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中鲜为人知的12件事

 dongchang 2013-10-13

 
二战在上世纪40年代已经结束,但它并没有就此戛然而止。至少,日本和俄罗斯还没签订和平条约;还有日本士兵在大战结束29年的时间里都不投降。这些都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二战中,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惊人事实。
 
1. 二战期间,日本曾用黑死病病毒制造生化武器,袭击中国。


 
1940年12月5日,在云和的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向重庆行政院院长发的急电:““上月28日,敌(日)机空袭金华,两架散布白烟,并有鱼子般颗粒落下,经人民收集送检,由省卫生处处长、军政部第二防疫大队长等五员严密检验,辨明系鼠疫杆菌……。”其后,湖南等多个地方有类似情况发生。
 
鼠疫被称为黑死病,由鼠类之间传播到人类之间传播。在19世纪之前,人类几乎没有对付这种恶疫的办法,人一旦感染此疫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并且,死状悲惨,死时整个人都变成黑的。
 
美国和英国利用自己的独立情报网获得了中国受细菌武器攻击的相当准确的情报。在确信细菌战攻击为真后,世界震惊。(摘自新浪博客文章《日本以“黑死病”病毒袭击浙江》)
 

2. 二战之后,日本和俄罗斯并没有签订和平条约,这是因为两国在南千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上仍有争议。


  3. 二战期间,2百万德国妇女惨遭苏联红军强奸,其中年纪最小的是13岁,最大的是70岁。


 
希特勒的冲锋队在进攻波兰和苏联时,所到之处,不仅强奸了很多当地的妇女,而且设立了大批公开与非公开的妓院,强迫这些妇女“慰藉”德国官兵。愤怒的斯大林在反攻开始时曾说:血债要用血来还。
  4. 一名日本士兵直到1974年才投降,此时距二战结束已经29年之久。


 
日本陆军少尉小野田宽郎就一直活在1944年。纵使世界已经不断的改变,他始终活在二次大战的纠缠里。1943年,小野田被派到一个菲律宾的一个小岛-卢邦岛(Lubang),准备在美军登陆后开展游击战。后来,日军投降。部分投降的日本士兵被美国指使去派发日本投降的传单,当时也拿到传单的小野田却一直认为是伪造的,并一直守在山林里,与山贼无异,不时抢杀周近村民。
 
最后是小野田的老上司谷口义美的劝说下,他才接受投降。
 

5.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二战期间在军中服役,担任机修工和司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伊丽莎白13岁,她与她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都到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避难。当时有人建议两位公主应该到加拿大避难,遭到他们母亲的反对:“孩子们不能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1940年伊丽莎白公主首次发表了广播,针对的就是所有避难中的孩子。1945年伊丽莎白公主说服了她的父亲,允许她直接参与协助打赢这场战争。她参与了一个支援战争的妇女团体,在那里她的编号是第230873号伊丽莎白?温莎第二中尉。在军中服役期间,她还担任了机修工和司机,并荣获了次中尉军衔。
6. 在二战期间,一名美国士兵凭一己之力击退100名日本士兵。


(左二为John R. McKinney)
 
美国John R. McKinney在打盹的时候,被100多名日本兵偷袭。他用一把M1格兰德步枪击退了敌军,杀死40名日本士兵。(militarytimes.com)
  7. 二战期间,被日本人杀害的中国人比大屠杀中死去的犹太人多。


 
到底有多少中国人和犹太人死于侵略者的刀下,至今没有确切的数据。但一般而言,中国的死亡人数都是以千万计,而犹太的死亡人数则以百万计。
 

8. 二战期间,巴黎的清真寺给予了犹太人穆斯林身体,从而使得这些犹太人逃过了纳粹德军的杀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位居巴黎市中心的穆斯林信仰场所﹐用作法国抵抗运动的秘密基地和庇护所﹐保护了许多受法西斯迫害的爱国份子。  当法西斯到处逮捕和屠杀犹太人时期﹐这座清真寺为许多犹太人作证他们是穆斯林﹐保护他们的生命﹐并且向许多新生的犹太人婴儿发放穆斯林出生证。
  9. 苏联1923年出生的男性,有80%在二战中死去。

二战中鲜为人知的12件事
 

10.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就在竞选中失利了。


 
有这么一段轶闻:在二战末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斯大林嘲笑已经在国内竞选中失败的丘吉尔:丘吉尔先生,你打赢了战争,人民却罢免了你;看看我,谁敢罢免我!丘吉尔平静的回答说:我打仗就是为了保卫人民拥有罢免我的权利。
  11. 希特勒从来没有到访过集中营。


  12. 希特勒的侄子因为希特勒炸掉了自己在利物浦的房子,而参加美国海军,与其为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