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碧庐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郑孝胥《海藏楼诗》注译68
2013-10-15 | 阅:  转:  |  分享 
  
清友园探梅以下甲午





海波淡对道人闲(1),

胜日清游一破颜(2)。

谁见春风甘寂寞(3),

朱霞白鹤满空山。

道人我悠闲面对平静的海波,

好天气清雅游赏,一笑开颜。

谁看见春风会甘于寂寞?

把红霞和白鹤布满空山。



【题解】

郑孝胥日记光绪二十年一月初五日(1894年2月10日):“饭后,同瀚生、鹤皋至须磨,闻有清友园梅颇盛,往观。小车至山麓而止,上数十武,荒园可百余丈,梅数十株,仅半树初开。空山无一人,而悬旗于松杪,里许外可指也。”次日,郑孝胥补作此四绝句。须磨,位于神户市西部的一个区。

【注】

(1)道人,品德清高之人,此自称。晋葛洪《抱朴子·行品》:“禀高亮之纯粹,抗峻标以邈俗,虚灵机以如愚,不贰过而谄黩者,贤人也。居寂寞之无为,蹈修直而执平者,道人也。”

(2)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3)春风甘寂寞,化用清钱载《虎丘诗十七首?千人坐蔡忠惠公篆生公讲台字》:“春风不寂寞,禅意难重枯。”





山园脉脉发霜枝(1),

陇首无人夕照移(2)。

一段荒寒谁解赏,

松梢遮莫揭春旗(3)。

山间园林带霜枝条默默地发青,

山顶也无人,夕照的馀晖移动。

这一段荒寒的景色谁懂得欣赏?

尽管松树梢头像挂起青旗一般。



【注】

(1)脉脉,犹默默。唐孟郊《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诗:“僮仆强与言,相惧终脉脉。”霜枝,经霜的树枝。时在初春。

(2)陇首,泛指高山之巅。宋柳永《醉蓬莱》词:“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

(3)遮莫,尽管,任凭。宋苏轼《次韵答宝觉》:“芒鞵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春旗,青旗。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倪璠注:“春旗,青旗也。”唐储光羲《述降圣观》诗:“玉殿俯玄水,春旗摇素风。”

【附录】

景物之欣赏,其实为心意之感发。或为美而生赞叹,此类感发常见于诗文。而因荒凉之境而生之感发,则不常见。前者为审美,后者为审丑。此篇感叹“荒寒谁解得”,正是此意。能在丑中悟出美感、解得深意,正郑孝胥之自得也。





嫩蕊疏枝点碧苔(1),

盈盈纔得几年栽(2)。

他时屈曲山中老,

长记先生为汝来。

疏枝上梅蕊娇嫩,碧苔点点,

盈盈美态,不知才栽种几年。

他年在山中已成屈曲的老梅,

要常常记得先生我曾为你来。



【注】

(1)疏枝,稀疏的枝条。此首写梅花。宋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盈盈,仪态美好貌。《玉台新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文选·古诗〈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李善注:“《广雅》曰:‘嬴,容也。’‘盈’与‘嬴’同。”





天空海阔须磨驿,

山静日长清友园。

流落中年仍世外(1),

梅花数点忆中原(2)。

须磨园里,天空海阔;

清友园中,山静日长。

我已到中年仍流落海外,

这数点梅花,想起中原。



【注】

(1)世外,尘世以外。此指海外。

(2)梅花数点,借用宋邵雍《梅花诗》:“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献花(0)
+1
(本文系碧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