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鸦片战争》拍摄往事拾遗

 悟道参禅学习 2013-10-14

 

  1840年7月6日,守卫定海的清军官兵,面对从海洋上来犯的外敌,在定海道头东岳宫炮台上,用火药大炮打响了近代史著名的鸦片战争第一炮。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我国著名现实主义电影家谢晋导演执导的片名为《鸦片战争》的电影,作为国家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盛大礼物,定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日,在香港及内陆同时上映。

  香港回归祖国的献礼大片受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

  这是一场由茶叶等商品贸易引发的战争,盛产于中国的茶叶曾是当时欧洲社会最受欢迎的饮料,茶叶成了英国人需求的大宗贸易物。由于当年大清国并不需要欧洲工业革命后的成果,英国商人从中国市场上购买茶叶只能用硬通货来支付,两国贸易上巨大逆差吸尽了大英帝国的花花白银。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只能用东印度公司生产的鸦片来向中国走私获取暴利。而鸦片的危害刺痛了大清国,钦差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表明了清政府的禁烟决心,贸易上的冲突最终让大清国走向战争边缘。面对新兴资本主义列强越洋来犯,大清国只能用落后的海防要塞固守疆土,失败的命运是历史必然。按照谢晋导演的构思,这将是一部全景式写实风格的历史题材影片。因此在影片中要出现大量鸦片战争古战场和鸦片贸易的主要市场,即19世纪的“定海城”和珠江旁的“广州街”等历史场景。因为年代久远今天已找不到当年的风貌。为了达到拍摄的电影场景能还原历史真实感,导演谢晋对此片的美术设计要求定位较高,要为影片拍摄提供广阔的视野,从而可以艺术地、真实地展示可视的、立体的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空间。

  但是经过一百多年来的时代变迁,现实生活中已没有当年的这些景观了,为了达到电影拍摄效果,需要全部重新搭建旧时风貌场景。另外影片中还要使用的重要道具 ——— 一批数量众多的19世纪时期中外帆船战舰,都需要摄制组改装和新造。因此这部电影的制作费用估计要用一亿多元人民币,这在当年国内影视界算是个大手笔的投资。后来据此片副美术透露,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非常关心影片的拍摄,为此专门在北京召见谢晋导演,就如何拍好这部电影,与谢晋面谈了两小时。其中也谈了电影资金筹措等问题,江主席笑着说:“你我之间今天这场讨论,就是你的电影经费来源。 ”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折射出江泽民主席对此片拍摄的重视程度。电影在舟山拍摄过程中得到了海军舟山基地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舟山错失主要外景地“广州街”

  据该影片的副美术讲,当年谢晋在上海办了一个培养电影演员的艺校,他设想能在拍摄《鸦片战争》过程中,建立一个电影外景地用于此片拍摄,然后把它保留起来成为一个永久的影视基地,用于艺校今后教学上的配套。因此当剧组准备选择外景地的时候,谢晋导演的眼光首先注意到离上海很近的舟山市。这里气候宜人交通便捷,海岛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特色鲜明,适宜成为影视拍摄基地。同时舟山群岛历史上曾是鸦片战争重要战场,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奋起反抗西方列强侵略就是在定海古城东岳宫炮台上,打响了鸦片战争第一炮,因此影片选择在舟山搭景开拍具有历史真实感。他很希望在舟山找到投资合作单位,能在舟山集中搭建一批“广州街”、“定海城”等历史场景,成为拍摄《鸦片战争》电影重要外景地,将来再利用这批电影外景地,嫁接舟山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等有利条件,发展旅游业。

  碍于当年市里的财力等因素,谢晋没有在舟山找到为搭建外景愿意提供建设资金和土地的合作单位。最后市里有关部门只是在桃花岛、朱家尖找到两处外景地,提供给摄制组改造成“定海城楼”和“香港英军营地”用于拍摄。后来摄制组在桃花岛鹁鸪门海滩上利用现存的海塘,用砖木结构按古城门式样搭了一座“定海城楼”外景,在朱家尖千沙搭了香港岛的“英军营地”临时外景。影片公映后,鹁鸪门上的“定海城楼”保留下来,成了桃花岛的旅游地热闹了一阵,而朱家尖海滩上的外景地,摄制组只是搭建一些帐篷、木栅门等营房设施。镜头拍完后,那些外景设施就荡然无存了,时至今日,曾经的电影外景地早已被人们忘掉了。

  没有在舟山落地的外景地“广州街”,随后被金华横店的农民企业家徐文荣看上了,他敏锐地觉察到电影产业的潜在魅力,决心利用著名导演谢晋拍《鸦片战争》电影的机会,为横店的乡镇企业找到一个经济转型平台。他通过浙江省电影公司的关系,赶到上海去找谢晋导演,热情邀请谢导到横店考察,随后仅用半年时间,就建成了总面积22万平方米的外景地。外景地主要营造了茶楼、烟馆、古塔、庙宇、街市、牌楼等一批建筑,硬是按期把一座充满十九世纪时期风情的珠江口的十三商行贸易街交给摄制组。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鸦片战争》总美术师邵瑞刚的高度评价。

  1996年12月2日,《鸦片战争》在横店杀青,徐文荣亲手点燃了庆贺关机的鞭炮,谢晋紧紧握住徐文荣的手激动地说:“老徐,祝贺我们合作成功! ”徐文荣兴奋地答道:“我们还要进一步地合作!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也在全球公映。

  此后,陈凯歌、张艺谋等著名导演,都在谢晋的热情推荐下来到横店拍戏。十几年过去了,当年横店为支持谢晋导演拍摄《鸦片战争》而搭建的南粤广州街,通过不断扩建已经变成了一座天下驰名的横店影视城,每年都有数百部中外影视作品在此拍摄。如今横店影视城的灿烂星光照亮了横店旅游产业,横店企业实现华丽转型而立足于国内。

  重要道具船在舟山改装完成

  然而当年的舟山市,虽没有为谢晋提供一座电影拍摄基地,但也承担了影片中所有中外船只的改建和英军攻打定海城等场景的拍摄等任务。其中影片中主要的道具船只,有英国东方远征军旗舰“威里士厘”号、英国装运鸦片的武装商船“金枪鱼”号和英军登陆舟山用的舢板群;还有抗击英军侵略的中国帆船,如清军水师提督船、总兵座船及走私鸦片的快蟹船共计14艘各类船只,最后都在舟山进行改建和新造;特别是侵华英军旗舰“威里士厘”号,这是艘属于“贝克莱王子级”三桅全帆装船,该船1815年建于印度孟买船厂,下水后编入东印度舰队,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的主力舰之一,实船于1940年二战中在伦敦遭到德国法西斯的大轰炸而沉没。

  摄制组经过对中外帆船资料的详实考证后,对改装后的道具船要求外形与当时风貌基本相符,船上设备尤其是暴露在外的舾装设备、火炮等部件都符合150年前木结构帆船的式样。考虑到海上拍摄安全,船舶稳性按帆船要求校核。最后这批道具船在舟山船厂、桃花鹁鸪门船厂、定海洋岙船厂,利用一批舟山本地的运输船、抲鱼船和海军退役军舰进行改造,另外还新造了8只重叠板式平尾海军舢板,完成了电影《鸦片战争》所需全部道具船。

  曾参与“威里士厘”号道具船改造工程的扬帆船厂李明忠工程师回忆,自己当年配合摄制组赵幼雄高工,负责道具船的舾装工作,他手头上至今还保留着赵高工送给他的一本西洋帆船资料,他清楚记得当年作为市里布置的政治任务,舟山船厂承担这艘道具船改装工程。船厂工人为了让道具船改装后接近西洋帆船风貌,在钢质的船体外壳用木料拼接一层外板,远看上去就像是木结构的感觉,还在重新做的钢质主桅上,用油漆漆成木色状,舾装工人根据从英国带回来的考证资料,还在艉楼里改装一个带有船上用具的房间,就是用于船上操舵、开会、议事的地方。这些虽然都是道具装置,但其仿真程度足以经得起近景特写镜头的考验。改装后的道具船,外型就是一艘西洋古典帆船,而且船体稳性好并配有动力,足以保证安全航行在港内或无风时的遮蔽海区。

  但是当年“威里士厘”号改装的最大挑战在于甲板上的帆装,西洋帆船上的索和索具远比中国帆船复杂。全船共有首帆、桅后斜桁帆、桅间支索帆和横帆等大小帆具,共计21张。在外行人看来并不起眼的帆具安装技术难度却是全船改装技术含量最高部分,来访舟山的瑞典“哥德堡”号西洋古典帆船船长曾向舟山有关人士介绍,“哥德堡”号上靠老技师手工缝制的全船帆装价值,等于整条船造价的一半。我国只在上世纪20年代前,在上海江南船厂、福建马尾船厂曾造过一些西洋帆船,距今已有六七十年没有造了。并且当年参与安装索具的帆缆工作的人早已不在人世,国内这样技艺和手艺已经失传。

  好在摄制组聘请参与道具船帆装设计的赵幼雄高级工程师,早年留学英国,曾在英国皇家海军实习过西洋帆船,在理论上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同时在沈家门荷外还有一位叫严信昌的老人,祖上从镇海老家搬至沈家门,至今已有三代从事风帆的制作。在风帆船兴盛年代,福建和江浙一带的船老大都愿意到沈家门严家帆蓬店来做帆、换帆。掌握精湛技艺的严师傅退休前,已是沈家门帆蓬社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后来在2003年朱家尖旅游管委会复原的舟山绿眉毛传统帆船上,三道辑蓬都是严师傅和他的老伴,一针一线纯手工缝制的。舟山船厂特地请严信昌老师傅承担道具船上的西洋帆具制作工程,严师傅根据摄制组考证的帆具资料放样制作,考虑到改装后的“威里士厘”号道具船并不靠风帆运行,严师傅和他的老伴用普通厚粗布代替标准帆布按样缝制了全套帆具,在赵幼雄高工指导下,被船帆工人顺利安装在改装后的“威里士厘”号桅杆上,并对全船的风压中心进行校核,保证改装帆船在海上航行的航向稳定性,解决了道具船改装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重要道具船“威里士厘”号在舟山船厂经过造船工人和电影美工、特技、道具等人员共同努力,历经四个月的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终于改装成可用于海上航行实拍的古典西洋帆船。这也是我国造船界自建国以来改装的第一艘西洋帆船。后来参与拍摄特聘而来的英国演员见之惊叹不已,他们国家昔日的军舰竟被中国人重现得如此逼真。谢晋导演登上改装后的道具船“威里士厘”号时感慨地说:“我们在做中国电影事业中前人未做的事! ”

  可是令人惋惜的是在拍摄当年,正当道具船“威里士厘”号在舟山海域进行实景拍摄时,因受一场冷空气的南下影响而在暗夜中移锚触礁后沉于海底,遭到彻底毁坏。无奈之下摄制组只好利用同是三桅的英国武装走私船“金枪鱼”号,委托定海洋岙船厂改装成“威里士厘”号用以救急。经过定海洋岙船厂工人近40天的日夜奋战,把“金枪鱼”号改装成小“威里士厘”号,及时补拍了未完成的海上场景,最后摄制组终于完成了《鸦片战争》电影在舟山的全部外景拍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