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校园诈骗案 一 什么叫诈骗?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当事人往往容易上当。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二 诈骗案的类型及预防对策 诈骗案件的发生,作案人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容易动恻隐、怜悯之心。另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贪图小利、爱慕虚荣的心理,靠编造谎言,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如假冒身份、骗取同情达到骗财骗物的目的。随着互联网进入校园,一些大学生通过上网结交朋友,由于缺乏识别能力有的上当受骗。 三 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原因 大学时代对于人生,是一个伴随探索与追求,理想与奋进的黄金时代,年轻的大学生才华横溢,精力充沛,热情奔放,少不了人际交往,这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然而值得提醒的是,少数大学生书生气十足,只记得“世界充满爱”,忘却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忘记了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并存,因而不加选择或不懂选择,轻率交友,尽管有善良的动机却落得不幸的结局,这些正是诈骗分子屡屡得手的根本原因。 诚然,同学们的初衷往往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从众多受骗上当的事实中反思,不难看出我们大学生身上的确存在一些容易被利用的因素。 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期间,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生活经验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分辨是非能力差,对社会的想象与现实生活差距较大,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看到了“世界充满爱”,却忘记了世界上还有邪恶。有的学生感情用事,见到自称是“落难者”就想“慷慨解囊”,结果疏于防范,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一些大学生就是凭着那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你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还做了一件好事。 3、有求于人,轻率行事。常言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能否如愿这就要看是何事,对象是谁,要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如果此时冷静理智常被轻率鲁莽取代,不辨青红皂白,有人愿“帮助”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往往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是:想经商助学而缺乏经商实际经验;急于成名爱慕虚荣而无意戒备;想谋到理想的工作而又缺少门路等等。 4、贪小便宜,急功近利。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所以屡屡得手,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人们的贪心等非分之想,受害者往往是被诈骗。 交友常见骗术 1、酒托 指在酒吧等高消费的场所,安排“服务员”上网与人聊天,以交朋友等理由为诱饵,诱骗他人至酒吧消费高价酒水,所谓的“服务员”就是“酒托女”。 真实案例: 成都,小赵与网友相约看电影,见面后却被带到酒吧。该网友点了几百元钱的红酒,之后便没怎么说话,只是喝酒,喝完后装醉不肯付钱,小赵只能独自承担消费。后来,两人走出酒吧道别,小赵发现该网友偷偷转回酒吧,向酒吧所取提成。 2、饭托 真实案例: 最近白先生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女网友,见面之前已看过她的照片,见面后被该女子带去了北京路某餐厅。点完餐女生说去卫生间,等了很久也未见女生回来。此时,白先生才意识到上当受骗,同时回想起该女子与其之前提供的照片不是同一个人,最后被餐厅收取了500多元就餐费。 3、茶托 真是案例: 小张是福州人,与一名女网友相约见面。没几分钟,女网友就表示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便带小张进入某茶楼。该女子随即点了一千块一两的茶,刚喝不久就说要去理发,下次再约,遂离开。此时小张只得硬着头皮付了高价的茶水钱。 4、KTV托 真实案例: 深圳宝安西乡,李某最近在网上聊天时结识一位女网友,聊得十分投机。女生说她刚跟男友分手,心情不好,提出见面。小张见对方主动,不好意思拒绝,便去赴约。女生订的约会地点是某KTV,李某先到便点好酒水,但女生迟迟没出现。李某于是打电话给她,却由一个男人接听,被告知是女网友的老公。直到服务员过来要求结账,李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
|
来自: 普化散人 > 《公益图片 文章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