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花山(上)

 苏迷 2013-10-13

 

花山(上)

花山进山牌坊,上书“花山胜迹”。

  花山,又名华山,渊源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代。碎石古道边不时有千年来历代文人骚客的笔墨丹青,杂草丛生处元代的接迎大佛正向你笑脸致意;更有翠岩古刹饱经风霜而今香火依旧。从东晋的泉井到宋代的摩崖;从元代的大佛到明代的塔林;从清代的御碑到民间的诗篇,无一不透露出其诱人的历史底蕴。

   花山树木菇郁,浓可蔽日,远望如同一道翠屏,幽幽清绿,碎石古道依谷蛇蜒,寒泉孱孱流淌,青松翠柏夹径,鸟语花香,宛若世外桃源,景致清远,到此有隔凡入仙出生之感。(玲妹妹 摄)

 

花山(上)

花山福地山门

 

花山(上)

从九月起,天池山花山合并为天池花山风景区

 

花山(上)

花山文保碑

花山(上)

    山种。相传为东晋书圣王羲之之书。王羲之与支遁法师交善。支遁定居花山,王羲之尽览花山,因其生机灵动,气息通透,体现山之百态,即谓山之种。

花山(上)

摩崖石刻

花山(上)

    隔凡。与凡间相隔。下面为凡间,上面为仙境。汉字为象形文字,“仙”字是人在山边,而一上山就隔凡成仙了。

花山(上)

吞石。该石如骊龙吞石,气势磅礴

花山(上)

龙颔。像龙的下巴吗?

花山(上)

出尘关。出了凡尘进入仙境?

花山(上)

    坠宿。坠地下凡的星宿。传说因花山景色秀美,人杰地灵,天上文曲星下凡游玩,永居山中,因而苏州多才子。

花山(上)

    凌风栈。明代赵宦光题写。他夜访花山,饮酒沉醉晚归,清风明月令他停驻于此,即兴题“凌风栈”,并留诗:“鸟道萦行上,深林更几盘。支公此消夏,五月晚独寒。”

花山(上)

    花山鸟道。反书刻石,别有寓意,传为明代大隐士赵宧光所书。“山”字形像莲花,妙合了花山山顶莲花峰。

花山(上)

落帽。帽石凭空落定。重九登高,有风至,吹嘉帽坠落,意境何等悠然自在

花山(上)

山间古道

花山(上)

向上爬,就是元代石刻接引大佛

花山(上)

    大佛神态安祥,站立,面东南,左手紧贴胸前,呈兰花状,其指甲也依稀可辨,右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外,其后之石壁与大佛呈不可分割状,可见大佛原是由此巨石雕凿而成,大佛袈裟折绉呈圆弧,一派柔和。

花山(上)

文革浩劫大佛被炸成18块。现拼接修复,在外露营几百年的大佛如今也住上了新居。

花山(上)

华岩胜境

花山(上)

山间小道

花山(上)

树木葱郁

花山(上)

古人居。古人曾在石床处起居生活过,故留此摩崖石刻

花山(上)

且坐坐。状如蒲团,闲暇来坐坐,自在不拘。

花山(上)

仙人座。古人于此月下斟饮,天人合一,飘飘若仙。

花山(上)

蛙跳。形似青蛙,又积聚势能,作跳状,沉稳轻盈。

 

花山(上)

子母石。孩子偎依在母亲怀里。

花山(上)

三转坡。诗曰“凌风栈道幽,三转坡径仄”,此处因山道盘曲而得名。

花山(上)

菩萨面,人面石。

花山(上)

卧狮。

花山(上)

上山道

花山(上)

水石佳处。水石相聚最佳处,水石相依,又聚碰生辉,有声有色。

 

花山(上)

明代正德年间所刻石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