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樵山白云洞楹联拾遗

 红瓦屋图书馆 2013-10-16

西樵山白云洞楹联拾遗

  争鸣

  □黎三牛

  西樵山钟灵毓秀,为南粤名山。当年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游西樵,赋诗就曾有“欲览西樵胜,先应访白云”之咏句。清代入选广州“羊城八景”之一的“西樵云瀑”,就位于山之北的白云洞。 

  白云洞现存的摩崖石刻、匾额楹联,以及名人墨客的诗文题字十分丰富,如梁启超联“春尽花魂犹恋石,雨余山气欲吞湖”;方育万联“一面亭台三面树,八分池沼二分莲”;陈清联“几点梅花归笛孔,一湾流水入琴心”等,早已脍炙人口。历代名人雅士相继留存的楹联,向来也多被志书录入。

  近日,笔者在搜集西樵历史文献的过程中,在南海博物馆馆藏民国二十年(1931年4月)的《游樵特刊》中,发现未录入《西樵山志》的几对白云洞楹联。现拾遗补缺,辑录如下:

  其一,云泉仙馆旁室壁联,黄翔云题:“到此直须乘鹤去,几人重为读书来。” 

  其二,养云庐联,邓翔题:“方湖钓碧频温石,一榻居深合养云。” 

  其三,非非境后门联:“休随流水增波浪,好向名山作主人。” 

  其四,三湖书院华亭柱联,梁藴博题:“华尚陶菊孟梅,落落不求权势植;亭超晋兰唐李,芸芸休负化工栽。” 

  其五,巃嵸阁上云瀑亭联,冼翔联:“曾伴我眠云绕榻,最宜人坐瀑垂簾。” 

  其六,积书岩前绿荫亭联,张玉田题:“绿荫深处闻啼鸟,流水声中带落花。” 

  《游樵特刊》由岭南画派“天风七子”之一、南海人黄少强题写刊名,南海师范戴亦豊、范黄烱华和麦伯莊等撰文,是翔实记录当时西樵山景物和风土人情、图文并茂的刊物。 

  黄少强师承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其峰,为新人物画“百折不回写民间”而独树一帜的艺术家。他在《游樵特刊》中有多幅精美的国画和速写插图,还有二十多首诗词。 

  在《游樵特刊》内,西樵大同人戴亦豊的“旅行西樵山纪事”和“白云洞题句楹联”,为印证当时白云洞中的楹联提供了依据。同时,我又发现1992年版《西樵山志》中,录入的两对白云洞楹联有误,而且其中一联还刊入了《南海楹联选集》中。在此,特提出来商榷,望能去伪存真。 

  其一,养云庐门联,周渭川题。《西樵山志》所刊为:“幽隐岂为避嬴秦我爱涤尘俗虑应随流水去,旁通便可出霄汉人经觉道仙缘许诺养云来。”《游樵特刊》所录为:“幽隐岂为避嬴秦,我爱涤尘,俗虑应随流水去;旁通便可出霄汉,人经觉道,仙缘许结养云来。” 笔者认为,《西樵山志》联中,“诺”应是“结”之误。《游樵特刊》联“仙缘许结养云来”对“俗虑应随流水去”,就比以“仙缘许诺养云来”去对好很多,而且“仙缘许结”也符合结缘之说的。 

  其二,临翠亭联。《西樵山志》及《南海楹联选集》所刊为:“临钓泉声,别有逍遥天地;翠微山色,岂无啸傲烟霞。”《游樵特刊》所录为“隐翠亭联”:“隐约泉声,别有逍遥天地;翠微山色,岂无啸傲烟霞。” 按1931年4月《游樵特刊》所载,当时,白云洞养云庐后面别有天地,但只有“隐翠亭”,并没有“临翠亭”。再拿两对鹤顶格联推敲比较,以“临钓泉声”对“翠微山色”,比用“隐约泉声”对“翠微山色”,实在相差甚远。 

  再者,泉声用临钓修饰,实在有点不知所云。而“隐翠亭联”把山中泉韵山色、绿树云烟的逍遥意境表露得淋漓尽致,人间仙境呼之欲出。据此,笔者认为,《西樵山志》中的“临翠亭”实为“隐翠亭”之误,因此,应以“隐翠亭联”为祖本。 

  当然,笔者所见,仅为抛砖引玉,有待方家赐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