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民玩物 文玩风吹向拍卖市场

 didi3 2013-10-16

全民玩物 文玩风吹向拍卖市场

http://luxury.msn.com.cn/ 2013-06-19 00:00:00 来源: 中奢网 

  近十年来,收藏者对藏品的文化内涵日渐看重,拍场上文人文玩的拍卖规模发展较快,因其品类繁多,存世量远远大于宫廷制品,可供选择的弹性余地大,市场盘面大、潜力大,受到收藏者重视,已经成为拍场上的重要板块。

清 天然魁星影石小砚

清 天然魁星影石小砚

  玩物之风与玩物分层

  宋始,文玩之风渐起,至明清蔚为大观,影响至今已千年。据学者研究,文物艺术品收藏最早源自帝王之家,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载商纣王收“奇物”。宋代宫廷之风大盛,直接影响民间,“在朝野君臣的著录倡导之下,古代器物成了民间文士间馈赠、品论的对象,不再仅如庙堂重器之不可亲,反而被引入家中,成了赏玩的陈设。”(蔡玫芬《文人生活中的工艺品》)近千年来这种赏物之风影响不断,文脉相连。

  皇室收藏的规模和成就,影响社会各阶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宋以后的社会中,文人阶层受到重视,他们优闲的生活态度,分辨雅俗的艺术评论,引起社会大众的仿效。无论新兴的商人阶层或深宫内苑的帝王,莫不搜罗文玩工艺品来附庸风雅;他们投资了大量金钱,从而提升了工艺制作的技巧。”特别是明清时期,各类艺术品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以明代永宣、嘉万,清代的康雍乾三朝成就最为突出。

  封建等级影响了工艺品,仅明清时期而言,文玩至少形成了皇室珍玩、文人文玩、百姓玩意儿这三个层次,皇室珍玩以宫廷陈设、玩赏为出发点设计、制作,无论是宫廷御制,还是委托民间制作,或者是进贡品,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精雕细琢的奢华之气;文人文玩更多突出的是文人的清雅意蕴;百姓玩意儿多朴素、低廉易得。

  当然,这种分层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相影响、交织、促进。如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质朴之美,影响到书画、瓷器等工艺品的古雅、朴素之风。明代中晚期宫廷奢靡之气弥漫,初生的城市经济促进手工业迅速发展,各类工艺品为追求市场利润,多趋向艳俗,只有少数文人恪守清雅之美。清三代宫廷艺术品趋向规矩,尚雕琢,追求工艺技巧的繁美,文人文玩、百姓玩意儿也受其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玩收藏之风复兴、蔓延,渐成百姓文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富裕起来的国人有一定的物质条件重新审视文物艺术品的价值,推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免费开放的美术馆、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艺术教育场所,旧货市场、画廊、艺术展会、拍卖会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市场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交易平台。只要你愿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总能在这些场所寻觅到符合自己口味的文玩艺术品。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的物品都以价格来衡量特定时间段里人们的价值观。因此,一段时期里市场行情受人们的审美风尚和价值观左右,流动的艺术品产生流动的价格,起伏明显的行情,显示着市场的潮流。

  当下的艺术品市场,一二级市场织成经纬,主导着文玩之风的潮起潮落,令人目不暇接。封建制度使皇室掌控着优秀的文物艺术品及材料来源、创作者,传世文物、艺术品绝大多数以皇室藏品、御制品为最。

  宫廷御制工艺品长期主导着艺术品市场。每季拍卖,成交价格较高者,或出自宫廷典藏,或源自宫廷御制,文玩亦然。

  价格仅次于皇室珍玩的是文人文玩,相较之下,文人文玩以存世量和品种远超皇室珍玩,历来为藏者和业者重视,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独特的一类。明代中后期文人文玩之风兴起之后,刺激明清两代工艺品制作的潮流,掀起了长达数百年的玩物风潮。

  然而,无论皇室珍玩,还是文人文玩,对普通人而言,价格过昂,相比之下,材质简单易得的百姓玩意儿因价格低廉广泛流行民间,如葫芦、核桃、核雕、手串等玩意儿。如今,这些常见的百姓玩意儿也掀起热潮,行情上扬,几成产业,不容小窥。

  难以触及的皇室珍玩

  宋室收藏以古籍、青铜、古玉、古画、名瓷等闻名于世,明清皇室收藏凡珍异之物几乎无所不包,达到封建社会皇室收藏巅峰。

  明清两代,以康雍乾清三代最为注重艺术品的制作,乾隆一朝因乾隆帝醉心文物艺术品的收藏,皇室收藏成就突出,皇室文玩的设计制作是封建时代的高峰,两岸故宫及其他海内外收藏机构的藏品就是最好的物证。当前,散落于世界各地私人收藏的珍玩在利益逐利本能下涌向市场,造就了世界范围内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热潮,其中又以皇室珍玩最受青睐,成交价格屡屡打破历史纪录。这里仅举数例略窥一斑。

  长期以来,香港都是明清宫廷御制工艺品的拍卖中心,苏富比、佳士得每季拍卖全球征集到的高端艺术品,历年创高价的艺术品,八成出自这两家公司。针对这类高附加值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常以“宫廷御制”“皇苑雅玩”等“宫廷”之名冠于专场拍卖,一场专拍少则数件,多则数十件,已经成为高端精品的代表性专场。如香港苏富比2005年春拍的“皇苑雅玩”专拍,58件拍品成交五成,成交额6559.6万港币。拍品均为清代皇室雅玩之物,材质、品类丰富,两件成交价超过千万港币:清乾隆十页白玉阴刻填金二龙争珠图《学诗堂记》御制诗册拍至1692万港币;尺寸10.1厘米、刻“康熙御制”款清康熙御制铜胎画珐琅彩黄地牡丹雉鸡图盖盒拍至1972港币。该公司2007年春拍“玉承天令——乾隆宫廷艺术品专拍”堪称近十年来影响较大的宫廷珍玩专场,5件御制珍玩拍出4件,成交额9760万港币,御制和阗碧玉暗刻填金乾隆御笔“山阴真面”玉册872万港币;御制翡翠和阗玉搬指七件连御制诗剔红紫檀三鱼朵梅海水纹盖盒4736万港币,堪称拍场上最贵的7枚扳指;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龙凤纹古玉壁御题诗插屏3448万港币;御制暗刻填金青玉“十六罗汉赞”玉册704万港币。

  香港苏富比次年春拍,“帝廷金辉——珍贵明清御制金器”也是少见的明清御制金器工艺品专拍,25件拍出17件,成交额17124.7万元港币,直径18.5厘米的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拍至11680.75万港币,清乾隆金胎累丝錾缠枝花卉纹嵌宝石执壶拍至3616.75万港币,清雍正/乾隆金胎累丝嵌珊瑚珍珠冰梅祝寿图棱口盖盒1152.75万港币,清乾隆金胎錾卷草纹嵌翠玉绿松石花果圆盖盒480.75万港币。

  专拍之外,私人收藏的宫廷御制珍玩常杂于瓷器工艺品专场中。如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估价800万至1200万港币的明洪武晚期/建文的剔红雕漆四季花卉竹节颈瓶流拍,清乾隆御制题诗八方仿唐观象砚136万港币,清乾隆御制紫檀木嵌后刻御制诗古玉璧插屏904万港币,19世纪粉彩庭院人物图题诗笔筒244万港币。

  明清宫廷珍玩虽无文人文玩的清雅,但普遍华丽富贵,雍容大方,材质精挑细选,工艺上乘,尽现皇家气象,且同类品数量稀少,不少属孤品,这也是长期受收藏者追捧的原因。

 文人文玩高雅清奇

  台北故宫博物院专家蔡玫芬认为,“文房雅玩的提倡最初得力于北宋中叶的文人团体,如欧阳修、梅尧臣、蔡襄、苏轼、米芾、黄庭坚文士。”“自宋以后,古玩佳品遂成为文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蔡玫芬《文人生活中的工艺品》)明代中晚期,甚至“将骨董的赏辨视为文人博学多识的才能之一,并以为‘人能好骨董,即高出于世俗,其胸次自别’”,杜堇、仇英等人的《玩古图》《博古图》,为我们提供了可视图像。在文震亨、屠隆、董其昌等文人的倡导下,文人文玩之风大兴,江浙文人造园、制艺、玩物、著述等行为,深刻影响此后数百年的文玩审美趣味,此类著述丰富,传世物品多姿多彩,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

  雅好文房雅玩的收藏群体庞大,收藏成规模且知名者不在少数,常规者以笔、墨、纸、砚为专题,由文房四宝衍生的其他文房雅玩专题收藏更是品类丰富,易成专项。拍场上的文房雅玩专拍尽显风流,近十年来较知名者如俪松居、翦淞阁、水松石山房、普孟菲旧藏等等,引导着市场潮流。

  2003年11月“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拍是文房雅玩收藏的标尺性拍卖,143件拍品悉数成交,成交额6301.35万元。拍品囊括铜炉、木器、漆器、雕刻、竹刻、石雕、古琴、匏器、铜雕九类,不少精品创造同类拍品纪录,如166.1万元的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2010年12月再拍时涨至1512万元;891万元的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2011年涨至1.15亿元;209万元的明浮雕鱼龙海兽紫檀笔筒,2012年再拍时涨至5520万元。

  中国嘉德、北京翰海、西泠印社致力于文人文玩专拍的推介,很多专场备受推崇。北京翰海1996春拍即设中国文房专拍,历年专拍多达数十场,有力地推动了收藏市场。中国嘉德的艺跡轩藏明清印章、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瞻麓斋旧藏、明清书斋雅玩、墨痴楼座右长物、一个文人的案头清玩等专拍在业界享有美誉。西泠印社拍卖公司创办之始,即对文房雅玩拍卖着力,开创了很多独特专拍,如篆刻、名砚、案上雅玩、供石、竹雕、毛笔、茶具、石雕、田黄石、印谱、紫砂盆、香具、御窑金砖等,在业界占有重要一席。

  香港苏富比注重宫廷珍玩专拍的同时,文人雅玩专拍的发掘不遗余力。近年尤以翦淞阁重要赏石收藏、水松石山房藏珍玩等专场知名。2008年春拍的赏石专拍成交额1839.225万港币,成交率96.3%,掀起了收藏界对赏石价值的重新认识。连续的水松石山房藏珍玩专拍场场有亮点,今春第三场成交率79.27%,成交额5529.73万港币。17世纪高8.9厘米的“尚均”“石庵记”款田黄留皮雕坐狮观音像拍至2140万港币,此像为周彬所制,传为清代刘墉藏品。

  平民的玩意儿

  历史原因,过去一段时期内,人们谈“文”色变,遑论文玩,大量文物艺术品毁于一旦,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经济领域的开放,文玩之风复兴,各地旧货市场、拍卖公司发展如雨后春笋,一度有全民收藏之说。虽然现今远未到全民收藏的地步,毋庸质疑的是,在媒体推波助澜下,收藏、文玩之风的确改变了民众对文物艺术品的认识,开始影响民众的文艺生活,具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或多或少都在关注艺术品领域。

  首先,影响民众的无疑是珠宝首饰类工艺品。结婚“三大件”的演变可谓经典案例,如今除房子、车子、票子外,钻戒一类首饰虽说并非家家必备,但在新婚夫妇间的拥有量绝对可观。钻石、黄金、翡翠、和田玉以及各类珠宝玉石的行情暴涨价格高扬,表面呈现的是投资现象,其实根源上却掩盖不住闺阁玩物和女性配饰之风的流行,以及女性文化艺术消费的蓬勃发展状态。

  或许正基于此,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早年沉寂的闺阁玩物近年行情飙升,成为拍场一景。2009年北京翰海春拍时,更以“闺阁多宝”之名推出一场专拍,虽然成交刚刚过半,但给从业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其后不少知名拍卖行加大把玩艺术品的上拍量,北京荣宝2010年大量上拍珠宝首饰、手串类的专题、专场拍卖,尝试烟斗、高尔夫球杆的拍卖。百姓把玩的小小数珠、手串,精品价格往往也在数万甚至十数万元。2007年9月两串清代琥珀串珠拍卖成交价已到7.28万元;2008年清中期伽南香嵌珍珠金珠手串拍至20.16万元;2009年清代粉碧玺手串价格是5.376万元,蜜腊蓝精灵手串也能卖到7.28万元,而一串清代的沉香木手串价格已高达23.52万元;2011年旧玉多宝串成交价达24.15万元;去年一串清代紫伽楠十八子手串拍至5.52万元。

  细心人士还会发现,在百姓手中揉来揉去的文玩野生山核桃、核雕、葫芦等玩意儿,近年来也悄然走上拍场。量少价高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不稀奇,这些寻常的百姓玩意儿上拍场,才是真稀奇!2010年嘉德四季第21期,两对无底价上拍的文玩核桃拍到1万元。去年嘉德四季32期,一对高4厘米的罗汉图核桃5750元成交。

  小核雕的价格还高于核桃,嘉德四季第26期,长仅4厘米的清代核雕舟摆件拍至1.15万元;嘉德四季25期,一组清代核雕舟连石山子摆件拍至2.07万元;嘉德四季33期,长14.5厘米的清代核雕手串拍至1.15万元。2007年北京匡时秋拍,清咸丰湛谷生所雕核舟“赤壁夜游”并前后赤壁赋拍至29.12万元。

  相较之下,葫芦的价格更高,特别是被范制而成的模子葫芦,也称匏器。早在1996年中国嘉德秋拍中,一件清中期模印葫芦双龙纹寿字扁壶,就拍到44万元的高价。葫芦虽是民间常见之物,却因寓意吉祥,本身自然质朴质也受到宫廷(模子葫芦)、文人(火绘或光素葫芦)的重视,更是文人画中的常见题材,齐白石的葫芦画价格不菲,2010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曾上拍两副当代画家张仃收藏的齐白石葫芦画,均以224万元成交,一幅《竹篱葫芦》立轴上有齐白石所题“此葫芦是张仃弟所宝藏,他人不得窃夺去。九十三岁白石重看加记”,更显文人间的情谊。火绘、光素葫芦上拍品不多,但匏制葫芦的价格一直不低,出身宫廷范制者价格惊人,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王世襄夫妇旧藏专拍中就有8组模子葫芦,价格相当可观,4组价格超过10万元:一对清康熙弦纹匏碟19.8万元,清乾隆模印缠枝莲纹匏盖罐46.2万元,清乾隆模印八仙纹匏瓶63.8万元,清乾隆模印寿字纹尊41.8万元。

  如今,既便是民国时期的葫芦,品质上乘者价格也不低。4月8日,香港苏富比上拍5件葫芦器全部成交,其中,民国陈锦堂制押花葫芦山水图蟋蟀罐拍至18.75万港币,叶义医生旧藏的清代葫芦柿子水丞16.25万港币,清康熙御制模印葫芦团寿莲纹碗拍到了62.5万港币。2009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水松石山房旧藏的清乾隆御制模印葫芦云蝠捧寿圆四方抹角笔筒,成交价达146万港币。

  香港邦瀚斯近年以拍卖鼻烟壶广为人知,乾隆朝御制精品价格超过2000万港币,今春该公司再扩文房雅玩、玉带钩专场,4月13日至14日玉带钩专场部分拍品到北京预展,一时引起京城玩家们的关注。

  还有什么玩意儿未被发现?

  一切皆有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