  天王視形
州郡置毗沙門天王之始.案僧史唐天寶元年壬子.西蕃五國來寇安西.二月十一日.奏請兵解援.發師萬里.累月方到.近臣奏且詔不空三藏入內持念.明皇秉香爐.不空誦仁王護國陀羅尼.方二七遍.帝見神人可五百員.帶甲荷戈在殿前.帝問不空.對曰.此毗沙天王第二子獨健.副陛下心.往救安西也.其年四月.安西奏.二月十一日巳時後.城東北三十里雲霧冥晦.中有神可長丈餘.皆被金甲.至酉時.鼓角大鳴.地動山搖.經二日.蕃寇奔潰.斯須城樓上有光明天王現形.謹圖樣隨表進呈.因敕諸道節鎮所在州府.于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形像.至千佛寺.亦敕別院安置.

  忌日行香
忌日行香.始于唐貞元五年八月.敕天下諸州並宜國忌日准式行香.然行香事案南山鈔云.此儀自道安法師布置.又賢愚經云.為蛇施金設齋.令人行香僧手中.普達王經云.佛昔為大姓家子.為父供養三寶.父命子傳香.此云行香僧手中與傳香.今世國忌日尚行此意.至人君誕節.遂以拈香為別矣.案唐會要開成五年四月.中書門下奏.天下州府.每年常設降誕齋.行香後.便令以素食宴樂.唯許飲酒及用脯醢等.以此知唐朝雖誕節.亦只云行香.姚令威以為行香始于後魏江左.非也.

  寺立觀音像
天下寺立觀音像.蓋本于唐文宗好嗜蛤蜊.一日.御饌中有擘不開者.帝以為異.因焚香祝之.乃開.即見菩薩形.梵相具足.遂貯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美錦.賜興善寺.仍敕天下寺各立觀音像.

  生日祝壽始
封人祝堯壽、虎拜稽首、天子萬壽、人臣愛君、不過長年、未以為非也.至于生日祝壽.始見唐明皇.然識者以為非.何者.梁孝元帝少時.每以載誕之辰.輒齋素講經.阮修容歿後.此事亦絕.唐太宗亦以降誕日謂長孫無忌曰.今日是朕生日.世俗皆為歡樂.在朕翻成感傷.泣數行下.群臣皆零涕.故唐封演謂孤露之後.不宜以此日為歡.可謂達理矣.明皇建節.雖出于源乾曜張說之議.然中宗常以降誕日宴侍臣內戚于內庭.與學士聯句柏梁體詩.以是知循習久矣.至人臣生日.以詩為慶.西清詩話.乃謂公卿誕日.以詩為壽.見于唐末.此說恐非.蓋開元間惠宣太子被疾.明皇自祝檜.既瘉.幸其第.置酒賦詩為初生歡.其詩云.昔見漳濱臥.言將人事違.今逢慶誕日.猶謂學仙歸.人臣以詩為壽.始見于此.

  閒人有忙事
閒人有忙事.俗人語也.然唐人已有.韓偓詩云.書牆暗記移花日.洗甕先知醞酒期.須信閒人有忙事.且來衝雨覓漁師.

  起居何如
今世書問往還.必曰不審比來起居何如、案漢武帝內傳.上元夫人曰.承阿母相邀詣劉徹家.不意天靈至尊.下降于至濁.不審比來起居何如.乃知此語久矣.

  百合治病
本草圖經百合一條.引張仲景治病有百合知母湯.百合滑石代赭湯.百合雞子湯.百合地黃湯.凡四方.並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不識其義.余案王原叔內翰云.醫藥治病.或以意類取.至如百合治病.似取其名.嘔血用臙脂紅花.似取其色.淋瀝滯結.則以燈心木通.似取其類.意類相假.變化感通.不可不知其旨也.以是知圖經論藥.尚不能如原叔.

  打揲
打揲字.趙參政異聞見錄云.須當打揲.先往排辦.東坡與潘彥明書云.雪堂如要偃息.且與打揲相伴.皆使揲字.今俗只使疊字何耶.

  鶻突
鶻突二字.當用糊塗.蓋以糊塗之義.取其不分曉也.案呂原明家塾記云.太宗欲相呂正惠公.左右或曰.呂端之為人糊塗. 【 自注云.讀為鶻突.】 帝曰.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決意相之.今食醫心鏡.治脾胃氣冷.不能下食.虛弱無力.有鶻突羹.用鯽魚半斤.細切起作膾.沸豉汁熱投之.著胡椒乾姜蒔蘿橘皮等末.空腹食之.乃作此鶻突字.非也.

  先輩之稱
李肇國史補並唐摭言.以舉子互相推稱則曰先輩.蓋前輩之義也.然南齊書劉懷珍傳曰.此數子皆宿將舊勳.與太祖比肩為方伯.年位高下.或為先輩.而薦誠君側云云.乃知先輩之稱.南朝以來有矣.

  白直之稱
今世在官當直人.謂之白直.南齊蕭嶷傳云.白直共七十八人.乃知白直之稱甚久.

  大行之稱
古來人君之亡.未有謚號.皆以大行稱之.往而不返之義也.秦始皇崩于沙邱.胡亥喟然嘆曰.今大行未發.喪禮未終.見李斯傳.

  盛喜中不許人物
俗諺云.盛喜中不許人物.盛怒中不荅人簡.案列子宋元君曰.昔有異技于寡人者.技無庸.適值寡人有歡心.故賜金帛.乃知俗語亦有所自也.

  丞相稱相公
丞相稱相公.自魏已然矣.王仲宣從軍詩曰.相公征關右.赫怒震天威.注.曹操為丞相.故曰相公.謝靈運擬陳琳詩曰.永懷戀故國.相公實勤王.亦謂曹操也.

  阿誰
傳燈錄.宗風嗣阿誰.阿誰、俗語也.龐統傳.向者之論阿誰.為是停待.亦俗語也.愍懷傳.陛下停待.

  飲席酹酒之始
飲席酹酒之始.唐僕射孫會宗集內外親表開宴.有一甥姪間朝官.後至.及中門.見緋衣官人.衣襟前皆是酒涴.咄咄而出.不相識.洎即席.說于主人.咸訝無此官.沈思之.乃是行酒時于階上酹酒.草草傾潑也.自此每酹酒.令側身恭跪.一酹而已.自孫氏始也.今人三酹非也.出北夢瑣言.

  古無丈人之名
蜀志先主傳.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臣松之案.董承、漢靈帝母董太后之姪.于獻帝為丈人.蓋古無丈人之名.故謂之舅也.以上裴松之說.予案丈人之義.本于易以妻父為丈人.又本于漢匈奴.所謂漢天子、我丈人行也.松之安得云古無丈人之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