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家出动打劫杀人就像每天去上班一样

 東泰山人 2013-10-14

全家出动打劫杀人就像每天去上班一样

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3-10/14/content_2418755.htm

大洋新闻 时间: 2013-10-14 来源: 信息时报

  “老妈巴克尔”。
  德米特里·楚达科夫一家人度假的照片。
  在悼念仪式上,有家属拿着特警队指挥官德米特里·楚达科夫和他妻子的照片。
  46岁的伊涅萨·塔尔韦迪耶娃被捕后指认作案现场和作案过程。
  罗曼·波德科帕夫。
  大女儿维多利亚。
  塔尔韦迪耶娃杀害警察是为了抢夺武器。
  警方在野营帐篷里发现了大量武器。
  被这个“杀人魔家庭”袭击的警车。

  “我们全家人出动去打劫和杀人,就好像每天去上班一样”,俄罗斯一个表面上幸福快乐、父母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并育有两名可爱的女儿的中产家庭,竟然集体作案连环杀人。

  按照警方的说法,单单在过去的六年时间里,这一家人至少杀死了30名受害者——其中包括妇女、儿童,甚至还有6名警察,其中有受害者惨被乱斩37刀。

  直到近日,当这个以家庭为单位的犯罪团伙在再度犯案时意外被捕,才让他们的罪行大白于天下,这也让俄罗斯为之震惊。

  在邻居们看来,这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中产阶级家庭——46岁的女主人伊涅萨·塔尔韦迪耶娃曾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几年前才辞职;而她35岁的男友罗曼·波德科帕夫则是一名持证牙医。他们还有着两个女儿,一个是塔尔韦迪耶娃与前夫所生的25岁女儿维多利亚,另外一个13岁的小女儿则是他们亲生的,名叫安娜塔西亚。

  住在俄罗斯西部斯塔夫罗波尔地区的他们,经常一家人乘车出外旅游,在外人看来,这样一个四口家庭,享有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然而就在前不久,他们给人的好印象在一瞬间崩塌——在入屋对一名退役军官及其家庭进行劫杀后,这个杀人魔家庭的成员“不幸”遇上警察,从而爆发激烈枪战,这也让他们的凶残犯罪史逐渐曝光。

  男主人被警方击毙

  按照警方的消息,当地时间9月12日,这个家庭的男主人罗曼·波德科帕夫和大女儿维多利亚洗劫了俄罗斯罗斯托夫地区一名退役军官的家,不仅杀害了这对贫穷的军官夫妇,甚至还“顺手牵羊”拿走了他们存放在冰柜里的鸡腿。

  正当他们骑着摩托车逃离作案现场时,恰巧被在附近设卡盘查的警察拦下,警察要求他们出示身份证接受检查。就在这时,波德科帕夫突然拔出手枪,射杀了一名警察,打伤了另外一个。大批警察在听到枪声后赶到现场支援,双方爆发激烈枪战。

  波德科帕夫最后因寡不敌众当场被击毙,而维多利亚则身受重伤。此后,大批警员扩大搜查范围,在附近的野餐营地找到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塔尔韦迪耶娃及其13岁女儿安娜塔西亚,她们当时看守着大批武器,警方于是将她们逮捕。

  13岁幼女参与作案

  警方随后还搜查塔尔韦迪耶娃的住所,不仅发现了大批武器,其中包括20支各式自动枪支,还有手榴弹、消声器和大批弹药,以及抢来的黄金珠宝和超过10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94万元)的现金赃物。

  在这些证据面前,他们对罪行供认不讳。

  警方表示,塔尔韦迪耶娃与丈夫均是高学历的专业人士,这样一家四口的平凡家庭,没有人会怀疑他们。而且他们一家四口在斯塔夫罗波尔地区拥有舒适的住所,但是他们经常到数公里外的罗斯托夫区犯案。附近邻居表示,之前他们经常谎称开车去外地“露营度假”,原来都是出去寻找谋杀劫财的目标。

  塔尔韦迪耶娃在接受审问时供认,他们一家在过去6年犯下一连串杀人案,至少杀死了30人,其中包括6名警察。不过警方表示,由于他们犯案时从来不留活口,因此之前很长时间内未能破案。

  警方还在进行调查后发现,这个家庭里的四人都有参与犯案——部分案件可追溯至1998年,即在塔尔韦迪耶娃与波德科帕夫所生的13岁幼女安娜塔西亚出生之前。而让警方震惊的是,安娜塔西亚不仅目睹了多起血腥凶杀,甚至还参与其中。

  (下转B07版)

  (上接B06版)

  犯案手法极为凶残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这个“杀手家庭”的犯案手法极为凶残。塔尔韦迪耶娃也承认,他们家庭的杀戮纯粹是为了谋财,由于憎恨警察以及为了抢夺武器,也时常以警察作为目标。

  在这些案件中,塔尔韦迪耶娃承认2009年6月在罗斯托夫地区谋杀了特警队指挥官德米特里·楚达科夫和他的妻子,以及他们7岁儿子和11岁的女儿。经过弹道比对,警方认为塔尔韦迪耶娃并没有说假话。

  当时,楚达科夫一家在黑海度假后返程回家,然而在途中被劫杀。根据塔尔韦迪耶娃的说法,楚达科夫当时正在车里睡觉,她开枪射杀了楚达科夫和他的妻子,而波德科帕夫随后用刀杀死了两个孩子——11岁的女儿验尸时被发现被刺37刀,死状恐怖。

  而塔尔韦迪耶娃一家的这场残忍杀戮最后只是抢劫了楚达科夫一家人的计算机、相机和吹风机,它们总价值只有950美元(约合人民币5813元)。

  警察“内鬼”协助

  在一次谋杀地点的不远处,警方调查人员曾找到了三个自制刀具,上面刻有一些短语“我心爱的土匪女孩”、“我心爱的亚马逊野蛮人”。因此,这个犯罪团伙之前被俄罗斯警方称为“亚马逊党”。

  警方还发现,当“亚马逊党”作案时,一般都是从被害者住宅的后门潜入,此外他们还有完善的潜逃计划,而且似乎对警方的行动了若指掌,因此警方一度怀疑有警察“内鬼”。

  果不其然。

  波德科帕夫26岁的妹妹和31岁的妹夫以涉嫌协助与教唆犯案被捕——波德科帕夫的胞妹则负责销赃,她经常拿着各种黄金珠宝赃物卖给珠宝商,让其打造成另外一种珠宝,掩人耳目。而这名叫做谢尔盖的妹夫则是一名交通警察,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犯案,却疑似负责选定作案对象。他对警方承认,当同事正为谋杀案焦头烂额,自己却知道所有的真相,感觉“很爽”。

  作案动机

  被警察男友情伤?

  “我生来就是一个强盗,我们全家人出动去打劫和杀人,就好像每天去上班一样,”塔尔韦迪耶娃在指认现场时,一边向警察展示如何枪杀受害者,一边向警方承认。当在监狱房间里接受采访被问到为什么杀人时,她的回答是,“有钱才能有好生活,而且警察一直让人憎恨。”

  前夫神秘死亡

  “她的护照上的名字叫做伊涅萨,但是实际上,我们都叫她伊拉”,塔尔韦迪耶娃的一个儿时朋友这样说,“她从小跟着母亲长大,后来又有了继父和弟弟。家庭也很和睦。伊涅萨年轻时长得很漂亮,因此很早就有很多追求者,但是她的继父对她管教很严,甚至要求她必须按时回家,为了这件事,她和继父争吵了很多次。”

  “后来,她爱上了一个阿塞拜疆人,他的名字叫做阿尔苏,他们生下了维多利亚。不过蹊跷的是,在气站工作的阿尔苏,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亡。”

  在不少人看来,阿尔苏的死似乎与塔尔韦迪耶娃的第二任男友波德科帕夫有关,但是塔尔韦迪耶娃最后还是没有听信流言,和波德科帕夫在一起。“伊涅萨的弟弟一直在公开地质疑这件事。从那之后,我和伊涅萨很少见面了,只是找到她后来又有了一个女儿。”

  为何仇恨警察? 

  据警方透露,塔尔韦迪耶娃和男友罗曼·波德科帕夫都受过高等教育,塔尔韦迪耶娃曾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而波德科帕夫则是一名专业牙医。几年前,塔尔韦迪耶娃放弃了在幼儿园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抢劫和谋杀业务”中去了。警官弗拉迪米尔说:“他们看上去完全是一个很好的家庭。你很难想象到他们甚至可以计划一个犯罪。”

  在警方审问时,塔尔韦迪耶娃并不愿意说自己为什么对警察那么仇视,但是有一种传闻就是,她之前有一名男友是警察,然而最终她被抛弃了。知情人说,塔尔韦迪耶娃的警察男友后来为了别的女人离开了她,警方甚至怀疑,塔尔韦迪耶娃后来杀害的一名警察也许就是他的前男友。

  塔尔韦迪耶娃透露,杀害警察是为了获得额外的武器,而杀其他人纯粹是为了钱。“我认为,自己本质上是一个强盗”,她还宣称,他们一家人都很憎恨警察。

    延伸阅读

  带着五个孩子犯罪 “老妈巴克尔”确有其人?

  塔尔韦迪耶娃的犯罪史被曝光出来之后,一些媒体甚至称其为俄罗斯版的“老妈巴克尔”。在不少人眼中,以家庭为单位的案件中,“老妈巴克尔”绝对是一个传奇。

  据介绍,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老妈巴克尔”在美国重案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身为五个儿子的母亲的她,经营着一个庞大的犯罪集团。她的儿子涉嫌多起罪行,其中包括谋杀、抢劫和绑架,但是警方并没有证据证明“老妈巴克尔”曾经参与。

  然而这并不是说她是无辜的,她曾经尽一切力量来保护和帮助她的孩子们躲避追捕——她照顾他们、帮助他们,甚至还和儿子一起旅行,这样就不会引起警方的怀疑。

  不过,她最终还是死了——1935年,“老妈巴克尔”时年61岁,拿着汤普森机枪,在她的家乡堪萨斯州威奇托市与联邦调查局探员激烈枪战。

  按照联邦调查局的说法,当时,联邦特工在对巴克尔家进行围攻。早晨七点十五分,特工扔了三个催泪瓦斯罐进她的房屋,后来,双方很快就进行对射,有报道称,巴克尔用汤普森机枪还几次击退了特工的进攻。

  三个小时后,特工被告知已经耗尽了“老妈巴克尔”所有的弹药,于是攻进屋内。后来,他们发现巴克尔和她的儿子已经死了,巴克尔的身体蜷曲着,倒在卧室的窗户边。

  不过,对于“老妈巴克尔”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说,巴克尔只是一个假象,是当时的联邦调查局负责人埃德加·胡佛为了掩盖他错杀了一个老妇人的事实——胡佛是一个创造了联邦调查局神话的传奇人物,他在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宝座上一坐就是近半个世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