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碧庐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郑孝胥《海藏楼诗》注译63
2013-10-13 | 阅:  转:  |  分享 
  
伤忍盦





彼苍不足恨(1),

人事实可哀。

莫复念忍盦,

念之心肝摧。

烈士尽夺气(2),

况我平生期(3)。

四海尽惊叹,

矧我夙昔怀。

聚时不甚惜,

皎皎心弗欺(4)。

别时不甚忆,

落落意弗疑(5)。

如何无穷志,

殉此七尺骸。

交情日太短,

天绝非人为。

命也审如此,

终古宁可追(6)!



这苍天,不足为恨,

人事实在是可悲哀。

不要再怀念忍盫了,

怀念他心肝被摧折。

壮士都被夺去生命,

何况我平生相许人。

四海内都震惊叹息,

何况是我早就挂怀。

相聚时光不太珍惜,

互不隐瞒坦白的心。

别后也不太相回忆,

不怀疑磊落的情怀。

为何这远大的志向,

都随七尺之躯殉葬?

交往的日子太短了,

天绝情,不是人为。

命啊,想来就如此,

自古以来岂可强求!





【题解】

郑孝胥闻可庄死讯(见前诗“附”),近一月后,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廿二日(1893年12月29日夜,作此诗二首。光绪十九年(1893),王仁堪奉调任苏州知府。忍盫素有疝气疾,在镇江任上,就已积劳病重,来苏州才三个月,接管新任,事更繁剧,疝气大作。十月十八日,赴宴回衙署后,腹大痛,医误以为寒疾,药用麝香又过多,服后,汗下如雨,至二十日殁,年仅四十五岁。

【注】

(1)彼苍,那苍天。苍,苍天。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

(2)烈士,有节气有壮志的人。《韩非子·诡使》:“而好名义不仕进者,世谓之烈士。”夺气,挫伤锐气,丧失勇气。《孙子·军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清魏源《圣武记》卷六:“军士夺气,望风解体。”

(3)期,心期,心中相许。晋陶潜《酬丁柴桑》诗:“实欣心期,方从我游。”唐王勃《山亭兴序》:“百年奇表,开壮志于高明;千里心期,得神交于下走。”此处指心期之人。

(4)皎皎,清白貌。《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宋曾巩《明妃曲》之一:“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心弗欺,不欺心。欺心,自己欺骗自己;昧心。唐韩愈《通解》:“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耻乎力一行为独行,且曰:‘我通同如圣人。’彼其欺心邪?吾不知矣。”

(5)落落,磊落。《三国志·蜀志·彭羕传》:“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谠落落之誉。”唐杨炯《和刘长史答十九兄》:“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

(6)宁可,不可。追,指追命,索回生命。清蒲松龄《灌仲孺论》:“其真英魂为厉,尚能追命于九泉耶?”





朝士清流重(1),

此风久亦息。

不随薄俗移,

通介见所植(2)。

朝堂里看重清流之士,

这风气,久已经歇息。

不随着浅薄风气转移,

通达耿介被你培植起。

抗言得弃外(3),

天日无惭色。

谁知活人手(4),

未恨江流窄。

为民奋请命,

有此二千石(5)。

世间污吾子,

捐去诚上策(6)。



抗上放论,外放外地,

上对天日,面无愧色。

谁知道拯救他人的手,

不恨人生河道的狭窄。

奋起而为老百姓请命,

落得个二千石的知府。

人世间侮辱我的友人,

抛弃生命,真是上策。



但縻老亲泪(7),

冤苦滞魂魄。

当时殉名人(8),

著望各藉藉(9)。

贪夫溷烈士(10),

事定众乃白。

公等当期颐(11),

王济我恨惜(12)。



只是使得老亲来落泪,

冤屈和苦涩纠缠魂魄。

当时为名利殉私的人,

纷纷攘攘,各树名望,。

贪婪者与刚烈士混杂,

尘埃落定才真相大白。

尔等诸公还善保天年,

我恨与惜王济似的活。

【注】

(1)清流,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国志·魏志·桓阶陈羣等传评》:“陈羣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晚清清流形成一个群体,前期清流奉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魁首,后期清流以户部尚书翁同龢为支柱。他们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劾大臣,指斥宦官,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饬纪纲。

(2)通介,通达耿介,有操守。化用宋苏轼《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云》:“风流自有高人识,通介宁随薄俗移。”植,指培养、树立(通介品格)(立养个群体回了落情怀。

(3)抗言,高声而言。三国魏嵇康《管蔡论》:“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翼存天子,甘心毁旦。”弃外,指外放为地方官员。光绪五年(1879),中俄交换条约,出使大臣崇厚屈服于沙俄的压力,居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王仁堪与曹鸿勋等联名上疏,“请斩崇厚以谢国人”,直声震动朝野,为权贵所忌。光绪十四年(1888),王仁堪上书切谏,停修颐和园。因而,于光绪十六年(1890)十一月外放任江苏镇江府知府。

(4)活人,使人活;救活他人。《庄子·至乐》:“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

(5)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6)捐去,抛弃(京官)。

(7)縻,耗费。

(8)殉名,舍身以求名。《庄子·骈拇》:“士则以身殉名。”《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不殉名以求誉,不驰骛以要宠。”

(9)著望,追求、建立名望。藉藉,众多而杂乱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不被创刃而死者,它它藉藉,填坑满谷,掩平弥泽。”颜师古注引郭璞曰:“言交横也。”

(10)贪夫,贪婪的人。《汉书·王吉贡禹等传序》:“孟子亦云:‘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功名者,贪夫之钓饵。”

(11)期颐,一百岁。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宋陆游《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12)王济,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名士。西晋大将军王浑的次子。勇力超人,文词俊茂,名于当世。但生活十分奢侈,丽服玉食,挥金如土。年四十六岁,先其父王浑而亡。

【附录】

一、据郑孝胥日记,作此诗前的初十日尼挽可庄联曰:“岁路向穷,斯人已矣;泪河空注,吾道非邪?”

二、郑孝胥日记光绪二十一年一月十五日(1894年2月20日):“夜,宴同人,余中坐而叹曰:吾自二十岁浪迹至今,十有五年,知交虽多,三年以来丧我三友,弼宸、可庄、幼莲是也。己丑、庚寅之间,与弼宸踪迹最密,数日不相见,皆若有所失。可庄每宴客,若余在坐,必语客曰:苏龛在此,吾不设鸡鸭,渠素不御也。幼莲在江宁帅幕,与余欢甚,遣舆见迓,无日不至,及去,又必以己舆送之。一日,客甚盛,余欲先去,不告而行,幼莲自追余及于半途,时已被酒,握手叹曰:子非常人,虽未遇时,毋为过自摧折也。三君者,平生皆有知己之言,遽隔九原,吾将安归乎!自今以往,纵有新知,然益悲故人不可得矣。俯仰间涕落巵中,四座怃然,余乃掷杯而起。”

三、郑孝胥日记光绪二十年二月十五日(1984年3月21日):“阅《申》、《沪》报:可庄柩过上海归闽矣,哀哉,堂堂者何为遽入土乎!天下之可死者固多矣,而独夺人斯人者,何也!”

四、郑孝胥日记光绪二十年四月廿六日(1894年5月1日):“哀哉可庄,仅得国史数行而已乎!男儿掀天事业,成固善矣,不遇,老死牖下,命也不足憾,志业不遂,供人描画,何为哉!”,有新知乎己之言耶逝去

五、黄浚《花随人圣庵》:“海藏诗惘惘不甘,特工嗟叹,于惓怀亲朋尤为见长。如挽宝竹坡、伤忍盦、哭其祖郑世恭等,皆其沉痛之至。”

















































献花(0)
+1
(本文系碧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