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7:延安保卫战的幕后

 昵称11890224 2013-10-13

 

 

1947:延安保卫战的幕后

 

1947年3月中旬,蒋介石命令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集中34个旅共25万余人,以数倍于西北人民解放军的绝对优势兵力,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并重点向延安发动攻击,企图摧毁中共首脑机关,消灭西北人民解放军。然而,胡宗南的25万大军,在陕北的沟壑里处处损兵折将,最终以付出沉重代价而宣告失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延安保卫战背后究竟都有哪些秘密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周恩来在胡宗南身边安了个“闲棋子”

 

早在抗战初期,周恩来就在胡宗南身边安插了一个叫熊向晖的“闲棋冷子”。熊向晖1919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曾任湖北高等法院庭长。熊家有八个孩子,均受过良好的教育。熊向晖排行老五,少时聪颖机敏、博闻强记。17岁那年,熊向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期间,熊向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很快便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他接受党的指示:不要暴露党员身份,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服务。于是,熊向晖便参加了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不久,胡宗南在武昌接见战地服务团人员。正是这次接见,胡宗南“慧眼”发现了熊向晖,并加强培养,委以重用。

1938年5月初,胡宗南送熊向晖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7分校学习。学习期满后,被委派为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熊向晖担任胡宗南的秘书不久,就得到胡宗南的器重。蒋介石给胡宗南的密令都由熊向晖签收,而胡宗南下达的命令也都是由熊向晖起草。起草胡宗南的讲演稿更是熊向晖的“拿手好戏”,这个“懂军事又懂政治的助手”深谙胡宗南的脾气,胡喜欢说大话,又爱出风头,经常给主办的军校和所属部队作“精彩讲话”。熊向晖写出的讲演稿“激情和说理兼有”,完全符合胡宗南的口味。胡宗南拿着它去演讲,常常觉得豪气冲天。由此,胡宗南对熊向晖渐渐由欣赏到完全信任。

战斗在敌人心脏的熊向晖,时刻履行着自己的任务——观察胡宗南,了解国民党高层势态,并且尽可能地“少联系共产党、一定做好隐蔽工作”——这是周恩来再三嘱托的。胡宗南在开始阶段也积极主张抗日,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打压中国共产党上面。熊向晖这枚“闲棋”就一直“闲”着。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从1943年开始,蒋介石加快了反共步伐,国民党对中共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敌对情绪逐渐高涨。1943年6月1日晚,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官邸会议,决心取消中共武装和根据地政权。蒋介石随即密电胡宗南——“借共产国际解散良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行动绝对保密。”胡宗南完成布置后,于7月2日正式确定了进攻边区的时间:7月9日。而在7月4日,胡宗南却收到朱德的明电:“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当此抗日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则陷国家民族于危难之境。”原来,国民党的作战计划早在7月3日就由熊向晖传出,再通过八路军驻西安的电台发到延安。党中央接到情报后,及时拟定了这个类似“空城计”的作战方案,一方面,破例引用情报,正面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日、挑起内战的罪行;另一方面,则迅速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保卫延安。这就是熊向晖这个“闲棋冷子”发挥重大作用的开始。从此也揭开了他惊心动魄情报生涯的一页。

 

毛泽东大赞熊向晖“一个人可顶几个师”

 

国民党“闪击延安”的阴谋没有得逞。胡宗南发觉有人泄密,一怒之下,严令追查,当时就有人检举熊向晖,但熊向晖处变不惊。幸好,同时查出有两个国民党机关公开要求中共解散,这才转移了胡宗南的视线

1947年2月2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见胡宗南,打算再次奇袭延安,一举打掉中共的首脑机关。因接受了上一次偷袭计划被泄密的教训,胡宗南这次决心严加保密,连心腹大将都不通气。不过再保密也要有人干事,胡宗南只能倚重能干的熊向晖。

1947年2月,熊向晖和相恋多年的恋人湛筱华结婚,蒋经国是证婚人。婚礼过后,两位新人开始蜜月旅行,1947年3月1日,两人正在杭州游玩,熊向晖突然被一自称国民党保密局的人叫住,他起初担心是自己身份已经暴露,思索该如何应对。后来等被带去见了胡宗南之后才知道:原来,此前熊向晖已计划赴美留学,只因机票不好买,才一拖再拖。胡宗南却命令熊向晖延期赴美,要熊向晖回到身边再辅佐他3个月。蜜月也不得不中途结束。

胡宗南对熊向晖说:“前天总裁急电召我来南京,说美苏英法四国3月10日在莫斯科开会,届时将讨论中国问题。总裁当机立断,命令我直捣共产党的老巢延安。并选在四国外长会议的第一天,即3月10日发起攻击。”说完,胡宗南给了熊向晖一个文件包,让熊根据包里文件的内容画一幅草图给他,并叮嘱熊锁好房门,不许任何人进来。熊向晖打开文件包,看到两份绝密文件:蒋介石核准的进攻延安的方案;陕北共产党的军队兵力配置情况。

熊向晖异常激动,将文件内容默记在心里。3月3日上午,熊向晖随胡宗南和参谋长盛文乘专机回到西安。当天晚上,熊向晖就将情报送到了新华巷1号,西安《新泰日报》主编王石坚家,通过地下室里的秘密无线电台,将这两份绝密情报发到延安。而当时为了保密,连胡宗南的军长和师长对计划还一无所知。

3月8日晚,胡宗南带着熊向晖等少量随从,秘密离开西安,辗转来到洛川。在洛川中心小学,胡宗南与先期到达的几名国民党高官会面,组成前线指挥所。接着又在洛川中心小学礼堂召集整1军及整29军的军、师、旅长开会,布置任务。在会上,熊向晖同时获悉:为严防我解放军伏击、夜袭,胡宗南军将携七天干粮,拂晓进军。夜暮露营,采取“蛇蜕皮”、“方阵式”进军方法,派前卫占领阵地,依次掩护大部队前进,首尾相顾,左右相联,走山不走川,遇小股解放军即行歼灭,遇大股解放军则先绕道,然后吸引到延安附近围歼。另外,对通讯联络,后勤保障及便于空军识别标志等也都一一作了规定。专程从南京赶来的保密局研究室主任魏大铭,还带来了美国最新探测无线电台方向位置的设备及人员,连日侦测解放区,发现哪里无线电台最多,就由此判定中共首脑机关在哪里。在这如此紧要的关头,熊向晖决定冒险行事,将情报用信函的形式写在白纸上,装在印有战区第一司令部长官的大信封里。为保险起见,他用同样的信写了两封,一封寄给王石坚,另一封寄给王石坚的朋友潘裕然。就这样,把情报巧妙地送给了党中央。据说,当周恩来收到这份情报时,曾十分激动地称赞道:“熊向阵真是好样的!关键时刻又一次保卫了党中央”。由于有了这份情报,党中央迅速作了多方面的准备。使得在延安的党中央得以从容地组织撤退,并决定果断放弃延安,保存了有生力量,把一座空城留给了胡宗南。在陕北地区与国民党玩起了捉迷藏。

国民党“闪击延安”的计划破产。毛泽东大赞熊向晖,说他“一个人可顶几个师”。周恩来也称赞:“我党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情报人员工作卓越,创造了情报工作的奇迹。”

 

国民党几位元老在惊讶中恍然大悟

 

延安作为中共首脑机关,各级组织相当复杂,社会机构,车辆辎重,大型电台,文件档案,男女老少,行动非常缓慢,隐蔽也极为困难,为什麽能在短时间内不露声色撤离呢?国民党攻占延安后,竟是一座空城。当时,许多国民党高官迷糊不解。始终解不开这个谜底,他们谁也不会料到,胡宗南身边的熊向晖竟是共产党的卧敌,对保卫延安起到了别人无法起到的特殊作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然除熊向晖外,还有其他多条渠道不断送来军事情报,如毛培春报来胡宗南的作战计划。陈汝杰、刘良骥送来国民党部队内部颁发的《地对空联络信号》,还有延安的边保情报系统在敌营中建立了多部密台。如吕出情报组,曾经同时掌握三部敌军电台,直接与西北社会部电台通联,报来大量机密情报。胡宗南发给军长的作战电报,延安解放军总部总是先有一套,比国民党的师长们知道得还早。

因为有情报工作的保障,虽然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但总能一次次从敌人眼皮底下逃走,还会时不时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使胡宗南的部队陷入了一团泥沼之中,非但没能“给共军以毁灭性打击”,自己的部队反而损失惨重。在陕北只有3万兵力的西北野战军,却打败胡宗南的25万大军。正应了毛泽东在窑洞里留给胡宗南的一首打油诗:“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据时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裴昌会回忆,“胡宗南部队进犯延安之前,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早已撤出延安,同时实行坚壁清野,使延安成为一座空城”。又据时任胡宗南部九十师(辖五十三旅、六十一旅)副师长的任子勋回忆,进入解放区后,“到处是解放军埋设的土造地雷,进攻部队在前进途中不时发生触雷事情”,“每一房舍或窑洞、门槛下、灶火里、炕洞内、水缸里、门背后、窗户上都有埋设或拴上地雷的可能”,可见西北解放军已经完成坚壁清野,人员早已经撤离了。

 

1949年11月6日中午12点半,中南海勤政殿,周恩来特设午宴招待国民党元老张治中、邵力子、刘斐。周恩来把熊向晖介绍给大家,几位元老都有些惊讶:“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周恩来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众人恍然大悟,张治中说:“早知道蒋介石在政治上、军事上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今天才知道,在情报工作上,也远远不是共产党的对手。”

2001年,中央电视台为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播放了特别制作的节目《一个人顶几个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看后,深受感动,立即赶到医院看望这位“立过赫赫战功的英雄”。两位清华校友感慨良多。

2005年9月9日,这位孜孜不倦的“共产主义战士”终于停止了步伐。(张平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