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徵明“山水真假”之说

 苏迷 2013-10-13
文徵明“山水真假”之说
  一叶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名、有字、有号。例如宋代的苏东坡,其名为轼、其字为子瞻、其号为东坡。名一般是出生后父母所取;字则按照古老的礼仪,应该是男子二十加冠时,根据名的含义,请其他有名望的长辈所取;号则是本人根据自己的志趣所取,且可以取很多个。长辈称呼晚辈,称名;晚辈称呼长辈,称字;平辈之间,则称字亦可、称号也可。按照身份,不管年龄大小,皇帝称臣称名,如果皇帝对臣子特别敬重,称呼时则"字而不名"——那可是难得的殊遇,史官们都会在这个人传记中,记上让人艳羡的一笔。例如,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朱元璋就很尊敬地称他的字:"景濂"如何、如何。
  明代之文人,尤好取别号,不但请能文者以诗文释之,而且还请能绘者以绘画图之。此卷以别号为题材,名曰《洛原草堂图》,乃文徵明嘉靖八年(1529)六月为友人白悦所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图以水墨浅绛,画溪山一湾。树木蓊郁,溪流映带,茅舍俨然,斋阁寂寂,人物或临流纳凉,或携琴而来,神态尤为闲适。画法山石坡岸墨笔勾勒,枯笔皴摖,淡赭轻染;树木布置,顾盼生姿,树叶则夹叶、点叶兼施,水面则作留白处理。用笔苍古,墨色清润。卷后有文徵明行书作《洛原记》,解释这幅画的命意所在:白悦,字贞夫,由于先世自洛阳徙居无锡,故以洛园自命,以示不忘其本。文徵明认为,虽然白悦对洛阳山川之秀、土地人物之美其实并不熟悉,但是,由于他不忘本,符合古礼,"礼之所寓,志无不达,心诚适焉,其无违愿已"。那么,山之峙于前、川之汇于左右,以至草木禽鱼,凡是能够得以游览亲历者,均可以洛中山水观之。况且,地可以以人重,如苏东坡本是四川人,但他到义兴后,就有因他而命名"蜀山"。文徵明这一"山水真假"之说,典出有据,议论玄妙,透露出对友人白悦的不凡期许。
  款署:"嘉靖己丑七月四日,徵明写洛原草堂图"。钤:"文徵明印"白文印、"停云"朱文印、"徵仲"朱文印。
  卷后有文徵明作《洛原记》:"白氏自洛阳徙晋陵,数百年于兹矣。世以宦学相承,至特进康敏公与其子中丞始大显于时,而族属亦衍大,聚指不下千数,江以南莫不知有晋陵白氏也。而凡白氏之族,亦莫不以晋陵为土著。而吾贞夫顾以洛园自命,其言曰:洛阳天下之中,其山嵩少,其川伊洛,昔人所称而吾先世之所从徙也,吾不敢忘焉。呜乎,余于是有以知贞夫之为能得礼乐之本也。礼曰:乐,乐其所自生也;礼,不忘其本也。是故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夫反葬,不忘本也,止于五世者,亲尽也。白氏之去洛,非特五世而已。其山川之秀,土地人物之美,贞夫盖不能举也。乃晋陵则所习焉。生息于斯,宦学于斯,亲戚坟墓于斯,至于衣服食饮、语言习尚,有不类于斯者,盖鲜矣。弃其所习,而从事于不可举而知之之境,岂其情哉?亦求所以行乎礼而已。礼之所寓,志无不达,心诚适焉,其无违愿已。吾见山之峙于前者,皆少室嵩高也,川之汇于左右者,皆伊与洛之流也。漥而渠渎,嶐而丘岛,以若草木禽鱼,凡吾所得而狎者,无不可以洛名也。虽然,岂必洛哉。人苟有以自立,则一言一事,皆足以名世,而所谓地与物,皆将假吾而重于世也。苏文忠之居义兴也,实自蜀徙,故今义兴有蜀山。夫以义兴之山之众,历数十百年之久而蜀山独传,然则其所以取重,独地为哉?贞夫,盖知所务矣。贞夫名悦,康敏公之孙,中丞公之子。绩学厉行,足世其家云。嘉靖八年岁在己丑六月既望衡山文徵明书。"
  另有许宗鲁、刘储秀、李濂、康海、王九思、唐龙、许成名、薛蕙、杨慎、马卿、赵时春、张照等十二家题跋,附装有白悦尺牍一通。
  鉴藏印:"梁清标印"白文印、"蕉林书屋"朱文印、"蕉林鉴定"白文印、"衣园审定"白文印、"竹溪居士"朱文印、"衣园滋大"朱文印、"衣园珍藏"白文印及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