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晚年如何考察众弟子的志向

 杂货店伙计 2013-10-16

孔子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早年做过小吏,中年从事古籍整理并讲学,晚年周游列国和致力于教育,孔子据传有弟子三千。孔子博学广识,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提倡“因材施教”。孔子的政治主张是实行礼治,他的儒家学说和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自汉代以后,统治者一直尊孔子为“圣人”。

孔子晚年,为了考察众弟子的志向,一天,孔子和几个弟子闲坐着。孔子说道:“我已经老了,没有人会任用我了。平时你们爱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愿意任用你们,那你们准备怎么办呢?”

得意弟子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局促地处于几个大国中间,外面有军队侵犯它,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要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光景,就可以使那里的人们有勇气、懂道理、明白生活的方向。”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好像觉得挺好玩。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说:“国土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要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光景,可以让老百姓衣食饱暖。至于礼乐之类,那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

倒不是说我已经很有本领了,只能说我愿意学着做而已。公西华很谦虚地说:“比如宗庙的祭祀典礼,或各国之间的盟会等,在这样的场合,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正在弹瑟,见孔子问到自己,铿地一声收住瑟,站了起来答道:“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不同。”

“那有什么不同呢?我就是叫你们谈谈各人的志向嘛!”孔子鼓励道。

于是,曾点说:“暮暮时节,穿好了春天的服饰,有那么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孩子,来到沂水边。在河边洗洗澡,再登上舞雩台吹吹风。然后,心满意足地一路唱着歌,慢慢地走回来。”

孔子欣赏地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真欣赏曾点的追求啊!” 

弟子子路、冉求、公西华三人都出去了,曾点留在最后。曾点问道:“那三位同学的话怎样?”

孔子道:“也无非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那您为什么笑话子路呢?”

孔子说:“治国应该依照礼来行事,可他开口说话就不谦虚,所以我要笑笑他。”

那么,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曾点问道。

孔子道:“怎么能说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土地就够是一个国家呢?”

公西华讲的不算是国家吗?曾点又问道,

“有宗庙祭典,有国家间的盟会,怎能不算是国家呢?”孔子答道:“他只求做一个小小的司仪,那么还有谁能做大司仪呢?”

这则故事出自《论语》,是反映孔子思想的一段重要资料,通常,人们认为这段故事表达了孔子人生观中热爱世俗生活的一面。不过,孔子非常赞赏子路的政治追求,只是嫌子路太不谦虚;

而对弟子公西华,孔子又嫌他的抱负太小,足见孔子是以治世为基本追求的。

孔子赞赏曾点对人生的享受态度,其实是“烈士暮年”,无可奈何而已。

这则故事,主要反映了孔子晚年的思想变化。

文/梦光情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