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节”话保健:老年心血管疾病更应注重早期防治

 昵称535749 2013-10-13
    今天,10月13日是农历九九重阳节,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去年的重阳节出现在阳历10月23日,而明年对应的阳历日期是10月2日,这意味着今年的重阳节比去年提前10天到来。

    今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全国“老年节”,这意味着今年的重阳节成为我国第一个法定“老年节”。我国古代在重阳节这一天有祭祀“老人星”的习俗,“老人星”代表吉祥、福寿、安康。从10月13日至10月底,每天黎明前,如果天气晴好,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着寻找这颗全天第二亮星——“老人星”,为自己和家中老人祈福。

    茫茫天宇如何寻找“老人星”呢?据说,日出之前登高远望南方偏东低空天区会发现,有一颗发着白色光芒并且闪烁不停的亮星,它是天空第一亮的恒星——天狼星。从天狼星向下看去,不远处有一颗比天狼星稍暗一点的、闪烁更加强烈的亮星,这就是“老人星”。

    “老人星”,长寿星!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来临,请关注老人的健康。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作为老年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世界老年人口的1/5在我国。2005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1%。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2%;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因此,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极为严峻的挑战。
    病情复杂 增加诊治风险
    增龄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老龄人群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将持续增加。通常,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肝肾功能的衰退,使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对药物的反应性、敏感性和耐受性均不同于其他人群。
    由于老年心血管病症状常不典型,病变、病情复杂,容易出现其他合并症,在诊断过程中容易漏诊和误诊,如治疗不及时病情可急剧恶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老年心血管病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易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毒副作用。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临床医师所面对的重要的课题,应改变过去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把疾病的威胁降到最低。
    新危险因素 有助临床早期诊断
    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肥胖。尽管我们改变不了年龄和家族史,但如能戒烟,有效控制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肥胖,即可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事件率及死亡率,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危害。
    近年,一些新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如反映外周血管状态的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膜厚度,以及左室肥厚、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微量蛋白尿等。因此,如果能做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将大幅度提高老龄化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
    临床上,应尽量选择经循证医学证实对老年人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确定并区分特定的治疗人群。如心血管疾病的老年高危人群应强调血脂达标,鼓励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鉴于目前缺乏高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不应把此人群之外的试验结果完全移植到此人群的治疗中,而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此外,还应充分关注老年人所合并疾病对总体治疗和预后的影响,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强调改善老年患者症状、减轻痛苦,而不是追求完全治愈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